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选择性子宫动脉碘油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栋志;吉光辉;蒋荣;毕朝燕;荣嵘;郭杰丽;晏明

    目的探讨用超液态碘油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治疗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将导管通过髂内动脉选择性进入子宫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和明胶海绵条,阻断子宫供血.结果血管造影可见双侧子宫动脉增粗,子宫血管走向紊乱,呈网格状,子宫呈球形增大,动脉栓塞后,血流中断,术后6个月随访,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4.1%,76.4%患者痛经消失,23.5%明显缓解,第二个月经周期月经量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碘油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 经肝动脉注射5-FU白芨微球治疗兔VX2移植性肝癌

    作者:李欣;冯敢生;郑传胜;柳曦;孔健

    目的:观察5-FU白芨微球经肝动脉注射对兔VX2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50只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n=10),采用直视下直接穿刺血管的方法,分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 mL;5-FU溶液1 mL;超液态碘油0.3-0.4mL加5-FU溶液1 mL;100g/L白芨胶0.4mL加5-FU溶液1 mL;5-FU白芨微球10 mg/kg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坏死程度及肝功能变化等.结果:5-FU白芨微球栓塞后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率低于对照组(P<0.01)及碘油组(P<0.05).肿瘤坏死以重度为主,有2例完全坏死,优于碘油组及白芨胶组.但对正常肝组织损伤亦相对较重.结论:5-FU白芨微球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理想的末梢性栓塞剂.

  • 反义VEGF寡核苷酸与碘油混合肝动脉注入转染鼠肝癌的可行性

    作者:吴汉平;冯敢生;田元

    目的:探讨反义VEGF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转染Walker-256瘤细胞及其与碘油混合后肝动脉注入转染鼠肝癌及在鼠肝、肺、肾组织的分布情况.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5'-FITC)标记的VEGF ASODN加入培养的Walker-256瘤细胞培养液中,不同时间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ASODN的分布.12只Walker-256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一组肝动脉内注入荧光标记的VEGFASODN(TAI组,n=6),另一组肝动脉内注入荧光标记的VEGF ASODN与超液态碘油的混合液(混合组,n=6),两组分别于术后1 d、3d、6d取动物的肝、肺、肾组织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织内ASODN的分布情况.结果:荧光标记的ASODN与Walker-256瘤细胞共同培养后2 h时可见瘤细胞胞质内有点状荧光染色,6 h胞核内有荧光染色,12 h荧光染色强,胞核及胞质中均可见荧光染色,24h荧光物质减少,48h完全消失.1 d和3 d时混合组肝癌组织及肝组织内荧光染色强于TAI组,而肺、肾组织荧光染色弱于TAI组;6 d时TAI组肝、肺、肾组织内荧光染色基本消失,而混合组肝、肺、肾组织仍有少许荧光染色.ASODN可以进入肝癌细胞及瘤周肝细胞.结论:VEGF ASODN可以转染Walker-256细胞,其与碘油混合后可以延长ASODN在肝内的停留时间,增加对肝癌组织的转染率,减少其在肝外组织的分布.与碘油混合后肝动脉注入是VEGF ASODN反义基因治疗肝癌的理想给药方法.

  •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胃穿孔二例

    作者:偰利宇;杨珏;庞瑞麟;赵卫;马智

    例1 男,48岁.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既往有胃溃疡病史.第1次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将导管插至肝总动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欧乃派克 25 ml (300 mg/ml),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肝固有动脉远端发出胃右动脉,出肝后沿胃小弯分布.因肝右动脉扭曲,只能超选择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内,先灌注 5氟脲嘧啶1 000 mg,后将顺铂80 mg加入15 ml超液态碘油中乳化为混悬液后灌注,再加用明胶海绵1/3片(碎裂为1~2 mm3)栓塞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后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第 4天突发上腹剧痛,逐渐波及全腹.查体有明显腹膜刺激征.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发现双膈下游离气体.急诊开腹探查手术见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坏死区域,中央 4 cm的穿孔,伴有活动性出血.术中行缝合止血、穿孔修补术及胃造瘘术.术后第7天腹腔引流出与胃造瘘管相同的液体,腹部X线透视见右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肝癌TACE后再次胃穿孔.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2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信太;伍忠根;刘立萍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seldinger法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颗粒至肝肿瘤血管内进行化疗栓塞.结果经治疗 85%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 90.5%患者 AFP转阴或降低, 80.8%病人肿瘤缩小.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疗效满意.

  • 高温超液态碘油混悬剂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

    作者:覃文华;江万荣;韦云中;石春玉

    肝动脉栓塞已成为中晚期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碘油作为栓塞剂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学者为提高碘油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实验研究[1,2],但应用高温超液态碘油治疗中晚期肝癌国内报道较少.笔者应用高温超液态碘油混悬剂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加热处理阿霉素碘油制剂临床意义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利;王执民;吴道澄;张洪新;李晓晔;郭卫平;吴智群;吴红;李文献;王义清;曹玮;刘毅勇;陈岚;王敏;谢劲波;刘宇峰

    目的研究普通阿霉素碘油乳剂和阿霉素碘油混悬剂热处理后的物理性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泵法"(pumping technique)制成普通阿霉素碘油乳剂(UFL-ADM Emulsion,UAE)和阿霉素碘油混悬剂(UFL-ADM Suspension,UAS),分别在25℃、40℃、50℃、60℃水浴箱中加热2 h后,观察乳析和分层时间,测定相对粘度,在显微镜下观察制剂微粒的状况,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ic method)测定释放到透析液中阿霉素的浓度,计算释放率.结果混悬剂和普通乳剂在加热后层析/沉淀出现早,显微镜下大颗粒/油滴增多.从25℃到60℃,相对粘度和相对粘度比下降了近2倍,溶出速率明显降低(P<0.05);25 ℃、40℃、50℃处理组间释放速率近乎相等(P>0.05);60℃条件下,混悬剂组和普通乳剂组与作为对照组的生理盐水组中的阿霉素浓度几近相等(P>0.05).结论阿霉素碘油混悬剂和普通乳剂在热处理后,物理稳定性下降,粘度减小,阿霉素释放速度减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外生性肝癌误诊肾上腺转移1例报道

    作者:赵旅;郭卫平;王执民

    患者男,43岁.因确诊肝癌3月,疑右肾上腺转移10 d于2001-03-14入院.3月前,腹部CT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范围约7.2 cm×8 cm×8.5 cm,边界清楚.AFP>400 ng/m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第1、4、5项阳性.经皮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肝细胞癌(Edmondson Ⅱ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先后于2000-12-13和2001-01-15在我科接受了两次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3月5日外院腹部CT报告提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碘油沉积良好,肝内病灶缩小;疑右肾上腺转移(图1).入院后第二天行IA-DSA检查.DSA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肝右动脉增粗,肝右动脉末梢分支稀疏,实质期可见碘油沉积影,其周边未见新的瘤染色影;右膈下动脉发自腹主动脉(位于腹腔动脉的下方、右肾动脉的上方),分出两支,一支沿脊柱右缘向上行走,另一支先向右下继而向右上行走,并且管径明显增粗,末梢分支增多,实质期见瘤染色影,近似长方形,范围约4 cm×8 cm,与肝右叶原碘油沉积区融合(图2);右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影良好,实质期见肾轮廓清晰,上极内侧见受压凹陷,与上方的肿块影有明显的分界,右肾上腺动脉未显影(图3).将10 ml超液态碘油与8 mg丝裂霉素的混悬液经导管注入右膈下动脉行瘤染色区瘤血管栓塞(图4).2月后(5月17日)DSA复查显示:肝右动脉末梢分支稀疏,瘤染色影不明显(图5);右膈下动脉两支均增粗,上支的末梢与下支的近端出现新的瘤染色影(图6).将20 ml超液态碘油与20 mg吡柔比星的混悬液再次经导管注入右膈下动脉行两处瘤染色区瘤血管栓塞(图7).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生长,肝外侧支血管供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