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疆中哈边境地区大沙鼠疫源地种群繁殖调查

    作者:尹小平;彭定希;骄娃;叶志辉;阿布都扎伊尔;许继业

    目的 掌握边境口岸周边大沙鼠繁殖生态学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为鼠疫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鼠疫监测点用“昼夜弓型夹法”捕鼠,逐一解剖、记录雌雄、观察盆腔、双侧子宫、卵巢黄体、胚胎、子宫斑、睾丸情况.结果5年共捕获大沙鼠1 795只,其中雄性677只,雌性1118只,雄雌之比1:1.65.孕鼠81只、黄体15只,5年平均妊娠率8.6%.大沙鼠每年均在4月开始妊娠,每年繁殖有4月一个高峰,妊娠率为69.9%.其他依次是5月30.0%、6月8.6%、7月2.8%、8月份低为1.9%,自9月至次年的3月间无妊娠鼠.在81只孕鼠中检出胚胎508胎,每胎多9胎,少2胎,平均6.3胎.结论5年大沙鼠雄雌比例的显著差异、同期高妊娠、高繁殖力是大沙鼠保持优势种群的主要因素.但因受疫病、天敌、气候等影响,其数量将长期保持稳定态势.根据繁殖规律及动态变化,为监测及灭鼠提供了理论依据.

  •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研究

    作者:郭荣;戴翔;曹汉礼;夏连续;阿不力米提;阿布力克木;王信惠;阿扎提;蒋卫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5-2012年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分析鼠疫抗体阳性率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 共获得准噶尔盆地13个行政区域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4 825份.大沙鼠动物鼠疫主要流行于准噶尔盆地中东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阳性率为8.39%)和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阳性率为1.56%)2个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鼠疫抗体阳性率由2005年的7.59%下降至2008年的0.61%,其后一直处于静息状态.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地区的东、中、西3个区段鼠疫抗体阳性率变化有所不同,西段于2006年和2010年间出现2次流行高峰,其间隔期为4年,2010年高峰期鼠疫抗体阳性率则达到45.65%,为3个地理区段高值;中段于2006、2009和2011年出现3次高峰,间隔期为2.5年,鼠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92%,流行强度低于东、西段;东段是大沙鼠鼠疫活跃的地区,各年度均可检出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其变化呈现2006、2009和2012年3个高峰期,间隔期为3年.大沙鼠鼠疫抗体检测阳性率秋季高于春季,说明大沙鼠鼠疫流行为春季至秋季的持续流行.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流行存在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双重波动,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异质性,并可分为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和中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2个流行区域.

  •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寄生蚤群落结构及其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渝疆;阿扎提;雒涛;阿布力克木;王启果;阿不力米提;李冰;孟卫卫;郭荣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体蚤群落的结构,解释其体蚤群落结构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分析2005-2010年采自准噶尔盆地的大沙鼠体蚤,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到的各聚类群落与动物鼠疫流行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结果 大沙鼠体蚤具有复杂群落结构,体蚤群落19种,但常见仅3种,16种为稀有种类,蚤群落平均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分别为1.66和1.5556,优势度不显著,为0.332,均匀性适中(0.5283).群落蚤类间具有共寄生性,染蚤率、蚤指数及主要寄生蚤的比例变化是影响体蚤类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可分为5个聚类群.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体蚤群落存在地理区域异质性,并与动物鼠疫流行强度相关.

  • 大沙鼠肥满度的研究

    作者:张忠兵;赵天飙;曹广成;张春福;齐林

    目的:阐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大沙鼠肥满度的变化以及年度、季节差异.方法:计算肥满度和差异性检验.结果:大沙鼠肥满度、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季节间差异有显著性.肥满度与种群密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大沙鼠肥满度进行多层次研究,可揭示其种群生态学方面的规律.

    关键词: 大沙鼠 肥满度
  • 新疆北部边境口岸大沙鼠种群分布特征及活动规律调查

    作者:尹小平;田延河;骄娃;阿布都·扎伊尔;陈胤瑜

    目的:掌握大沙鼠的分布特征及活动规律,为提高疫情监测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弓形夹法昼夜捕鼠,单只装袋,送实验室梳检体外寄生物进行鉴定;路线洞群法调查大沙鼠种群分布,观察活动规律及综合分析。结果在新疆北部边境11个口岸中5个有大沙鼠分布,从新疆西端,东经80°37′,北纬43°40′的都拉塔口岸到东经82°48′,北纬46°41′的克图口岸,特别是阿拉山口及两翼区密度高,在新疆东部东经93°20′31″,北纬44°14′32″的老爷庙口岸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沙鼠分布区。发现大沙鼠不仅与野栖鼠类混居,也与家栖鼠类、媒介交换转移。在大沙鼠分布口岸平均捕获率为3.2%,染蚤率为89.6%,蚤指数为14.0,在中哈边境地区大沙鼠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臀突客蚤,而在东部中蒙口岸为簇鬃客蚤。同时调查了大沙鼠年度季节性、日间活动规律,洞群、筑巢、栖息、觅食特征等。结论大沙鼠是中哈、中蒙口岸周边地区的优势种,根据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为指导、提高疫情监测水平提供了基础资料。

  • 哈萨克斯坦鼠疫爆发的预测阈值

    作者:郭刚;莫善明;李文勇;阿不者·扎伊尔

    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其他地方,自然界大沙鼠间流行的鼠疫耶尔森氏菌是黑死病的来源.现分析1955-1996年间搜集的野外监测数据,显示出鼠疫的侵袭、消退和再侵袭与宿主动物-大沙鼠数量的消长有关.我们得到一个宝贵的经验范例,是关于在一个单独的野生群体中,导致鼠疫侵袭、持续的两类数量阈值.

  • 哈萨克斯坦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参数

    作者:郭刚;徐军;张杰;阿不都·扎伊尔

    对于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氏菌引起鼠疫疫情的评估缺乏重要的流行病学参数.对哈萨克斯坦鼠疫保存宿主-大沙鼠的2个群落进行了为期3年的鼠疫动态研究.血清学结果显示在盛夏,鼠疫感染宿主数量出现高峰,从宿主感染到人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抗体滴度水平降低到检不出则与季节无关.此次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对鼠疫感染宿主使用NBT(四唑氮蓝)实验.鼠疫菌感染降低了隐性感染宿主的生存率.

  • 克拉玛依市鼠疫自然疫源地秋季鼠类及其体蚤调查

    作者:郭秀梅;吴美丽;丰宪磊;黄江河;王启果

    目的 了解和掌握克拉玛依市鼠疫自然疫源地秋季鼠类的种类和染蚤率及其体蚤的种类和蚤指数,为该地区秋季鼠疫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日行鼠类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进行采集,夜行鼠类采用五步夹线法进行采集.捕获后单只装入鼠袋,带回实验室鉴定鼠种,捡蚤并分类鉴定,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地区的日行鼠类为大沙鼠,夜行鼠类为子午沙鼠、红尾沙鼠、毛脚跳鼠和灰仓鼠;大沙鼠的染蚤率高于夜行鼠类的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6,P<0.01);大沙鼠的体蚤包括臀突客蚤、长吻角头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秃病蚤指名亚种、修长栉眼蚤指名亚种、无额突怪蚤和后弯怪蚤,夜行鼠类的体蚤包括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宽臀纤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秃病蚤指名亚种、修长栉眼蚤指名亚种、裂病蚤、直指副新蚤;大沙鼠体蚤的总蚤指数高于夜行鼠类的总蚤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64,P<0.01).结论 克拉玛依地区秋季鼠类体蚤的种类丰富,蚤指数较高,应加强鼠体寄生蚤的监测工作.

  • DNA条形码鉴别内蒙古地区大沙鼠

    作者:常子丽;范蒙光;张忠兵;刘芳;李建云;王姝懿;王浩珲;杨志羡;王建军

    目的 探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疫宿主动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检测了内蒙古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形态上鉴定为8种啮齿动物的78条线粒体CO Ⅰ基因657bp的片段序列,经过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构建分析系统发育树.结果 除大沙鼠外,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6%,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1%,而14只大沙鼠种内遗传距离高达8.1%,而分成2组后种内遗传距离大为0.1%.NJ进化树能清楚的区分不同的鼠种.结论 通过CO Ⅰ基因应用DNA条码技术可以对内蒙古的鼠疫宿主动物进行鉴别,同时认为乌兰察布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大沙鼠可能存在2个亚种.

  • 大沙鼠巢区面积及巢区间距离的研究

    作者:赵天飙;陶波尔;唐蒙昌;靳飞虎;邬建平;青格乐

    目的 对大沙鼠巢区面积及巢区间的距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大沙鼠的领域性及活动距离奠定基础.方法 2003年10月在内蒙古达茂旗腾格淖尔地区,将连续分布于不同生境的30个大沙鼠巢区位置按1:100的比例标记于坐标纸上,对大沙鼠巢区面积及巢区间的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 大沙鼠的巢区半径和巢区面积在3种生境中没有显著差异;而相邻巢区中心间的距离和边缘的近距离却不同.生境Ⅱ与生境Ⅰ和Ⅲ之间,无论是相邻巢区的中心距离还是边缘之间的距离均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而生境Ⅰ和生境Ⅲ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大沙鼠 巢区 面积 距离
  • 克拉玛依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春秋季大沙鼠寄生蚤调查

    作者:叶刚;黄志光;胡俊;鲜军

    目的 了解和掌握克拉玛依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春季、秋季大沙鼠染蚤率及其体外寄生蚤的种类和蚤指数,为本地区鼠疫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大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进行采集,捕获后单只装入鼠袋,带回实验室鉴定鼠种,捡蚤并分类鉴定,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地区春季大沙鼠染蚤率为100%,平均蚤指数为28.49;秋季大沙鼠染蚤率为93%,平均蚤指数为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1,P< 0.01)(t=7.355,P<0.01);大沙鼠鼠体梳检寄生蚤5属9种,臀突客蚤Xenopsylla minax占78.92%;结论 克拉玛依地区春季大沙鼠染蚤率和体蚤指数高于秋季,臀突客蚤为优势种.加强春季鼠体寄生蚤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新疆准噶尔盆地鼠疫菌生化和毒力测定

    作者:热娜·吐尔地;布仁明德;戴翔;刘成全;孙石;张渝疆

    200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动物鼠疫病,从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14株.历史上,该地区无动物和人间鼠疫流行的记载,历次大规模鼠疫调查也未发现存在动物鼠疫病的证据.

  •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大沙鼠首次分离出鼠疫菌

    作者:蒋卫;阿不里米提;热娜;布仁明德;戴翔;孙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防机构曾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对准噶尔盆地进行过多次动物间鼠疫踏查和连续5年大规模的鼠疫调查工作,从未发现鼠疫菌的证据.2000年作者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林带调查动物疾病时发现部分地区有大沙鼠的干尸,以及近年来也多次在准噶尔盆地边缘进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但一直未能证实有鼠疫的存在.

  •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戈壁荒漠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

    作者:王新华;唐小宁;杜曼;马跃新

    目的 动态监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戈壁荒漠动物鼠疫流行状况,掌握主要宿主、传播媒介、种群结构和时间消长趋势,为鼠情防控工作和监测方法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戈壁荒漠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2007-2014年的每年4-6月、9-11月定期开展监测工作. 结果 调查发现啮齿动物12种,媒介蚤14种,食肉动物5种,分离出3株鼠疫菌,大沙鼠鼠疫F1抗体阳性率29.33%~ 3.57%,除2007年和2011年外,其余年份均检出阳性血清. 结论 初步确定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戈壁荒漠区域鼠疫主要感染动物为大沙鼠,偶然感染动物为三趾毛脚跳鼠;该区域种群结构鼠种主要为大沙鼠,其次为子午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一直存在,为有效控制动物间鼠疫流行、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进一步明确动物间鼠疫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

  • 新疆玛依勒山山谷发现大沙鼠鼠疫

    作者:尹小平;叶志辉;骄娃;戴翔;热娜;布仁明德;叶瑞玉

    新疆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媒介生物调查人员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1只自毙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研究室检验,检出鼠疫耶尔森氏菌.

  • 准噶尔大沙鼠鼠疫疫源地虎鼬体内检出鼠疫FI抗体

    作者:雷刚;闫化奎;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热娜·吐尔地;蒋卫

    自2005年在准噶尔盆地发现大沙鼠鼠疫疫源地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开展鼠疫疫情监测工作,检测动物鼠疫FI抗体是疫情监测的重要内容.2009年5月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布克赛尔县的监测工作中,用3种免疫学方法检测了从该地采集的标本中的鼠疫F1抗体.

  • 关于大沙鼠寄生蚤的研究

    作者:于心

    目的研究大沙鼠寄生蚤的种属构成,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监测和防制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以有关文献和汇总新疆既往的有关资料,将大沙鼠寄生蚤分为主要、次要和偶然的种类.结果依大沙鼠及其寄生蚤数量的调查和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蚤类统计,得出臀突客蚤、簇鬃客蚤、长吻角头蚤、叶状切唇蚤、无额突怪蚤、宽臂纤蚤等为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且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关键词: 鼠疫 大沙鼠 蚤类 新疆
  •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南荒漠首次发现大沙鼠分布

    作者:杨屹;徐其毅;徐立君;刘绪斌

    自2005年准噶尔盆地发现大沙鼠鼠疫疫源地以来,我们根据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要求,2006年9月13日至2006年9月30日,伊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都拉塔口岸进行动物病疫情监测调查时,在新疆察布查尔县西南部伊犁河南岸的平原粘土梭梭荒漠灌木丛地段中捕获到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19只,其记录为我国首次记录.

  • 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概述

    作者:于心

    本文概述了世界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其主要宿主.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自1956年调查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曾检验大沙鼠8 139只,其体外寄生蚤50 054只,结果均为阴性.2005年首次于准噶尔盆地荒漠大沙鼠体内及其寄生蚤(Xenopsylla minax, Echidnophaga oschanini)分离到14株鼠疫菌.该鼠疫菌的生化和毒力测定结果: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其毒力差距很大(LD50为<10~>108),其主要特征与中亚荒漠鼠疫菌的生化特征相同,也和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菌生化相同.以大沙鼠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体外寄生蚤和检出鼠疫菌的数量及生化毒力测定等结果,可以判定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为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大沙鼠在新疆地理分布的补遗

    作者:李维东;于心

    大沙鼠Rhobomys Opimus Lichtenstein(1823)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古蒙西部、宁夏、甘肃和新疆.国外分布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