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adi4_9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北省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

    作者:冯忠军;张淑兰;梁芸;牛艳丽;闻海丰

    Ⅳ型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PADI4)引起的蛋白多肽的瓜氨酸化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有关.我们对河北省汉族RA患者PADI4基因padi4_94(rs224034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以探讨该SNP在本地区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 卵巢癌组织与患者血清中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和瓜氨酸化抗凝血酶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常建芳;常晓天;赵燕;王志宇;孟祥爱;陈锡良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患者血清中肤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I4)和瓜氨酸化抗凝血酶(citrullinated antithrombin,cAT)的表达情况.方法: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1例卵巢癌组织PADI4 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29例卵巢癌患者、11例卵巢癌手术后患者和23名正常人血清中PADI4和cAT表达.结果:PADI4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2%,表达量的中位数为1.57×102 copies/mL;卵巢癌组(0.505 3±0.047 7)和手术后组(0.394 1±0.035 1)患者血清中PADI4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148 8±0.014 8)的表达,P<0.05;卵巢癌组(0.442±0.077)和手术后组(0.374 2±0.083 3)患者血清中cA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215 6±0.011 6)的表达,P<0.05;卵巢癌组PADI4与cAT表达水平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PADI4和cAT在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两者密切相关,提示PADI4可能通过使抗凝血酶瓜氨酸化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多肽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作者:武东;孙琳;李常虹;杨麟;赵金霞;刘湘源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citrullinated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C-GPI) 70 ~ 88肽抗体(抗C-GPI70~8s抗体)和抗C-GPI 435 ~ 453肽抗体(抗CGPI435~453抗体)的水平,同时检测其原型多肽抗体水平,评价抗C-GPI多肽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1例RA患者、129例其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和7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C-GPI70~88抗体、抗C-GPI435 ~453抗体、抗GPI70 ~88抗体和抗GPI435 ~453抗体的水平,并收集RA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抗C-GPI多肽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RA组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的滴度(68.71±4.20和51.78 ±3.13)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抗GPI70~88抗体和抗GPI435~453抗体的滴度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C-GPI70 ~ ss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为41.88%,特异性为84.50%;抗C-GPI435~453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为46.05%,特异性为86.05%;联合检测两种抗瓜氨酸化多肽抗体的敏感性为50.79%,特异性为86.05%.(3)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在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阴性的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0%和45.00%.(4)RA患者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 ~453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抗C-GPI多肽抗体,C-GPI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对于血清阴性的RA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瓜氨酸化及相关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婷婷;李鸿斌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有研究指出瓜氨酸化可能是其发病起点.但瓜氨酸化是人体内普遍存在的转录后修饰过程,并非RA的专利.而针对瓜氨酸肽产生的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s)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本文就瓜氨酸化及ACPAs在RA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其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 蛋白糖基化改变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锐;周文霞;张永祥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4基因(HLA-DR4)相关遗传因素、瓜氨酸化现象、调节性T细胞等因素有关[1],同时也与免疫球蛋白IgG的末端半乳糖残基丢失密切相关.新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RA中除半乳糖残基的改变外,还存在其他蛋白质的多种糖基化改变.说明蛋白糖基化改变在RA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瓜氨酸化波形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宗明;张慧;孙立山;金中淦;范列英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瓜氨酸化前后在体外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DCs)的细胞形态、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培养制备未成熟DCs(imDCs),分别用脂多糖、瓜氨酸化波形蛋白(cVim)和波形蛋白刺激培养的imDCs,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标志CD14、CD80、CD83、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表达变化.将实验组获得的DCs和同种异体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通过单溶液细胞增殖分析(MTS)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 以阴性对照组imDCs的各个免疫表型阳性率作为1,脂多糖能显著诱导RAimDCs表面MHCⅡ、CD80、CD83、CD86表达(1.07±0.14,1.25±0.13,1.90±1.08,2.44±0.65,P均<0.05);cVim诱导MHCⅡ(1.18±0.09)、CD83( 1.97±0.99)表达水平上调(P<0.05,P<0.01);波形蛋白对MHCⅡ及CD83、CD86表达无影响(0.950.11,0.90±0.29,1.04±0.06),仅抑制CD80表达(0.82±0.18,P<0.01).与脂多糖组相比,cVim组的MHC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CD80、CD86(0.83±0.36、1.32±0.15)的表达水平则低于脂多糖组(P<0.01,P<0.05);cVim组MHCⅡ和CD8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波形蛋白组(P均<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经脂多糖和cVim诱生的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且随着DCs细胞浓度的增加而作用增强;波形蛋白诱生的DCs则无刺激增殖作用.结论cVim可诱导imDCs成熟,并且能够提高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 瓜氨酸化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机制探究

    作者:张新燕;孙梦娇;原铂尧;孙静洁;王满侠

    多发性硬化(MS)是全球分布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基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瓜氨酸化是一种可在正常代谢中观察到的转录后修饰,但是异常的瓜氨酸化可以转变自身抗原表位而激发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关于EB病毒(EB)感染与自噬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相关联系的研究中发现抗原瓜氨酸化在免疫异常触发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瓜氨酸化在多发性硬化病理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二者相互联系的意义.

  • PADI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忠军;张淑兰;梁芸;闻海丰;牛艳丽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PADI4)是一种能够催化抗原性蛋白多肽脱去亚胺基形成瓜氨酸的酶,有研究发现这一被称为"瓜氨酸化"的过程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有关[1,2],目前尚无我国人群PADI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报道.

  • PADs介导的瓜氨酸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连英;娜日格乐;关兴芳;王雪;李传刚;舒晓宏;李墨林

    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是指在蛋白质精氨酸脱亚胺酶(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s,PADs)作用下蛋白质肽链中的精氨酸残基转化为瓜氨酸残基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过程.目前,已有5种PAD酶在人体组织中被发现,分别为PAD1~4和PAD6,PAD2和PAD4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研究发现组蛋白、细胞角蛋白、纤维粘连蛋白、白介素8等蛋白质均可被瓜氨酸化,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密切相关.本文从表观遗传学观点出发就PADs介导的蛋白质瓜氨酸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检测应用

    作者:韩魏巍;胡梦蝶;苏伊玲;邓灵福;袁永泽;杨洋;熊丽;刘德立;耿辉

    本研究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探究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抗体在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α-烯醇化酶的B细胞优势表位,选取9R-25F位氨基酸序列,将该表位多肽中2个精氨酸替换为瓜氨酸,化学合成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9R-25F多肽(citrullinated α-enolase peptide,CEP).采取活泼酯法将CEP多肽与BSA偶联制备CEP-BSA偶联抗原并免疫BALB/c小鼠,杂交瘤技术制备CE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对其特异性进行验证.CEP-BSA偶联抗原免疫小鼠能诱发特异性抗体反应,经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一株稳定分泌CE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9B5.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该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9B5单抗能结合AD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上瓜氨酸化的α-烯醇化酶.本研究成功制备的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在相关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原瓜氨酸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雪亮;徐剑;沈瑜;胡朝英;缪怡

    为探讨蛋白瓜氨酸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致病作用,观察环瓜氨酸肽(CCP)抗原对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激活效应,我们选用CCP抗原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分别检测64例RA患者、32例非RA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FC)的阳性率及阳性SFC的斑点数,分析3组个体间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的差异;另外在64例RA患者中,分析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与抗CCP抗体、关节肿痛数、关节破坏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64例RA患者中,SFC阳性率为79.7%,阳性SFC斑点数为189±45,而在16例骨关节炎(OA)患者、1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中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分别为6.3%、18; 12.5%、23.5;0%、<6,RA组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在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中,上述2项指标也明显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92.86%、224±54; 54.55%、84±25),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A组患者CCP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病情活动性指标(关节肿痛数、关节破坏数、ESR、CRP)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RA患者的外周血内存在针对CCP抗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示瓜氨酸化蛋白可能作为RA发病的起动抗原发挥致病作用,并在一定易感基因下参与和介导了RA的发病.

  • 瓜氨酸化波形蛋白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宗明;张慧;孙立山;李牛;虞珊珊;范列英

    为研究瓜氨酸化波形蛋白(citrullinated vimentin,cVim)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和IL-4体外培养制备未成熟DC( immature DC,imDC),分别用脂多糖(LPS)、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cVim刺激培养的im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CD14、CD80、CD83、CD86、MHCI和MHCⅡ表达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6、IL-10、IL-12、IL-23、和IFN-γ含量.LPS显著诱导DC表面MHCⅡ、CD83、CD80和CD86表达上调(P值均<0.05);cVim (10μg/ml)诱导imDC表达CD80和MHCⅡ增加(P<0.05),并促进IL-10、IL-12和IFN-γ分泌(P<0.01);而Vim(10μg/ml)仅促进imDC表达MHCⅡ(P<0.01)和分泌IL-10(P<0.01),并抑制IL-23表达(P<0.01).本研究表明Vim经瓜氨酸化修饰后有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imDC成熟、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 两种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子松;胡江飚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后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致残率相当高,所以临床上及早的准确诊断及早期介入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1].近些年来,研究发现一组以瓜氨酸化的蛋白为底物的抗体对RA有较高特异性.

  • 抗瓜氨酸化聚合兔IgG抗体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李利平;王洁;张敏杰;虞伟;李晓军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抗瓜氨酸化聚合兔IgG(citrullinated aggregated rabbit IgG,Cit-AgRIgG)抗体的ELISA方法,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兔IgG于62℃加热聚合变性,用肽酰精氨酸脱亚胺酶(PAD)将内含精氨酸催化生成瓜氨酸,制成瓜氨酸化聚合兔IgG (Cit-AgRIgG).以此作为抗原,包被反应板微孔,建立检测抗Cit-AgRIgG抗体的ELISA方法.经方法学考核后,检测临床标本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Cit-AgRIgG显示出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有较高的结合活性.以其为包被抗原建立的检测抗Cit-AgRIgG抗体的ELISA法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5%和9.5%.特异性阻断试验显示,Cit-AgRIgG、AgRIgG与CCP抗原对该抗体的高抑制率分别为80.0%、65.9%和25.0%.抗Cit-AgRIgG与抗AgRIgG抗体的cut off值分别为0.565和0.459,此时RA患者抗Cit-AgR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其诊断RA的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96.5%,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7%和95.1%,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22.66、0.215,Youden指数为0.758,ROC曲线下面积(AUGROC)为0.890.对RA和健康人对照者检查结果显示,抗Cit-AgRIgG与抗AgRIgG抗体(RF)总符合率97.7%,与抗CCP抗体总符合率91.7%.结论 建立的检测抗Cit-AgRIgG抗体的ELISA法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抗Cit-AgRIgG抗体兼具RF与抗CCP抗体的双重特性,有可能发展成为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一种新的参考指标.

  • 自噬调控机制对多发性硬化的影响

    作者:张新燕;原铂尧;赵金;高晓红;孙静洁;王满侠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是导致年轻人致残的主要的CNS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降解和回收利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与细胞器的过程,是细胞重要的自稳机制,已经发现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如阿尔兹海默病,同时,自噬也参与进自身免疫的调节,也许对于MS的疾病病理过程有重要作用.

  • 蛋白质瓜氨酸化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作者:钟兵;方勇飞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RA 患者体内发现越来越多的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提示瓜氨酸化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本文从蛋白质的瓜氨酸化过程、生理功能,ACPA 在 RA 的诊断、预后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试图更全面地了解蛋白质的瓜氨酸化在 RA 发病各环节中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