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研究

    作者:郭荣;戴翔;曹汉礼;夏连续;阿不力米提;阿布力克木;王信惠;阿扎提;蒋卫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5-2012年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分析鼠疫抗体阳性率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 共获得准噶尔盆地13个行政区域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4 825份.大沙鼠动物鼠疫主要流行于准噶尔盆地中东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阳性率为8.39%)和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阳性率为1.56%)2个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鼠疫抗体阳性率由2005年的7.59%下降至2008年的0.61%,其后一直处于静息状态.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地区的东、中、西3个区段鼠疫抗体阳性率变化有所不同,西段于2006年和2010年间出现2次流行高峰,其间隔期为4年,2010年高峰期鼠疫抗体阳性率则达到45.65%,为3个地理区段高值;中段于2006、2009和2011年出现3次高峰,间隔期为2.5年,鼠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92%,流行强度低于东、西段;东段是大沙鼠鼠疫活跃的地区,各年度均可检出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其变化呈现2006、2009和2012年3个高峰期,间隔期为3年.大沙鼠鼠疫抗体检测阳性率秋季高于春季,说明大沙鼠鼠疫流行为春季至秋季的持续流行.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流行存在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双重波动,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异质性,并可分为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和中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2个流行区域.

  •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寄生蚤群落结构及其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渝疆;阿扎提;雒涛;阿布力克木;王启果;阿不力米提;李冰;孟卫卫;郭荣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体蚤群落的结构,解释其体蚤群落结构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分析2005-2010年采自准噶尔盆地的大沙鼠体蚤,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到的各聚类群落与动物鼠疫流行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结果 大沙鼠体蚤具有复杂群落结构,体蚤群落19种,但常见仅3种,16种为稀有种类,蚤群落平均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分别为1.66和1.5556,优势度不显著,为0.332,均匀性适中(0.5283).群落蚤类间具有共寄生性,染蚤率、蚤指数及主要寄生蚤的比例变化是影响体蚤类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可分为5个聚类群.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体蚤群落存在地理区域异质性,并与动物鼠疫流行强度相关.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2007-2016年鼠疫流行态势分析

    作者:张渝疆;阿布力克木;王诚;雒涛;阿不力米提;郭荣;阿扎提;孟卫卫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7-2016年在该疫源地18个县(市、区)采集的鼠疫宿主动物、媒介及鼠疫抗体和病原体检测数据.结果 该疫源地大沙鼠密度在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为2.1 ~ 22.6只/hm2;空间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以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高,分别为14.2只/hm2和13.0只/hm2;夜行鼠捕获率为4.2~ 10.1只/100夹次,以2014年高,为10.1只/100夹次;子午沙鼠为优势种(81.9%);大沙鼠染蚤率和总蚤指数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波动,平均染蚤率为90.7%,总蚤指数为10.44,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分布广,占总蚤指数的47.8%;夜行鼠平均染蚤率为20.2%,总蚤指数为1.20,以同形客蚤指名业种和秃病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类;鼠疫血清学检测啮齿动物13种9 087份,阳性617份.其中大沙鼠阳性率高(9.4%),其次为三趾毛脚跳鼠(1.1%).空间分布存在2个鼠疫流行强度较高区域:昌吉至木垒的准噶尔东部区域,以克拉玛依、沙湾和乌苏甘家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沙鼠鼠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6%.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2008年为低谷,2013年呈高峰,阳性率分别为1.0%和19.3%;10年间共计检出鼠疫菌18株,以大沙鼠及其体蚤检菌多.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吉木萨尔和克拉玛依市检菌多.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一个物种组成丰富、宿主和媒介群落结构多样、鼠疫流行强度不断变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动物间鼠疫流行呈全区域性、连续性和异质性,存在主动和被动接触感染2类3种鼠疫风险播散链.

  •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作者:张渝疆;戴翔;阿不力米提;蒋卫;阿不力克木;王信惠;布仁明德;热娜;李冰;雷刚;孟卫卫;木合塔尔;张晓兵;王启国;雒涛;郭荣;王忠;唐建国;刘成全;阿扎提;叶瑞玉;于心;曹汉礼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 四种璃眼蜱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作者:张艳艳;刘继荣;薄新文;王开胜;王光雷

    对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亚东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硬蜱ITS2序列,应用软件分析ITS2片段长度、变异位点、G+C含量和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1 458 bp,全序列存在3个变异位点(A、G转换)和2个碱基缺失\插入,同源性达99%,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的ITS2全长均为1 561 bp,存在12个变异位点,同源性达99%;12种硬蜱的ITS2序列中G+C含量较高,为61.2%~62.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分别处在两个分支上,这两个分支分别与嗜驼璃眼蜱和小亚璃眼蜱聚为一支.璃眼蜱属、革蜱属和扇头蜱属聚为一大支,血蜱属单独构成一大支.

  • 准噶尔盆地媒介蜱区系考察与群落组成的研究

    作者:刘继荣;张艳艳;薄新文;安那斯·代肯;刘志强

    媒介蜱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2大盆地,地处新疆北部,是我国虫媒疫病的自然疫源地.为了掌握准噶尔盆地蜱类区系分布动态和群落结构特征,按照地理生态区划和不同生境类型,选择了6个生态区、16个生境类型、48个考察位点,进行蜱类标本的采集和分类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研究不同生态区的群落组成结构.结果在该地区共采获蜱类标本19 466枚,隶属5属21种,以草原革蜱、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银盾革蜱为优势蜱种.不同生境类型的蜱类,群落组成亦不相同,草原革蜱和银盾革蜱多栖息于林区牧场和荒漠草原,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是高温低湿的种类,是噶尔盆地沙漠中的优势蜱种;而且在同一生境中,动物寄生蜱比游离蜱丰富,这与宿主动物的放牧和调运有关.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蜱类群落丰富、区系分布广泛,但不同地理景观和生境类型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及其在动物鼠疫流行病学中的作用

    作者:王启果;曹汉礼;孟卫卫;雒涛;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戴翔;阿扎提;王信惠;李冰;蒋卫;张晓兵;雷刚;郭荣;张渝疆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各鼠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各鼠体蚤类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因子、相似性和聚类研究.结果 大沙鼠、子午沙鼠和红尾沙鼠体外寄生蚤群落复杂,体外寄生蚤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对稀有种类数高,优势度不明显;其次为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丰富度为8,平均稀有种类丰富度大为12.39,相对稀有种类数、多样性次之,分别为50.00%和1.4838;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相对较为复杂,均匀性、优势度适中,在0.5~0.6之间,种类丰富度均为5种,占该疫源地蚤种类数的31.25%,平均种类丰富度分别为1.38和8.65,相对稀有种类数分别为20.00%和40.00%.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家鼠和小林姬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简单,相对稀有种类数均为0,平均种类丰富度均在1.00以下,小林姬鼠仅有1种蚤类;另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丰富度在2~4之间;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7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小家鼠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其中,子午沙鼠体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均值高,为0.6836,与7种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0.6;其次是大沙鼠和三趾跳鼠体蚤群落,与6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0.5;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小,均<0.5;小家鼠仅与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体蚤群落的相似性>0.5,相似性指数均值为0.2812;10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可聚类为3个系统支,分为大沙鼠、柽柳沙鼠和红尾沙鼠体蚤群落支,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支和三趾跳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体蚤群落支.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体蚤群落在维持该疫源地蚤类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居第一层次,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林姬鼠和小家鼠体蚤群落起补充作用;该地区鼠体间蚤类存在广泛交换,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是各鼠体蚤类群落间相互交换的关键因子;大沙鼠及其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起关键作用,子午沙鼠及其体蚤群落对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扩散作用.

  • 大沙鼠鼠疫及其媒介蚤地理分布和流行病学意义的探讨

    作者:于心;黎唯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广泛存在于中亚和哈萨克斯坦荒漠地带.20世纪20年代以后,陆续在咸海东北部发现以大沙鼠为主要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谷地、准噶尔盆地、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和甘肃省河西走廊沙地以及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向东至集二线一带.内蒙古曾多次从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大沙鼠及其寄生蚤中分离到鼠疫菌,并定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准噶尔盆地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组型分析

    作者:王信惠;戴翔;布仁明德;孟卫卫;郭荣;张渝疆

    目的 对我国新发现的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株进行基因组差异性区段的比较分析,确定该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的基因组类型.方法 按常规方法提取鼠疫菌染色体DNA,依据已证实的鼠疫菌22个差异性区段(DFR)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鼠疫菌基因组差异性基因片段的构成.结果 准噶尔盆地鼠疫菌株的差异性区段结构类型为缺失DFRO1、04、06、07、10、13和DFR15~18,不同于其他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的结构类型.为我国新的鼠疫菌基因组型.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类型为我国新的基因组类型.

  •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质粒谱的研究

    作者:郭荣;辛有全;王信惠;祁芝珍;戴翔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瓮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质粒谱类型.方法 提取新疆地区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及青藏高原喜玛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昆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39株鼠疫菌质粒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其进行质粒谱图型分析.结果 在检测的26株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中,有23株质粒谱为6×106、45×106、65×106,3株为6×106、45×106和72×106.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质粒谱分为两个类型:一为6×106、45×106、65×106质粒谱型,是该疫源地的主要质粒谱型,与邻近的北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内蒙占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昆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和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主要质粒谱型一致;二为6×106、45×106和72×106质粒谱型,为少数型,在我国系首次发现.

  •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简介

    作者: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位于美丽的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昌吉回族自治州,这里美丽富饶、春意盎然.医院创办于1955年.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昌吉地区规模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及"全国爱婴医院".近年来.医院年门诊量32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7万余人,为保障和增进昌吉州各族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夏孜盖地区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贺金华;徐太平;赵建新;初向东;崔祥军;雷刚;热娜·吐尔地;廖力夫;徐秉臣

    目的 调查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夏孜盖地区的小型动物感染鼠疫状况及其体外寄生蚤类、蜱类的种群结构.方法 白天在鼠洞口布弓形夹,夜晚采用5m夹线法,调查动物种类和密度,同时进行蚤类和蜱类调查;采集检测鼠疫F1抗体和鼠疫菌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试验(GICA)检测鼠疫抗体;4步检验(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动物实验)分离鉴定鼠疫菌.结果 夏孜盖地区大沙鼠密度为2~5只/hm2;5 m夹线法夜行鼠捕获率3.6%(56/1551),捕获小型动物5科10种,跳蚤8种1501只;啮齿动物优势种为大沙鼠、红尾沙鼠和子午沙鼠,体蚤指数分别为21.1(1309/62),4.8(114/24)和1.7(27/16);簇鬃客蚤和长吻角头蚤分别占总蚤数的79.1%(1187/1501)和13.1%(197/1501);检测血清和胸腔洗液标本146份,ELISA和GICA法分别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为12、11份;动物样本中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子午沙鼠、红尾沙鼠和虎鼬参与了夏孜盖地区动物鼠疫流行.

  • 三种方法检测鼠疫抗体在准噶尔盆地鼠疫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热娜·吐尔地;雷刚;布仁明德;孙石;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王信惠;廖力夫;徐秉臣

    目的 比较鼠疫监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ELISA)与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试验(GICA)检测鼠疫F1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三种方法同步检测,比较鼠疫F1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反应滴度.结果 在9个地区,采集血清265份;ELISA、IHA、GICA三种方法检出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56%(28/265)、7.17%(19/265)、6.79%(18/265);ELISA的平均滴度(25.107)高于IHA (23.894,t=2.358,P<0.05).结论 ELISA的敏感性高于IHA、GICA;为选定适用的检测鼠疫F1抗体方法提供了参考资料.两种或两种方法以上方法同步用于鼠疫监测,可避免或减少重要数据错误造成的损失.

  • 新疆准噶尔盆地鼠疫菌生化和毒力测定

    作者:热娜·吐尔地;布仁明德;戴翔;刘成全;孙石;张渝疆

    200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动物鼠疫病,从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14株.历史上,该地区无动物和人间鼠疫流行的记载,历次大规模鼠疫调查也未发现存在动物鼠疫病的证据.

  •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大沙鼠首次分离出鼠疫菌

    作者:蒋卫;阿不里米提;热娜;布仁明德;戴翔;孙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防机构曾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对准噶尔盆地进行过多次动物间鼠疫踏查和连续5年大规模的鼠疫调查工作,从未发现鼠疫菌的证据.2000年作者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林带调查动物疾病时发现部分地区有大沙鼠的干尸,以及近年来也多次在准噶尔盆地边缘进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但一直未能证实有鼠疫的存在.

  •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白化大沙鼠

    作者: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叶超;阿扎提;雒涛;王启果;王信惠;闫伟

    2009年10月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奇台县境内沙漠蜃海生态林捕获一只全身被毛白色,且无任何颜色杂毛的鼠类.

  • 新疆准噶尔盆地鼠疫流行史一点线索

    作者:王思博

    新疆准噶尔盆地已被证实存在以大沙鼠为主要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然而在此盆地及其周边绿洲居民区历史上有无人类鼠疫发生与流行,人们曾一无所知.

  • 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概述

    作者:于心

    本文概述了世界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其主要宿主.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自1956年调查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曾检验大沙鼠8 139只,其体外寄生蚤50 054只,结果均为阴性.2005年首次于准噶尔盆地荒漠大沙鼠体内及其寄生蚤(Xenopsylla minax, Echidnophaga oschanini)分离到14株鼠疫菌.该鼠疫菌的生化和毒力测定结果: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其毒力差距很大(LD50为<10~>108),其主要特征与中亚荒漠鼠疫菌的生化特征相同,也和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菌生化相同.以大沙鼠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体外寄生蚤和检出鼠疫菌的数量及生化毒力测定等结果,可以判定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为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体蚤群落结构分析

    作者:叶超;古丽阿依·包开西;柳园园;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雒涛;王启果;孙开丽;谢林芯;张渝疆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东部区域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体蚤群落结构. 方法 采集2010-2014年大沙鼠体蚤的种类、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数据信息,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等群落结构因子分析. 结果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寄生蚤4科5属6种,平均染蚤率98.51%、总蚤指数9.18,其中簇鬃客蚤占65.8%,是大沙鼠的主要鼠体蚤,其次为粗鬃客蚤占27.8%,其他4种蚤占6.4%;大沙鼠体蚤群落中常见种2种,其余4种为稀有种,相对稀有种类数为66.7%,多样性低(0.485 0)、均匀性高(0.868 9)、优势度适中(0.512 3);从春季至秋季,总蚤指数呈现春秋季高,夏季低的“U”型变化,蚤种丰富度、多样性呈增高趋势,优势度下降;大沙鼠寄生蚤类群落中簇鬃客蚤和粗鬃客蚤占有的资源均多,处于第一阶层,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39 8和0.924 1,其次为长吻角头蚤和秃病蚤指名亚种,处于第二阶层,第三阶层的则为叶状切唇蚤和重要狭蚤;时间维显示,6种蚤的3个生态位层次十分明显,且叶状切唇蚤(0.228 0)和重要狭蚤(0.000 0)在时间维上的生态位宽度较营养维更低. 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寄生蚤群落与该疫源地其他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群落组成的独特性,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均高于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平均水平,而丰富度、多样性低于平均水平,优势度较高;年季间蚤类群落结构指标存在一定的波动,并发生季节性的规律性变动.

  • 2012年新疆兵团准噶尔盆地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作者:张宏伟;姚明琴;林超波;尹文江;谢卫刚;高智慧;余俊;马云;亢宝成

    自2005年确定新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1],现已查明疫源地范围西起博乐阿拉山口,东至木垒县,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地势平坦,生态地理环境基本一致,无天然屏障,疫源涉及动物和媒介种类多,疫情复杂且呈持续流行状态;疫源地内交通发达,人流、物流持续攀升,因此该区域一旦发生人间鼠疫,极易造成扩散和流行,甚至造成远距离传播,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该疫源地直接涉及兵团第五、六、七、八、十师的32个团场,受鼠疫威胁常驻人口46.2万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