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肾穿刺造瘘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肾盂内压力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操作亮;章传华;袁敬东;黄遂斌;段志国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行肾脏穿刺造瘘28例(实验组);术前未行肾脏穿刺造瘘36例(对照组).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肾盂内压力,统计术后发热、疼痛指数及肾功能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术中平均肾盂压力(17.4±3.5)mm Hg(1mm Hg=0.133kPa),对照组为(22.3±5.7)mm Hg.实验组术后发热、早期一过性肾功能减退发生率及肾区疼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肾造瘘能够降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肾盂压力及术后的并发症.

  • 持续肾盂内压监测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操作亮;刘双林;袁敬东;章传华

    目的 介绍持续肾盂内压监测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MPCNL)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行MPCNL手术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术中行持续肾盂内压监测,尽量避免肾盂内压力≥30mmHg;对照组(50例)术中无肾盂内压监测.统计术后发热、疼痛指数及血红蛋白的下降值等相关临床指标,探讨其与肾盂内压监测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血红蛋白的下降值及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术中常规监测肾盂内压变化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影响结石清除率.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肾盂内压检测方法及意义

    作者:杨嗣星

    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众所周知,软镜下碎石与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PCNL)碎石不同,软镜工作通道较小、灌注液引流通道迂曲狭长、其操作过程中系统相对封闭,肾盂内压极易发生变化。临床上,已有使用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报道,如尿源性脓毒血症和肾包膜下出血等[1-2]。究其原因可能与术中液体灌流致肾盂压力过高,或碎石持续时间过长相关。因此,在软性输尿管镜碎石过程中监测和控制操作过程中肾盂压力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寻求一种在软性输尿管镜碎石过程中能实时监测肾盂压力的方法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高压对机体的影响

    作者:钟志刚;潘铁军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需持续高压灌注来维持术野清晰,易导致灌注液吸收,从而引发相应的术后并发症.本文就促进术中肾盂内高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肾盂内高压对机体的影响作一综述.

  • 泌尿系结石相关感染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作者:袁杰;李恭会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20/10万~6020/10万[1].结石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十年约50%.近年来,随着泌尿系腔内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腔内碎石术已经成为上尿路结石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随着腔内碎石技术的大量开展,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逐年增高,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为术后感染.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以及急性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比例逐渐上升,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高达25%~67%[2].术前泌尿系感染严重、术中灌注压力过高、结石负荷大、术后引流不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导致碎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如何正确认识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相关感染,同时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或干预措施,对于泌尿外科医师而言意义重大.

  • 智能监测和控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的意义

    作者:彭光华;邓小林;杨忠圣;宋乐明;朱伦锋;杜传策;彭作锋;钟久庆;金霞;杨佰花

    目的 介绍一种监测和控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肾盂内压(RPP)的方法,并探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63例肾结石患者,男4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6±15.6)岁,结石直径(3.7±1.1)cm.63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MPCNL,术中逆行置入F5输尿管导管连接有创监护仪测定肾盂出口压力.应用腔内灌注吸引压力监控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和可测量压力的经皮肾吸引鞘(以下简称:鞘)监控肾内压,鞘后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及压力监测反馈装置连接至平台,平台设定肾盂内压控制值为-5 mmHg、肾盂内压警戒值为20 mmHg、肾盂内压极限值为30 mmHg.单纯灌注吸引期和灌注吸引碎石期分别给予300、400和500 ml/min流量持续灌注5 min,记录两时期肾盂出口压力和鞘所测压力.结果 6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单纯灌注吸引期和灌注吸引碎石期在300、400和500 ml/min组的肾盂出口压力、测压吸引鞘压力与RPP控制值-5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具有压力反馈控制功能的灌注吸引平台和可测量压力的经皮肾吸引鞘能准确、实时地监测和控制RPP.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的改变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作者:王志勇;李修明;马光;辛立升;徐辉;迟强;李俊鹏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肾盂内压的改变及通道创伤对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 共156例患者,男81例,女75例,年龄27~72岁,平均(48.04±10.39)岁.根据B超有无肾积水及程度分为:正常无积水组56例,轻度积水组62例,中度积水组38例.重度肾积水5例因患肾GFR<10 ml/min均行肾切除术而未入组.经腹部X线片测量结石大纵径0.6~5.0 cm,平均(2.13±0.94)cm.大横径0.5~3.0 cm,平均(1.51±0.61)cm.肾结石直径>2.0 cm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的直径>1.5 cm的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为手术适应证.术前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采用全麻,先经膀胱镜向患侧输尿管逆行置入6F输尿管导管至肾盂内,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模块,密闭连接多参数监护仪,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肾盂平面.测压系统调零.术中实时监测记录肾盂内压变化.在B超定位、引导下,进行经皮肾穿刺,建立24F标准皮肾单通道,应用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清石治疗.全部患者PCNL术前及术后1周接受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PCNL术前与术后GFR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为方差分析.PCNL术前与术中肾盂内压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手术时间83~113 min,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75.0%.无术中、术后出血需输血者,无胸膜、腹腔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肾积水正常组和轻度积水组碎石前、碎石中肾盂内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积水组碎石中肾盂内压高于碎石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前3组间肾盂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中正常组与轻度积水组肾盂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积水组碎石中肾盂内压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积水组(P<0.05).术中可见肾盂内压瞬间升高,高达67.00 mmHg,持续时间短暂.各组平均肾盂内压,无论PCNL碎石前、碎石中,均<30.00 mmHg.各组PCNL术前与PCNL术后GF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通道PCNL手术对无积水肾或轻度积水肾的肾盂内压无明显影响.对中度以上积水肾,应避免肾盂内压增高导致返流、感染.标准通道PCNL围手术期,术肾GFR未见显著变化.

  • 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大小对肾盂内压及取石效率的影响

    作者:曾鹏;邵琳;吴小伟;莫鉴锋;黄立;杨曦;杨经文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皮肾通道大小对肾盂内压变化及取石效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66 mL/min,平均灌注压196mmHg(1mmHg=0.133 kPa),监测153例不同大小通道下采用8.5/12 F微创肾镜行PCNL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每秒钟采集一次数据,并测量取出结石体积及取石时间,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18、20、22以及24 F通道下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分别为38.97、32.26、29.19、20 62及16.75 cmH2O(1 cmH2O=0.098 kPa),碎石取石速度分别为10.6、16.3、20.6、23.5及21.1 mL/h.16F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高于20、22及24 F通道(P<0.05),18、20、22及24 F通道之间碎石取石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快于16 F通道(P<0.05).结论 不同大小通道下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低于引起肾实质反流的压力安全值(40 cmH2O),但16F通道采用8.5/12 F微创肾镜行PCNL肾盂内压较高,容易超过40 cmH2O.取石效率并不随通道增大而提高.通道大小的选择应考虑结石体积及肾积水情况.18~20 F可作为微创肾镜PCNL的首选通道.

  •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龚国毅

    目的:分析二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时期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一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肾盂内压变化情况、术后尿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肾孟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肾盂内压> 30 mmHg的持续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尿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1 ~4d的尿蛋白检测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热、肾周积液以及血尿)的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能够减少术中肾盂高压灌注时间,降低并发症,对肾功能损害更小.

  • 单通道低肾盂内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伟光;冯治平;钟东海;朱建民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控制肾盂内压升高的方法.方法 选择80例行单通道MPCNL的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控压组(40例):术中实时监测肾盂内压力,术者采取调控灌注液体入出量,控制肾盂内压升高;对照组(40例)仅记录肾盂内压.比较两组平均灌注液用量、平均肾盂内压、肾盂内压≥30 mmHg累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中平均灌注液用量(L)为14.33±3.72、28.40±5.52;平均肾盂内压(mmHg)为14.5±3.8、26.8±6.5;肾盂压力>30 mmHg平均累积时间(s)分别为42.4±5.7、118.4±20.8,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min)为110±20、103±31,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患者人数发生显著高于控压组(P<0.05).结论 术中调控灌注液体出入量,能够降低MPCNL术中肾盂内压,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

    作者:周大庆;王坚;李文刚;庞翔;刘尚文;余小祥;江波

    目的 研究标准通道下经皮肾镜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可行性.方法 取36例脓肾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行经皮肾镜手术的非脓肾结石患者36例作为对照,行经皮肾镜Ⅰ期手术治疗,术中肾造瘘扩至F24标准通道,用瑞士EMS碎石清石系统进行碎石取石,监测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同时行手术前后血培养、尿培养、术后体温变化、血WBC等相关指标监测.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试验组术中所测肾盂内压力平均为23.2 cm H_2O和22.8 cm H_2O,两组各有1例术后一过性菌血症,无1例败血症发生,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他相关指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标准通道,在肾盂低压状态下利用EMS碎石清石系统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有效.

  • 三种体位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变化

    作者:曾鹏;黄健;邵琳;吴小伟;莫鉴锋;曾健文;杨经文;杨曦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体位对肾盂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PCNL的患者91例;根据手术体位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仰卧位,32例;侧卧位,30例;斜仰卧位,29例).将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37 ml/min,平均灌注压176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监测俯卧位、侧卧位与斜仰卧位三种不同体位PCNL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每秒钟采集1次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俯卧位、侧卧位与斜仰卧位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分别为(30.53±4.79)、(31.76±3.55)、(18.33±2.71) cm H2O(1 cm H2O=0.098 kPa).俯卧位和侧卧位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斜仰卧位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明显低于俯卧位与侧卧位(P<0.01).各组间结石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体位PCNL术中肾盂内压均较低,小于引起肾实质返流的压力安全值( 40 cm H2O).斜仰卧位PCNL术中肾盂内压较低,而俯卧位与侧卧位PCNL术中肾盂内压无显著差异.

  • 智能控制肾盂内压输尿管软镜碎石吸引取石术的护理配合流程管理

    作者:蔡云霞;邱红;张小英;郭水华;谢美英;刘凤丽

    目的 针对可测量压力的输尿管软镜吸引鞘及医用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制定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标准,使配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的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安全、高效.方法 对行智能监控肾盂内压新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巡回护士的工作流程并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并加以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结果 试验组高盂内压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较短;试验组结石发现率、清石成功率、医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自创"走"字手术体位优于传统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的标准化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智能控制肾盂内压输尿管软镜碎石吸引取石技术的清石率,减轻肾脏损伤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体外研究

    作者:朱佳奇;方立;刘万樟;黄挺;严泽军;谢国海;程跃

    目的:研究逆行输尿管镜术中不同输尿管硬镜和软镜对肾盂内压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猪泌尿系统进行模拟手术.使用Wolf F6/7.5输尿管硬镜、Wolf F8/9.8输尿管硬镜、Polyscope输尿管软镜和奥林巴斯P6输尿管软镜中置入200 μm的钬激光光纤.输尿管硬镜放置在输尿管下段、中段和输尿管肾盂交界处,输尿管软镜放置在输尿管肾盂交界处,在灌注压为分别为50、100、200、300、400、500 cmH2O情况下,测量肾盂内压变化.结果:肾盂内压与灌注压之间成线性相关.输尿管硬镜位于输尿管下段时肾盂内压力上升较慢,位于输尿管肾盂交界处时肾盂内压力上升快.同一灌注压力下,Wolf F6/7.5输尿管镜肾盂内压力小于Wolf F8/9.8输尿管镜.同样置于输尿管肾盂交界处时,使用输尿管硬镜时肾盂内压力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根据直线回归方程预测肾盂内压≤40 cmH2O时灌注压力大小,可知输尿管硬镜位于输尿管中上段时较小的灌注压力(34.950~44.284cmH2O)即可使肾盂内压达到临界压力,输尿管硬镜位于输尿管下段时安全灌注压力较大(205.345~313.659 cmH2O).输尿管软镜可以承受大的灌注压力而使肾盂内压保持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奥林巴斯P6输尿管软镜的安全灌注压(400.457 cmH2O)高于Polyscope组合输尿管软镜(238.419 cmH2O).结论:为了保障肾盂内低压,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推荐使用更细的输尿管硬镜处理,处理输尿上段结石时,推荐使用输尿管软镜.

  • 低压重力滴注法与灌注泵灌注法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输尿管内压及感染相关指标的对比

    作者:季健;普超;朱元全;冯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e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低压重力滴注法与灌注泵灌注法对患者肾盂输尿管内压及感染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7例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行PCNL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泌尿系感染情况、肾积水程度、结石直径、结石位置等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采用低压重力滴注法组61例和采用灌注泵灌注法46例.逆行置入肾盂内的F5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连接监护仪测压通道,监测2组PCNL术中肾盂输尿管内平均压力及高压力.比较2组肾盂输尿管内平均压力及高压力、结石碎石取石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体温、降钙素原及白细胞异常值等指标.结果 低压重力滴注法组和灌注泵灌注法组在碎石期间肾盂及输尿管内平均压力(22.7±4.6) mmHg (1 mmHg=0.133 kPa)和(29.8±5.3) mmHg及高压力分别为(28.8±6.56) mmHg和(50±9.25) 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重力滴注法组和灌注泵灌注法组术后体温[4.9%(3/61) vs 17.3%(8/46) ]、降钙素原值[3.2%(2/61) vs 15.2%(7/46) ]、白细胞值[9.8%(6/61) VS.28.26%(13/46)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下降值[(8.3±3.7) g/L vs (7.2±3.3) g/L]结石清除时间[(42.4±14.5) min vs(43.6±13.5)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灌注泵灌注法比较,低压重力滴注法术中肾盂输尿管内压明显低于发生反流的极限值,术后感染指标低,发热率低;手术时间,碎石取石效果方面无明显劣势.

  • 单通道与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

    作者:曾鹏;吴小伟;杨经文;莫鉴锋;黄立;杨曦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皮肾通道数目对肾盂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逆行置入肾盂的6F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保持平均灌注流量346 mL/min,平均灌注压196 mmHg(1 mmHg=0.133 kPa),监测102例不同数目通道下PCNL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每秒钟采集一次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通道、双通道、三通道以及四通道下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分别为(31.25±6.52)、(17.51±3.66)、(16.28±3.92)及(14.33±2.71 )cmH2O(1 cmH2O=0.098 kPa).单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均高于多通道(P<0.001),而双通道、三通道和四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数目通道下PCNL术中肾盂内压均较低,小于引起肾实质返流的压力安全值(40 cmH2O).单通道PCNL术中肾盂内压高于多通道,而双通道和三通道、四通道PCNL术中肾盂内压无显著差异.通道数目的选择取决于结石形状及位置,处理铸型结石采用多通道PCNL,可降低因肾盂内高压状态累积致使返流达到一定限度而引起菌血症的风险.

  • 新型标准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变化

    作者:曾鹏;蒋重和;莫鉴锋;吴小伟;曾健文;潘楚灶;龚国毅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新型标准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F18新型标准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对210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随机分为F22通道组及F24通道组,两组各105例.通过逆行置人肾盂的F6输尿管导管连接测压系统,监测210例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结果 F22通道组、F24通道组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分别为(28.26±7.32)cmH2O、(22.51±9.54)cmH2O(1 cmH2O=0.098 kPa)(P<0.05),术中可出现短暂肾盂高压状态,术后脓毒血症F22组4例,F24组3例.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F22组平均(7.4±2.3)g/L,F24组平均(8.1±3.1)g/L(P>0.05).结论 F18新型标准肾镜联合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配合F22或F24通道PCNL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处于较低水平,但操作不当及冲洗与负压控制配合不好可导致术中肾盂高压.

  • 多元化体温保护策略对智能监控肾盂内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患者内稳态及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以建;梁洁娴;李海林;钟宝林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多元化体温保护策略对智能监控肾盂内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患者内稳态及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手术患者60例,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D组多元化体温保护组,C组常规体温保护组,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术毕即刻(T3)﹑清醒拔管即刻(T4)时间点的鼻咽温度值.分别于T0﹑T2﹑T4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含量及碱剩余值.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及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C组的鼻咽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无明显变化;D组在T1~T4时的鼻咽温,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碱剩余值低于诱导前,乳酸高于麻醉诱导前;而D组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苏醒时间及复苏室离室时间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智能监控肾盂内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患者围术期中,采用多元化体温保护策略可保护患者体温﹑维持内环境稳定,提高患者术后复苏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 输尿管软镜术肾盂内压的测定与术后发热的关系

    作者:钱冲;党博文;谭宝飞;陈一峰;蔡斌;李理;刘成倍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动态监测肾盂压变化及手工冲洗法调整灌注压力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8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动态监测肾盂内压患者136例(监测组),未监测患者53例(未监测组);监测组患者依据肾盂内压力(IPP)又分为高压组49例(术中IPP≥40 cmH2 O且累计时间超过1 min)及低压组87例.统计监测组及未监测组、高压组及低压组患者术后3 d的发热率(T≥38.5℃).结果 术后发热与患者年龄、性别、患肾、术前尿路感染、结石部位无明显关系,而与是否监测肾内压、感染性结石、手术时间、术中肾盂内压肾盂压力大于等于40 cmH2 O且累计时间超过1 min相关.未监测组术后发热率高于监测组,高压组术后发热率高于低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术术中动态监测肾盂压变化,手工灌注控制肾盂内压力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减少术后发热.

3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