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班氏安胎防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

    作者:林寒梅;逯克娜;曾倩如;班胜;庞秋华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所创安胎防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口服班氏安胎防漏汤,西药对照组给予黄体酮、绒促性素肌注,阿司匹林口服,中西药治疗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均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且中西药治疗组作用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结论:班氏安胎防漏汤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是其改善妊娠结局的机制之一.

  • 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徐如意;李娜;冯晓玲

    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根据实验研究,anti-β2-GP1及TLR4与血栓前状态RSA有关,且因两者均参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通过病理学切片对比显示,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质量欠佳,且胞突饮数量较少.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临床多使用活血法,对改善血流微循环及提高妊娠成功率都有明显的成效.

  • 芪参脑脉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及血管内皮保护研究

    作者:陈龙霏;焦静;高磊;牟善茂;徐延俊;张宪忠

    目的:研究芪参脑脉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将2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证属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际研究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7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脑脉通胶囊口服,两组疗程为2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IB、t-PA、PAI-l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FMD、vWF、ADMA、VE-C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IB、t-PA、PAI-l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FMD、vWF、ADMA、VE-Ca水平等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芪参脑脉通胶囊能有效干预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并有效保护其血管内功能.

  • 转化医学在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作者:梁程程;雷磊;邓文帧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使各个学科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无论在科研研究,还是临床应用中,中西医之间的相互渗透,无形中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尤其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的研究中更为重要.使RSA血栓前状态的机制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与动物实验水平,更多的转化到临床中应用加以验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再提出新的问题,反馈到基础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基础研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医药历来就注重转化,重视临床经验,大量的中医药理论源自于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转化医学思想是中医药学得以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 超微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作者:白雪松;蔡光先;佘颜;李雅;廖彬

    目的:探讨超微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力竭游泳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在药物治疗后采血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结果:动物造模后血流变学参数、内皮素-1、血栓素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均较空白组升高(与空白组比,P<0.05),补阳还五汤传统剂型及超微剂型均能降低升高的血栓前状态各参数(与模型组比,P<0.05),其中超微低剂量组(相当于传统汤剂组剂量1/3)即与传统汤剂组作用效果相当,而超微等剂量组(与传统汤剂组剂量相同)效果较传统汤剂与低剂量组略好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超微剂型与传统剂型一样具有干预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栓前状态作用,而且超微剂型具有节省药材的特点.

  •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作者:朱艳菊;杨晓峰;陈铎

    目的 观察与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各分子标志物血清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51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50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孕周<34周的健康孕产妇作为早发型组、晚发型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140(GPM- 140)、血栓素B(TXB2)、D二聚体及Fg水平,并进行比较.对于所有子痫前期患者均采取饮食护理、合理休息及补充钙离子、镁离子等预防措施,以减轻疾病的发展.结果 早发型组GPM- 140、TXB2、vWF及Fg4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及对照组.早发型组患者的GMP- 140与TXB2呈正相关;GMP- 140与vWF呈正相关;TXB2与GMP -140呈正相关.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血栓前状态指标较正常孕产妇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对其进行检测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为治疗或终止妊娠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芦璐;吕涌涛;高阳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省交通医院2000-04~2004-05的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vWF、GMP-140、11-DH-TXB2、FIB含量,PAI-1活性及血黏度均明显升高,而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血压升高,PTS标志物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PTS,PTS与其病情进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前状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建耀;刘佳;林暖;朱晓燕

    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了对SLE患者血栓形成及其发生机制有所认识,为临床上防治SLE合并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2000-02~2000-12对21例SLE患者测定了6项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及抗心磷脂抗体(AC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张纪蔚

    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面.血液凝固性增高不仅有血液凝血活性增强的变化,也包含有其它多种致血栓因素的异常,这种易产生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又可称为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其原因可能是遗传性、获得性、生理性或药源性等因素.机体一旦处于高凝状态,就有可能引起血栓性疾病.血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血管,但静脉血栓发生率远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 1.静脉血栓可以发生在下肢、肝脏、盆腔等部位,以下肢多见.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浆GMP-140水平及Fg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树荣;杨淑莉;李玉红;何顺安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FC)及PT-der法,测定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3例(研究组)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例(对照组)的产前、产后静脉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将研究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将各组产前、产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GMP-140浓度子痫前期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轻度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Fg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浆GMP-140及Fg含量产后比产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血浆GMP-140水平及Fg含量逐渐增高,产后24小时内仍是血栓病的高发时期.

  •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及抗凝治疗

    作者:王曌华;张建平

    复发性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疾病,发生率大约1% ~3%.目前,妊娠期血栓前状态是复发性流产领域的研究热点.遗传性血栓前状态及获得性血栓前状态都是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抗凝治疗是针对血栓前状态有效的治疗措施,仍需更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有效性.

  • 血栓性疾病史女性孕前系统管理

    作者:刘慧翔;张建平

    既往血栓性疾病史是妊娠女性发生静脉栓塞的首要高危因素,其造成的肺栓塞是危及孕妇生命的主要原因,同时血栓性疾病史孕妇也是子痫前期、死胎、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对这些人群进行系统孕前管理是减少或杜绝此类恶性事件发生的关键.

  •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

    作者:张建平;吴晓霞

    目前,国际上将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0周之前的妊娠产物或胎儿丢失(体重≤500g)称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遭受2次或2次以上RSA的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的5%,而3次或3次以上者占1%~2%.其发病率还有不断升高的趋势.RSA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免疫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除此之外,仍有少数RSA病因不明.

  •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蔚;张湘兰;徐海峰

    高血压病患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推测可能与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异常有关,即高血压可能与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出mer)和纤维蛋白原(Fg)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栓前状态检查及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和发现血栓前状态及在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超声检查发现存在血栓前状态患者200例,按照血管暴风雪征段严重程度分为两组,轻中度为A组;重度为B组。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对患者进行观察干预。结果血栓前状态患者在治疗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暴风雪征段血管管腔的内滞缓流动消失或者有所减轻,表明高凝血液状态已有改善,同时也显示血流减慢情况已消失,自觉肢体酸胀得到改善,仅有9例患者的暴风雪征段血管形成血栓,其发生率为4.50%。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和检查血栓前状态,对指导有效干预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早孕先兆流产患者D-二聚体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蒋丽江;杨君婵;叶桂娥;罗一平;黎爱华

    目的:探讨早孕先兆流产妇女D-二聚体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确诊早孕先兆流产患者146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及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D-二聚体与 MTHFR 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早孕先兆流产患者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成CC型组、CT型组和TT型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CC型组、CT型组和TT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C677T基因突变与先兆流产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相关,进而增加流产机会。

  • 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

    作者:蔡韵;陈怀红

    血栓前状态是指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平衡失调,即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其相关实验室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机体是否发生血栓作出预测.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前状态关系密切,本文就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D-二聚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作者:钟少平;刘霞;沈华祥;周高红;毛嘉平

    目的 动态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围手术期前后的变化,从而评价D-二聚体联合hs-CRP检测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血栓前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因子宫内膜癌Ⅰ期合并高血压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术后6h即行那屈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T0)、术毕(T1)、术后6h(T2)及术后24 h(T3)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指标、外周血D-二聚体及hs-CR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前1d及术后7d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与T0比较,T2时两组患者Hb和HCT均明显降低(P<0.05),T3时观察组D-二聚体及hs-CRP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皮下瘀斑等出血征象,两组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5d时对照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发生率为5.88%,观察组无DVT发生.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D-二聚体及hs-CRP检测水平能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血栓前状态,术后早期应用那屈肝素钙,可以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 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血栓标志物的检测与筛选

    作者:何军琴;李玛建;王玉雯;高爱萍;黄醒华;王树玉;张莹;杨维;辛明蔚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相关血栓标志物的检测,试图筛选出具有特征性、靶向性的临床应用指标,用以明确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将1 497例自然流产患者按流产次数分为1、2、3次及以上,分别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1(PAI-1)、纤溶酶原降解产物(FDP)、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纤溶酶原(PLG)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等血栓性指标,用统计学原理界定其特征性和靶向性.结果:AT-Ⅲ、PAI-1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特征性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1可作为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依据,成为复发性自然流产的致病因素及早期干预目标.

  • 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安宏亮;江海燕;张劲丰;苏荣;邬素珍;邓卫红;庞俏茹;黄星华

    目的:研究血栓前状态(PT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相关性,探寻检查PTS的适合项目,联合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建立统计学诊断模型,计算诊断阈值,进行诊断学评价.方法:应用病例分组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就诊于佛山市中医院妇科的294例妇女,分为URSA组82例和正常生育组212例.检测两组PT、APTT、TT、Fbg、FDP、D-Dimer、HCY 7个与PTS相关的项目.结果:经方差/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间PT、APTT、HCY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bg和FDP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TT、FDP与URSA的发生有相关性(x2=5t.723,P<0.01),建立统计学诊断模型,Pre (预测值)=1/[1+e (10.696+1.761×1-0.894 ×2 +0.778 x3)],Pre值对URSA患者的预测准确性为53.7%,正常者的预测准确性为89.6%,总体准确性为79.6%;应用ROC曲线分析,FDP、Fbg、TT和Pre诊断URSA患者PTS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 CI分别是0.665 (0.574 ~0.756)、0.788 (0.701~0.874)、0.799 (0.718~0.819)、0.843 (0.769~0.917);大Youden指数分别是0.298、0.546、0.512、0.595,对应的诊断阈值分别是:0.55 g/L、2.74 g/L、16.65 s和0.25;相对应的敏感度分别是68.90%、71.70%、70.80%、71.70%,特异度分别是61.00%、82.90%、80.50%、87.80%.结论:PTS与URSA的发生相关;通过检测FDP、Fbg、TT凝血项目,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建立的统计学诊断模型能有效地诊断URSA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602 条记录 11/31 页 « 12...891011121314...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