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iRNA-23a在扩张型心肌病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刘立新;张韶辉;魏广和;贾印峰;高荣华;蔺跃栋;高振才;陈安勇

    目的:观察miR-23a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DCM患者作为病例组,收集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心脏超声结果,检测脑尿钠肽( BNP)等生化指标,用Real-time PCR检测和比较两组的miR-23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miR-23a对DCM患者的识别能力。结果 DCM组的BNP(605.00±231.71,26.29±17.88, t=218.61, 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高于对照组(64.73±5.74,45.58±2.17, t =6.09, 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35.33±4.31,58.72±3.35, t =-13.54, P<0.05)。 miR-23a在DCM组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56±2.56,1.18±0.86, t =2.8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OC曲线分析发现,miR-23a对DCM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识别能力[ AUC=0.781,95%CI(0.651,0.911), P<0.01]。结论 miR-23a在DCM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升高,miR-23a可能在DCM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瑾;徐超;魏庆宽;肖婷;孔祥礼;王用斌;张本光;魏艳彬;赵长磊;黄炳成

    目的: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以减少三日疟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分别提取可疑三日疟患者抗凝血 DNA和对照间日疟、恶性疟患者抗凝血 DNA,以此为模板,用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一轮扩增;然后以第一轮扩增产物为模板,用4种疟疾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二轮扩增,比较扩增出的18 SSU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果经属特异性引物 PCR 扩增后,3个样本均出现大小约为1200bp 的条带。经种特异性引物 PCR 扩增后,间日疟及恶性疟确诊样本均扩增出相应的120bp 和205bp 特异性条带;可疑患者样本仅在用三日疟原虫种特异性作引物时扩增出144bp 特异条带,与理论值相符,与 Genbank 标准序列对比显示,扩增片段大小及测序结果均完全正确。证实患者感染三日疟原虫。结论利用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片段三日疟种特异引物进行扩增可以用于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

  • 细菌16 S核糖体RNA基因检测杰氏棒状杆菌一株

    作者:崔颖鹏;黄朱亮

    目的:探讨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RNA )基因测序的方法用于临床菌株鉴定。方法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1、P2进行PCR扩增,同时送到测序公司测序从而达到鉴定。结果待测菌株及ATCC25923阳性对照通过PCR得到的扩增片段为1465bp左右,待测菌株经测序比对鉴定为一株杰氏棒状杆菌,阳性质控ATCC25923鉴定为一株金黄的葡萄球菌,阴性对照未出现任何结果。结论通过PCR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可以应用于临床菌株的鉴定,并且适用一些难以鉴定的细菌。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观察

    作者:霍娜;王力芬;范晓红;陆海英;徐小元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病毒复制、肝硬化发生及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检测133例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 133例慢性丙型肝炎中16例出现甲状腺疾病,其中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甲状腺功能减低,6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低T3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在ALT、AST、TP、HCV RNA定量、肝硬化发生率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状腺功能异常组ALB水平明显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结论 1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的异常,TSH的检测较其他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更灵敏;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病毒复制无明显影响.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ALT与肝脏病理间的关系

    作者:李颖;丁洋;王雪莲;刘沛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水平、ALT浓度及肝组织病理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的水平,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值,其中3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活检,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在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8例HCV RNA水平超过1.0×106拷贝/L,阳性率为74.2%,有99例ALT水平超过正常值,异常率为75.0%.HCV-RNA水平与ALT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0,P=0.695),与ALT异常率呈明显相关(r=1.00,P<0.01).肝穿病理结果表明,HCV-RNA水平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不相关(r=0.50,P=0.667;r=0.20,P=0.80).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不相关(r=0.40,P=0.60),而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呈明显相关(r=1.00,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与ALT浓度无关,也不能反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无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的炎症改变.

  • RNA干扰HIF-1α对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华杰;施瑞华;张红杰;于莲珍;朱宏;肖斌;张国新;郝波

    目的: 探讨常氧及缺氧培养条件下RNA干扰沉默人食管鳞癌细胞Ec a-10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未转染处理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和3株稳定转染HIF-1α SiRNA的Eca-109细胞, 分别予以常氧和缺氧培养, 缺氧培养12、24、36、48、60、72、96 h, 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 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细胞激酶(EphA2)、血管上皮钙黏附素(V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层粘连蛋白5γ2链(LN-5γ2)等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缺氧条件下培养Eca-109细胞HIF-1α蛋白表达较常氧时增高, 以24-48 h为明显, 72-96h开始减弱, 而HIF-1α mRNA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70, P = 0.67);RNA干扰后细胞在常氧下HIF-1α、EphA2、LN-5γ2蛋白几乎无表达, 缺氧后亦无增强现象, VE-cadherin、MMP-2蛋白表达较未干扰细胞稍有减弱, 缺氧后表达稍增强, 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RNA干扰能抑制Eca-109细胞的HIF-1α基因表达, HIF-1α基因沉默后可以不同程度减少EphA2、LN-5γ2等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的表达.

  • 胃癌及癌旁组织p73 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伟;王东旭;房殿春;王建文;黄壕;刘为纹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发生变异频率高的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10].p73基因是近来发现的p53基因家族中新成员,其产物与P53蛋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11-16];目前国内外虽有少数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73基因表达的研究,但意见极不一致.为了解该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用RT-PCR技术对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标本中p73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

  • 用分级定量RT-PCR测定中国人血清中HCV RNA

    作者:郭晏海;闫小君;侯瑜;任峰玲;赵锦荣;崔大祥;韩锋产;段杰;李陕区;苏成芝

    基因的定量分析对分子生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定量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并且,目前已有多种利用PCR进行基因定量的方法,其中以竞争PCR定量和PE公司既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应用较多既时定量PCR方法采用了特殊设计的荧光-淬灭探针和精密的既时荧光检测设备进行定量.该方法简化的操作,提高的测定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但其试剂和仪器的价值目前相当昂贵,一般实验室难于承担[1].而竞争PCR方法虽然操作比较麻烦.但也能进行较准确的定量,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为了进一步简化竞争PCR方法,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建立分级定量的哪方法,只用3种浓度的竞争模板与样品RNA的恒定cDNA混合进行3个PCR反应,通过测定待测模板与竞争模板的终产物荧光强度比值来确定待测RNA的初始量.该方法也适合多个样品同时测定.

  • 结直肠癌组织COX-2 mRNA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沈志祥;曹歌;孙军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在结直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4例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OX-2的mRNA表达.结果 24例结直肠癌中,COX-2 mRNA表达阳性者17例,癌旁和正常组织阳性者分别为9例和3例,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1);COX-2 mRNA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因此COX-2mRNA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细胞转移潜能的敏感指标.

  • 食管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转录表达意义

    作者:谷化平;倪灿荣;周翠玲

    目的探讨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观测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CSA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组织中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 mRNA和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40/65)和58.5%(38/65),其表达均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CD44v6表达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 肝细胞癌中Fas/FasL表达的意义

    作者:梁云;陆斌;崔贞福;李晓冬;郭亚军;刘彦君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非癌肝组织中Fas/FasL(Fas ligan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和RT-PCR双重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非癌肝组织的Fas蛋白和FasL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2例(12/30,40.0%)HCC表达Fas蛋白,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1/30,70.0%,P<0.05).21例(21/30,70.0%)HCC的FasL蛋白为阳性,略高于癌旁组织(17/30,56.7%),两者无显著性差别,但HCC的FasL mRNA水平较癌旁组织为高(70.1/32.2,P<0.05),且同一癌组织多呈Fas-FasL+表型(16/30,53.3%),癌组织Fas与FasL表达显著相关.HOC中Fas蛋白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癌周侵袭程度及肿瘤包膜有关(1/3/7/1,4/12,1/4/7,P<0.05),而FasL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关系(0/2/16/3,7/21,5/13/3,P>0.05)结论肝癌可能通过下调Fas、增强FasL的表达实现免疫逃避;而Fas的表达对辅助判断肝癌的侵袭转移乃至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 大鼠小肠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肠段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姚文柱;崔大祥;吴开春;胡家露

    目的探讨部分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粘膜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巴西日圆线虫感染大鼠,建立肠粘膜损伤与修复模型,采集建模后4,8,12,16,20 d的小肠组织标本,运用定量反转录PCR技术进行IL-2,3,4,5,10,TGF-α与TGF-β表达水平的检测,以β-actin作内参照,扫描所得A(OD值)与β-actin A(OD值)比值为结果值.其次,在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同时,分别向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大鼠转输大鼠肠道固有膜淋巴细胞和该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同样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肠段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①大鼠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后4,8,12,16,20 d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别为:IL-2:3.07,2.84,3.33,3.24,3.85;IL-3:6.02,5.13,3.54,2.20,1.98;IL-4为:0.25,0.26,0.18,0.17,0.15;IL-5为:0.16,0.16,0.07,0.05,0.05;IL-10:6.25,6.87,7.44,7.32,6.45;IFNγ:7.43,6.24,7.28,15.42,7.82;TGF-α:3.70,10.09,6.94,4.88,4.01;TGF-β:4.14,15.76,10.66,5.25,4.55;②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大鼠,传输淋巴细胞后4,8,12,16,20 d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为:IL-2:3.70,3.99,4.24,3.86,2.90;IL-3:3.45,3.78,4.46,3.99,3.25;IL-4:0.15,0.24,0.25,0.22,0.15;IL-5:0.16,0.16,0.06,0.07,0.05;IL-10:5.29,5.38,6.59,7.33,4.88;IFN-γ:3.24,3.39,3.78,3.42,3.02;TGF-α:3.99,14.54,10.33,6.29,4.01;TGF-β:5.14,16.26,15.74,10.83,6.98;③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大鼠,传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治疗后4,8,12,16,20 d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为:IL-2:4.82,5.76,5.78,5.69,4.42;IL-3:2.99,4.04,3.21,3.38,2.57;IL-4:0.32,0.40,0.48,0.23,0.19;IL-5:0.22,0.22,0.18,0.13,0.11;IL-10:6.44,6.38,6.57,6.33,5.81;IFN-γ:3.24,3.09,3.11,2.70,2.97;TGF-α:4.09,14.55,11.33,8.21,6.58;TGF-β:5.24,16.60,13.84,9.24,7.01.结论随着大鼠肠粘膜损伤的发生,IL-2 mRNA的表达渐有增加,感染Nb后7 d~10 d达到高峰,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表达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IL-10的表达在粘膜炎症严重时稍有增加,在修复过程中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肠粘膜损伤后修复过程中,IL-3,IL-4,IL-5的mRNA的表达均有升高,TGF-α,TGF-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在肠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不同.感染Nb、转输大鼠肠道固有膜淋巴细胞和该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后,各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化.

  • 蛋白翻译起始因子C2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涡义

    作者:张庆;刘杰;张力;李青;王新;樊代明

    目的研究C2mRNA及其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检测C2mRNA在2l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ABC免疫组化法检测G2蛋白在60例HCC及其4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2蛋白在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1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G2 mRNA阳性率分别占23.8%(5/21)和85.7%(18/21).60例HCC及42例癌旁组织中,G2蛋白阳性分别占27.3%(17/60)和83.3%(35/42)27例肝硬变中,C2蛋白阳性率为77.8%(21/27).x2检验:C2mRNA及其蛋白在HCC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01);C2蛋白在肝硬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CC癌组织(P<0.01);C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HBsAg及AFP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转移无关;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C2基因表达下凋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有关

  • 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

    作者:陈嵩;王宇明;李成明;方勇飞

    目的调查重庆市静脉内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基因型感染状况.方法静脉内药瘾者284例,其中男191例,女93例,年龄21岁~36岁,用酶标记免疫(ELISA)法检测HCV感染情况,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检测HCVRNA,并观察血清ALT,AST水平.结果重庆市静脉内药瘾者中,anti-HCV IgG阳性率为40.5%;HCVRNA阳性率为34.5%,其中HCV lb型,2a型及1b/2a混合型感染率分别为33.7%,46.9%及19.4%.HCV基因型与血清ALT,AST水平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重庆地区静脉毒瘾者HCV感染以2a型为主(46.9%),其次为1b型(33.7%),1b/2a混合型亦不少见(19.4%).HCV基因型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变化无明显关系.

  •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

    作者:范子荣;杨冬华;覃汉荣;黄纯炽;徐重;邱庆林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n=30)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0.0%,IGF-I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3.3%;IGF-I,IGF-I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为明显. 结论 IGF-I和IGF-I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药软肝缩脾丸对肝纤维化大鼠TIMP-1/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全楚;申德林;张成道;许丽芝;聂青和;谢玉梅;周永兴

    目的探索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尤其是TIMP-1,TIMP2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测定5组肝纤维化大鼠不同治疗前后TIMP-1,TIMP-2的基因调节和蛋白表达.结果 CCl4模型组TIMP-1,TIMP-2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 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软肝缩脾丸对TIMP-1,TIMP-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KAll基因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邵晓冬;吴开春;郭晓钟;徐建华;郭长存;孟繁平;樊代明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AIl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该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研究20例肝细胞癌组织、14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KAl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经mRNA的定量分析及统计处理判定KAIl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KAll mRNA表达水平(0.113±0.110;0.139±0 078)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0.316±0.121),(P=0.0003;P=0.0000);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KAll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4152);KAIl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8261),而Ⅲ期肝细胞癌组织中的KAll基因表达显著低于Ⅱ期的肝细胞癌组织(P=0.0221)结论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肝硬化阶段亦有低表达;肝癌组织中KAI1基因的低表达与肝癌的转移有关.

  • 聚乙二醇与二甲基亚砜促进HCV体外感染树鼩肝细胞的作用

    作者:闵峰;郝飞;刘冰;刘国栋;黄纪明;王宇明;宋闽宁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PEG)与二甲基亚砜(DMSO)在HCV体外感染树鼩肝细胞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采用两步灌流法分离树鼩肝细胞,并用L15培养基予以培养,培养3 d接种HCV-RNA阳性血清,在接种感染血清前90min加40 g·L-1PEG与15 g·L-1,然后再接种HCV-RNA阳性血清温育6 h~8 h,并收集不同时相的细胞和上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其中HCV正负链RNA.结果未加PEG与DMSO时,细胞内正负链RNA首次检出是感染后d 5,至d10仍可间断检出,培养上清正链首次检出是感染后d 3,d10亦呈阳性;加PEG与DMSO时,细胞内负链首次检出是感染后d 3,至d17仍可间断检出,细胞内正链首次检出是感染后d 3,至d15仍可间断检出,培养上清正链RNA首次检出感染后d 3,至d15亦呈阳性结论加PEG与DMSO细胞内正负链RNA首次检出时间较早,检出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

  • CD44v6及nm23-H1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作者:肖承志;戴益民;余宏宇;王建军;倪灿荣

    目的原位检测肝细胞癌(HCC)中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了解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了解HCC中CD44v6 mRNA表达与nm23-H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合成CD44v6 cDNA探针,体外转录法合成nm23-H1 c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CC 33例 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的表达.结果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的10例HCC标本中,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0.0%(8/10)和40.0%(4/10);侵袭转移倾向低危组的23例HCC标本中,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23)和91.3%(21/23).CD44v6 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具有正相关性(P<0.01),nm23-H1 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具有负相关性(P<0.01),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可能成为HCC转移预后判断的指标.

  • 地高辛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RNA

    作者:聂青和;胡大荣;李梦东;李玲;朱永红

    目的自从建立起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病毒的病原学诊断之后,仍有少部分肝炎患者的病因得不到明确,因此不少学者试图探索是否还有新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并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诊断的研究,认为的确存在可经肠道外传播并引起人类肝炎的致病因子.目前关于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的致病性和组织嗜性尚无结论性资料.本文目的是研究HGV/GBV-C RNA在肝组织中表达并进一步探讨HGV/GBV-C引起肝脏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GV/GBV-C cD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RNA.结果检测196例肝炎患者肝组织切片中的HGV/GBV-CRNA阳性率为37.24%;在血清中HGV/GBV-CRNA呈阳性患者肝组织中该病毒RNA检出率为48.94%;单一HGV/GBV-C感染者肝组织中检出率为58.33%;阳性信号仅为胞质型.原位杂交信号阳性细胞与肝细胞变性、瘀胆、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程度等并不相关.本文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两种检测方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项技术有较高的符合率(86.74%),说明这两项技术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结论提示HGV/GBV-CRNA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两项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石蜡包埋切片,为回顾性研究HGV/GBV-C的致病性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手段.

2055 条记录 10/103 页 « 12...78910111213...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