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GF-R表达的意义

    作者:巴亚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66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89例大肠癌进行了标记分析.结果:EGF-R在正常大肠黏膜全部为阴性,随着大肠黏膜病变的进展,EGF-R阳性率逐渐升高,EGF-R在伴有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38.1%和58.8%,大肠癌的阳性率为60.8%.轻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P<0.05)及大肠癌组(P<0.001);高分化大肠癌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Dukes分期中的A期组阳性率分别显著低于C期组和D期组(P<0.05).结论: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超;吴培俊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1]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凋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凋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2].

  • 胃癌及癌旁组织p73 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伟;王东旭;房殿春;王建文;黄壕;刘为纹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发生变异频率高的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10].p73基因是近来发现的p53基因家族中新成员,其产物与P53蛋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11-16];目前国内外虽有少数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73基因表达的研究,但意见极不一致.为了解该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用RT-PCR技术对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标本中p73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44v6表达的意义

    作者:米建强;张朝晖;沈铭昌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CD44v6为阴性,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CD44v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进展期胃癌,表达率达到顶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12%,33%,43%;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4%和73%.各级异型增生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82%vs56%,P<0.05),肠型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78%vs56%,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在CD44v6基因表达上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及c-erbB-2与EGFR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朝军;葛海燕;靳文生;向佳梅;陈祖林

    目的:探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1例正常胃黏膜,18例肠上皮化生,7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0例胃癌组织中PCNA、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均可见PCNA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 PCNA增殖指数亦逐渐上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组织相比较, PCNA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均有c-erbB-2和EGFR蛋白表达,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P<0.05,胃癌组织中的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上皮化生,P<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高.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阶段的细胞增殖活性与胃癌已较为接近,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具有更大的恶变潜能.c-erbB-2和EGFR表达是胃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塞莱西布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大鼠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靖大道;楼俪泓;李恩灵;李继坤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莱西布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5组分别予以不同饮食及药物:胃癌模型组(M组,给予MNNG和高盐饮食)、塞莱西布早期干预组(MCE组) 和晚期干预组(MCL组)、塞莱西布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纯净水).喂养35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病变及胃癌形成情况.结果:111(92.5%)只大鼠完成实验.MCE组和MCL组大鼠胃癌发生率分别为4.3%和22.7%,均显著低于M组(71.4%,P<0.001和<0.010);N组和C组均无胃癌发生.MCE组大鼠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1;MCL组大鼠胃黏膜异型增生发生率亦显著低于M组,P<0.05,但其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与M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CE组和MCL组大鼠胃黏膜COX-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1%和45.5%,亦显著低于M组(85.7%,P<0.001和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莱西布能有效抑制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这为COX-2抑制剂对人类胃癌进行化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实验证据.

  • CDX2和MUC2蛋白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宋光耀;王金华;高志安;聂洪财;李春宏;孔庆儒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黏蛋白2(mucin 2,MUC2)表达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6例不同病变的胃黏膜组织中CDX2和MUC2蛋白表达.结果:126例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中,CDX2和MUC2蛋白总阳性率分别为60.32%(76/126)和51.59%(65/126).在伴肠上皮化生和伴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组,CDX2和MUC2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肠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组(χ2=10.00, P=0.001 6; χ2=6.029,P=0.014 1;χ2=16.31,P=0.001;χ2=12.82,P=0.000 3),在肠型胃癌组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组(χ2=3.990 4,P=0.045 8;χ2=4.842 4,P=0.027 8).结论:CDX2和MUC2蛋白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

  •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ERK1的影响

    作者:王新华;谢晶日;李明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复合法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维霉素组和益气养阴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各组予相应药物口服,共16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ERK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可明显改善大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降低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胃组织ERK1的表达水平,以高剂量组效果为显著,与模型组及维霉素组比较P<0.05.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有预防作用,下调ERK1表达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 口腔癌前病变的癌变风险预测

    作者:周曾同;刘伟

    口腔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在诊断技术、外科手术以及放疗、化疗方面取得进步,但5年总体生存率仍然徘徊在50%左右.而早期癌以及局灶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可见,口腔癌总体生存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者就诊过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多数口腔癌发现时已到中晚期.与其他部位肿瘤不同,口腔癌应该是比较容易早期发现的.早期发现口腔癌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具有恶性变潜能的口腔疾病(癌前病变),若能做到正确诊断、持续监测和及时干预,对于阻断甚至逆转其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 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巴氏涂片法及L CT联合检测的应用

    作者:杨文;沈其君

    目的:探讨巴氏涂片法及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联合检测在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巴氏涂片法、LCT及两者联合检测,以阴道镜病理活检标准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用巴氏涂片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68.9%、90.1%、88.8%和0.589;单用LCT检测分别为73.8%、89.5%、88.5%和0.630;LCT联合巴氏涂片法检测分别为85.3%、89.6%、89.2%和0.747;单独使用LCT检测与单独使用巴氏涂片法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CT联合巴氏涂片法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与单独使用LCT检测或巴氏涂片法检测比较均有提高(均P<0.05),而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单用LCT检测判断正确的比例比单用巴氏涂片法高,其重分类改善指标(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为0.042。LCT联合巴氏涂片法检测判断正确的比例比单用巴氏涂片法和单用LCT法均高,其NRI值分别为0.818和0.861。结论巴氏涂片法联合LCT能准确地检测出子宫颈癌病变,数据较准确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含C-src同源序列的酪氨酸磷酸酶SHP-2和SHP-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重构中的表达

    作者:彭敏峰;沈建根

    目的:探讨含C-src同源序列的酪氨酸磷酸酶SHP-2和SHP-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重构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PH)、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20例高分化前列腺癌(Pca)和10例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中SHP-2和SHP-1的表达.结果:SHP-2在正常组中主要表达在基底和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少数在胞核中表达;在BPH组中基底和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均有表达;在PIN、高分化Pca和低分化Pca组中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少数在胞浆中表达.SHP-2在各组的平均染色指数分别为0.4、1.7、2.1、2.2和2.6.SHP-1在正常前列腺组织,BPH、PIN和高分化Pca的组织细胞的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低分化Pca组织中不表达;SHP-1在各组的平均染色指数分别为1.8、1.8、1.5、1.2和0.4.结论:在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及转化过程中,存在SHP-1和SHP-2相关的信号传导的改变.SHP-2异常激活和表达部位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组织重构、增生及癌变的重要机制.

  • 密封蛋白4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狄晨红;金帆

    目的:探讨密封蛋白4(CLDN4)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鳞癌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各30份,同时选取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中CLDN4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R-HPV,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学改变.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TCT联合HR-HPV与CLDN4联合HR-HPV检测对HSIL和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CLDN4表达阳性率上升(r=0.832,P<0.05).HR-HPV感染与CLDN4表达共阳性主要出现在HSIL和宫颈癌组.TCT联合HR-HPV和CLDN4联合HR-HPV检测诊断HSIL和宫颈鳞癌的AUC分别为0.683和0.633.TCT联合HR-HPV检测诊断HSIL和宫颈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36.7%、61.2%、100.0%、46.7%;CLDN4联合HR-HPV检测诊断HSIL和宫颈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6.7%、30.0%、58.0%、90.0%、55.0%.结论:CLDN4表达与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相关,CLDN4联合HR-HPV检测可指导临床HSIL及宫颈鳞癌的诊断和治疗.

  • JAB1和TRF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扬;邹凌风;朱瑶;赖莹莹

    [目的]探讨C-JUN蛋白激活域连接蛋白1(JAB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标本60例,急性浅表性胃炎标本30例,癌前病变标本3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JAB1、TRF2表达,W-S银染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JABl在急性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0.00%和86.67%;TR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3.33%和83.33%;H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53.33%和90.00%.JAB1、TRF2和Hp在急性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JAB1、TRF2和hp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大体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JAB1与TRF2表达呈正相关性(r=0.687,P<0.05);JAB1与Hp表达呈正相关性(r=0.538,P<0.05);TRF2与hp表达呈正相关性(r=0.502,P<0.05).[结论]JAB1、TRF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胃癌患者hp感染率高,JAB1、TRF2和hp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过程.

  • HP、hTER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齐洁敏;白兴武;白联宏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HP感染和hTER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中表达率分别为40%、60%、70%和72.5%.GC与对照组(CS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TERTmRNA在CSG、CAG、DYS及GC中表达率分别是0、10%、30%、78.75%.GC与CSG、CAG、DYS分别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阳性的胃癌组hTERTmRNA阳性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组(P<0.01).结论:HP感染在CSG→CAG→DYS→GC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的发生与端粒酶活性有密切关系;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