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王小强;张新定;韩彦明;史雪峰;潘亚文

    目的 探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30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切口开颅技术,在显微镜下沿小脑半球外侧面逐步进入,显露桥小脑角池,探查颅神经与肿瘤的关系,继而全/近全切除肿瘤,彻底解除三叉神经根区压迫.结果 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其中29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例术后1个月内逐渐消失.24例(80.0%)肿瘤全切除,6例胆脂瘤次全切除囊壁.面神经功能保留27例(90.0%),有效听力保留28例(93.3%).30例随访3~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无复发. 结论 小切口开颅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杜长生;刘勇;唐红;李钟铭;冯兴军;徐祎;靳玉强

    武警总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大型听神经瘤38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现报告如下.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马雯;靳玉萍;江丕菊;张书娟;陈坤;吴绍妹

    目的:总结116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结果:手术全切除78例,次全切除38例.平均住院17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细致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手术的效果.

  •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祥宇;袁贤瑞;刘定阳;谢源阳;袁健;赵子进;苏君;刘庆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改良脑脊液释放方法在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应用

    作者:戴宇翔;倪红斌

    目的 探讨改良脑脊液释放在大型听神经瘤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病例资料,采用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78.9%),次全切除8例(21.1%).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无一例术区出血、小脑挫伤,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体积为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时,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能避免小脑挫伤,且可迅速暴露肿瘤.这种改良脑脊液释放方法对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及脑于等重要结构保护至关重要,具有安全、简单、微创的效果.

  •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

    作者:彭飞;宋启民;张健;程彦昊;戴超;陈春美

    目的 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指导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术中监测异常肌电反应,随访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19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愈18例,部分治愈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1~4年,治愈率为94.7%,有效率为100%,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经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评价手术疗效.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

    作者:杨骐;周洪语;徐纪文;赵晨杰;马军峰;刘强强;叶晓来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骨瓣成形开颅的病人,手术操作顺利,术区显露满意,无硬膜、静脉窦损伤,术后骨瓣复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枕部皮下积液等并发症.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病人,3例(15%)发生枕部皮下积液,1例发生(5%)脑脊液漏.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开颅操作安全,恢复颅骨结构的完整性,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作者:彭玉平;樊俊;俞磊;李煜;邱明兴;胡正;漆松涛

    目的 探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 6例囊肿及其包膜全部切除.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出现轻微面瘫1例,2周后恢复;出现面瘫、听力下降l例,3个月后恢复.全部病人无需拆线,术后3~5 d出院.6例病人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在合理使用手术器械和掌握手术技术前提下,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一种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观察清楚、视野死角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原发性桥小脑角淋巴瘤1例

    作者:黄冠又;张欣;舒波;曹楚南;明悦;甘鸿川

    目的 报告l例原发性桥小脑角淋巴瘤并文献回顾.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桥小脑角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桥小脑角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第1次手术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为B细胞型淋巴瘤,术后1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辅以化疗,随访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于桥小脑角的淋巴瘤少见,术后易复发,需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 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

    作者:唐景峰;杜贻庆;莫万彬;阳永东

    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较为罕见,其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比较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自1999年至2007年我科共收治5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锁孔开颅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

    作者:王小强;张新定;韩彦明;史雪峰;兰正波;侯国阔;陈念东;潘亚文

    目的 探讨采用锁孔开颅术处理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35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诊治经过,所有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开颅技术,并将30例常规开颅术组设为对照组,对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锁孔组35例患者均经MR确诊,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其中33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例术后1个月内逐渐消失,肿瘤全切除25例,残留少量包膜的近全切除10例.锁孔组手术持续时间(126±48)min,而常规手术组手术持续时间(216±66)min(t=2.536,P<0.05).锁孔组术中出血量(91.3±52.2)mL,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186.3±65.4)mL(t=2.163,P<0.05).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锁孔组Ⅰ级32例,Ⅱ级3例,2例合并听力下降者在术后3个月内逐渐改善,常规组Ⅰ级25例,Ⅱ级5例(χ2=4.158,P<0.05).术后听力评估采用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分级法,锁孔组A级33例,B级2例,常规组A级27例,B级3例(χ2=5.167,P<0.05).跟踪随访3个月至5年症状无复发,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应用锁孔开颅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是安全有效的.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效果观察

    作者:彭建民;潘国斌;成庆辉;黄斌;覃宗华;郑伟;杜林开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采用乳突后发际内皮肤切口,在枕部作骨窗约4×5 cm,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观察其效果.结果 26例桥小脑角区脑肿瘤,全切24例,6例听神经瘤与脑干之间粘连紧密,有2例与面神经、听神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而小能全切.结论 枕下乙状窦入路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生长于桥小脑角区脑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区脑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作者:周庆九;付强;更·党木仁加甫;成晓江;卡合尔曼·卡德尔;杜郭佳;汪永新;刘波;栾新平

    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在,邻近脑干、基底动脉、Ⅲ-Ⅻ颅神经和海绵窦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1].随着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岩斜区手术入路朝着微侵袭方向发展,成功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报道日渐增多[2,3,4,5].作者自2005年6月~2012年10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Trans-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supramertal approach,简称TSRSA),切除岩斜区脑膜瘤24例,并对其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