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装扮游戏对中度智障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干预

    作者:兰继军;杨伶;张秀;李永生

    目的 研究提高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西安市32名中度智障儿童,分为语言干预组、装扮游戏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愿望任务、知识任务、信念任务、情绪任务、意外内容任务、意外地点任务等对心理理论能力进行前测,对干预组分别使用语言训练和装扮游戏训练进行干预.结果 装扮游戏组前后测成绩差异显著(t=-7.842,P<0.05);语言干预组前后测成绩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前后测成绩差异不显著.结论 ①装扮游戏训练比言语训练更适合于提高中度智障儿童心理理论能力;②心理理论能力是一种整体能力,装扮游戏训练能够全面提高智障儿童心理理论能力.

  • 大学生心理理论与抑郁、述情障碍、社交技能的关系

    作者:王小倩;汪凯;张蕾;高莉玲

    目的 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理论、迷情障碍、抑郁与社交技能的性别间差异和相关.方法 健康大学生被试98名,采用眼区情绪识别、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以及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测童心理理论,述情障碍、抑郁与社交技能力.结果 男女性别间的心理理论能力和抑郁差异显著(P<0.001),心理理论与述情障碍、抑郁和社交技能问相关有显著意义(P<0.05);抑郁对心理理论能力的预测作用明显(P<0.01).结论 根据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加强日常心理的疏导调节;相关和预测效果可为神经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大学生心理理论及其与元认知、情绪智力的关系

    作者:程素萍;翁婷婷;丁建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其与元认知、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 用眼测验任务、元认知能力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30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理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t=2.60,P<0.01);②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监测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15,P<0.01),与情绪智力(r=0.13,P<0.01)及其子成分自我情绪评估(r=0.13,P<0.01)和他人情绪评估(r=0.13,P<0.01)也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元认知与情绪智力各维度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19~0.46,P<0.01).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理论已达到成熟水平;元认知监测能够有效预测心理理论.

  • 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关系新探:3种对象假装的证据

    作者:杨伶;兰继军

    目的 为探索儿童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的联系关键.方法 对72名4岁儿童进行3种不同对象的假装游戏:抽象物体,形象人偶,真人.结果 性别差异不显著[t(70)=1,0.57,0.81;P>0.05],儿童在不同游戏对象参与下的假装游戏成绩有显著差异(F=87.801,P<0.05),3种对象假装游戏中的心理语言与心理理论相关均显著(P<0.001).结论 1儿童假装游戏水平受游戏对象影响,形象人偶能大限度调动儿童假装游戏能力;2"物物替代"类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作用大;③不同对象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关系差异原因是儿童心理能力发展差异所致.

  • 3~5岁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庆辞;徐旭荣

    目的 考察3~5岁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元认知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幼儿88名,采用意外内容任务、意外地点任务和描述"去超市购物程序"任务、模糊信息的选择任务以及分类任务测查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结果 心理理论中意外内容和意外地点任务和元认知任务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在发展轨迹上存在某种一致性.

  • 视力残疾学生对他人愿望、情绪以及错误信念的理解

    作者:焦青;刘艳红;谌静

    目的:研究视力残疾学生心理理论的能力.方法:以测验故事为测量工具,对93名视力残疾学生理解别人不同心理成分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视力残疾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愿望,理解别人在不同情景、愿望下所产生的情绪,并能依据别人的愿望推测别人可能发生的行为.但是,只有37.6%的视力残疾学生能理解不同情形下别人所持有的虚假信念,25.8%的视力残疾学生能理解由错误信念所导致的认知性情绪;先天盲与其他视力残疾学生在理解别人心理的能力上差异不显著.结论:视力残疾学生理解别人不同心理成分的能力不同;微弱的视力对视力残疾学生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不大.

  • 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推理能力研究综述

    作者:陈玉姣;陈友庆

    对近年来有关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推理能力(有译“心理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总体看,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存在特质性损伤和状态性损伤,特质性损伤可能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存在;个体的认知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有相似性但彼此独立发展,某些认知功能的综合发展可以补偿部分的心理推理能力;心理推理能力与社会适应之间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心理推理能力的脑区活动特点、补偿机制及提高其社会功能的作用机制.

  •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及相关因素

    作者:张登科;苏巧荣;张宏卫;葛建荣;张剑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08年在我所鉴定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31例为病例组,以我单位职工20名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将病例组分为额叶组(n=28)、颞叶组(n =31)、顶叶组(n =6)、枕叶组(n =6)、联合组(n =53)和脑震荡组(n =7),根据病史中昏迷指数将病例组分为轻型组(n =83)、中型组(n =28)和重型组(n =20),根据后遗精神症状将病例组分为精神病组(n =14)、神经症组(n =63)、智力缺损组(n =22)和人格改变组(n =32).应用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任务来评估被试的心理理论.结果:病例组的三项心理理论任务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如,总分(15.04±3.10)vs.(18.30±1.75),P<0.05].额叶组、颞叶组、联合组的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4.75±3.08),(15.13±3.17),(14.72±3.37)vs.(18.30±1.75); P<0.05],额叶组、颞叶组、联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型组患者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5.45±2.80),(14.68±3.86),(13.85±2.91)vs.(18.30±1.75);P<0.05],轻、中、重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样综合征、智力缺损、人格改变症状为主的患者的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3.71±3.41),(16.89±1.97),(13.77±2.89)vs.(12.84±2.86);P<0.05],其中精神病性症状、智力缺损、人格改变症状者总分低于神经症样综合征患者(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精神症状、精神症状与损伤部位的交互作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人格改变组、额叶损伤合并人格改变患者的得分为低(P<0.05).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理论低于正常人,这种降低主要与后遗精神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与损伤部位的交互作用有关.

  • 语言理解能力与儿童心理理论测试成绩的关系

    作者:金宇;静进

    目的:研究语言理解能力与心理理论测试成绩的关系和中文修订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应用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和图片词汇测验测试哈尔滨市100名3~5岁儿童.结果:3~5岁各组儿童100%通过表情辨认测试,表情解释测试通过率分别为76%、97%、97%,"地点变换"错误信念测试通过率分别为36%、76%和93%,"内容变换"错误信念测试的通过率分别为15%、42%和59%.除表情辨认测试的通过率外,3个年龄组间各项测试的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χ2=11.11,24.79,12.82,P<0.01).按错误信念测试完成与否分组比较图片词汇测验IQ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如地点变换、内容变换通过与否者IQ分别为104.9±16.9/97.0±15.8,160.7±17.6/99.7±15.9(t=2.22,2.07,P<0.05).结论:错误信念测试成绩与词汇理解能力有关,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在中国基本适用.

  • 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心理理论测试

    作者:金宇;静进;邹小兵

    目的: 研究Asperger 综合征(AS)儿童心理理论测试的完成情况. 方法: 使用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和图片词汇测验(PPVT)测试7~12岁AS儿童32名和正常对照儿童30名. 结果: AS儿童表情辨认测试通过率94%,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表情归因测试通过率低于正常对照组(81%,100%,χ2=4.23,P=0.039)."地点变换"和"内容变换"两项错误信念测试通过率分别为69%和6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97%,χ2=8.99、10.91,P=0.003,0.001). 结论: 部分学龄期AS儿童缺乏表情归因和判断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

  • 任务的呈现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误念理解的影响

    作者:苏彦捷;王恪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于测试孤独症儿童误念理解能力的方法.方法:2(呈现方式)×2(被试类型)设计,采用经典误念任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呈现方式与传统图片-实物呈现方式,分别测试20名孤独症儿童和言语能力(PPVT-R)匹配的正常儿童.结果:呈现方式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01),动画呈现方式使正常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误念理解成绩都有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提高更大.结论:孤独症儿童的误念理解能力在误念任务的传统呈现方式之下可能被低估了.充分考虑孤独症认知缺陷的多样性,使用恰当的任务方式,可能会更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

  • 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作者:李燕燕;桑标

    目的:考查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方法:53位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参加了实验.儿童完成4个心理理论任务,母亲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他们一起参加亲子互动游戏.亲子互动游戏被拍摄并编码.结果:母亲教养方式问卷的结果表明,母亲的严厉惩罚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r=0.39,P<0.01);通过亲子互动游戏观察得到的结果表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r=0.40,P<0.01).结论:母亲教养方式中的严厉惩罚和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作者:杨娟;周世杰

    目的:考察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特点,探讨孤独症心理理论缺失假说.方法:18名3-15岁的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30名3-16岁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接受了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以及"外表-真实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三个心理理论测验任务.结果:(1)在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中,孤独症组IQ低于正常组(98.8±25.2/117.2±14.3,t=-2.760,P<0.05).(2)所有被试在各项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2~1.000,P<0.01).(3)孤独症组的外表-真实任务(247/927,u=-5.007,P<0.001)、位置错误信念问题(173/862,U=-5.661,P<0.001)、内容自我错误信念问题(178/725,U=-4.277,P<0.001)及内容他人错误信念问题(163.5/739.5,u=-4.639,P<0.00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结论: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理论缺损.

  • 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心理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建新;苏彦捷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被试150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08名,情感障碍患者21名,正常被试21名.应用故事-图片法测量心理理论能力,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并利用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简式测量智商.结果:在一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上,症状未缓解且智商低于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D=-56.58,P<0.01),在二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上,症状未缓解智商低于70和症状未缓解智商高于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D=-70.51,D=-37.78,P<0.01);情感障碍患者和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没有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二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与其言语智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51,P<0.01和P<0.001);其病程对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组的一、二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D=-21.55,D=-25.53,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理论能力的损伤,并受到精神症状和言语智商的显著影响,但病程的作用不明显.这种损伤可能只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质.

  • 左右半球脑卒中患者心理理论能力的比较

    作者:马利中;朱靖;樊留博

    1978年Premack D首先提出"心理理论"概念,认为:动物能够通过识别其他个体的威胁性姿势,对有可能出现的攻击行为采取一种防御反应.而人类不但能够通过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语音语调等多种线索来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还能够进一步考虑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意图、信仰、愿望等心理状态对行动主体行为的影响[1-2].这种为了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而对其心理状态归因的能力即是心理理论[3].这种能力在不同的脑卒中患者中有无差异?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的探讨

    作者:李晔;杨伟;刘晓琴;李晓玲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医务工作者所组成的正常对照组在心理理论各指标上的差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解释性心理理论、错误信念、以及失言任务分别对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理论进行评估,记录相关的评估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解释性心理理论、错误信念、以及失言任务对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其心理理论评估结果明显低于健康正常人。主要的诱发因素包括精神症状、损伤部位这两个方面。提示临床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对个体性心理理论能力的评估工作。

  • 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心理理论能力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瑞;贾竑晓;韩世辉;何瑞荣;赵馨;朱虹;葛鉴桥;毛利华;张继志;江镇康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方法 40名被试在基线期、第4周、第8周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心理理论任务测查.结果 被试PANSS量表分在第4周、第8周明显低于基线(P<0.001);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失言察觉、正确数、正确反应时、错误数,第4周、第8周与基线相比有明显的变化(P<0.05);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失言察觉、正确数、正确反应时、错误数和PANSS量表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以失言察觉、连环漫画作为研究任务的心理理论能力的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疾病状态标志.

  • 论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作者:张冬梅

    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自1996年Russell首次提出二者关系理论以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两者存在功能上的依赖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是平行发展的心理过程,他们包含着共同的成分,或者两者的发展受第三种认知成分的影响.关于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脑机制研究尚不能清晰地揭示两者的实质性关系.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仍是一个广阔而又充满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 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

    作者:刘建新;苏彦捷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的研究以及相应的认知神经心理模型.心理理论能力损伤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状态,而不是一种特质.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的损伤与其精神病症状孰因孰果,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心理机制

    作者:静进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行为发育障碍,其脑功能异常导致了主要症状的发生.ASD脑发育异常的依据部分来自近半个世纪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并由此建构了几个具有影响的学说及其理论,也成为当下ASD认知特征的界定与矫治康复的部分依据.代表性的研究结果有表情和情绪识认异常、心理理论功能缺陷、共同注意或目光对视异常、抑制控制能力缺陷、社会动机缺陷、影像学发现、镜像神经元异常等.相关研究仍显零散局限,有些甚至相互矛盾,揭示ASD致病原因尚需时日.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