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

    作者:赵朋;毛富强;刘莉;李洁;杨坤;曹桐;李振涛

    目的 评价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医学生网络成j蠢障碍(IAD)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编<网络成瘾调查问卷(QIA)>筛查某医学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对得分较高者(>5分)经临床面诊确定15倒IAD患者并组成研究组,将未达到IAD诊断标准的其他25人组成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内现认知疗法进行7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进行测评.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相比SCL-90、ABS、PSSS、SES、SCCS、AOS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之闻的盖异不显著.结论 内现认知疗法对IAD有效,但不是IA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预计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普遍具有治疗作用,对青少年具有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 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萌;黄悦勤

    1 概述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渗透到了每个现代人的生活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上网用户总数已突破2.1亿,35岁以下的人群占81%,其中18-24岁的青年占31.8%,18岁以下占19.1%[1].

  • 1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

    作者:徐虹;王怀政;赵菊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日趋频繁的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网络给上网人群心理健康带来的巨大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又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也日趋增多,下面将我院近一年来门诊收治的10例IAD报道如下:

  • 我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作者:唐祖贵

    "互联网成瘾症"或"网络成瘾障碍"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对本市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研究,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网络成瘾现象研究现状概述

    作者:张颖

    1问题的提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信息存储、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越来越频繁的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个体的心理状况,甚至人格特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995年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 事件相关电位在网络成瘾和品行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张玉娟;刘漪;杜亚松;娄翡璎;陈兴时;范娟;钱昀;赵志民;徐韬园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和品性障碍患儿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对37例IAD患儿、22例品行障碍患儿和3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失配性负波(MMN)和P300检测,分析比较3组之间MMN和P300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AD组P300潜伏期延长[(346.0 ±21.1)ms vs (324.7±15.0)ms]、P300波幅增高[(3.1±1.8)μVvs(2.7±1.3)μV]、MMN潜伏期延长[(209.0±26.0) ms vs(190.0±22.0)ms]、MMN靶波波幅增高[(8.8±1.7) μV vs(5.2 ±2.1) μV];品行障碍组P300潜伏期延长[(341.7±14.4) ms vs (324.7±15.0)ms]、波幅增高[(4.7±2.1) μV vs(2.7±1.3)μV]、MMN潜伏期延长[(215.0±23.0) ms vs(190.0 ±22.0)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D患儿和品行障碍患儿存在P300和MMN潜伏期延长,波幅升高,且IAD患儿延长较明显,MMN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而用于儿科临床.

  • 内观-认知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治疗与分析

    作者:高磊;李振涛

    目的:探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的治疗.方法:采用内观-认知疗法治疗患者1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文章完成法(SCT)、容纳他人量表、SCL-90、EPQ等测查进行评定.结果:治疗7 d后,患者各项测查减分明显.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问题,有确切、良好疗效.

  • 儿童网络成瘾障碍综合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邓暑芳;李黎;刘剑萍

    目的 探讨儿童网络成瘾障碍综合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方法 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符合网络成瘾障碍(IAD)诊断标准的8~14岁儿童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研究组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综合行为干预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应用IAD诊断问卷(IAD-DQ)和经修改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版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儿童IAD-DQ评分为(3.74±1.56)分、上网时间为(10.86±4.73)h/周、上网频度为(5.88±3.25)次/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1.14)分、(20.36±5.31)h/周、(10.30 ±5.24)次/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SCL-90总分为(127.76±38.35)分,低于对照组的(152.08 ±35.75)分,其各因子评分除躯体化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行为干预模式能有效防治儿童网络成瘾障碍,并促进其心理健康.

  • 认知疗法治疗"网络成瘾障碍"1例报告

    作者:张朝;于宗富

    近来,一些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引发心理障碍的报道,陆续见于国内外媒体,心理门诊中因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情绪障碍、家庭矛盾、学习下降、社会适应等问题的来访者也日益增多,南昌市豫章中学17岁学生余斌因迷恋上网,过度劳累而猝死网吧的事件;北京蓝极速网吧青少年纵火致多人伤亡事件被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强迫反响.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本人在心理门诊中先后咨询、治疗了多例网络成隐障碍患者,现将1例典型病例的治疗过程叙述如下,和同道们一同探讨.

  • 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继英;解昌国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探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 1年8月 2012年7月间在本院心理门诊咨询及治疗的网络成瘾青少年3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评估两组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及父母养育方式9个因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26.86±5.68)、(22.31±5.81)、(15.91±5.26)、(13.23 ±3.25)、(50.17±8.58)、(55.69±9.44)、(45.94±9.36)、(54.40±9.17)、(18.29±3.63)、(16.49±2.90)、(20.00±3.98)、(18.06±3.4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家庭气氛与母亲、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8、-0.368,均P<0.05),与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9、0.348,均P<0.05).个性化与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的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9,P<0.05).系统逻辑与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父亲过度保护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5、0.395,均P<0.05).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其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存在相关.

  • 网络成瘾障碍诊治进展

    作者:杨春;赵兰民;高志勤;张建萍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由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之后人们对IAD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就IAD的诊断与治疗状况综述如下.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后果及干预对策的探讨

    作者:杨放如;郝伟

    本文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

  • 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放如;郝伟

    目的:评估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疗效.方法:将52例IAD青少年进行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并与家庭治疗结合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疗程为3月,用IAD诊断问卷(IAD-D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32例)和86.54%(45例),其治疗后的IAD-DQ评分、上网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IAD青少年的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躯体化(S)、精神病性(P)及偏执(Pa)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SCL-90总分及强迫(Oc)、人际敏感(Is)、抑郁(D)、焦虑(A)、敌对(H)、恐怖(Ph)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值(P<0.05或P<0.01);而治疗后上述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显著减少IAD青少年上网时间及改善其情绪和心理功能.

  •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

    作者:潘琼;肖水源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1-3](PIU,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又称网络成瘾[4-8](IA,internet addiction)、网络成瘾障碍[9](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强迫性网络使用[8](compulsive internet use)等,每个术语均反映了对过度上网(excessive Internet use)性质的不同理解.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9]于1995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这一概念,用以描述那些整天只盯住电脑屏幕上网,而不顾家庭责任的网民.国外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4-6,10],证实PIU患者在工作、学习、经济、人际关系和婚姻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就PIU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 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病相关因素的概述

    作者:焦清艳;王莹

    199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首次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一词.随后,国外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不同术语.目前,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尚未统一,具有代表性的是Young以病态赌博为模型,把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成瘾物质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成瘾(IA),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网络成瘾障碍(IAD)、强迫性网络使用(CIU)等,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行为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瘾"的定义,目前对网络成瘾的主要界定标准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等,因此网络成瘾也被认为是"行为成瘾"的一种形式[1].

  • 网络成瘾干预研究综述

    作者:宋爱芬;史学武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 IAD),又称网络依存症、网络成瘾障碍,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初由美国纽约精神病医生Ivan Goldberg根据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提出,主要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