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不同治疗节点的HIV感染者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变化研究

    作者:杨玉琪;张媛;宋娜丽;王红梅;李秀珍;贺铮铮

    目的:探讨中医药不同治疗节点HIV感染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试验设计,从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云南)建水县中医医院治疗点筛选出2010年-2014年期间持续接受中医药治疗的HIV感染者56例,对患者T细胞计数和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药不同治疗节点的HIV感染者CD4T、CD8+T细胞计数和CD4+T、CD8+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均维持在一定范围;不同治疗节点的HIV感染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药治疗HIV感染,可以稳定CD4+T细胞计数,不同治疗节点的HIV感染者的CD4+T、CD8+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 肝脏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PD-1表达及功能研究

    作者:陈姬;吴学杰;王艳;余敏;张乃临;王贵强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细胞系细胞HepG2细胞与HepG2.2.15细胞对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表达的影响及PD-1的作用.方法 HepG2细胞、HepG2.2.15细胞分别和Jurkat细胞共同培养后,标记流式抗体,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Jurkat细胞PD-1的表达,ELISA检测并比较阻断组与对照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检测并比较阻断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杀伤能力即OD值的改变.结果 肝脏肿瘤细胞能诱导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共培养2 d时表达率分别为16.17%±2.5%(HepG2细胞)和17.43%±2.2%(HepG2.2.15细胞);5II断组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10浓度分别为202.9±53.0 pg/ml、88.6±4.6 pg/ml和63.7 4-13.4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 ±53.0 pg/ml、39.3 ±4.2 pg/ml和34.6±13.7 pg/ml),P<0.05;阻断组Jurkat细胞对HepG2.2.15细胞杀伤的OD值为0.2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 ±0.09),P<0.05.结论 肝脏肿瘤细胞能诱导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阻断PD-1/PD-L1能提高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凼子的量和杀伤能力.

  • 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

    作者:朱德星;刘汾;戴芳;罗雪晴;洪宝枝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主要配体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及其意义,以阐明其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25慢性牙龈炎患者(牙龈炎组)及18例牙周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PD-L1的表达,并检测1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及PD-L1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牙周炎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阳性表达率[(16.7±5.5)%、(20.8±5.1)%]及牙龈炎组二者的表达率[(14.2±6.1)%、(14.5±4.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5±2.1)%、(8.1±1.9)%](P值均<0.05);牙周炎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阳性表达率[(24.2±7.1)%、(15.3±6.8)%]及牙龈炎组二者的表达率[(12.4±6.0)%、(11.2±5.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7±1.2)%和(3.2±2.3)%](P值均<0.05).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1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及PD-L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牙周炎症水平密切相关,牙周基础治疗可以下调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及PD-L1的表达.

  • 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瑛;范忠义;尤文叶;杨俊兰;焦顺昌

    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认识,人们发现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造成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PD-1/PD-L1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简要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PD-1/PD-L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田浩;康晓艳;朱海波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具有强侵袭性、快速增长及早期转移等特点.初始治疗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但易复发且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拮抗剂,通过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在SCLC的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SCLC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阐述PD-1/PD-L1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与PD-L1表达作为生物标记物在SCLC的作用.

  • PD-1、CTLA-4、BLT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郝贺;李幸;吴玲彦;郭晓金;曹静;杨春旺;张晓;汪治宇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性协同刺激因子受体PD-1、CTLA-4、BLT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CTLA-4(sCTLA-4)及可溶性BLTA(sBLT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sCTLA-4及sBLT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鳞癌组手术前后血清中sPD-1、sCTLA-4及sBLT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D-1和sBLT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sCTLA-4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相关(P<0.05),与T分期、N分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相关性;血清中sPD-1、sCTLA-4及sBLTA两两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CTLA-4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sCTLA-4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相关,说明血清中sCTLA-4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小青

    程序性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L)是一对新近研究较多的负性共刺激分子.PD-1与其配体结合后,传导的信号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在调节T细胞活化和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对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PD-1/PD-L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新的靶向分子.

  • 核心蛋白聚糖协同白细胞介素2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常江;王桂琴;李欣欣;于培霞;景刚;王艳红

    目的 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联合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CN和pcDNA3.1(+)-IL-24,并利用脂质体将两种质粒转染PBMC.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将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空质粒组、DCN组、IL-24组、DCN与IL-24联合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PBMC的增殖,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BMC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采用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IL-24构建成功.与其他组相比,DCN与IL-24联合能显著提高PBMC增殖率和IFN-γ分泌量,同时也能上调PD-1的表达水平.结论 DCN与IL-24双基因联合在体外能促进PBMC的增殖,并能增强PBMC的功能.

  •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郝贺;李幸;郭晓金;曹静;张晓;杨春旺;汪治宇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及IFN-γ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其外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 (sPD-1)、可溶性PD-L1 (sPD-L1)及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l、sPD-L1及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鳞癌组手术前血清sPD-L1、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P<0.05),而sPD-1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PD-1、sPD-L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IFN-γ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T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IFN-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PD-L1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术后表达较术前减少,说明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处理策略

    作者:汪婷婷;罗琴;袁向亮;沈立松

    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作为一种新型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也可产生广泛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迫使患者中止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因此,随着ICB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认识肿瘤ICB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适当的治疗策略,以提高ICB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 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可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1/PD-L)的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一些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初步探索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1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惠勇;杨文林;林立;黄新宇;尹嘉文;陈嘉惠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探讨PD?1/PD?L1信号通路在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与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细胞因子IL?2、IFN?γ的相关性。结果尖锐湿疣组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分别为9.48%±3.31%和12.52%±3.17%)、PD?L1表达水平(4.40%±1.46%、7.07%±2.23%)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PD?1:7.12%±2.16%、9.95%±2.17%,t=2.81、3.16,均P<0.01;PD?L1:3.26%±1.13%、5.39%±1.69%,t=2.96、2.88,均P<0.01)。尖锐湿疣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727.43±138.59个/μl)低于对照组(804.25±92.83个/μl,t=2.17,P<0.05), 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CD4+/CD8+比值(1.23±0.35)低于对照组(1.46±0.34,t=2.24,P<0.05)。尖锐湿疣组血清IL?2、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12、2.16,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IL?2、IFN?γ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与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形成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导致尖锐湿疣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2、IFN?γ减少。

  • PD-1对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的调节

    作者:石翠翠;谢青

    在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与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功能衰竭有着密切的关系,阻断PD-1信号通路可以使衰竭的CD8+T细胞恢复免疫效应功能.文中就PD-1对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食管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锋;韦海涛;王作培;胡宝利;张海峰;王晓龙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食管鳞癌组织、3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3例远癌正常组织中 PD-1表达,分析 PD-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PD-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22.2%、3.0%,P <0.05。PD-1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D-1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38.9个月(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 PD-1表达显著增加,其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上Tim-3和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本玲;袁鹏;陈广玉;王振雷;袁龙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BC)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上Tim-3和PD-1的表达与BC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2例BC患者全血标本,并同时收集其中7例Ⅲ期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组织中的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CD4+ T淋巴细胞上Tim-3和PD-1的表达水平.结果 52例BC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上Tim-3、PD-1和Tim-3+PD-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22例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Tim-3∶2.74%比1.7%,P=0.026 4;PD-1∶17.15%比11.8%,P=0.000 6;Tim-3+ PD-1+∶2.23%比1.13%,P=0.006 6).Ⅲ/Ⅳ期BC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上Tim-3+ PD-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BC患者(3.23%比1.66%,P=0.021 6)及健康人.BC患者肿瘤组织中CD4+细胞表面Tim-3,PD-1和Tim-3+ PD-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外周血.结论 B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上抑制性受体Tim-3和PD-1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CD4+ T细胞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促进BC病情进展的机制之一.

  • 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PD-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小珍;李晓东;王顺兰;谢宗宙;毛山山;朱燕兴;崔荣花;王美清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配体(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癌组)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CD8+T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PD-1、PD-L1的表达,并随访PD-1、PD-L1表达与肿瘤分化、疗效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外周血CD4+T、CD8+T细胞及APC表面PD-1、PD-L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癌组外周血CD4+T、CD8+T及APC表面PD-L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CD4+T、CD8+T及APC表面PD-1表达也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化差的肝癌组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较高;治疗效果差的肝癌组外周血PD-1、PD-L1表达较高.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升高,治疗前后监测PD-1、PD-L1表达可能预测患者预后状态.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1/PD-L1通路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郑文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1/PD-L1通路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125I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以及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前后测定肺癌病灶中PD-1、PD-L1、转录因子、抑癌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中PD-1、PD-L1、Foxp3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bet、PTEN、TCF21、LATS1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125I组患者治疗后病灶中PD-1、PD-L1、Foxp3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bet、PTEN、TCF21、LATS1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抑制PD-1/PD-L1通路所介导的癌细胞免疫逃逸、促进癌细胞凋亡.

  • 肺癌驱动基因与PD-1/PD-L1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岩;吕望;汪路明;胡坚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PD-L1)通路是免疫调节的重要通路,而这一通路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异常激活,提示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肿瘤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肿瘤免疫逃逸的建立同样具有潜在的作用,这提示肿瘤驱动基因通路与PD-1/PD-L1通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关于PD-L1与主要的肺癌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及棘皮微管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之间的关系及调控进行综述,总结肺癌驱动基因及PD-1/PD-L1通路相互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PD-1/PD-L1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及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城;陈雄;刘静南;黄于芳(综述);欧阳学农(审校)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但很多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不能从中受益。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1 ligand, 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NSCLC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在治疗NSCLC中的良好疗效性和安全性。本综述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阻滞剂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

  • 中药治疗对HIV感染者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水平干预的研究

    作者:杨玉琪;王红梅;宋娜丽;贺铮铮;孙俊;蔡怡

    目的 探讨中药对HIV感染者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分别检测用中药扶正抗毒丸或康爱保生丸治疗和未治疗的HIV感染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计数和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结果 经中药扶正抗毒丸或康爱保生丸治疗的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维持在一定水平,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下降,PD-1CD4阳性细胞百分比从0.44%下降到0.34%;而未治疗的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计数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55cell/μL,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上升,PD-1CD4阳性细胞百分比从0.31%上升到0.39%,Tim-3 CD8阳性细胞百分比从5.91%上升到6.73%.结论 中药扶正抗毒丸或康爱保生丸治疗HIV感染,一定时间内可以稳定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计数,调节CD4+T、CD8+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对延缓病程起到积极作用.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