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种璃眼蜱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作者:张艳艳;刘继荣;薄新文;王开胜;王光雷

    对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亚东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硬蜱ITS2序列,应用软件分析ITS2片段长度、变异位点、G+C含量和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1 458 bp,全序列存在3个变异位点(A、G转换)和2个碱基缺失\插入,同源性达99%,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的ITS2全长均为1 561 bp,存在12个变异位点,同源性达99%;12种硬蜱的ITS2序列中G+C含量较高,为61.2%~62.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分别处在两个分支上,这两个分支分别与嗜驼璃眼蜱和小亚璃眼蜱聚为一支.璃眼蜱属、革蜱属和扇头蜱属聚为一大支,血蜱属单独构成一大支.

  • 吉林省延边地区蜱类分布及其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调查

    作者:李基旭;Seok-Min YUN;Seong-Yoon KIM;朴文;吴仲镐;廉哲浩;金光星;E-Hyun SHIN;Shin-Hyeong CHO

    本文旨在探讨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环境和动物体表蜱类分布及其消长规律,掌握其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状况及传播病毒能力.2016年4~9月份按月采集延边州所辖8个县(市)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蜱虫和放牧动物体表蜱虫进行形态学分类,对其进行构成分析.对其中部分蜱虫分组进行SFTSV核酸检测.SFTSV核酸检测方法采用了Real time RT-PCR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采集蜱虫3 446只,其中森林革蜱763只,嗜群血蜱222 只,日本血蜱639只,长角血蜱515只,全沟硬蜱1 014只,其他血蜱 293 只;全沟硬蜱(29.43%)和森林革蜱(22.14%)为本地优势种.长角血蜱在图们市(70.88%)和珲春市(40.59%)分布较多.对部分蜱虫(1605只)SFTSV 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总低感染率为1.81%,分种低感染率分别为嗜群血蜱8.65%、日本血蜱4.53%、长角血蜱1.5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检测到的SFTSV病毒与我国其他省份从患者身上分离到的大部分SFTSV有高度一致性(99%)且与2012年从浙江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的SFTSV、2013年韩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人身上采集的长角血蜱中分离到的SFTSV处于同一分枝,把该病毒命名为YBHC-TICK1-2016/CHINA.

  • 准噶尔盆地媒介蜱区系考察与群落组成的研究

    作者:刘继荣;张艳艳;薄新文;安那斯·代肯;刘志强

    媒介蜱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2大盆地,地处新疆北部,是我国虫媒疫病的自然疫源地.为了掌握准噶尔盆地蜱类区系分布动态和群落结构特征,按照地理生态区划和不同生境类型,选择了6个生态区、16个生境类型、48个考察位点,进行蜱类标本的采集和分类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研究不同生态区的群落组成结构.结果在该地区共采获蜱类标本19 466枚,隶属5属21种,以草原革蜱、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银盾革蜱为优势蜱种.不同生境类型的蜱类,群落组成亦不相同,草原革蜱和银盾革蜱多栖息于林区牧场和荒漠草原,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是高温低湿的种类,是噶尔盆地沙漠中的优势蜱种;而且在同一生境中,动物寄生蜱比游离蜱丰富,这与宿主动物的放牧和调运有关.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蜱类群落丰富、区系分布广泛,但不同地理景观和生境类型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 我国中东部地区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调查研究

    作者:范亚迪;胡建功;崔晓鸣;郭辰涛;沃颖;张小爱;张泮河;黎浩;刘玮

    为了验证我国中东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信阳和济南的蜱中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且有复合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情况,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在河南省信阳市和山东省济南市捕获蜱,采用PCR和RT-RCR进行病原体感染筛查.信阳市捕获长角血蜱215只,其中游离蜱164只,寄生蜱51只.37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阳性,阳性率17.2%;38只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为17.7%;4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9%.山东省捕捉到166只寄生蜱,均为长角血蜱,4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4%.6只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6%:2只蜱为斑点热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2%.结果证实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

  •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与疾病流行的关系

    作者:谭梁飞;熊进峰;刘力;张令要;徐军强;官旭华;占发先

    2008年以来湖北省监测发现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地区.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宁市和兴山县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构成的地区分布,以及随州市蜱季节密度消长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发病地区的各种蜱,并对这些蜱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2011年湖北随县长角血蜱的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五月达到高为112.5只/旗子/小时,随后逐渐下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同样呈单峰型,在六月达到高峰(23例).蜱的季节密度消长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紧密相关,推测长角血蜱是主要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之一.

  • 我国北方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的检测

    作者:高东旗;曹务春;赵秋敏;张习坦;方立群

    本文应用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GE)的病原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引物对采自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蜱标本进行扩增,首次从内蒙古大兴安岭采集的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以及从新疆精河采集的全沟硬蜱和草原革蜱中扩增出该病原体的16S rRNA基因片段.所测出的967 bp序列与美国HGE株(GenBank U02521)的同源性为100%.

  • 巢式-PCR检测蜱体中土拉弗氏菌的fopA基因及血清学调查

    作者:李志清;刘增加;上官改珍;何莹;巨敏;李旭光;胡良煜;徐燕

    为调查陕西省部分地区是否存在土拉弗氏菌病,采集子午岭山区的的蜱标本及人群血标本.蜱标本提取体内细菌DNA,采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对人群血清采用免疫吸附实验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统计处理应用SPSS软件.结果在富县、陇县共采集3个蜱种1 116只蜱标本,其中达吉斯坦革蜱、日本血蜱、嗜群血蜱3个蜱种25只蜱标本检测到土拉弗氏菌的fopA基因,总阳性率为2.24%;不同蜱种阳性率存在差异,以日本血蜱的阳性率高(15.39%).从25份阳性标本中选取10份进行序列测序,获得核酸序列与土拉弗氏菌B亚种菌株序列AF247690.2 100%同源.对阳性标本进行SSTR9区域扩增,共有6种不同的拷贝数,其中以拷贝数9的占多数(40.00%).利用MEGA (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显示主要分为两大群.检测当地居民血清标本725份,检测出土拉弗氏菌病血清IgG抗体阳性者37份,阳性率5.10%.本文首次证实陕西省土拉弗氏菌病的存在,对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蜱 RNA 干扰的不同方法与应用

    作者:崔杰;周金林

    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寄生虫,通过叮咬吸血,寄生于动物体表并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病原,引发多种蜱传性疾病。 RNA干扰技术能够特异性沉默目的基因,干扰转录过程。在蜱的研究中应用RNA干扰技术,是开展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创制新型蜱与蜱传病防治技术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目前蜱研究中运用RNA干扰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方法优缺点及其应用适用性做出讨论。

    关键词: RNA干扰 方法 应用
  • 叮咬蜱的摘除方法

    作者:宋春玲;刘宇婷;黄雪玲;王春仁;常巧呈;孙毅

    蜱叮咬人,不但可以给人类带来直接的伤害,同时可以将其携带的病原感染给人,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本文对国内外蜱摘除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人一旦被蜱叮咬,应尽早摘除,理想的方法是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蜱的假头,用稳定向上的力进行果断摘除.

    关键词: 摘除 研究进展
  • 一种蜱类保护性抗原蛋白——Subolesin

    作者:王欣;孙毅

    Subolesin 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蛋白,在蜱类传播病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subolesin对于蜱的繁殖、发育、病原感染与传播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评价其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在监测蜱类叮咬并预防蜱传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 新发蜱媒传染病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作者:代旭磊;宝福凯;柳爱华

    蜱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蜱媒传染病是虫媒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国内外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研究热点进行扼要概述。

    关键词: 虫媒传染病
  • 蜱的抗微生物多肽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杰;周金林

    蜱是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其本身具有非特异性的先天性免疫体系,抗微生物多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是其中高效作用分子之一.蜱的抗微生物多肽的发现及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作用,对于研究病原体与媒介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研发新型抗微生物制剂,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蜱体内抗微生物多肽的发现及其研究进程,并梳理了从蜱体分离鉴定的抗微生物多肽的类别和作用机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 武夷山地区3种野生动物体外寄生蜱调查

    作者:张忠旺;郭天宇;王公东;张晓龙;许荣满

    本论文报道了采自小麂、野猪和野兔3种野生动物的8种体外寄生蜱,并对各宿主的体外寄生蜱种类组成进行计算。

  • 我国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王宏伟;何静;褚宸一;张泮河;吴晓明;黄海楠;高燕;蒋宝贵;曹务春

    目的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方法选择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部分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 结果共检测蜱512只,阳性126只,阳性率24.61%.其中吉林全沟硬蜱带菌率为37.00%,黑龙江全沟硬蜱带菌率为20.87%,浙江长角血蜱带菌率为28.0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 garinii和B. afzelii两种基因型.SSCP分析显示为7种亚型,其中B. garinii分为5个亚型,B. afzelii分为2个亚型.发现有3只蜱同时感染不同基因(亚)型莱姆病螺旋体. 结论证实B. garinii和B. afzelii基因型为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优势基因型,并在我国蜱中发现莱姆病螺旋体不同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

  • 我国西北部分地区Q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芳;刘增加

    目的:了解西北部分地区人群及媒介蜱Q热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应用巢式PCR扩增蜱Q热贝氏柯克斯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当地居民进行血清Q热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11个蜱种2460只蜱标本,有8个蜱种239只贝氏柯克斯体DNA阳性,总阳性率为9.72%.不同蜱种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9,P<0.01),其中以青海血蜱阳性率高,为59.38%;四省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P<0.01),以宁夏阳性率高,为17.96%.共采集当地居民血清725份,抗体检测阳性51份,不同职业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P<0.05),以牧民阳性率为高.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显示,饲养牛羊、饲养的牛羊有不明原因流产、给牛羊接生时未采取保护措施等因素与血清学阳性率有关,其中前两个因素为危险因素,而接生时采取保护措施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蜱及当地居民存在Q热感染现象.

  •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区分7种硬蜱

    作者:杨银书;常德辉;赵红斌;史智勇;马黎萍;张继军;第五进学

    目的分析7种硬蜱基因组 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硬蜱分类中的应用. 方法提取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台湾血蜱、刻点血蜱、龟形花蜱、卵形硬蜱DNA.选取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P5、P6、P7)进行 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对这7种硬蜱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 7种硬蜱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与不同分子质量的DNA片段.有些硬蜱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这反映出它们的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且DNA条带的亮度也有差异. 结论 RAPD技术可以准确地区分这7种蜱.

  • 金华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类调查

    作者:郑寿贵;叶晓东;郑海鸥;黄礼兰;王琴

    目的 对金华地区蜱类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为查明金华地区发生的人可疑埃立克体病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5年1月起,于每月10、20、30日在1例人可疑埃立克体病例所在区域的某山脉及金华市周边集贸市场,对该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类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金华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类有6属6种,其中中华硬蜱在1年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2-4月和10-12月;龟形花蜱出现略晚,为3-5月,也呈双峰型分布,在8-10月会出现另一个小高峰;长角血蜱只有1个高峰期,在5-9月.结论 金华地区的龟形花蜱和中华硬蜱为优势种,而前者曾检测出埃立克体,因此可能引起一些蜱媒传染病的发生,应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鼠体蚤及游离蜱感染巴尔通体调查

    作者:尹小平;赵姗姗;田延河;巴特;张江国;程天利;王远志

    目的 对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捕获的野生鼠类体表寄生蚤与游离蜱进行巴尔通体核酸检测,为该地区鼠传疾病提供风险预警和依据.方法 于2016年1-9月采集鼠类体表蚤及游离蜱,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蚤类全基因组,采用PCR扩增巴尔通体gltA、ITS和ribC基因,阳性产物进行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蚤2 139匹,隶属于6属7种,其中臀突客蚤为优势蚤种;采集游离蜱243只,均为亚洲璃眼蜱.其中臀突客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和后弯怪蚤均检测到巴尔通体DNA片段,蜱中未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片段.通过测序得到3株不同基因的巴尔通体序列,gltA、ITS和ribC的DNAman同源性分别为93.61%、52.54%和86.72%.Blast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与Bartonella sp.AL01、02、04相同.结论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3种鼠体寄生蚤均携带巴尔通体.

  • 2010-2011年我国东北林区蜱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李颖;左双燕;唐琨;浦冠勤

    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林区蜱标本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0-2011年在东北林区采集蜱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ltA基因片段,分析东北林区蜱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代表阳性片段联用长片段16S rRNA进行扩增测序确认;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共检测蜱2293只,其中2010年1161只,阳性率4.91%,2011年1132只,阳性率4.24%,2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3,P=0.830;x2=1.789,P=0.409).全沟硬蜱阳性率4.86%(91/1872),长角血蜱为3.41%(14/411),森林革蜱为0(0/10),3个蜱种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的gltA序列中,NE-gltA-1与Hc346株(GenBank:GU935788)相似,仅差2 bp,相似性99%;NE-gltA-2与MDJ-Ip92株(HQ396224)序列一致,相似性100%.与2个序列相似性远的是ZJ-HGA-72株(DQ458811),相差53 bp,相似性84%.测得的16S rRNA序列与我国从东北鼠源分离株China-C-Tt(GQ412339)接近,相似性为99%,与Florida株(AF309867)相似性远,相似性97%.结论 我国东北林区蜱中普遍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可能为无形体的媒介宿主.

  • 浙江省蜱中巴尔通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孙继民;鲁亮;刘起勇;凌锋;王臻;林君芬;柴程良;吕华坤;傅桂明

    目的 了解浙江省的优势蜱种,检测其巴尔通体感染情况,为巴尔通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动物体表采集饱血成蜱,用PCR方法检测其阳性率,并克隆测序后分析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种类.结果 所捕获的蜱均为中华硬蜱,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42.3%(11/26)、6.7%(2/30)和3.3%(1/30),平均阳性率为16.3%,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ensis的遗传关系近,与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B.grahamii的遗传关系也很近.结论 浙江省蜱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具有传播给人的风险,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05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