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意义

    作者:郑莉莉;夏红萍;谢利娟;何振娟;张拥军;杨庆南;陈妍;朱天闻;朱建幸

    目的 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临床怀疑真菌感染的早产儿,应用MB -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检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的患儿为病例组,未确诊者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30例疑诊患儿,病例组14例.病例组中,71.4% (10/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血培养均为假丝酵母菌(念珠菌).临床表现除出现感染症状外,85.7% (12/14)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42.9%( 6/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81.1(129.6~1009.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 ~8.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65.5(183.6~3549.3) pg/ml,8例未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9.0(48.0~183.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浆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念珠菌血症多见,多数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易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 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CT影像分析

    作者:胡永蕾;刘晓丹;孙玲洁;岳婷;苏湛;吴少玲

    目的 分析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肺部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次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病人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以双肺多发病灶多见,为159例次(70.9%).免疫抑制状态时病灶更易发生于下肺野.两种及两种以上CT表现混合存在者多见,为154例次(68.8%).CT表现为斑片及片状阴影者常见,为197例次(87.9%).共分离出真菌83株,以白假丝酵母菌常见(42株,占70.9%).酵母菌与曲霉菌的肺部感染空气新月征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血液病继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影像多表现为斑片状影,肺部CT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但临床确诊需与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人肺泡灌洗液BG检测意义

    作者:杨冰心;程兆忠;山峰;王燕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中1-3-β-D-葡聚糖(BG)水平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人34例(其中死亡9例,存活25例)、肺部细菌感染病人31例、无肺部感染者25例,检测各组血清及BALF中BG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组血清及BALF中BG浓度较细菌感染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44、30.767,q=-6.652~-4.682,P<0.05);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组BALF与血清中BG水平有相关性(r=0.473,P<0.05);死亡组病人BALF中BG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t=11.375,P<0.05).以34.5 ng/L为折点,高于此折点病人病死率明显升高(x2=11.375,P<0.05).结论 BALF中BG检测对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并对疾病预后有一定判断价值.

  • 真菌性角膜炎病人术后复发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硕;赵桂秋;林静;胡丽婷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因真菌性角膜炎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病人327例(327眼)进行调查,对影响其复发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数比(OR).结果 真菌性角膜炎术后总体复发率为13.8%.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累及角膜缘、有伪足或卫星灶、角膜穿孔、并发继发性青光眼5项因素进入回归模型(OR=2.788~6.801).结论 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累及角膜缘、有伪足或卫星灶、角膜穿孔及并发继发性青光眼是真菌性角膜炎术后复发的主要相关因素.

  • 真菌性角膜炎不良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葛程;赵桂秋;林静;黄晓明;胡丽婷;姜楠

    目的 探讨影响真菌性角膜炎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眼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门诊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180例(180只眼)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180只眼中86只眼预后好,48只眼预后中等,24只眼预后差.性别、年龄、有无近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与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均无关;而就诊前的发病天数、病灶等级以及上皮修复时间与预后有关(x 2=16.434~20.801,P<0.001).结论 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后,病灶等级、上皮修复时间及就诊前发病天数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可根据以上因素判断预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改善病人预后.

  • 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青;赵桂秋;林静;王谦;郭彦丽;刘莹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人97例(98眼),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53例(53眼),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组44例(45眼).两组均行角膜溃疡清创术并给予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组病人在接受上述处理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羊膜覆盖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平均视力和平均疗程.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62,P<0.05).两组术后平均矫正视力及平均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7、2.19,P<0.05).结论 药物联合羊膜覆盖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胶东半岛地区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特点

    作者:郭彦丽;赵桂秋;林静;王谦;李青;刘莹

    目的 了解胶东半岛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真菌性角膜炎病人28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2例病人中男176例(62.4%),农民234例(83.0%),发病的集中年龄为20~60岁.175例有角膜外伤史,其中植物外伤史占60.6%.真菌培养镰刀菌阳性率59.0%(92/156),占首位.角膜清创、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率42.6%,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终眼球保存率95.7%.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多发于有角膜外伤的中老年男性农民,致病菌以镰刀菌为主,角膜清创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控制早期病情,手术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 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观察

    作者:崔婷婷;赵桂秋;林静;王谦;胡丽婷

    目的 观察角膜溃疡清创、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液和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收集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180例,将病人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75例)、B组(70例)及C组(35例).所有病人均先行角膜溃疡清创、碘酊烧灼,然后A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和氟康唑滴眼液联合点眼,B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C组采用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比较3组病人治愈率、治愈病例的治愈时间和视力变化.结果 A、B组的治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44、6.285,P<0.05);3组治愈病例的治愈时间分别为(25±4)、(26±5)、(30±1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病人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角膜溃疡清创、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液及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杜兆东;梁涛;赵桂秋;刘建伟;张丽娜;张振华

    目的 了解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就诊明确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239例真菌性角膜炎,共培养出真菌菌株156株,其中以镰刀菌感染(77例,49.36%)和曲霉菌感染(52例,33.33%)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白色念珠菌感染(18例,11.54%),青霉菌感染(7例,4.49%),头孢霉菌感染(2例,1.28%).结论 镰刀菌仍为目前青岛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但其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曲霉菌在致病菌中的比例逐年升高.

  • 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并真菌感染1例

    作者:于澜;周晓明;王静;王刚

    病人,男,37岁,于2011年7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无发热、寒战,无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脓血便,无皮肤巩膜黄染,来我院就诊,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后好转.上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胰尾部可见一不规则囊性包块影,呈多房状,其内可见分隔,约5.0 em×4.6 cm×4.1 cm大小,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分隔明显强化,诊断胰腺囊腺瘤可能性大,不除外囊腺癌可能.后病人腹痛没有再次发作,2012年12月20日病人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2012年12月20日上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与2011年7月1日CT扫描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观察

    作者:白海青;金梅玲;王传富;孙为荣

    ①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PKP)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②方法对15例(15眼)真菌性角膜溃疡行PKP治疗,取下的病变角膜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光镜及电镜下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随访.③结果15例随访90~180d,12例植片透明,视力0.08者1例,0.1~0.4者11例;其余3例因植片自溶、继发青光眼和眼内炎而失败.光镜检查表现为以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侵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广泛化脓性炎症.电镜提示,镰刀菌和曲霉菌均可致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变性、溶解,但角膜对两种真菌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④结论 PKP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挽救眼球和提高视力的双重作用.

  • 二性霉素B联用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22例

    作者:王艳荣;金润铭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2例采用二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的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10例有呼吸道症状,17例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3例胸部CT检查可见云絮状影;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曲霉菌感染;6例(27.3%)中性粒细胞<0.5×109/L,9例(40.9%)<0.1×109/L;1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除外输注血液制品偶尔使用者);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二性霉素B雾化吸人治疗5 d以上;5 d后症状无改善者加用伊曲康唑治疗2周以上;有效率为59.1%(13/22),仅1例死亡.结论 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早期诊断较困难.经验性二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及处理

    作者:潘德仁

    霉菌性阴道炎(monilial or mycotic vaginitis)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炎性改变,霉菌性阴道炎也称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目前明显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在妊娠患者中较为多发.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通常表现为白带增多,阴道瘙痒,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发红和水肿,表皮变化也多种多样,可成群发生水疱丘疹,也可形成湿疹状糜烂,还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外阴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明显增高,造成阴道菌群失调,念珠菌生长,进而更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发生率高达15%左右 .对于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必须及时,否则可能导致新生儿真菌性皮炎或鹅口疮等.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50例采用妇洁洗液冲洗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探究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程潇

    目的:本文主要对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48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以及致病因素等.结果:全部48例患者中,1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为2.08%,其治疗有效率为97.92%;2例患者发生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痊愈,且无复发的现象,无患者发生分泌物异常,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16%.结论:采用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能够将病灶彻底清除,复发率较低,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该种治疗方式应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广泛应用.

  • 护理干预对外耳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忠燕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9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症患者的资料,根据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疗程14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的因素及临床特征

    作者:姚梅;钱茂华

    目的 探究真菌性鼻窦炎FRS患者应用发病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96例鼻窦炎患者,其中4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抽取48例慢性鼻窦炎CRS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分析两组鼻窦炎患者的发病因素与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鼻窦炎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鼻塞、流脓鼻涕、涕中带血、鼻出血、嗅觉减退、鼻痒、头痛、面部不适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病史、低血红蛋白比例比对照组高,且鼻内镜手术与鼻咽癌放疗史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鼻窦炎患者在饮酒、吸烟方面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发病与鼻镜内手术、鼻咽癌放疗、吸烟等因素相关,且面部不适、头痛、鼻痒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需要明确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以及临床特征,及早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鼻内镜术后氟康唑冲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作者:张立亚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的普遍应用以及环境污染等,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抗真菌性药物全身应用副作用大,且临床上疗效不理想以及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笔者1999~2004年在我科采用在鼻内镜下经尖牙窝、上颌窦自然开口以及下鼻道开窗放置自制引流管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一个医生的告白: 孩子,我有没有勇气救你?

    作者:田永吉

    到底应不应该放弃这个孩子的治疗呢?这是去年,我面对一个叫彤彤(化名)的患儿时,想得多也是纠结的问题.彤彤是一个来自黑龙江的2岁女孩,因患高位颈髓内肿瘤,在当地多家医院均未能有效治疗,终来到我所在的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因孩子入院时身体状况极差,术后却感染了真菌性脑炎.这是一种罕见且死亡率极高的颅内感染,偏偏孩子又对特效药无法耐受.就这样,彤彤的精神日渐萎靡,体温超过40℃,情况堪忧.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余明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将收治于我院的5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36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设为实验组;另外20例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75.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研究

    作者:张代辉

    研究目的 :采用回顾总结的方式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CT影像学在进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检查时的具体特征,分析在该类疾病的诊断中所起到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经过诊断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分析了这30例患者的CT扫描影像学资料.对于患者的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包括鼻腔内镜的检查,皮肤点刺变态反应皮试,鼻腔分泌物嗜酸细胞涂片检查等.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就患者的鼻窦及鼻腔内出现的病变情况准确的记录,做好与CT影像的对比.在患者手术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涂片+培养.研究结果 :通过鼻腔内镜检查发现患者的鼻腔内都出现鼻腔单发或者多美半透明粉白色的息肉,粘膜周围可见稀薄黄色的分泌物.研究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鼻窦的CT扫描发现,在患者的鼻窦腔内片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伴有骨质吸收和侵袭性生长,所以该项检查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641 条记录 32/33 页 « 12...2526272829303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