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丙酸睾丸酮治疗慢性肾性贫血

    作者:曾敏

    目的 观察小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与丙酸睾丸酮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联用组16例患者同时使用丙酸睾丸酮(300mg/周,分3次肌肉注射)与小剂量的rHuEPO(3000 U/周,分3次皮下注射),共用6~8周;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的rHuEPO皮下注射治疗(3000U/次,每周3次),共6~8周.治疗期间停用输血及透析等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联用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的rHuEPO相比,小剂量的rHuEPO与丙酸睾丸酮联合治疗慢性肾性贫血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肖波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即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进行治疗,对照组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少尿期、多尿期、蛋白尿和血尿症状消失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的有41例,比例为91.1%,对照组病情完全缓解23例,比例为54.8%,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少尿期、多尿期、蛋白尿和血尿症状消失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应该在临床中予以大力推广.

  • 羊水及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作者:卢海英;郭晓玲

    目的 探讨羊水及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EPO)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孕妇205例,所有研究对象要求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剖宫产术前诊断有胎儿窘迫者为研究组,共112例,以头盆不称、臀位等无胎儿窘迫者为对照组,共93例.在剖宫产时抽取5ml羊水,胎儿娩出后抽取脐血4ml,采用放免法(RIA法)检测羊水及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羊水、脐血EPO的检测结果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体重的比较,研究组的羊水、脐血中EP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体重的比较(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羊水及脐血中的EPO浓度是胎儿缺氧的标记.

  • 小儿肾脏的生理学特点

    作者:冯改梅;陈淑香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为排泄体内代谢的产物如尿素、有机酸等,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内分泌功能,如分泌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 同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依从性的临床探析

    作者:吴娟;刘冠雄

    目的 探究同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晚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通过同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对比血液学指标变化和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红细胞压积(HC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为84.21%,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为52.63%,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通过同步应用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和应用

    作者:李张红

    目的:观察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体内的代谢.方法 尿毒症贫血血透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多糖铁复合物和高通量血透.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琥珀酸亚铁和低通量血透.两组均于治疗12周后观察相关贫血和生化指标及血清(EPO)浓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血清(EPO)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大剂量(EPO)注射7天内各项血清指标浓度稳定,注射12周后各项指标无进一步改变.结论 大剂量(EPO)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和高通量透析能更有效的改善尿毒症血透患者的缺铁和贫血.且大剂量(EPO)长期间隔治疗可使血清(EPO)水平维持稳定,减少患者注射次数.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姜文;刘娜娜

    目的:探析蔗糖铁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8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口服组和静脉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硫酸亚铁联合EPO治疗,观察组给予蔗糖铁联合大剂量EPO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较口服琥珀酸亚铁疗效更明显且安全可靠.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

    作者:任雯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EP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73%,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有效的治疗老年脑梗死,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

    作者:李向华;刘传方;石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除了影响造血系统使红细胞增多以外,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它尚具有许多的其他功能.EPO是一种营养因子并具有许多不同形式的表达,具有特殊的组织调节和活动机制.EPO的功能受体(EPOR)不但存在于非红系血细胞系,如: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巨细胞,而且也在许多的非造血细胞系中被发现,如:上皮细胞、肾小球内膜细胞、心肌和平滑肌纤维细胞以及神经元性细胞.从另一方面讲,婴儿期和成年期产生EPO主要的部位是肝脏和肾脏,而另外两处被证实可以产生EPO的器官为子宫和大脑.后两处器官的EPO表达似与特殊组织状态的调节有关[1].

  •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吕洁;祝维秋;刘琳琳;徐亚光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名中老年MHD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分别给予静脉用蔗糖铁100 mg/次,2次/周和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200 mg/d.观察时间为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肝肾功、C反应蛋白(CRP),观察治疗达标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和口服组Hb均有所上升(均P<0.01),且静脉组Hb水平高于口服组(P<0.0l).静脉组治疗后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组少(P<0.0l).静脉组CRP较治疗前升高(P<0.05),口服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论:(1)中老年MHD患者贫血的治疗中,静脉用蔗糖铁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右旋糖酐铁;(2)口服铁剂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明显;(3)静脉用铁剂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加重.

  • 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对跟腱损伤愈合影响的机制研究

    作者:厉勇;叶海霞;张建新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具有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作用.通过观察EPO局部注射对大白兔跟腱断裂早期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只.取右后下肢跟腱附着点上方2cm左右,切断跟腱建立跟腱损伤模型,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跟腱断端,缝合处放置生物降解膜包裹,皮肤缝合后石膏固定右侧下肢为跖屈位.术后实验组右后肢皮下注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时间均为7天,1/日.术后各组分批次2周、4周、6周处死新西兰大白兔(4只、4只、10只),分别对跟腱周围组织进行粘连分级,各时间段各取4只跟腱断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统计学分析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数目、胶原纤维含量.对余下两组各6只标本进行肌腱的生物力学拉力测试并统计学分析.结果:大白兔均存活至实验完成.随着时间延长,各组大白兔跟腱水肿逐渐减退,滑动性逐渐改善;术后3周内各组跟腱粘连逐渐加重,4周时减轻,1、4周时各组跟腱粘连程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EPO组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及胶原纤维增殖较空白对照组、PPP组明显,之后炎性反应及毛细血管生成逐渐减少.各时间点各组均可见Ⅰ型胶原纤维阳性表达,术后1、2、3周EPO组Ⅰ型胶原纤维阳性密度值多于空白对照组和PPP组(P<0.05),4周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周3组跟腱大滑动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跟腱弹性模量及大抗拉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PPP组(P<0.05).结论:大白兔跟腱断裂早期于断端周围注射EPO能促进跟腱愈合.

  • 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作者:严燕芳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64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斜刺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垂直注射法.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 依达拉奉应用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效果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作者:张婷婷;葛汝丽

    目的 :依达拉奉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应用效果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PIS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各42例.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4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清EPO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E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应用于PIS患者中效果确切,并可有效调节EPO表达,保护脑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王燕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患者.A组(HD+HP)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B组(HDF)采用血液透析滤过、C组(HD)采用血液透析,每周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根据贫血情况调整(EPO)用量,检测患者试验前后肾性贫血指标变化.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化验治疗,A组(HD+HP)和B组(HDF)血红蛋白水平试验后明显升高,ERI指数下降;C组(HD)ERI指标升高.三组患者均无不良情况发生.结论:(HD+HP)和(HDF)能有效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改善患者EPO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比(HD)治疗效果显著,(HD+HP)和(HDF)两种治疗方式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再障1例病例报告

    作者:高蓉;李锦姬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所引起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它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导产生的抗体中和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并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发生交叉反应.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促红素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作者:包瑾芳;姚建;张辰珠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促红素对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本血透中心64位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D+ACEI组,HD+其他抗高血压药组),观察治疗前后的HB与HCT值.结果两组之间HB与HCT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透患者使用小剂量ACEI不会加重贫血,因为这种负面作用能被外源性EPO所抵消.

  • 血管内膜修复中血小板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刘朝中;王军;朴龙松

    目的探讨兔髂动脉内膜损伤修复--血管狭窄、扩张、再狭窄过程中与血小板有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建立狭窄与再狭窄的动物模型,观察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结果兔髂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生成素在第7天明显升高,由(0.065 2±0.010 2)ng/L增至(0.131 8±0.052 4)ng/L(P<0.05),14 d降至术前水平.对狭窄部位扩张后第7天再次升高,由(0.045 4±0.017 2)ng/L增至(0.126 9±0.013 9)ng/L(P<0.0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在术后1h明显升高,从(1.198 7±0.140 6)pg/L增至(1.682 8±0.248 1)pg/L.术后7 d回降至(0.970 4±0.075 3)pg/L.狭窄部位扩张后再升至(1.441 3±0.101 6)pg/L,术后21 d降至(0.972 8±0.233 7)pg/L(均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仅于狭窄部位扩张的当天明显升高,由(0.118 1±0.010 5)mU/L至(0.168 7±0.028 9)mU/L.结论血管内膜损伤和修复再损伤时可引起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2017 条记录 101/101 页 « 12...93949596979899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