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终末期肝病病情预测评分系统介绍

    作者:李保森;邹正升;陈菊梅

    随着近年来肝移植和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或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应用40余年的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在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判断方面已显示出其局限性.

  • 预后评分系统在Fournier坏疽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郭宇文;朱一辰;张健;张路加

    目的 比较两种预后评分系统在我国Fournier坏疽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A组)和死亡组(B组),并应用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和Uludag FGSI进行死亡风险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分表效果评估,并利用Z检验比较FGSI和UFGSI之间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A组)11例,死亡组(B组)4例.平均年龄(P =0.024)及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P =0.04)B组均显著高于A组.A组患者接受的清创次数明显多于B组患者.FGSI评分A组低于B组[(1.6±0.9)vs (3.8±1.7),P<0.05].ROC曲线下面积(AUR) =0.886.UFGSI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3.6±1.5)vs(6.0±2.2),P<0.05],ROC AUR=0.852.UFGSI和FGSI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GSI和UFGSI均可有效预测我国Fournier坏疽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且两种评分系统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适合我国患者的死亡评估阈值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重新确定.

  • 依从性预测研究进展

    作者:杨慧;王彦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 预测慢性HBV感染发生HCC的评分系统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

    作者:南月敏

    我国台湾学者杨怀懿等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该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REVEAL前瞻性研究数据库中年龄在30~65岁、中位随访时间12年的3 584例HBsAg阳性患者(预测组,其中131例发展为HCC).

  •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和进展

    作者:刘上;严玉澄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尽管近年来,由于对AK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围术期医学的发展和肾替代治疗(RRT)技术的提高,AKI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但是其发病率仍逐年升高.根据不同的定义,心脏术后AKI的发病率为1%~30%,术后AKI患者的病死率为15%~30%,需行RRT者的病死率更是高达60%~70%[1].

  •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早期预测评分系统对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预测价值

    作者:徐海涛;谭清武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 MODSE)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 ,MODSE一旦发生,临床救治往往十分困难. 因此,早期预测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MODSE发病、及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 丙球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高文珺;范晓晨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1967年由日本医师川崎富作首次报导,后被认为是一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是一种自限性的血管炎,主要侵及中小动脉,在未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有15%~25%合并冠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1].KD经典诊断标准是日本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研究委员会于1984年制定的:发热(体温> 38.5℃)大于5 d;同时满足以下5项中至少4项,双眼结膜非化脓性充血、口唇潮红、躯干多形性红斑、手足硬肿脱皮、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 cm);如不满足以上5项中的4项,但已合并冠脉受累亦可诊断.目前,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为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退热后48~72 h阿司匹林予以减量,缓解期阿司匹林维持治疗的时间取决于冠脉受累程度[2].但仍有9.4%~23%的患儿在接受首次IVIG治疗后仍持续或再次发热(体温> 38.5℃)[3],这称为IVIG无反应性KD.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作者:孙晓文;张文莹;李军涛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现状和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收集29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 x2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对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共101例(34.0%)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疼痛情况、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腹胀、年龄、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消化道反应、辅助放疗、便秘和镇痛药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10项风险因素(P<0.05,P<0.01).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得分为0~47分,Hosmer-Lemeshow x2=3.986,P=0.50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评分达到29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80.4%,约登指数大(0.706).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判别能力,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 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对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

    作者:姜相君;王海燕;冒海敏;魏燕;陈晓庆;张翠红

    目的 探究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折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行椎体强化术的OVCF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和影像学资料,以及随访过程中再发骨折情况和视觉疼痛评分,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赋分,构建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计算似然比检测该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共纳入342例患者,2例失访,142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后凸角度、椎体高度、强化椎体的数量、骨密度以及骨折部位.根据预测评分系统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总体评分<5分组似然比为0.10,总体评分≥15分组似然比为5.84.结论 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较为准确地预测椎体强化术后OVCF患者的骨折再发风险,可为骨折再发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 基于预测评分系统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作者:曲军;张鑫;申占龙;萧如凯;高志冬;叶颖江;王杉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07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75岁以上)的临床资料.应用POSSUM、E-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用ROC曲线及实际例数/预测例数(O/E)比值评估其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POSSUM和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86.6%(平均32.7%)和19.1%~99.1%(平均55.5%),E-POSSUM评分系统优于POSSUM评分系统[ 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862比0.576];O/E:0.771比0.454,更加接近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25.2%,27/107).术前合并糖尿病(P=0.019)和发病部位为直肠(P=0.005)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瘘为常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P=0.026)、术前ASA分级(P=0.025)、术前肠梗阻(P=0.037)及术前肠穿孔(P=0.001)是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是常见的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前应用E-POSSUM评分系统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对于并发症发生高危患者术前应积极干预高危因素,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构建预测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预后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的研究

    作者:张雪;李秋宇;安瑶;刘利;李禄全

    目的:构建预测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新生儿院内病死的量化评分系统.方法:比较200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诊的198例CEA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导致CEA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量化赋值.结果:CEA病死率为18.1%(n=36).单因素分析发现病死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吻合口漏、长距型CEA、呼吸衰竭、手术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及休克患病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吻合口漏(OR=10.75,95%CI=3.113~37.128)、呼吸衰竭(OR=4.104,95%CI=2.292~7.355)、手术后败血症(OR=3.564,95%CI=1.516~8.375)、低出生体质量(OR=8.379,95%CI=3.357~20.917)与高病死率有关(P<0.05).依据各危险变量赋值构建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界点分数为2,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61、0.827、0.525、0.964.低危险(0~1分)、中危险(2~4分)、高危险组(≥5分)病死率分别为3.6%、49.1%、1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98,P=0.000).结论:吻合口漏、呼吸衰竭、手术后败血症、低出生体质量与CEA预后不良有关,在总分为8分的本系统中,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 改良瘢痕子宫阴道试产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邢艳萍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再进行阴道试产的人群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了解其中的各项因素,探讨符合瘢痕子宫进行阴道试产的合理指标,并且依据当前的医疗水平和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相应的预测评分系统,旨在降低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危险性.方法:通过对本院待产的瘢痕子宫患者进行科学的筛选,在征求患者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了解患者的婚育史,既往剖宫产手术指征,手术间隔时间等情况,将各项指标符合的患者纳入实验对象,让符合实验要求的患者知情选择阴道试产.在试产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依据设定的评分标准给予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预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成功几率,从而对传统的瘢痕子宫阴道试产预测评分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依据实验中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预测评分系统进行了不断地完善.而改良后的预测评分系统增加到13项评测标准,在进行评测的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将产妇的年龄、阴道分娩的病史、宫缩情况、产程进展、与胎方位等都纳入评分系统当中.并且每一项内容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通过相关人员的统计,能够了解到产妇的得分情况.本次实验研究中还,实验对象在改良评分中的得分高于18分的占据整个实验总数的94.8%,其中得分的情况大多是都是在22.33分,分数上下相差1.94分.结论:改良后的瘢痕子宫阴道试产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更全面的对孕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不仅能够更好的判定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还能够及时的了解孕妇在准备分娩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的采取措施,为产妇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