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少年男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肥厚

    作者:程中伟;朱孔博;方理刚;田压;赵大春;方全

    患者男性,14岁,“间断心慌1年余,晕厥1次”于2010年12月21日收入我院.2009年11月始于活动时出现心慌,自测脉率明显增快,具体数字不详,无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持续3h症状缓解.2010年6月无诱因再次出现心慌,随后意识丧失,无耳鸣、抽搐和二便失禁等伴随症状,数秒钟后意识恢复.当地查肌酸肌酶(CK) 1612 U/L(正常值18~198 U/L )及其同工酶(CK-MB) 27 g/L(正常值0~3.6 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5 U/L(正常值5 ~ 37 U/L)、乳酸脱氧酶(LDH) 873 U/L(正常值97~270 U/L).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壁增厚(14 mrn)、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60%.心肌核素显像示左心室腔略扩大,左心室前壁和侧壁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给予倍他乐克和辅酶Q10等治疗,胸闷有所减轻.2010年11月20日复查CK 2301U/L、CK-MB 29 g/L、LDH 994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缩短(<120 ms),可见δ波,V1导联呈QS型,QRS波间期140 ms.患者平时体育活动不受影响,学习成绩差.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疾病.个人史: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家族史:其外祖母40岁时因“心脏病”去世,一个姨妈患“心脏病”,具体不详;父母及1个9岁妹妹均体健.

  • 纳米SiO2对大鼠肺泡Ⅰ型上皮细胞毒性的影响

    作者:王雯;Günter Oberdorster;刘晓梅;孙磊;杜海英;张龙;杨文胜;孙志伟

    目的 探讨纳米SiO2的肺细胞毒性.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2种不同粒径纳米SiO2粒子粒径、分散性、形状;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子在纯水和含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的RPMI 1640细胞培养液中的粒径.以大鼠肺泡Ⅰ型上皮细胞R3/1为靶细胞,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浓度均为2.5、5.0、10.0、20.0 μg/ml的2种不同粒径纳米SiO2粒子在6、24和48 h引起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 h时2种纳米SiO2粒子对细胞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释放的影响.结果 2种粒径纳米SiO2粒子均呈球形,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子粒径分别为(43±4.2)和(68±5.7)nm;2种粒子分别在纯水和含质量分数为1%胎牛血清的RPMI 1640细胞培养液中有相似的粒径.6、24、48 h,2.5、5.0、10.0和20.0μg/ml的43和68 nm粒子引起细胞LDH活力轻微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24 h后,细胞MIP-2的释放及细胞羰基化水平轻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2.5、5.0、10.0、20.0 μg/ml的2种纳米粒子对R3/1细胞无明显肺毒性.

  • 永磁磁场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皓楠;王益民;孟庆楠;刘彦强;孟燕妮

    目的;以磁源空间磁场定量计算为依据,研究不同强度永磁磁场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极面中心磁感应强度为3.9、8.0、12.1、20.5、27.0、80.0、170.0、400.0 mT的8组圆片磁源(即A、B、C、D、E、F、G、H组),采用有限元数值法计算其空间磁场,得出磁感应强度.取孕17d胎鼠大脑,分离皮质神经元细胞;将8种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源分别作用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6d后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活力.设非加磁培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对各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加磁组皮质神经元细胞光密度(OD)(A组1.204±0.003,B组1.210±0.003,C组1.202±0.004,D组1.220土0.001,E组1.172±0.002,F组1.223±0.012,G组1.235±0.010,H组1.028±0.060)均比空白对照组OD(1.275±0.002)低,其中A、B、C、D、E、H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F,G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加磁组皮质神经元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A组13.33±0.33,B组12.33±0.33,C组8.33±2.33,D组10.67±2.33,E组11.33±4.33,F组10.00±1.00,G组9.00±0.30,H组9.67±0.33)均比空白对照组LDH水平(8.330±0.003)高,其中A、B、D、E、F、H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G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所使用各磁感应强度组磁场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

  • 心肌梗死误诊急性胆囊炎一例

    作者:赵苑枝

    患者男性,70岁.于2005年2月16日上午7点起床时突然上腹痛、呕吐,经当地医生以急性胆囊炎治疗,肌注654-2 10mg,胃复安10mg,静点先锋Ⅱ号4g,呕吐,腹痛仍未缓解,6h后出现呼吸困难,晕厥,急诊120送县医院就诊.体检:急性病面容,面色苍白,大汗.体温37℃,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1.33kPa).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急诊作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3~0.5mV,V1~V5导联ST段下移0.1~0.3mV.经查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260u/L,乳酸脱氧酶350u/L,谷草转氨酶120u/L.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2周出院.

  • 中药蒲黄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伦安;李德清;周其全

    目的观察蒲黄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给药组分别给予蒲黄提取物0.2g/kg,0.4g/kg灌胃15 d;另设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观察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蒲黄提取物0.2g/kg,0.4g/kg灌服,可显著提高脑组织LDH及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 结论蒲黄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 三种临床血清酶国际、国内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及其参考方法的评估

    作者:欧元祝;居漪

    目的 分析2006年度至2007年度连续2年参加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的参考实验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室间质评(RELA)结果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的酶学室间比对结果,评估其所用测定参考方法的检测质量及其完善程度.方法 根据IFCC公布的ALT、AST、LDH的测定参考方法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进行测定,根据<分析测量中不确定度的量化>(QUAM 2000)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用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协议会(JCCLS)旭化成株式会社认证酶标准物质评估参考方法的分析性能(准确度与不精密度).结果 2006年度的国际RELA与卫生部酶学室间比对结果室内变异系数(CV)均在1.5%~2.1%,2007年度的国际RELA结果与卫生部酶学室间比对结果室内CV均在1.1%以下,且本实验室与总体均值的偏倚整体低于2006年度,除2006年度卫生部酶学室间比对结果有3个值与总体均值的偏倚(7.99%,-7.02%,-13.97%)超过允许偏倚外,其余值均在允许偏倚范围内.ALT、AST、LDH标准物质室内CV均在1%以下,且均值偏倚靶值均低于1%.结论 本实验室所用测定ALT、AST、LDH的参考方法已比较成熟稳定,2007年度的实验室比对结果优于2006年度.

  • 丙泊酚对脑创伤家兔血清和脑脊液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秀珍;杨天德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脑创伤家兔血清(s)、脑脊液(csf)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指标变化,探讨丙泊酚对家兔脑创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取20只健康新西兰兔建立稳定的脑创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于伤前,伤后4、24、48、72小时和伤后7天测定血清及脑脊液CK、LDH活性.结果 C组s-CK和csf-CK,s-LDH和csf-LDH显著高于伤前(P<0.01);P组伤后48、72小时、7天s-CK和csf-CK显著低于C组(P<0.01);s-LDH在伤后72小时显著低于C组(P<0.01),csf-LDH在伤后48小时、7天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脑创伤后,s-CK和csf-CK,s-LDH和csf-LDH活性均明显增高;丙泊酚能显著降低血及脑脊液CK、LDH活性,提示丙泊酚能够改善脑代谢,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愈1例

    作者:张丽娟;黄鑫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90岁,因左上腹痛伴发热1小时入院.患者1小时前突感左上腹痛伴寒战、发热.查体:体温 39℃,血压 165/90mmHg(1mmHg=0.133 kPa),脉搏120次/分,呼吸18次/分,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无杂音;肺腹部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心肌酶谱:肌酸激酶:285U/L,乳酸脱氧酶:27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2U/L.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尖,V2导联可见宽而深的异常Q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检测水平及意义

    作者:孟庆萍;吴丽;耿香菊

    本文对221例痉挛型脑瘫和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检测水平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可能存在肌酶代谢紊乱,以及可能是出现痉挛型运动性肌无力的主要原因,应在进行综合康复的基础上给予改善肌肉代谢及能量的药物治疗,以改善痉挛型运动性肌无力,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黎启利;汪平帮;黄竹英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45例白血病(白血病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0的水平,用酶法检测LDH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LDH,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缓解时LDH、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LDH、IL-10的测定在白血病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环维黄杨星D对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冬平;许立;龙军;梁涛;陶玲;方泰惠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Na2S2O4作为耗氧剂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与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培养液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与内皮素(ET)含量分析EVC304细胞的功能.结果:CVB-D能显著抑制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OD<,570>的降低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增加,提高培养液中NOS活性,降低E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CVB-D对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NOS和ET失调有关.

  • 乳酸脱氢酶及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的预后影响

    作者:吴海霞;戴月娣;张德祥;袁苏徐;陶莉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记物对预后影响.方法:收集LDH及肿瘤标记物,对病理诊断明确且回访到生存期的胰腺癌患者分析预后.结果:297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5.0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7.3%,10.1%,2.0%.肿瘤大径大及分期晚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降低(P<0.05).胰体尾癌及全胰腺癌较胰头癌生存期短,分期晚、LDH、CEA、CA19-9、CA125升高的患者生存期短(P<0.05);LDH高于300U/L患者较轻度升高者生存期短(P <0.05):CA125、CA15-3高于100L/ml患者较轻度升高者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及CA19-9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原发部位、分期、LDH、CEA、CA19-9、CA125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