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照射剂量螺旋CT在泌尿系小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绍权;苏建伟;张永耀;刘永斌

    目的 探讨低照射剂量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低剂量 (20mA)对35例肾绞痛的急腹症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 35例肾绞痛的急腹症患者, B超和腹部KUB平片未见结石,低剂量螺旋CT扫描均发现结石,其中肾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22例,膀胱结石1例.18例合并肾积水.结论 低照射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对泌尿系细小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高,价值较大,且照射剂量小,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值得在泌尿系急诊中推广.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杜桂枝;刘雁飞;王金亮;李丹;彭民;牟宽

    目的评价新生儿颅脑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足月新生儿90例和早产儿60 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mAs)及低剂量(30、40mAs)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颅脑正常结构(颅骨、灰白质界、脑室边缘、脑沟回)的显示差异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1) 足月新生儿40mAs、30mAs和早产儿40mAs、30mAs的CTDIvol 与常规剂量150mAs 的比值分别为20.0%、26.7%,其DLP 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0.0%、26.7%.(2) 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mAs, 40mAs 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 P> 0.05 ,提示上述剂量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150mAs, 40mAs,30mAs 可诊断图像χ2 检验P>0.05 ,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脑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mAs早产儿用30mAs 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 耳部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张经建;马振申;李爱银;王宏伟

    目的通过耳部低剂量CT扫描,合理选择剂量,探讨耳部低剂量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方法 60例受检者分为三组,分别为10mA,50mA和100mA组,每组20人,进行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不变,改用200mA对三组受检者进行常规剂量扫描,作为标准对照组.比较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I)和图像质量的不同.结果三组不同毫安组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为2.15mGy,10.77mGy,21.54mGy,常规剂量(200mA)组为43.08mGy.10mA组图像质量与其它组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差别不显著.结论耳部低剂量CT扫描能够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琰;张永强;赵杰;李展展;杜鹃;王昀璐

    目的 探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经济型PET/CT)与GE 64排VCT异机融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 40例经病理z临床证实的SPN接受经济型PET/CT和异机64排CT检查,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完成PET图像与异机64排CT图像融合(异机融合PET/CT);PET图像用T/N比值判断病灶的良恶性,CT图像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其良恶性;计算经济型PET/CT与异机融合PET/CT对SPN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40例SPN中,8例良性,32例恶性.异机薄层CT图像可提高恶性SPN内部和周围征象的检出率,异机融合PET/CT对SPN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均高于经济型PET/CT.结论 异机融合PET/CT较经济型PET/CT提高了SPN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256层螺旋CT低剂量、低浓度冠状动脉的应用研究

    作者:万玉珍;董楠;王生伟;贾永庚;陈丽娟;周亮;运彩虹

    目的 探讨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 kV)、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入选标准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A、B两组,B组再根据管电压和碘对比剂不同分为Bt组和B2组.A组30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组为回顾性心电门控,其中B1组35例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2组35例采用120 kV、370 mgI/ml碘普罗胺对比剂.计算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A组为(1.32 ±-0.012) mSv、B1组为(5.55±1.04)mSv、B2组为(10.57±1.07) mSv.A组与B1组间、A组与B2组间及B1组与B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kV)、低浓度碘对比剂,在体重指数≤25.0 kg/m2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18F-FDG SPECT/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强;王昀璐;梁琰;李展展;赵杰;何子龙;陈卫国

    目的 对比氟18-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SPECT/CT)与GE 64排CT异机融合前后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18F-FDG SPECT/CT(简称异机融合)诊断结直肠癌及TNM分期的优势.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18F-FDG SPECT/CT和异机64排CT检查,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完成18F-FDGSPECT图像分别与同机低能量CT及异机64排CT图像融合.36例患者中,共65枚病灶,其中原发灶36枚,淋巴结转移灶19枚,远处转移灶10枚,并依此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同机融合及异机融合图像中病灶边界是否清晰、与邻近脏器关系是否清晰、是否有伪影进行主观评分,同机融合及异机融合图像质量得分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三组图像质量得分异机融合均高于同机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03和-3.858和-2.844,均P<0.01).结论 结直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异机融合图像均优于同机融合图像,异机融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ET-CT18F-FDG的摄取度定量评价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

    作者:王瑜;张云;彭程

    目的 探讨PET-CT在评价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病灶摄取18F-FDG的差异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于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0例病例的术前的PET-CT图像,分别测量所有病灶SUVmax,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SUVmax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l9例,低分化腺癌21例;中高分化腺癌SUVmax平均值为3.55±1.36,低分化腺癌SUVmax平均值5.52±1.70,中高分化腺癌SUVmax低于低分化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0);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7,SUVmax>5.15作为阈值诊断中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时,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89.5%.结论 胃癌病灶中的SUVrnax值与分化程度有关,PET-CT所提供的SUVmax值可用来定量评价胃癌的分化程度,从而反应肿瘤细胞的代谢水平.

  • PET/CT在诊断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价值

    作者:崔莹;张建;方艺;左长京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胃部恶性病变患者行18 F-FDG PET/CT检查。影像经处理、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良恶性病灶SUVmax诊断效能ROC曲线,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评价SUVmax、PET/CT对恶性病灶的检出效能。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Z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138个胃部病灶病理诊断胃癌占63.0%(87/138),胃良性病灶占37.0%(51/138),胃癌组SUVmax明显高于良性组(t=5.6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的胃壁厚度大于良性组(t=7.5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PET/CT诊断恶性病灶的 ROC、AUC(95% CI)分别为0.857(0.757~0.916)和0.908(0.847~0.969),PET/CT 明显大于SUVmax ( Z =5.242,P =0.001)。PET/CT 诊断胃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ROC曲线发现阈值为2.97时,SUVmax、PET/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52.9%和95.4%、92.2%。与病理诊断比较,SUVmax诊断的一致性较中等(Kappa=0.466,P =0.001),PET/CT 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27,P=0.001)。与SUVmax比较,PET/CT诊断的灵敏度由90.8%(79/87)提高到95.4%(8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 P =0.787),特异性从52.9%(27/51)上升到92.2%(4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1, P =0.001)。PET/CT与SUVmax比较,PET/CT诊断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与其它细胞类型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0%(12/16)和95.1%(58/61),( t =1.845,P =0.074),两组的SUVmax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Z =-1.463,P =0.144)。结论与SUVmax相比,PET/CT对诊断胃癌与胃良恶性病灶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于病理类型为胃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时,PET/CT诊断的假阴性高。对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 正常人眶内段视神经的CT重建和参数测量

    作者:游勇;成洪波;樊宁;王宁利;杨洁;刘璐;刘旭阳

    背景 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与颅内压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传统的测量方法是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以评估颅内压变化,而测量眶内段视神经参数来判断颅内压的方法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检测的优点,但目前眶内段视神经的正常参数了解较少.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并测量正常人眶内段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和面积,探讨正常人视神经的形态及特征. 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影像科行颅脑CT检查的20 ~ 70岁的正常成年人105人105眼,采用多层螺旋CT行颅脑容积扫描,将扫描图像经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眶内段视神经的曲面重建,分别测量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3、6、9、12、15 mm处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的大值、小值和面积,分析随着距视神经起始部距离的延长视神经参数的变化,比较受检者不同性别和不同眼别间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的大值、小值和面积的差异,并分析受检者年龄与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3 mm处视神经直径和面积的关系. 结果 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3、6、9、12、15 mm处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的大值分别为(6.24±0.47)、(5.56±0.44)、(5.18±0.43)、(4.82±0.41)和(4.69±0.41) mm,小值分别为(5.56±0.50)、(4.97±0.41)、(4.55±0.35)、(4.26±0.39)和(4.10±0.40)mm;视神经鞘横断面的面积分别为(27.68±4.40)、(22.02±3.35)、(18.74±2.75)、(16.34±2.72)和(15.40±2.68)mm2,随着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的增大,视神经逐渐变细,各位点间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的大值、小值和面积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8.329、215.906、246.924,均P=0.001).受检者不同性别间视神经直径的大值、小值和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5,P=0.074;t=1.930,P=0.056;t=1.329,P=0.187);受检者不同眼别间视神经直径的大值、小值和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4,P=0.471;t=1.562,P=0.121;t=1.424,P=0.158);受检者年龄与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大值、小值和面积的偏回归系数分别是1.873、7.415、-0.853,均无线性相关(P=0.847、0.460、0.637).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无创、准确地重建和测量眶内段视神经.正常人眶内段视神经鞘横断面呈椭圆形,随着与球壁距离的增加,视神经逐渐变细.

  • 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 CT 特征

    作者:岳松伟;郭华;周志刚;高剑波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3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的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CT及HRCT扫描,对合并肿块或纵隔内的可疑淋巴结进行增强扫描。分析其发病部位、范围及影像特征。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常见,感染率为57.6%(19/33),高于其他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两肺病变呈弥漫分布,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3.6%、78.8%、54.5%、75.8%。以斑片或大片实变影多见,占87.9%(29/33),结节影占81.8%(27/33),空洞影占45.5%(15/33),胸腔积液占21.2%(7/33),纵隔淋巴结肿大占21.2%(7/33),真菌球占9.1%(3/33)。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常见;病变范围广,多为弥漫分布;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

  • 成软骨细胞瘤23例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彩霞;任翠萍;程敬亮;张勇;李丹;李建灵;王娟;李华丽

    成软骨细胞瘤又称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以往对该病的报道[1]多侧重于常规的X射线平片、CT的检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MRI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现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至2009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腹部神经鞘瘤13例多层CT诊断

    作者:张智栩;高剑波;郭华;杨学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康江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或神经膜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来源的雪旺细胞或神经膜细胞的良性肿瘤,相当于WHO I级[1],发生于颅神经者较周围神经者更为常见,多见于四肢屈侧大神经干、椎管、颈部及后纵隔,腹膜后间隙较少.作者对13例腹部神经鞘瘤患者的多层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肝脏4例CT诊断

    作者:吕传剑;郭濴;冯敢生;葛英辉;史大鹏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Osier-Weber-Rendu综合征,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无诱因地反复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好发于皮肤黏膜、鼻腔、口腔、面部等,肝脏受累较为少见[1].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作者采用CT诊断HHT累及肝脏患者4例,现将其CT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 CT引导下胸部经皮切割针与抽吸针穿刺活检效果比较

    作者:李辉;武明辉;宁培刚;史大鹏;王文玉;赵瑞娇

    CT引导下肺及纵隔内病变穿刺活检作为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1-4],越来越受到临床和放射科医师的重视.作者分析比较了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术中应用一次性自动弹簧装载活检针(自动活检枪)与三棱旋切抽吸针对胸部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9例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彩霞;任翠萍;程敬亮;杜彦;李丹;李建灵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hukodystrophy,AL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倒退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1-3].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收治的9例ALD患者的CT和MR影像表现,以期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 颅内表皮样囊肿28例CT和MRI影像分析

    作者:司道广

    2000年2月至2007年11月,周口市中医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28例,现将其CT、MRI影像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81例高分辨CT表现

    作者:陆林;赵俊锋;张小安;赵鑫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是临床上常见的耳科畸形之一,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其他畸形出现.了解是否有外耳道闭锁、外耳道闭锁及合并畸形的程度及类型,对于明确有无手术重建听力的可能性以及确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 黏液血管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

    作者:柴亚如;高剑波;梁盼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1]。 IMT 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患者的任何部位,以往认为其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作者对13例黏液血管型 IMT 的 CT 表现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 CT 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以提高 CT对黏液血管型 IMT 的诊断水平,现总结报道如下。

  • X综合征女性患者电子束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特点

    作者:梅卫义;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李怡;马虹

    为探讨X综合征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临床情况,利用电子束CT对26例X综合征女性患者和22例冠状动脉造影及运动试验均正常的女性胸痛者冠状动脉进行检测,同时对其冠心病危险因子进行评估,测定血脂和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比不同病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病变血管支数.结果发现,有19例(73%)X综合征女性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钙化,而正常组中仅4例(18%)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有冠状动脉钙化的X综合征女性患者冠心病危险因子明显高于正常组(1.8±1.3 比1.1±0.9,P<0.05),前者的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也明显高于后者(52.38±6.89比39.92±7.87,P<0.05);其中13例为绝经期患者.绝经后X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有冠状动脉钙化的血管支数与非绝经期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这两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提示,有相当数量的X综合征女性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钙化,这种钙化似乎与绝经与否无关,有必要对这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并作相应治疗.

  • CT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海桃;郑穗生;邹立巍;方娴静;鲍芳

    目的 探讨CT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04例甲状腺钙化结节的CT及临床资料,根据钙化形态将其分为细颗粒和粗颗粒钙化;根据钙化在结节中的位置,分为中央和边缘;统计细颗粒钙化、中央及两者联合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恶性结节的钙化类型、钙化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是否细钙化+中央位置、粗钙化+边缘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颗粒钙化和中央位置为标准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1.3%(95%CI:67.0,95.5),特异性为89.3%(95%CI:80.9,97.6);以粗颗粒钙化和边缘位置为标准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0.4%(95%CI:69.6,91.1),特异性为90.6%(95%CI:79.9,101.3).结论 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细颗粒状钙化及位于中央为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征象,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粗颗粒状钙化及位于边缘为CT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重要征象.

135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