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可溶性ST2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价值研究

    作者:孔夏;张新超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浓度,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医院急诊科脓毒症患者63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健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清sST2浓度,根据是否伴有休克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及脓毒性休克组(19例),根据脓毒症确诊28 d后结局分为死亡组(18例)与存活组(45例),记录入组时患者每分钟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血清总胆红素等资料.统计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采取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对生存状况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1 382.12±384.0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69.28±163.46) pg/mL(P<0.05),脓毒性休克组sST2水平(1 675.49±457.59)pg/mL较普通脓毒症组(1 255.44±265.70)pg/mL高(P<0.05);脓毒性休克组28 d病死率(63.16%)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13.64%)(P<0.05).28d结局死亡组病例的PCT(16.37±16.36)ng/mL及血清sST2(1 794.47±335.18)pg/mL均比之存活组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示sST2的AUC(0.917)大于PCT(0.884),敏感度(88.9%)高于PCT(72.2%),特异度(82.2%)低于PCT(93.3%),二者联合其AUC为0.944.结论 血清sST2对脓毒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可用来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PCT和血清sST2对评估患者不良结局有一定的意义,与PCT相比,sST2对脓毒症预后的判定敏感度更高,特异度不足,二者联合判断可能更有意义.

  •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可爱华;叶青;曹霞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6 h的临床指标(包括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氧分压)变化,以及入院即刻、6 h、24 h外周血心衰生物标志物(包括B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ST2、半乳糖凝集素3)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6 h、24 h的B型脑钠肽及可溶性ST2水平均逐渐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高敏C反应蛋白及半乳糖凝集素3则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快速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降低外周血B型脑钠肽、可溶性ST2水平,有利于急性左心衰的好转.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血清中可溶型ST2水平及其与心肌活性的关系

    作者:尚茹茹;张锦;李爱萍;刘晓红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及其与心肌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发病12 h以内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sST2水平,于发病后第7天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并根据磁共振结果将患者分为透壁增强组、非透壁增强组和混合组。于7~14 d行PCI术,并于术后6个月再次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估心肌活性,观察指标包括梗死心肌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早期血清sST2水平的关系。结果透壁增强组血清sST2的水平较之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明显升高(P<0.05),混合组较非透壁增强组高(P<0.05);梗死心肌质量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减少,梗死心肌质量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非透壁增强组降低显著(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增加,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死早期血清sST2水平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的心肌活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中sST2的水平可反映心肌受损情况并可预测心肌梗死7 d 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的心肌活性。

  • 螺内酯对心肌肥厚大鼠左心室可溶性ST2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邢瑞星;琚肖肖;井海云;赵玉兰;王丹;刘刚;包晓青;陈文哲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心肌肥厚大鼠可溶性ST2(sST2)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药物干预组(n=10).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药物干预组皮下注射ISO,同时给予螺内酯20mg/(kg·d)灌胃.14d后处死大鼠,计算心脏质量/体质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观察心肌细胞直径;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ST2及NF-κB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心脏质量/体质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心肌细胞直径升高[(3.39±0.11)比(2.47±0.07)mg/g,(2.34±0.11)比(1.78±0.07)mg/g,(26.30±0.95)比(14.53±0.47)μm;均P<0.05];sST2与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心脏质量/体质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心肌细胞直径降低[(2.79±0.07)比(3.39±0.11)mg/g,(1.92±0.10)比(2.34±0.11)mg/g,(20.96±0.65)比(26.30±0.95)μm;均P<0.05],sST2与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模型组大于对照组,干预组小于模型组.结论 螺内酯可能通过调节sST2的表达,抑制下游NF-κB的表达,对抗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

  • 可溶性ST2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邸玉青;彭道泉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的相关性,探讨sST2在心力衰竭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29例,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66例、心功能Ⅲ级组32例、心功能Ⅳ级组31例,并收集患心脏神经症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和心功能正常的3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ST2浓度.结果 血清sST2水平在心功能Ⅲ~Ⅳ组[1.84(0.93 ~3.19) ng/ml]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0.94 (0.83 ~ 1.30) ng/ml,P<0.001]及对照组[0.77(0.69~1.92) ng/ml,P<0.001].sST2浓度与NT-proBNP(r=0.352)、心功能分级(r =0.456)、左心室舒张末容积(r=0.287)呈正相关(均为P<0.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88,P=0.016).血清sST2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显著相关.sST2有可能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的新生化指标,联合NT-proBNP可能会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sST2或可作为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外的补充手段,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有一定意义.

  • 可溶性ST2在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燕亚茹;谭鹤;豆书梅;刘美霞;许玉芳;曹广运;王文静;袁华兵;袁静;倪艳辉;高洁;何佳鹏

    目的 探讨不同肾功能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的表达,及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2017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73例为试验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22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22例和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29例;选取15例无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sST2、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sST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左室功能有明显差异(P<0.01).试验组中,不同肾功能水平亚组间sST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NT-proBNP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且与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NT-proBNP和sST2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和0.751(均为P <0.0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sST2浓度明显升高,且不受肾功能影响,在心力衰竭诊断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血清可溶性ST2联合白细胞介素-33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辅助诊断价值的初探

    作者:罗年桑;张海峰;刘品明;林永青;黄图城;杨莹;王景峰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ST2 (sST2)联合白细胞介素-33(IL-33)应用于辅助诊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效能.方法 纳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的HF-pEF患者共376例(HF组),纳入同期临床基本资料匹配而无心力衰竭的患者376例作为对照(非HF组);另纳入健康体检者500名以确立IL-33及sST2的正常值范围.应用免疫酶联吸附方法检测血清sST2及IL-33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ST2用于辅助诊断HF-pEF的效能.结果 血清IL-33及sST2浓度在人群中呈偏态分布,HF组患者血清IL-33及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F组(中位数,IL-33:0.437 μg/L比0.127 μg/L,P<0.01;sST:0.118 μg/L比0.067 μg/L,P<0.01).sST2用于辅助诊断HF-pEF佳切点值为0.159 μg/L,此时ROC下面积为0.763 (95% CI0.729~0.795,P <0.01),敏感度为71.01%,特异度为66.75%;健康体检人群中位血清IL-33水平为0.117μg/L,当仅纳入血清IL-33高于此值的HF-pEF患者(n=306)时,sST2用于辅助诊断HF-pEF的ROC下面积为0.884(95% CI 0.859 ~0.908,P <0.01),敏感度为80.05%,特异度为81.91%.在高IL-33水平人群中,sST2用辅助诊断HF-pEF的ROC下面积大于NT-proBNP(0.88比0.83,P<0.01).结论 血清sST2可用于辅助诊断HF-pEF,联合测定IL-33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血清可溶性ST2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雯婷;谭兵;喻传福;朱新林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ST2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6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sST2及随访1年期间再发心衰住院和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sST2对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69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期间共有39例发生心血管事件(23.1%),其中25例因心衰加重再住院,14例发生心源性死亡,发生时间为出院后3~12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55.1 (36.0~104.6) ng/ml vs 33.5 (24.2~47.5) ng/ml],P<0.05.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均显示血清sST2水平增高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sST2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S(x)=0.039,P<0.001,95%CI:0.674~0.826),血浆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S(x)=0.035,P< 0.001,95%CI:0.720~0.859),两项指标在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价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sST2水平高低能够有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后预测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作者:黄桂锋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中可溶性ST2(sST2)与NT-proBNP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入院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浆sST2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检测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个指标在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的水平差异。结果按NYHA心功能分级,随着分级增高,sST2、NT-proBNP测定值增高,LV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T-proBNP、sST2是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 sST2和NT-proBNP水平检测可能对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及短期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常见心力衰竭标记物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顺煌;任澎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当今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住院率位居各种心血管疾病前列.近年来关于心力衰竭标记物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B型脑钠肽(BNP)可部分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肌钙蛋白能提示心肌梗死或损伤,可溶性ST2 (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表明心肌的重塑和纤维化,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降钙素(PCT)及和肽素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都有较高参考价值,微小RNA(miRNA)从基因调控方面参与心力衰竭进程等.

  • sST2、NT-pro-BNP联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军涛;甄秀丽;冯国鹏;冯玲;高瑾;陈琳

    目的 观察HF-PEF患者血清sST2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关系,评价其对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NYHA分级,选取90例HF-PEF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组30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无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入选者临床资料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入院第二天及经治疗后测定血浆NT-pro-BNP和血清sST2.结果 心功能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组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及Ⅳ级组经治疗后血清sST2及血浆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心功能Ⅱ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血清sST2诊断HF-PE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血浆NT-pro-BNP诊断HF-PEF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两者联合诊断HF-PEF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结论 HF-PEF患者血清sST2及血浆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于对HF-PEF患者的心衰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进行评估,两者联合检测提高对HF-PEF的诊断价值.

  • 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苏嵘;赵娜;齐新;吴晓东;齐延芳;侯文广;刘克强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分期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处于心力衰竭A、B、C、D各期患者共300例为病例组,入选同期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人群33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完善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sST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根据西雅图心力衰竭模型(SHFM)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生存年限,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组患者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于B期开始升高,且随着心功能分期的发展而增加,B、C、D期高于A期,D期高于B、C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ST2水平组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低sST2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sST2、NT-proBNP、LVEDD、LVMI水平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SHFM预期寿命低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与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LVEDD、LVMI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用于判定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95%CI:0.574~0.757,P<0.01),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731~0.848,P<0.01),sST2预测临床不良事件的佳cut-off值为139.27μg/L,NT-proBNP的佳cut-off值855.35μg/L.结论 血清sST2是心力衰竭进展早期指标,其不仅反映心室重构的严重程度,也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预后的指标之一.

  • 血清可溶性ST2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董志勇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ST2的浓度,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脓毒症患者63例,并选择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清sST2浓度,根据是否伴有休克分为普通脓毒症组(39例)及脓毒性休克组(24例),统计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取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性休克组sST2水平亦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的影响

    作者:向常清;贺海波;周敬群;李丹君;杨维华;张波;代文静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T2)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80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芪苈强心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可溶性ST2及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芪苈强心组LVEDD、可溶性ST2及NT-proBNP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芪苈强心组的LVEF、6 min步行距离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可改善左室功能,降低血清可溶性ST2及NT-proBNP水平.

  • 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ST2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白玉;张雪娥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ST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206例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296例,均抽取静脉血检测生化常规以及血清B型尿钠肽(BNP)和sST2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程度加重其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BNP 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2,r=0.75,P<0.05),与LVEDD 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5,P<0.05),BNP和可溶性ST2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75.结论: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可以为心力衰竭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 sST2、NT proBNP及s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子源;刘帅;张艳丽;魏霞;陈还珍

    目的:探讨可溶性 ST2(sST2)、可溶性 CD40L(sCD40L)及 B型钠尿肽前体(NT 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81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9例,另选正常对照组35例,同期测定 sST2、sCD40L及 NT 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三者的差异,同时分析 ACS病人三指标与血管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CS组、AMI组、UAP组 sST2、sCD40L及 NT 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 sST2、sCD40L及 NT proBNP水平高于 UAP组(P<0.05);ACS病人中三支病变组 sST2、NT pro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血管组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病人3个月内发生主要冠脉不良事件情况(MACE)病人 sST2、sCD40L及 NT proBNP高于无冠脉不良事件发生别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 ACS病人血清 sST2、sCD40L及 NT proBNP水平对 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温阳利水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蔡娟;郑晓丹;姜卫东;高想;倪卫兵

    目的 探讨温阳利水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揭示温阳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低剂量组和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大鼠血浆脑钠肽(BNP)、可溶性ST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及温阳利水方两组的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均下降,LVEF值均升高;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相比,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均下降,LVEF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两组的CRP、IL-6、TNF-α的表达均有所降低,且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低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两组的SOD、GPX、HO-1的表达均有所升高,且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利水方可以通过降低心力衰竭大鼠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SOD、GPX、HO-1的表达水平,来降低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的指标,升高LVEF值,从而保护心肌,终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

  •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清中乳糖凝集素-3和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含量的影响

    作者:马宁;边瓯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病变进展较快,也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常发生于老年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变发展过程中血清中乳糖凝集素( Galec-tin)-3和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 sST2)的表达升高,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病变的进展,还对治疗起一定的拮抗作用〔2,3〕。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改善心功能,还要对相关蛋白进行下调。芪苈强心胶囊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输出量,改善肾血流,利尿消肿,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4〕。本实验关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Galectin-3和sST2含量的影响。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

    作者:徐春来;乐建华;邹恒英;张海峰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纳入OSAS患者及对照组各313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E峰减速时间(EDT)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和可溶性ST2(sST2)含量并分析上述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与这些含量的关系.结果 OSAS患者E/A比值、IVRT明显小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D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IL-33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sST2明显升高(P<0.05).sST2与E/A比值、IVRT及EDT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OSAS人群存在左心功能不全,可能与缺氧导致的sST2升高、抑制IL-33活性有关.

  • IL-33和sST2在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斯琴;关英慧;唐颖;李晓丹;陈丽燕;许力军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PE)和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胸腔积液及相应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3(IL-33)和可溶性ST2 (sST2)表达水平,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MPE 42例,TPE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和外周血IL-33和sST2表达水平,另选本院体检正常者38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MPE、TP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IL-33及sST2表达水平,分析2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IL-33和sST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IL-33表达水平和sST2/IL-33比值鉴别MPE和TPE的阈值及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MPE和TPE患者血清中IL-33和sST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PE患者胸腔积液中IL-3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应血清水平(P<0.01),MPE患者胸腔积液中IL-3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相应血清水平(P<0.05),TPE患者胸腔积液中IL-3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PE患者(P<0.05).MPE患者胸腔积液中sST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PE患者(P<0.01).MPE和TPE患者胸腔积液中IL-33水平与其相应血清中IL-33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MPE=0.930 4,rTPE=0.990 7,P<0.05);MPE患者胸腔积液中sST2水平与其相应血清中sST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34 5,P<0.05),但TPE患者胸腔积液中sST2水平与其相应血清中sST2水平无相关性.ROC曲线结果,鉴别TPE和MPE的胸腔积液中IL-33表达水平的佳阈值为17.08ng·L-1,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92.9%;胸腔积液中sST2/IL-33比值鉴别TPE和MPE的佳阈值为15.06,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5.5%.结论:IL-33和sST2不同程度地参与了TPE和MPE的胸膜炎症反应.监测胸腔积液中IL-33表达水平和sST2/IL-33比值可能是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