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贝氏柯克斯体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作者:亚红祥;张丽娟;白丽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目前,世界反恐组织已将该病病原体列为生物战剂之一.早期应用抗生素对Q热有疗效,而慢性Q热治疗周期长、易复发,死亡率高.贝氏柯克斯体能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一旦流行将难以控制,因此对人类危害极大.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致病机制、及时有效的诊断手段及其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贝氏柯克斯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 贝氏柯克斯体血清学反应蛋白芯片的研制

    作者:熊小路;王锡乐;孟艳芬;齐永;温博海

    贝氏柯克斯体为Q热的病原菌.本研究对19个贝氏柯克斯体血清学反应阳性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将扩得的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表达目的蛋白,采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点在醛基化玻片上制备蛋白芯片.将贝氏柯克斯体新桥株实验感染小鼠血清分别对蛋白芯片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能与贝氏柯克斯体感染1、2、3、4周小鼠血清反应的蛋白数分别是0、16、19和18个.结果说明该芯片上的重组蛋白具有贝氏柯克斯体感染血清反应特异性,该芯片分析有望用于Q热的血清学诊断.

  • 我国西北部分地区Q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芳;刘增加

    目的:了解西北部分地区人群及媒介蜱Q热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应用巢式PCR扩增蜱Q热贝氏柯克斯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当地居民进行血清Q热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11个蜱种2460只蜱标本,有8个蜱种239只贝氏柯克斯体DNA阳性,总阳性率为9.72%.不同蜱种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9,P<0.01),其中以青海血蜱阳性率高,为59.38%;四省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P<0.01),以宁夏阳性率高,为17.96%.共采集当地居民血清725份,抗体检测阳性51份,不同职业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P<0.05),以牧民阳性率为高.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显示,饲养牛羊、饲养的牛羊有不明原因流产、给牛羊接生时未采取保护措施等因素与血清学阳性率有关,其中前两个因素为危险因素,而接生时采取保护措施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蜱及当地居民存在Q热感染现象.

  • Q热心内膜炎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宝桐;王焕玲;范洪伟;刘晓清;李太生

    目的 加深对Q热心内膜炎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2013年诊治的4例Q热心内膜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均长期发热,体检有心脏杂音,2例有呼吸道症状,1例有非特异性皮疹.一般检查如血常规、ESR、C反应蛋白、肝功能、肺部影像学检查等无特异性改变,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内膜炎,多次血培养阴性.4例均经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确诊,并经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等规范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心内膜炎是慢性Q热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伴发肺炎和肝脏损害,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血培养阴性,临床容易误诊漏诊.对长期发热,尤其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应考虑到本病.血清抗体检测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充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Q热性心内膜炎1例抗Ⅰ相和Ⅱ相抗原IgG抗体的跟踪监测报道

    作者:于永慧;王涛;罗声栋;冯乐;孙志会;宋立华

    #

  • Q热、埃立克体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怡芳;张颖

    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历史上曾经造成重大灾难,现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疾病,但我国立克次体方面的相关报道较少.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立克次体所致疾病,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新课题.立克次体疾病复杂多样,且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现对Q热及埃立克体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纳差-消瘦-发热-心脏杂音

    作者:秦红莉;徐娜;方卫纲;曾学军

    患者,男,55岁,江西人.因“纳差、消瘦6个月余,发热2个月”于2015年8月21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纳差、恶心、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近半年体重下降20kg,未测体温.2个月前间断发热,高温度38.6℃,无畏寒、寒战,就诊于外院门诊,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血培养、结核抗体、血T-SPOT.TB、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和泌尿系超声:轻度脾大,胆囊壁稍增厚.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增高.曾先后予阿奇霉素、头孢地尼、拉呋替丁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既往体健.

  • 北京地区畜牧业相关人群Q热血清学调查

    作者:孙玉兰;窦相峰;吕燕宁;王小梅;关增智;王全意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Q热畜牧业相关人群的感染状况和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11月采集北京市畜牧业相关工作人员787份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Ⅰ、Ⅱ相IgG抗体,计算阳性率并进行年龄、性别及各畜牧业相关职业间的比较.结果 Q热总感染率高达39.01% (307/787),其中30.24% (238/787)的人处于感染急性期,8.77%的(69/787)处于感染慢性期,处于感染急性期的要远多于处于慢性期的,男性感染率(45.41%,208/458)高于女性(30.09%,99/329),各年龄组之间及各畜牧业相关职业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北京地区畜牧业相关人群有着较高的Q热感染率.

  • 我国Q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冯晓妍;吴敏;罗敏

    本文报告我国Q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为Q热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Q热的临床流行病学

    作者:张军民

    本文报告了Q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为Q热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Q热临床防治研究现状

    作者:冯晓妍;吴敏

    本文报告了Q热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测技术、治疗和预防措施,为Q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发热心瓣膜赘生物黄疸

    作者:杨辰;周宝桐

    1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发热1年,发现心瓣膜赘生物、黄染半年"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发热,体温38.5℃,伴畏寒、乏力,无其他不适,外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间断予安痛定、地塞米松及青霉素治疗,体温反复.半年前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否认皮肤红斑、肢端疼痛、腹痛、意识障碍等.

    关键词: 发热 黄疸 Q热
  • 新疆北疆亚洲璃眼蜱贝纳柯克斯体的检测

    作者:刘丹;尹小平;吾热力哈孜·哈孜汗;涂长春;陈创夫;王远志

    目的 检测新疆北疆亚洲璃眼蜱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情况,为减少人和家畜Q热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7月,利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采集北疆福海县、阿拉山口市、石河子市、呼图壁县和克拉玛依市5个县(市)蜱类样本,形态学鉴定蜱种后提取优势蜱的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蜱种分子学鉴定以及病原体的检测,阳性产物进行16S rRNA测序与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新疆北疆5个县(市)共采集蜱822只,其中优势蜱为亚洲璃眼蜱,共采集580只,经16S rRNA测序分析表明,序列均为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与新疆尉犁县的亚洲璃眼蜱(KF527439)有较高的同源性.应用PCR方法扩增亚洲璃眼蜱贝纳柯克斯体的特异性DNA片段,总阳性率为19.48%(113/580).BLAST分析表明,扩增的阳性序列与贝纳柯克斯体的同源性高,达99.66%(296/297);分子遗传进化树显示,贝纳柯克斯体核酸序列种类较多,具有遗传多样性.结论 新疆北疆5个县(市)亚洲璃眼蜱中均存在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提示新疆各县(市)应加强人和家畜Q热的监测.

  • 贝氏柯克斯体5种重组表面蛋白抗原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

    作者:汪鹏程;熊小路;焦俊;龚文平;杨小梅;温博海

    目的 使用贝氏柯克斯体5种重组表面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血清学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本研究建立由贝氏柯克斯体的Com1、GroEL、Mip、OmpH、RplL重组表面蛋白抗原分别包被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然后分别检测贝氏柯克斯体实验感染小鼠血清和Q热患者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结果 8份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小鼠血清中除1份血清与RplL反应为阴性外其它均为阳性;11份Q热患者血清中除1份血清与RplL、1份血清与OmpH反应为阴性外,其它血清反应均为阳性.将这5种重组蛋白分别与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实验感染小鼠血清反应,除1份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小鼠血清与GroEL反应为阳性外,其它血清反应均为阴性.另外,Com1对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反应率平均为22.2%,GroEL为25.0%,Mip为25.0%,OmpH为25.0%,RplL为13.9%.结论 这些结果证明这5种重组蛋白抗原均可被贝氏柯克斯体感染血清所识别.所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作Q热血清学诊断.

  • Q热疫苗研究

    作者:熊小路;焦俊;温博海

    Q热(Q fever)为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疫苗接种是预防Q热的有效手段.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贝氏柯克斯体是Q热的病原体,灭活I相贝氏柯克斯体Q热疫苗(WCV)免疫保护效能几乎为100%,但是其免疫副反应强.氯仿—甲醇提取贝氏柯克斯体(CMR)和三氯醋酸提取贝氏柯克斯体可溶性抗原(TCA)Q热疫苗保留灭活Q热疫苗的免疫保护效能,且免疫副反应显著减轻.但CMR和TCA Q热疫苗均需要用鸡胚大量培养贝氏柯克斯体,需要在高等级生物防护实验室采用复杂步骤提取、纯化贝氏柯克斯体,这些使Q热疫苗的生产成本高、批量生产难.近十年来,国内外Q热疫苗研究着力于分子疫苗,并已经由研究贝氏柯克斯体保护性抗原转移到筛选能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C D4+和CD8+T细胞表位上,以期望T细胞表位在机体内高效表达,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抗Q热保护性免疫应答.

  • 贝氏柯克斯体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宋立华

    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简写为Cb)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细胞内寄生菌,在家畜中广泛感染,感染人可导致不明发热—俗称Q热,或伴有肺炎、心内膜炎、肝炎、脊髓炎等.在我国Q热是一类被忽视的烈性传染病,误诊漏诊众多.需要警惕的是该病有突发爆发的可能.以荷兰为例,自2007至2010年,超过4 000荷兰人感染了Q热.近年来国外的Q热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新出现的Cb无细胞培养和遗传学操作方法促进了Cb的致病机理研究,为研制新型实用的Q热防治策略提供了机遇.本文简要综述了Cb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脂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囊泡发育机制及四型分泌系统的可能作用机理.

  • 临床药师参与2例Q热会诊的分析与体会

    作者:李孝容;沈宏萍;邵盛春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Q热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用药分析,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临床药师在该感染性疾病治疗团队中排演重要角色.结论 临床药师熟练掌握病原学及其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才能在参与感染病例的治疗时协助医师,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有效率.

    关键词: 临床药师 Q热 会诊
  • 一次不明原因发热疫情中病人血清的Q热抗体检测

    作者:朱晓宇;魏建春;张慧娟;俞东征

    目的:从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中筛查Q热抗体.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一次不明原因发热疫情中的9位病人共15份血清进行Q热IgG检测.结果:9例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6例Q热抗体阳性,阳性率达66.7%.结论:Q热在过去的疫区可能仍有较频繁的发生,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Q热的调查和应急储备.

  • Real-time PCR与常规PCR在Q热立克体检测中的比较

    作者:亚红祥;张丽娟;张云智

    目的 比较与评价Real-time PCR与常规PCR,寻求适合于Q热患者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TaqMan 探针定量PCR、SYBR Green染料定量PCR、巢式PCR和普通PCR四种方法分别对T-A克隆的Q热立克次体基因htpAB片断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及评价.结果 TaqMan PCR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SYBR Green PCR、巢式PCR和普通PCR的10倍、10倍和100倍.重复性测试TaqMan法Ct变异系数CV:0.2%~3.0%,SYBR Green法的CV:0.3%~6.0%.TaqMan和SYBR Green PCR均耗时约1h,巢式PCR耗时约2.5h,普通PCR耗时约1.5h.四种方法检测25种相关病原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TaqMan探针定量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可用于Q热患者临床早期诊断.

  • 4种立克次体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于永慧;王涛(综述);宋立华(审校)

    立克次体是一大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呈多形性,革兰阴性。根据第2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立克次体目分为3个科,共16个属。多种立克次体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立克次体可通过媒介昆虫的叮咬、排泄物、气溶胶进行传播。由于与媒介生物联系密切,此类传染病通常与战争、贫穷和落后卫生条件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立克次体病在我国已大幅降低。现在,立克次体病是一类新发突发传染病,多种立克次体病如Q热、恙虫病等在多个地区仍是临床常见病,有待引起更多重视。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