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茜;刘振宇;高琦;范华;潘伟刚;马辛

    目的 比较有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新入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452例连续入组,按照有无自杀行为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自杀行为组(n=1739)和无自杀行为组(n=3713),比较其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自杀行为组相比,自杀行为组起病年龄更大[(34.8±13.6)岁比(33.3±12.8)岁,t=-3.46,P<0.01]、女性更多(58.3%比52.7%,χ2=14.83,P<0.01)、更多重大精神创伤史(10.6%比7.8%,χ2=10.72,P<0.01)、家族自杀史(6.7%比3.9%,χ2=20.22,P<0.01)、家族精神异常史(33.8%比29.6%,χ2=9.33,P<0.01)、既往自杀史(4.1%比0.1%,χ2=140.1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92,95%CI:1.043~1.363)、年龄大(OR:1.008,95%CI:1.003~1.013)、有重大精神创伤(OR:1.355,95%CI:1.083~1.696)、有自杀家族史(OR:1.648,95%CI:1.223~2.221)、既往自杀史(OR:39.139,95%CI:12.230~125.256)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生自杀行为均正相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多部门多层次合作应作为我国肥胖控制的重要策略

    作者:赵文华;侯培森

    WHO资料显示到2015年全球将约有23亿成人超重,7亿多成人肥胖[1].不仅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面临肥胖问题困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这一社会难题.在加拿大每年死于肥胖相关疾病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和感染艾滋病人数的总和[2].近年来,中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群肥胖率也急速上升,2002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之和为23.2%,接近总人口的1/4,60岁组城市人群超重率达37.2%,肥胖率16.0%[3],2005年<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4].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

    作者:胡一文;王高华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Young 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贝克绝望表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鄂某综合院校15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8%,男性、二年级、成绩差、来自大城市、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x2 =57.90,P<0.01;x2 =56.92,P<0.01;x2 =77.30,P<0.01;x2=102.12,P<0.01;x2=44.95,P <0.01;x2 =53.37,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倾向旱显著正相关(x2=76.30,P<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网络成瘾高分组大学生自杀倾向几率比低分组高出12.29倍(OR =12.29,95%CI =6.33 ~23.84).结论 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且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学生 自杀 网络成瘾
  • 精神卫生系列讲座:抑郁症的表现和诊断

    作者:张玲;王刚

    抑郁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高危害性和高复发性的特点。全球大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每年约有100万患者死于自杀[1]。抑郁症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症状群,患者之间不尽相同。由于病耻感的存在或者对疾病的不了解,很多患者并不能及时就诊,或者被误诊漏诊。全面了解抑郁症有助于早期发现、正确识别、尽早治疗、改善结局。本文从抑郁发作的定义、常见的症状群及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标准等方面对抑郁症进行介绍。

  • 精神卫生系列讲座:抑郁症治疗原则及社区随访管理

    作者:范滕滕;陆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的全球性疾病。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有的病例某一方面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如早发性和家族聚集性的病例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决定;有的病例则由几个因素共同影响,如有明显应激事件或在特殊人格基础上发病的病例。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PA)2010版《抑郁症治疗指南》[1-2](以下简称APA指南)和《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3]均提出抑郁症治疗的总体目标,即: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优化临床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全程治疗和联盟治疗3个基本原则[4]。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在我国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区精防医生需要定期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包括抑郁复发的先兆症状、自杀风险和药物副作用等),以及必要时安排患者向精神专科医院转诊[5]。

  • 重庆市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调查

    作者:徐小明;况利;艾明;陈建梅;王我;甘窈;曾妍;楼丹丹;刘婉婷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针对性指导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地区11所大学9808名学生进行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量表(SPAS)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学生对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自杀行为可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持否定或中立态度,其得分分别为34.28±16.44、35.64±19.14、36.94±16.05;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的相似性、自杀的歧视、自杀的正性态度持中立观点,得分分别为47.38±22.01、51.78±17.05、37.77±18.12;对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条目持中立或肯定态度的得分为70.77±17.21.性别、民族、宗教以及自杀未遂和自杀暴露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有影响.结论 自杀危机干预系统需针对大众以及自杀者不同的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 新浪微博用户中自杀死亡和无自杀意念者特征差异的研究

    作者:管理;郝碧波;刘天俐;程绮瑾;叶兆辉;朱廷劭

    目的 探讨新浪微博用户中自杀死亡与无自杀意念者行为和语言特征的差异.方法 经新浪微博认证用户提供的信息,收集31名网络识别自杀死亡用户(自杀死亡组);邀请微博用户填写自杀意念相关筛查量表,收集30名无自杀意念用户(对照组).比较两组用户在10种微博行为和88种语言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1)行为特征中,自杀死亡组的微博链接率(链接微博数与公开微博总数的比值)和微博互动率(平均每篇微博@其他用户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0.04(0.04)vs.0.06(0.04),P=0.029;0.60(0.27)vs.0.69(0.18),P=0.028],自我关注程度(平均每篇公开微博使用的第一人称单数次数)高于对照组[0.47(0.25)vs0.30(0.10),P=0.010];(2)语言特征中,自杀死亡组在数量单位词、工作词、省略号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代名词、特定人称代名词、第三人称单数、非特定人称代名词、社会历程词、焦虑词、排除词、性词、宗教词、第二人称单数、人类词、消极情绪词、愤怒词、悲伤词和死亡词的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杀死亡用户的微博互动更少,更加关注自我,更频繁地使用表达排除意义的词语,从情感层面上有更多负性表达,使用更多与死亡、宗教相关而更少与工作相关的表达.这些特点对开展针对网络用户的自杀学研究有重要启示.

  •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孙莹;陶芳标;高茗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中国3省部分农村地区15~34岁青年自杀死亡特征群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方乐;张杰

    目的 探讨农村15 ~ 34岁青年自杀死亡分类及其特征群.方法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和分类树对山东、辽宁和湖南省16个县的392例自杀死亡者和416例对照进行研究,自杀组和对照组均采用2名信息人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农村青年自杀死亡分类的主要参考因素为:对未来的感觉、对未来的期望、精神疾病、寻求指引和支持;其标准化重要性分别为100、97、91、76;其中,绝望情绪(包括对未来的感觉、对未来的期望)比精神疾病重要性高出6~8分.农村青年自杀死亡可分成5类,其中主要的两类为绝望情绪严重者、绝望情绪并不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分别占64.8%、11.8%.该自杀分类树的判别效果良好,其灵敏度为84.34%,特异度为92.08%.结论 对于自杀风险的筛查及自杀预防工作,进行绝望感的评估比精神疾病的筛查更具有指导意义.

  • 中国四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况调查

    作者:熊光练;吴静;沈秋英;莫少雄;杨道威;张秋云;章翩

    目的 了解城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流行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03年6月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之中国问卷"在中国北京、杭州、武汉、乌鲁木齐四城市各抽取25所普通中学共9015名初中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四城市初中生中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4.4%~20.8%,平均为17.4%;自杀计划的出现率为6.8%~9.7%,平均为8.2%;不同城市间存在差异;初中男生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5.0%,自杀计划的出现率为6.7%;初中女生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为19.7%,自杀计划的出现率为9.5%;女生2种自杀行为均高于男生;城市、年龄、性别、年级、被欺负天数、被欺负的类型、有无抑郁症状、有无亲密朋友、是否接受过应对压力的健康教育是初中生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初中生被欺负的时间与自杀倾向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中学生自杀倾向的状况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应加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训练以及培育和谐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 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万宇辉;高荣;陶兴永;陶芳标;胡传来

    目的 了解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整群选取某医科大学4063名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自杀行为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多种研究变量对故意自伤行为-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4063名大学生近1年故意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3.4%,其中单次自伤检出率为3.7%,多次自伤检出率为9.6%,男生高于女生;近1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和自杀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4.5%、1.4%、0 6%和4.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自伤无自杀组为参考,有自伤有自杀组表现为积极应对程度低(OR=0.5,95%CI:0.3 ~ 0.8)、伙伴个数相对较少(3~5个vs.≤2个:OR=0.6,95%CI:0.3 ~0.9;≥6个vs.≤2个:OR=0.4,95%CI:0.2~0.8);消极应对(OR=2.1,95%CI:1.2 ~ 3.7)、抑郁症状(OR=2.9,95%CI:1.6 ~ 5.2)、焦虑症状(OR=2.2,95%CI:1,2 ~ 3.8)、睡眠问题(OR=1.7,95%CI:1.1~2.8)、自评体型偏胖(偏胖vs.正常:OR=2.0,95%CI:1.1~3.6)较为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者中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4.7,95%CI:3.5~6.4),而抑郁、应对方式、自评体型等社会心理因素会减弱两者的关联程度(OR=3.3,95%CI:2.4 ~ 4.5).自杀行为发生的风险随自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OR=3.1 ~ 10.0),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减弱两者的关联(OR=2.4~5.9).结论 自伤行为虽然不是个体自杀行为发生的信号,但有必要在自伤者中开展自杀行为发生可能性的评估.

    关键词: 自伤 自杀 大学生
  • 精神疾病与农村青年自杀:湖南、辽宁、山东省病例对照抽样调查

    作者:张杰;李子尧;肖水源;周亮;贾存显;潘国伟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及其他因素对自杀的影响情况.方法 在湖南、辽宁、山东省随机抽取16个县进行自杀的序贯抽样.2005-2008年共收取并访谈392个自杀案例和416个相同年龄段与自杀案例临村的随机对照.采用心理解剖方法访谈自杀死亡者亲友,同样方法和结构性工具访谈社区对照的2名信息人.利用SCID中文版作为精神科的诊断工具.结果 392例农村青年自杀者中,仅有48.0%自杀前一个月曾患有精神疾病,而416例社区对照组中精神疾病的现患率仅为3.8%.在众多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中,精神疾病仍是中国农村青年自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在中国是自杀的重要相关因素;与西方不同,其他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中国相对重要,也应引起充分重视.

  • 中国人群2002年与伤害有关行为的分析

    作者:刘娜;杨功焕;马杰民;陈爱平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与伤害有关行为,特别是与交通事故及自杀有关行为的流行水平,以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方法使用13个问题,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交通违章行为和保护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家庭中农药、鼠药的保存情况.结果 36.7%的人报告过去30天有在自行车道及机动车道上行走或乱穿马路的行为,其中3.67%为经常(>3次/周),11.3%为有时(1~2次/周),21.7%为偶尔(1~2次/月).30.3%骑自行车者报告过去30天有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骑车带人等违章行为.调查人群中有4351人过去30天有驾车经历,分别有13.2%、11.4%和16.9%的机动车驾驶员报告过去30天有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和无证驾驶的经历.驾驶员或乘车者经常佩带交通安全带的比例只有7.7%;目前驾驶和搭乘摩托车者中,经常戴头盔的比例为19.1%.男性交通违章的行为高于女性;农村人群交通违章的现象较城市严重.农村地区存放农药及鼠药的比例高于城市地区;有10%的家庭随意放置农药或鼠药.结论中国人群的交通违章现象严重,且交通安全保护性措施(佩带安全带、摩托车头盔)执行力度不够.对农药、鼠药疏于管理,人群的安全防范意识差.

  • 成都市区中学生自杀未遂的现况调查

    作者:张志群;郭兰婷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从成都市区中学中抽取重点中学2所,普通中学1所,职业中学2所,共1 393名中学生,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筛选出自杀未遂者后再调查其原因及方式.采用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93名青春期中学生中,曾有自杀未遂者36例(2.6%),男女之比为1∶2.自杀未遂者中33.3%为反复自杀未遂.中学阶段自杀未遂原因以家庭矛盾居多(34.4%),方式以过量服药或服毒居多(50.0%).青春期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可疑幻听、吸烟、受同伴欺侮、想成为异性、父母再婚、女性、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生活事件等.保护因素有家庭和睦.结论自杀未遂在中学生中并不罕见,临床医生与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其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

    关键词: 青春期 自杀 企图
  • 贵港市409例毒鼠强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冼明甫;李玉霞;王力珩;范进南;覃兆览;梁其松

    为掌握毒鼠强中毒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贵港市1999~2002年血液、尿液、洗胃液等生物材料中一种及以上定性或定量检出毒鼠强的全部409例病例,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409例中毒病例,死亡40例,年均中毒率为2.2/10万,病死率为9.78%.每年3~4月份为中毒高峰,9~10月份出现第二次小高峰.中毒者中年龄小为6月龄,大为82岁,以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中毒多(83.1%),其中又以2~5岁的儿童为中毒高峰人群(54.3%);中毒人群中男性229例,女性180例;中毒发生地乡镇占95.8%,市区占4.2%;中毒途径主要是误食与自杀自服、投毒,其中以误食居多,占59.7%,无明确毒鼠强接触史次之,占27.9%,误食的食物以拌鼠药的红薯粒、花生粒(鼠饵)为主,占46.9%.中毒方式以单人散发性为主,占64.3%,家庭聚集性占29.3%,学校集体性中毒占6.4%.

  • 北京市1965-1974年居民死因分析

    作者:韦再华;谢学勤;刘菲;王苹;王晶;高燕琳;苏健婷;杜婧;刘庆萍

    目的 填补1965-1974年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的历史空白,为其他地区死亡数据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保存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北京市城区该期间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应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收集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10个派出所保存的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11 668条.该时期北京市城区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占全死因的84.19%.意外伤害占总死亡的13.22%,高于1964年与1975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54.47%,位居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男性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意外伤害、肿瘤和心脏病,女性为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结论 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渡.受历史原因影响,意外伤害成为该时期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 ARIMA模型在海南省2014-2017年居民自杀死亡率中的应用

    作者:刘莹;胡锡敏;陈言;符振旺

    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自杀报告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索时间序列模型在自杀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海南省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自杀死亡率资料,并预测该地区2017年1-6月的自杀死亡率.结果 海南省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地区报告自杀死亡576人,平均死亡率为1.5/10万;所建立的ARIM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序列的自杀死亡率,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值基本一致,2017年1-6月的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的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 确定海南省自杀死亡率的时间序列模型为“ARIMA(0,1,0)(0,0,0)12”,且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来预测海南省因自杀导致的死亡情况.

    关键词: 自杀 伤害 时间序列
  • 激素与自杀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超;贾存显

    自杀是一个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估计世界自杀死亡率为14.5/10万,相当于每40 s就有1人自杀[1].Phillips等[2]曾估计中国的自杀率为23/10万,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自杀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9-2011年平均年自杀率约为9.8/10万,而青年男性和农村老年人的高自杀率成为我国自杀新特点[3].此外,自杀未遂数据的缺乏以及自杀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仍是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自杀 激素
  • 与地震相关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斓;王煜;黄建始

    心理学观点认为,自杀是有意识的自我毁灭行动[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杀是全球15~34岁人群的前三大死因之一[2].对中国人群自杀情况的研究发现,抑郁、既往自杀史和严重的心理应激是影响自杀行为的前三位危险因素[3].

    关键词: 地震 自杀
  •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自杀疾病负担分析

    作者:高欣;王临虹;金叶;叶鹏鹏;杨柳;耳玉亮;邓晓;汪媛;段蕾蕾

    目的 掌握自杀疾病负担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中国人群自杀疾病负担情况进行描述,并通过与1990年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描述中国自杀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标化自杀死亡率为9.08/10万,≥80岁组自杀死亡率为73.39/10万;自杀DALYs率和YLLs率在75~79岁组高,自杀疾病负担各项指标男性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自杀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下降,女性下降幅度大于男性,≥70岁组下降幅度小.2013年自杀YLLs/YLDs为90.03,男性自杀YLL/YLD为89.83,女性YLL/YLD为89.00.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自杀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老年人群自杀疾病负担严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自杀 疾病负担
2166 条记录 6/109 页 « 12345678...10810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