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肌电反馈联合红外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照玲

    本研究在既往神经内科传统的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重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红外线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肌电反馈体感游戏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儿童上肢功能的效果

    作者:朱俞岚;张备;陈亮;白玉龙

    目的:探讨采用肌电反馈体感游戏治疗分娩性臂丛麻痹(OBPP)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2月,本院41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1)和体感游戏组(n=20)。两组均进行运动疗法治疗,体感游戏组还进行肌电体感游戏的上肢作业疗法,共4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Mallet评定和患儿肩部外展时三角肌电生理学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Malle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730, P>0.05)。治疗后两组Mallet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5.085, P<0.05),体感游戏组Mallet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3.195, P<0.01)。治疗后,体感游戏组三角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平均肌电值(aEMG)和大随意收缩值(EMGmax)均较治疗前升高(t>4.420, 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aEMG、iEMG高于治疗前(t>2.282, P<0.05)。治疗后体感游戏组各项肌电指标及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治疗组(t>2.155, P<0.05)。结论肌电反馈体感游戏治疗对提高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患儿上肢功能及力量有一定作用。

  • 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许晶莉;范艳萍;李林

    目的 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对治疗组患儿尚进行表面肌电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并凡经表面肌电仪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满意;表面肌电仪评估肌力有肯定价值.

  • 肌电反馈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田英然;万琪;粟秀初;李晓宁;施艳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我科2002年10月1日-2003年3月20日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MRI或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全部为弛缓性瘫痪.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6±13.7岁;发病1-7天;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4±15.1岁;发病1-7天;脑出血10例,脑梗死10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瘫痪肢体肌力在4级以下.

  • 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变红;周崇臣;任瑞英;耿香菊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是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常见并发症,其治疗及康复已成为临床关注重点.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致肌张力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肌电反馈治疗.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张力分级,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CFA-DC)量表中的运动、自理动作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分级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用于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患儿,能改善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 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兰爽;关艳霞

    失眠是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暂时失去平衡,兴奋过程较强,而抑制过程不足.而肌肉的电活动水平与机体的唤醒水平是一致的.研究发现,通过肌电反馈引导放松,可以降低自主神经的兴奋性[1].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polysomnography,PSG)监测技术,探讨了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作用.

  • 基于虚拟现实的肌电-计算机接口技术

    作者:刘万阳;李晓欧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MG, sEMG)是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物电信号,它蕴含信息丰富并且与肌肉活动和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可以用来识别运动意图和利用肌电反馈评估肌肉功能状态.目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也逐渐将sEMG的应用与虚拟现实相结合.本研究总结了肌电-计算机接口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后,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的肌电-计算机接口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脑梗死

    作者:庄桂英;张道平;王澎;郭其领;张颖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声、光、电物理治疗组(物理组)36例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药物组36例,治疗前后检查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物理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并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超声、激光、肌电反馈治疗脑梗死可以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 肌电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脑瘫儿童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范艳萍;高晶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痉挛型双瘫患儿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肌电反馈治疗,连续3个月.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 FM)D能区和E能区评估及步行速度测试.结果:治疗后,2组 GM FM 的D、E区评分及步行速度均显著提高(均 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肌电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介入的研究

    作者:刘艳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相当高,常伴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如何能帮助患者大限度恢复功能,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给予以Bobath观念为基础的运动疗法,结合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肌电反馈磁场治疗仪的研制

    作者:屈学民;柏亚玲;文峻;刘渊声;王斯刚;杨继庆

    目的:研制可用于神经损伤治疗的肌电反馈磁场治疗仪器.方法:采用自动控制理论和电磁场理论将肌电传感器采集磁场作用后的人体肌电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利用单片机进行磁场强度以及波形的自动调整.结果:对所研制的肌电反馈式磁场治疗仪进行测试,可产生磁感应强度0~50mT、频率1~100Hz的正弦、方波和三角波;已经用于刺激动物神经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结论:肌电反馈磁场治疗仪的研制将提供患者个体差异的自适应治疗,确保了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 融合视听觉引导肌电反馈与生物电刺激的新型神经康复仪的研制

    作者:高丹丹;吴宝明;何庆华;高飞

    目的:研制一种融合视听觉引导、肌电反馈与生物电刺激的新型神经康复诊疗仪,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治疗.方法:结合神经病学与康复医学理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肌电反馈技术和生物电刺激技术,通过示范效应,让患者跟随进行肢体训练,即收缩训练肢体的骨骼肌肉,用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综合认知再学习、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训练,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实现肢体运动的神经网络重建.结果:将1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各60例)进行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通过对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和对生活自理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验证了新研发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结论:该设备能自动检测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动态设定阈值,帮助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间的功能联系;视听觉引导能进一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康复目标.融合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电刺激技术有助于提高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

  • 渐进抗阻结合肌电反馈电刺激训练法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文远;曾育山;曹贤畅;符俏

    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来探讨渐进抗阻结合肌电反馈电刺激训练法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影响,以期为偏瘫后肌力恢复训练的结合疗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将20名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分为两组(结合组和非结合组,每组10例),分别进行单一肌力训练(渐进抗阻训练法)和结合肌力训练法(渐进抗阻和肌电反馈电刺激训练法结合),进行3个疗程(2周一个疗程)训练后,对患者的肌力进行测量与评估.结果 实验前两组患者肌力和做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训练组肌力和做功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结合组肌力和做功提高幅度明显高于非结合组(P<0.01).结论 渐进抗阻练习结合肌电反馈电刺激训练法是一种有效的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结合疗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