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我按摩,睡个好觉

    作者:刘焰刚

    对身体的相应穴位进行按摩,一方面可以鼓舞提升阳气,一方面能够滋阴敛阳,从而起到调整阴阳的作用,而且简单易行.下面就来介绍如何通过自我按摩来治疗失眠.背部手法以捏法为主,采用三捏一提,并反复三遍.首选督脉经,沿脊柱由下而上,手法稍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鼓舞一身之阳气.

  • 委中穴刺血法临床运用

    作者:于朝晖

    委中穴,又名郄中.系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膀胱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多年来,我在临床上常以委中穴刺血为主,结合辨证取穴治疗某些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泄热祛邪治伤暑:例1:史某某,男,35岁,工人,2002年7月27日初诊.患者于盛夏之季,烈日当空,连续电焊作业.今年起渐感四肢乏力,倦怠嗜睡.继则身热无汗,肩背部板滞,头晕且胀,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而少,四肢发冷.苔白腻,脉浮数,辨为伤暑.即刺大椎以重泻不留针,后从大椎穴起沿脊柱两侧拔罐八只,再取三棱针刺委中出血数滴,片刻诸症消失,体力恢复正常.按:伤暑是发生于夏季的急性热病.多由暑热之邪内郁,不得外泄所致.大椎为督脉经经穴 ,又属诸阳之会.重泻大椎穴,并于背部拔罐,以表散阳邪而解郁热.委中乃足太阳经之合穴,取委中刺络出血,以疏通太阳之经气,泄脏腑之里热.本例取穴,上下相配,表里同治,故能奏效于俄顷.

  • 督脉腧穴考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

    督脉经腧穴的数量和分布,历代记录不一样,督脉经腧穴的分布,<内经>到<甲乙经>时期督脉经腧穴包括了面部头颈部正中线、脊背正中线及两侧,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今仅有面部、头颈部、脊背部正中线上:腧穴数量上也多少不一,主要与对脊柱相关腧穴认识不同有关.其中唐代<太素>首次记载了督脉经腧穴不同认识的讨论,杨上善和王冰的记录提示,对督脉经腧穴认识上的主要差异出现在唐宋之间.

    关键词: 督脉经 腧穴 脊柱
  • 护骶养生健身祛病

    作者:刘建英

    骶,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位于背后第一骶椎下至尾骨端,正中是督脉经过的地方.督脉流畅,则肾气旺盛.骶中嵴的外侧八髎穴与肾气有密切关系.经常对骶部进行锻炼,对一些重要穴位按摩,不仅可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体健身等作用.

  • 命门养生"添火法"

    作者:张仲斌

    命门穴位于腰部脊柱的腰椎棘突间,督脉之上.寻找的简便方法为:肚脐(神阙穴)同脊柱之间划一水平状线,肚脐相对望的腰椎棘突间,即第二与第三腰椎棘突间为命门穴所在地.督脉主人体一身之阳,是阳脉之海.命门位于督脉之上,是人体生命要穴,其穴位经气能够濡养人体先天之本的肾脏.如果命门穴产生气滞、血淤及闭塞,督脉经气循环就不通畅,就能发生命门火衰的一系列证候,使人体免疫力、免疫功能下降、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 督脉温针治疗截瘫疗效分析

    作者:秦家超

    截瘫是由于脊柱疾病和脊柱骨折造成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常及皮肤感觉障碍的疾病.截瘫带给病人及家属极大痛苦.笔者采用督脉温针治疗截瘫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推疗法治疗颈性头痛38例

    作者:周成功;姜玉祥

    目的:探讨采用针推综合施治的针推疗法对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以针推疗法为治疗组,单纯针刺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结果:共治疗颈源性头痛6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针推综合的针推疗法治疗颈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例体会

    作者:王平森

    强直性脊柱炎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步向上蔓延至脊柱关节,造成脊柱强直性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高峰在20岁~40岁之间,病因未明,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笔者采用督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灸治疗慢性痉挛性腹痛1例

    作者:冯丽

    患者,男,15岁,学生.患者自9岁起,发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每星期发作1次以上,历时1 h~2 h,部位不固定,时于脐周,或左上腹,或右下腹.发则面色苍白,蜷卧捂腹,得温稍减.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腹痛发作次数趋于频繁.近来,患者来上海刚4月余,生活方面不甚适应,郁郁不乐,沉默寡言,每星期发作增至3~4次,每次历时4 h ~5 h.纳可,嗜食生冷,大便正常.患者面色苍白,双目少神,神情郁郁,身材瘦长,少言寡语,语声低怯,舌淡,苔薄白,舌体瘦小,脉细.诊断为腹痛(寒邪入络,肝脾不和).治拟疏肝解郁,散寒解痉止痛.一诊取四关、天枢、上巨虚、足三里温针灸.首诊后1星期内仍发作3次.二诊加阳陵泉、内关,针后腹部加拔火罐,留罐10 min,诊后1星期内发作2次.三诊、四诊取穴同二诊,四诊后1星期发作1次.五诊加大巨、大肠俞,脐中隔附子饼灸,之后沿督脉经拔火罐,留罐10 min. 此次治疗后,1星期内发作1次,历时仅2 h.六诊,因患者神情抑郁,少言,故加印堂以开郁醒神,三阴交以调肝脾肾.针后,每隔3 min在神阙拔罐1次,拔3次,背部沿督脉经拔罐 .六诊后未发作.为巩固疗效,继续针灸2次,随访半年未发作.按本病的发生以外寒入里为主,患者来自西方国家,素来有饮冷、生食的习惯,且疼痛遇热缓解;其次,病人初到中国,各方面不太适应,尤其思念朋友和故土,思则气结,郁而伤脾,肝脾不和更加剧了病情.在次,患者自幼发病, 反复发作,寒邪易伤阳气,久则耗气伤正.在治疗上,首先选取局部穴位,如天枢、大巨、大肠俞,并远道取足三里(胃下合)、上巨虚(大肠下合),针对肝脾不和,气机郁滞,用四关疏通一身之气,其中合谷亦是重要的镇痛穴位,阳陵泉疏肝缓急止痛,内关宽胸理气和胃.其次,因为寒邪入里,故重用灸法和火罐,尤其是在背部督脉经拔罐以振奋一身之阳,温散寒邪.

  • 古"督脉经"探析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

    研究和探讨督脉经的起源.通过对《太素》记载督脉经的分析,并与传世本督脉经进行对照比较,探讨两种关于督脉经的认识的差异和关系,并通过其他相关文献记载和认识,对其临床基础进行了推测.研究发现:《太素》督脉经可能是目前古老的督脉经形式,与传世本督脉经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脊椎法"的实践可能是其临床基础.

    关键词: 督脉经 太素 脊椎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