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逆向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赖碁;雷芸;张伟华;光雪峰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难点,在有指征行PCI治疗的CTO病变患者中,有些复杂的CTO病变患者在使用前向技术时常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开通冠状动脉闭塞血管,但近来逆向技术的应用使这些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血管的开通成为可能.我院自2008年3月~2008年6月应用逆向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法使用前向技术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3例,手术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损伤

    作者:李梅;廖志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叫血管调理素(vasculotrop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建立等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塞和闭塞性血管病,同时VEGF在脑损伤中特别是缺血性脑损伤中亦发挥一定的作用.

  •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介绍及就医信息

    作者:黄彩红

    治疗结束的出院指导患者在结束质子重离子治疗后,虽然该治疗的不良反应十分轻微,但还是要从饮食和生活上多加注意和调养,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饮食方面: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食物要多样化,营养全面适量.休息与活动: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与休息,也要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气功等,避免竞技型或强力运动.坚持适度的运动能够减重降脂,促进心脏侧支循环开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防止便秘,愉悦心情.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学军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诊断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丁苯酞组和一般治疗组,一般治疗组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丁苯酞组在一般治疗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侧支循环的影响.结果 进行治疗1周后及2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数值都有明显下降,但丁苯酞组降幅更大,显著优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评价的思考

    作者:冯喜波

    目的 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评价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病症和表现,分别使用CT血管造影、数字血管造影,对其进行局部脑血流、脑侧支循环代偿的评价,分析研究该评价方法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过侧支循环代偿性供血,其大脑缺血部位,血量充足,便于医院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结论 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加强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有助于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策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的健康.

  • 尤瑞克林用于改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严峻

    目的 研究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对改善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92例前循坏急性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以抽签法为依据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和脑保护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每组有46例患者,两组治疗的时间为均为十四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后侧肢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件对比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侧肢循坏开放情况,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 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的研究

    作者:高占东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侧支循环主要方式.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方式.结果:各型患者,病变血管共92条,其中颈内动脉(ICA)39条(42.31%),病变血管有锁骨下一椎动脉(SUB-VA)22条(23.9%),大脑中动脉(MCA)16条(23.5%)、颈总动脉(CCA)2条(2.17%)、大脑前动脉(ACA)3条(4.41%);基底动脉(BA)6条(6.5%)和大脑后动脉(PCA)2条(2.2%),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各1条(各1.1%):责任血管ICA 41条(44.57%),MCA 22条(23.9%),SUB-VA24条(26.1%).经软脑膜支吻合代偿47例,Willis环代偿27例,来自各种颅外代偿计20例,两种及以上方式联合代偿20例,罕见代偿2例,未发现代偿8例.结论脑动脉病变多位于ICA、SUB-VA主干,其次位于MCA;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病变具有更高的梗死发生率.侧支循环代偿以Willis环充分,软脑膜支吻合常见,因此,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受血管病变和侧支循环状态的整体影响.

    关键词: 脑梗死 侧支循环
  • 布-查综合征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汝欢;梁立华;吴剑波

    目的:探讨布-查(Budd-Chiari)综合征(BCS)侧支循环的血管造影表现与介入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BCS的血管造影表现,有膜性狭窄闭塞42例,节段性狭窄闭塞14例,病程4个月至27年.行下腔静脉和楔嵌肝静脉造影.结果:侧支循环分为肝内侧支、肝外侧支及肝内外侧支.肝内侧支有:(1)肝静脉籍包膜下侧支与体循环交通;(2)肝内叶间交通;(3)未确定型.肝外侧支有:(1)腰升静脉-奇静脉及半奇静脉通道;(2)腹壁浅静脉通道;(3)左肾静脉-半奇静脉通道;(4)左肾静脉-膈下静脉通道;(5)门静脉途径.结论:侧支循环的解剖学变化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对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急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素青;黄炎青

    目的 总结急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方法 收集到急诊科就诊,心电图发现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头痛、头晕3例;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胸闷、憋气4例.从胸痛至就诊时问3d~7 d.急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结论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心肌梗死.

  • 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临床探析

    作者:赵温才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202例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诊治的患者,患者入院后收集一般资料并应用头颅MRA或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侧支循环组和有侧支循环组.结果:有侧支循环组共128例患者,无侧支循环组共74例患者,2组患者吸烟史以及收缩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影响因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收缩压以及吸烟,为了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应该劝告患者积极戒烟.

  • 瘢痕子宫与大网膜形成侧支循环一例

    作者:应志荣;熊文花

    瘢痕子宫是产科常见病,剖宫产后网膜与子宫黏连者较多,黏连处有小血管生成的也不在少数,但子宫与大网膜形成侧支循环并由网膜血管给子宫供血者就比较罕见,2009年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 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认识

    作者:张西强;王琳

    通过介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定义及作用、侧支循环表形成的影响因素、心脏侧支循环的消退、心脏侧支循环的评价及心脏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认识.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 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及治疗疗效的评价

    作者:王俊玲;王宁;王鹏

    深静脉血栓是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时期的声像图特征、栓塞程度、跟踪观察临床治疗疗效有很高的价值.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随访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临床溶栓后,37例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完全阻塞形成侧支循环者8例.资料报告如下:

  • 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的研究

    作者:陆卉

    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对于其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现象进行研究,由目的、方法一步步进行分析,终得出结论.

  • 彩超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率及侧枝血管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文

    目的 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下肢使用彩超进行检查,观察其中小动脉狭窄率、侧支循环血管检测意义的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情况检查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临床彩超测定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下肢使用彩超进行检查,之后分析其中小动脉的血管狭窄情况,以及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彩超测定之后,可知其下肢的动脉狭窄率,较之治疗前,均得到了改善,在其狭窄率处于50%以下的患者,其改善效果,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相比,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支血管检测方面,可知治疗前,通过脉冲多普勒仪器,在患处下肢处,引出了侧支循环,二维超声检测,并未发现侧支循环.治疗后,再对其检测,可知有26例患者在其下肢的血管处,建立了侧支循环,有助于该处血液的流通、循环.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其下肢发生病变之后,通过彩超检查,能够有效的对其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还可以对其血管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这对于患者的疾病的诊断、治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远

    脑血管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大类,除了与脑血管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脑血管储备能力、老年人轻度功能认知障碍、脑微出血、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及脑血管狭窄部位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研究并探讨了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脑血管储备能力、老年人轻度功能认知障碍、脑微出血、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及脑血管狭窄部位的影响.

  • 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作者:范鹏涛;王斌;刘保成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侧支循环建立对其神经功能以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137例自2017年1月—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全脑血管D S A检查方法评估脑侧支循环,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神经功能受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结果:无侧支循环组入院时神经功能明显较有侧支循环组神经功能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分级不会对入院时患者神经功能产生较大影响(P>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明显较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理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开放组、后软脑膜动脉组、前软脑膜动脉组、后交通动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侧支循环组、眼动脉组、前交通动脉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的患者,入院时患者神经功能受侧支循环分级影响较小,相比于无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预后明显更佳,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受侧支开放类型影响.

  • 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神经影像学评估

    作者:王东明

    急性脑梗死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管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侧支循环在确定和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侧支循环建立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了神经影像学评估在确定侧支循环建立中的价值和意义,以此为基础,对神经影像学几种主要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158 条记录 58/58 页 « 12...50515253545556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