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研究3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丽纯

    目的:对3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资料选择医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儿73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式不同分为3组,A组19例采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B组23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组31例采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3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观察发现,C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优于A、B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眼压、杯盘比值均数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的疗效确切,并发症轻,恢复理想,远期疗效较佳,不失为治疗该病的首选。

  • 前房角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Yeung HH;Walton DS;李建军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junior open-angle glaucoma,JOAG)较常用的术式,缺点是存在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滤过泡渗漏等潜在并发症的可能.前房角切开术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较常用的术式.作者报告了波士顿市马萨诸塞眼耳医院采用前房角切开这一轻度侵人性手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的结果.

  • 现代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作者:常新琦;金书红;孟海林

    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现代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18例(31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获得满意疗效.患者就诊年龄3个月至3岁,术前平均眼压(28.30±5.45)mmHg,角膜横径平均14.6mm.2次手术4眼.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开睑、固定上直肌.10倍显微镜下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球结膜-筋膜瓣,电凝止血.做1/2巩膜厚度5mm×4mm×4mm大小的梯形巩膜瓣,剖至透明角膜缘内1mm.0.2mg/ml丝裂霉素C棉片巩膜瓣下放置3min,5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9点位角膜缘内前房穿刺,缓慢放出少许房水.

  •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周沂沂

    先天性青光眼又名发育性青光眼,系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3岁内发病),青少年型青光眼(3岁以后至30岁以前发病)及合并其他先天异常的青光眼[1]。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常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畏光、泪溢和眼睑痉挛,2)角膜扩大、水肿及后弹力层破裂,3)视神经乳头凹陷。就诊时家长或患儿主诉有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红、黑眼球增大、角膜发白发蓝或发雾不清等。先天性青光眼一经发现就应立即手术治疗。小梁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首选方式之一[2],但术后易发生前房积血、浅前房并发症,加强临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36例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均行小梁切开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经外路小梁切开治疗先天性青光眼32眼临床观察

    作者:唐茂聪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房角结构先天变异而致房水排出障碍所引起的青光眼.在我国先天性青光眼分类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占50%~55%,我国患病率为0.002%~0.0038%[1].青少年型青光眼、青光眼合并其他先天异常占30%~50%.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治疗是本病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Barkan于1938年成功地进行房角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并得到了广泛应用[2].小梁切开术是房角切开的延伸,并优于房角切开术.它扩大了手术适应范围,特别是对角膜混浊的患者来说更适合开展此手术.笔者自1996年2月以来采用小梁切开术,治疗18例(32眼)先天性青光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金晓红;孙兴怀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治疗成功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23例40眼,记录矫正视力,分析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本组病例中视力≥0.4者14眼,占35%,23眼为低视力眼,占57.5%,盲眼有3眼,盲目率7.5%;(2)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视神经损害、角膜损害(Haab纹)、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结论影响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视力的主要因素除了视神经损害以外还有角膜损害(Haab纹)、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改善视力预后的措施:在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以及采取积极的弱视治疗尤其重要.

  • 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作者:于泳;曹蕾;刘晨伟;李露瑶;聂庆珠

    目的:评价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prilary congenital glaucola, PCG)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37例50眼首次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5眼行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对照组25眼行180°小梁切开术。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眼内压( 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直径、杯/盘比(C/D),随访时间点为1wk,1、3、6lo。患儿均在水合氯醛灌肠下用Schiots眼压计测量眼压、用双脚圆规测量角膜的横径,用检眼镜记录眼底杯盘比值。
      结果:术后随访6lo,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组术后1wk,1、3、6l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7.51±3.68、11.79±1.84、13.97±2.76、14.51±0.97llHg,180°小梁切开术组分别为8.47±2.66、13.88±6.32、15.74±3.20、16.51±2.44llHg,均较术前眼压30.74±4.68、31.96±5.15 llHg 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组术后3 lo平均角膜横径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2眼的杯盘比减小,28眼的杯盘比不进展。手术成功者其杯/盘比值明显减小(术前0.72±0.19,术后0.60±0.24,P=0.007);患者50眼中,术中前房出血11眼(22%),前房是否出血与术后眼压降低情况无关。余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无浅前房、低眼压、角膜后弹力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具有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

  • 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门洁;张晓辉;高殿文

    目的: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009-01/2011-01间我科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所做的23例42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病例随访10~34mo,记录眼压、角膜横径值和杯盘比值.结果:手术成功率术后1wk时为88%,远期为84%.远期观察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杯盘比值也较术前改善,角膜横径和术前值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成功率较高,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较好方法,应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