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基糖苷类不敏感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颅内感染报告

    作者:侯小平;李桂喜;陈燕;雷彦;袁敏

    目的 分析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致颅内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特征,检测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谱及探讨其可能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细菌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方法检测10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结果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PCR扩增常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未获阳性结果.结论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尚属少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与此同时临床上需要关注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的进化.

  • 从同一血液标本中检出两株不同颜色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严红莉;吕燕芬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一端鞭毛,有或无动力.它可引起手术后感染、败血症、急性脑膜炎等疾病,我院在2005年3月从一例高热不退的小儿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两株不同颜色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在同一血液标本中检出两株不同颜色的少动鞘氨醇不动单胞菌比较少见[1].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阴囊感染一例

    作者:弓艳娥;董河鱼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为少动假单胞菌,本菌可引起创伤后的腿部溃疡.可从血液、脑脊髓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液、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可引起术后慢性蜂窝组织炎、败血症、急性脑膜炎等疾病[1].我院在2007年6月从1例高热、尿道狭窄、阴囊感染患者的阴囊引流液中分离出1株氧化酶阴性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现报告如下.

  • 从血液中分离出一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徐志康;吴雄君;童明华

    2002年5月,我们从1例高热患儿的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该菌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致菌血症1例

    作者:周远青;梁瑞莲

    2003年7月,我室从1例高热患儿的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该菌致菌血症极少报道,现介绍如下.

  • 从伤口分泌物中检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范本梅;孙燕;李冬梅

    2007年3月24日,我室从1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此菌为我室首次检出,现报道如下.

  • 血液中检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例

    作者:陈丽;李伟孜;员静

    2008年5月,我室从1例持续发热6 d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现报道如下.

  • 从痰中分离出2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贾雪芝;刘鑫;李岩

    2008年2-10月,我们从2例>70岁患者痰样本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该菌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 116例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及耐药特点

    作者:来汉江;杨莉俊;周鸿亮;顾保罗

    目的 了解医院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6菌株主要来自于痰液,其次血液和胆汁,依次为74.14%、7.76%、6.90%;标本主要分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患者,占51.69%;药敏试验对氨曲南高度耐药(90.52%),头孢替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高达48.28%~55.17%,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结论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一例

    作者:胡晓忠

    病例摘要 男,5岁,因咳嗽、 低热、多汗5 d入院。查体:T 38.2℃,P 89次/min,W 16 k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 晰,未闻及罗音。心率89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 下0 .5 cm,质软。患儿既往身体健康。住院后给氨苄青霉素治疗3 d,症状无好转,经胸片检 查示肺内无渗出性病灶,血常规:白细胞4.7×10\+9/L,中性0.55,淋巴0.45,血小 板228×10\+9/L,尿、粪常规正常。血培养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药敏试验对阿莫西林、头 孢噻吩、头孢噻肟、菌必治等敏感;培氟沙星耐药,经菌必治每日1 g静滴治疗3 d,体温下 降到正常,再巩固治疗5 d。抽血培养,检查结果:无菌生长。经停药观察一周患儿无不适 ,住院18 d痊愈出院。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颅内感染l例

    作者:杨敬芳;焦青;马婉红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的腿部溃疡、败血症、慢性蜂窝织炎等.在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从血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还可以从呼吸器、超声雾化器、自来水、游泳池水中分离出来.2007年10月我们从一例行开颅术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鉴于该菌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 慢加急性肝衰竭伴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性脑脓肿、肺脓肿1例报告

    作者:孙菡;夏琳;尹芳;周新民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5岁,因纳差、乏力、腹胀20 d,皮肤巩膜黄染5 d,于2012年6月15日入院。病史:4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体检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口服中成药治疗。20 d前出现纳差、乏力、腹部胀痛,5d 前发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遂来本院诊治。化验乙型肝炎5项提示 HBsAg 阳性,抗-HBs 阴性, HBeAg阴性,抗-HBe 阳性,HBcAg阳性;肝功能示:AST 872 U/L,ALT 1649 U/L,ALP 199 IU/L,GGT 71 IU/L,TBil 248.6μmol/L,DBil 175.8μmol/L,IBil 72.8μmol/L;血凝示:凝血酶原时间(PT)20.9 s,凝血酶时间(TT)22.5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8%;以“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收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均未见异常,腹平坦,脐周及剑突下压痛阳性,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在抗病毒、保肝、提高免疫力、改善肝脏微循环、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基础上先后行4次血浆吸附治疗。经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化验提示转氨酶下降、PTA 升高(73%);但胆红素不降反升(TBil 321.6μmol/L,DBil 244.3μmol/L,IBil 773μmol/L)。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符合临床诊断。为控制活动性炎症,考虑在抗病毒、保肝等治疗基础上行激素冲击治疗。方案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2次/d,静脉滴注,每3 d化验1次肝功能,结果表明胆红素水平稳定下降。第9天化验示TBil 174.0μmol/L,激素减量为1次/d,继续治疗至21 d后更换为激素口服,用法为:甲泼尼龙片32 mg顿服,1次/d,每2 d减服1片。激素治疗后第27天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白黏痰。行胸片提示肺部感染。给予抗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但体温逐渐上升,高38℃,伴寒战,咳嗽症状加重,咳黄黏痰,伴胸闷、气短明显,并出现嗜睡。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首先考虑肝性脑病,予以抗肝昏迷、脱水等处理,患者嗜睡无明显纠正。化验血浆氨结果正常,综合分析肝性脑病的诊断支持点不足。遂先后行(头部+胸部)CT、磁共振(MRI)+头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提示:气胸、肺多发高密灶,占位?头颅多发斑片状病灶,转移瘤?血型播散病灶?3次血培养结果均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炎性指标[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葡聚糖]均明显升高,为进一步排除多器官肿瘤,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提示:脑脓肿、肺脓肿。遂停用激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换亚胺培南(1.0 g/次,静脉滴注,2次/d)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意识转清。病情稳定后择时行全麻下脑脓肿开颅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脑脓肿脓液病理示:未查见瘤细胞,查见多量退变中的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物,继续治疗32 d痊愈后出院。

  • 检出一株泛耐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文德学;王兴林;胡忠惠;兰兴翠

    本人于2010年8月15日从一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杆菌,经Phoenix100革兰阴性板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两次鉴定均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两次药敏结果均为除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外,对亚胺培南等均为耐药.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女,54岁.因一月前不明原因解乳白色尿于我院门诊部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0.6×109/L,尿常规蛋白+++、WBC++,收住院.于送检中段尿培养时检出该菌.

  • 一例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菌血症的报道

    作者:潘志文;丁臻君;刘学杰;陈蓉;宣瑛;葛平;娄峥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有12个种,只有少动和类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被认为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由于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在很多临床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腹水、尿液、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创面以及医院环境监测标本中可以分离到.本研究对该菌引起的菌血症作一报道.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致脓气胸1例

    作者:程艳慧;王保健;李丽娟;刘颖梅;黎斌斌;曹彬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 p h i n g o m o n a spaucimobilis)为需氧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其药敏结果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其他不发酵糖菌不同,目前无药物敏感试验的折点值判断标准,故在脓胸的患者,需要警惕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调整抗感染治疗.

  • 从心包囊肿术后引流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例

    作者:刘美清;王丽;张琳

    2009年8月,我们从1例心包襄肿切除术后的引流液中分离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现报道如下.

  • 从血液中检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例

    作者:凌应培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为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可引起创伤后腿部溃疡、败血症、急性脑膜炎等.1990年Yabuuchi等根据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细胞含特殊组分-鞘氨醇、辅酶Q10的特征,建立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血液中检出该菌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从血液中检出该菌1株,报道如下.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析及药敏监测

    作者:赵渊;佘军;顾保罗

    目的 分析医院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S.paucimobilis)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本院近3.5年分离出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5月本院共分离出12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血液及腹水,分别占60.3%、9.1%及7.4%;菌株主要分布于ICU、呼吸科及普外科;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呼吸道、血液等的感染,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及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 儿童血培养分离到少动鞘氨醇单胞菌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芳;李建平;华春珍;杜立中

    目的了解血培养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近5年中,血培养分离到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模式、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年限中,血培养分离到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患儿共40例,男性占62.5%,年龄7d~12.5岁,平均(41.4±40.7)个月,<3岁占67.5%。季节分布显示,4~9月占77.5%。55%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所有患儿均有基础疾病,以下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经历外科手术为常见,分别占40%、27.5%和15%。体外药敏结果显示菌株对亚安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4.6%和96.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85.3%。临床治疗显示第三代头孢菌素也有良好的体内抗菌效果,所有患儿该菌感染均治愈。结论儿童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预后较好,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 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徐云龙;何金林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是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该菌在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医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1].文献报道[1~3],可以从血液、痰液、尿液、胸腹水和胆汁等临床标本及呼吸器、超声雾化器等医院环境标本中分离出来,也有从医院蒸馏水中分离报道[4],但在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较少见.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时,从哨点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1株.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