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南省蜱种类和地理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作者:赵奇;高丽君;唐振强;张玉勤;郭祥树;刘吉起

    目的 掌握河南省蜱的种类、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方法 2011-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采用布旗法和体表查提法分别调查野外游离蜱和动物体表寄生蜱.结果 全省共采集到蜱2科6属8种,分别是长角血蜱、雉鸡血蜱、褐黄血蜱、微小扇头蜱、中华革蜱、中华硬蜱、残缘璃眼蜱和翘缘锐缘蜱,其中长角血蜱遍布全省.优势种长角血蜱3-4月开始出现,7-8月达到密度高值,之后逐渐消退,10月以后进入蛰伏,越冬后至次年再次出现.结论 蜱在河南省的分布广泛,种类较多,优势种长角血蜱的活动以夏、秋季为高峰期.

  • 浙江省建德市蜱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

    作者:徐哲;许旭红;周一龙;凌锋;侯娟;周卫群;舒仁平

    目的 了解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染带关系和病原体携带状况,为蜱媒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宿主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蜱,用鼠笼捕捉鼠形动物,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蜱媒传染病感染情况.结果 建德地区主要蜱种有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和镰形扇头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布旗法6月蜱密度高,体表检蜱法6月带蜱率高.在蜱及宿主动物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原虫、查菲埃立克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6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并存在病原体复合感染.结论 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广泛分布,而且携带多种病原体,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制.

  • 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调查

    作者:魏有文;李超;郑谊;陈洪舰;王雪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种类分布及自然染疫状况.方法 结合对该地区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寄生虫采集,对蚤、蜱、虱标本分类鉴定,将部分标本送实验室做鼠疫细菌学培养.结果 发现该地区蚤、蜱、虱有40种(或亚种),隶属3目8科20属,其中蚤类5科17属36种,蜱类1科1属1种,吸虱2科2属3种(这些标本均保存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3种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蚤中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即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原双蚤指名亚种,亦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吸虱--古北拟颚虱中分离到鼠疫菌.结论 加大该地区媒介昆虫生物学控制研究,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服务.

    关键词: 唐古拉
  • 温州市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蜱初步调查分析

    作者:余向华;张孝和;倪庆翔;陈祎;包长献;林小邀;陈胜则;朱锦平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蜱类种群和分布情况,为相关蜱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对温州市2个山区县(泰顺、永嘉)的黄牛、猎狗、野猪以及6个鼠疫监测点(文成、乐清、瑞安、永嘉、鹿城和龙湾)捕获的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蜱进行调查.结果 从各类宿主动物体表捕获蜱1科4属7种353只,长角血蜱为优势种,黄牛、猎狗、野猪和鼠形动物的香浓-威纳指数分别为0.8905、0.5879、0.8760和0,黄牛和野猪体表寄生蜱群落的物种丰富多样.结论 温州市存在媒介蜱类,应加强蜱类种群季节消长及莱姆病、埃立克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监测.

  • 蜱类研究进展

    作者:刘吉起;赵奇;许汴利

    蜱是常见的体外吸血寄生虫,又是人及动物等多种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2010年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疾病,与蜱类关系密切.该文对蜱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地理分布、携带病原体与蜱媒疾病和防治方法等做了简要阐述,旨在为蜱及蜱媒疾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 蜱类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于志军;刘书广;董娜;杜铭硕;刘敬泽

    蜱类作为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原体,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有新的病原体出现,其危害性备受关注.而蜱类基础生物学研究远落后于昆虫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在传统蜱类研究基础上,蜱类分类与系统学、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蜱类生理生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对蜱及蜱媒疾病的综合防控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针对近年来蜱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开展系统的蜱及蜱传疾病综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 蜱类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于志军;董娜;刘书广;杜铭硕;刘敬泽

    蜱类是专性吸血的特殊节肢动物,为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其生态学特性决定了蜱媒疾病的时空变动规律。由于其种类的特殊性,蜱类生态学研究还远远落后于昆虫,主要基于个体与种群水平上。该文介绍了近20年来蜱类的分布、栖息地、生活史、蜱类的宿主及相互关系与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制定蜱类的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 蜱对非洲猪瘟传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吴绍强;唐慧林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蜱作为媒介昆虫在非洲猪瘟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蜱在非洲猪瘟流行病学中的作用,笔者综述了蜱感染病毒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蜱的遗传背景、病毒型差异以及环境等因素对蜱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影响,全面了解蜱与非洲猪瘟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而为评估非洲猪瘟入侵我国的风险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蜱唾液腺抗止血分子及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红;孟浩;齐莉莉;刘敬泽

    蜱为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可传播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蜱唾液腺分泌多种抗止血分子,在蜱类吸血及传播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蜱唾液腺分泌的抗止血分子可分为抗血小板聚集分子、血管扩张分子和抗凝血分子3类.通过对蜱类唾液腺抗止血分子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蜱类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功能分子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 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蜱传立克次体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付雪莹;王超;齐文杰

    蜱传立克次体病( tick - borne rickettsia diseases, TBRD)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蔓延,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类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有病原学观察和血清抗体检测技术,这些方法阳性率低且很难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已逐渐应用于 TBRD 的诊断中,呈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目前针对该类疾病的 PCR 检测方法尚缺乏临床应用的统一标准。因此,笔者就近年来 PCR 检测技术在 TBRD 原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希望为进一步探索 TBRD 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 寄生于人体硬蜱误诊2例分析

    作者:徐洋;王英;杨竞智

    蜱又名壁虱、扁虱,俗名草爬子、狗豆子.蜱是一种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又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多数生活在野外、林区、草原、山地等,寄生于这些地区的动物甚至人体,城市少见.蜱叮人吸血时多无痛觉,故不易被发现.叮咬处可出现损伤及炎症反应,易与皮下炎性包块相混淆,现将我院2001~2002年先后所遇误诊2例分析如下.

  • 刍议蜱媒传染病

    作者:王永怡;李军;王姝;胡玫;卢福昱

    近来,蜱媒传染病引起了国内传染病界的重视.由于近30年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故本文对蜱的致病性、国内蜱媒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概要介绍.

  • 我国若干蜱媒疾病概况

    作者:满素琴;付永锋;潘孝彰

    蜱是传播病原体种类多的节肢动物.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升高,蜱媒疾病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常见的几种蜱媒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巴贝虫病及蜱传脑炎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病原治疗进行综述.

  • 宝格达山阿拉坦合力地区蜱传森林脑炎疫源地调查

    作者:冀昌龙

    目的 通过对林区及草原地区蜱的分布情况,林区蜱的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地人群及媒介生物(蜱)森林脑炎感染状况.方法 在特定的时间和固定范围内采用布旗法捕蜱,确定蜱的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用Real Time-PCR进行森林脑炎病毒核酸检测.并对该地区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森林脑炎IgG抗体检测.结果 全沟硬蜱260组进行森林脑炎病毒RNA检测,带毒率的4.23%,草原革蜱120组检测森林脑炎病毒RNA,带毒率的2.5%.采集阿拉坦合力苏木健康人群血清98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14%.采集宝格达山健康人群血清136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5.44%.结论 宝格达山及阿拉坦合力健康人群森林脑炎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森林脑炎
  • 托高土病毒属对人类致病的现状

    作者:马亦林

    2015年2月20日,美国卫生当局宣布发现一种新的致命性蜱传病毒--“波本病毒( Bourbon virus)”,经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鉴定为正黏病毒科托高土病毒属( Thogotovirus )的新种,这一发现引起了医学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1-2]。

  • 眼表常见寄生虫的文献综述

    作者:孙荻芳;张小猛

    眼表寄生虫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中蜱、吸吮线虫、阴虱、蝇蛆是眼科患者中较易见到的寄生虫.兹根据相关文献的及临床经验,对上述4类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治,防控等进行综述.

  • 西藏环状病毒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黄祥瑞;陈娟;李晓萸;杨秀旭;吴庆丽;李德荣

    目的:了解从西藏血蜱标本中分离的环状病毒(Ti3010)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敏感细胞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环状病毒进行比较,为全面认识西藏地区环状病毒的特点和进一步确切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将病毒平行接种BHK13、Vero、C6/36、HeLa 4种细胞,逐日观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特异荧光发生部位和细胞数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发生以及进行TCID50滴定.结果与结论:Ti3010环状病毒接种BHK13细胞后第3天产生CPE,32%~35%的细胞有病毒增殖,胞浆内检出特异荧光;电镜观察到胞浆内的病毒颗粒呈聚集状态,多呈晶格状排列,并具有病毒包涵体.TCID50滴定在BHK13细胞为7.1,Vero为5.8,C6/36和HeLa为0.结果显示Ti3010病毒与从鸟、鼠等标本中分离的Ti2066和Ti2076病毒一样,对BHK细胞敏感,产生CPE;Vero细胞次之,对C6/36和HeLa细胞不敏感,在BHK13细胞中上述3株病毒具有相同的复制特点.结合其RNA基因组特点,该病毒同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环状病毒有较大差异,该差异显示了西藏地区特殊生态环境下环状病毒的独有性状.

  • 16S rRNA全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我国南方蜱中单核细胞埃立克体

    作者:曹务春;高玉敏;戴庆华;张泮河;张习坦;方立群

    目的:测定蜱中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全基因序列,鉴定病原菌.方法:应用从16S 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和通用引物进行PCR,从越原蜱标本中分段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将其连成完整序列与埃立克体族中其他微生物进行同源性比较,并以相等数量定位碱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发育分析.结果:测定序列全长1 463 bp,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差6个核苷酸,同源性为99.6%,遗传发育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与犬埃立克体、尤氏埃立克体、小鼠埃立克体的同源性为97.5%~98.0%,属于同一个基因群;与其他埃立克体种的同源性为83.0%~92.9%.结论:首次报道了我国南方蜱中埃立克体的16S rRNA全序列,确定了其分类位置,为进一步开展疫源地调查奠定了基础.

  • 绥芬河、东宁口岸蜱种群及携带病原体的调查

    作者:范东辉;杨丽炜;杨军;呼满霞;周庆华;何浩;张健;孙立军;孙秀峰;李明;崔永民;韩成军;井庆华

    目的 了解绥芬河、东宁口岸蜱的种群生态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选择4种不同生境进行蜱类采集;接种于豚鼠分离立克次体:接种于BSKⅡ培养基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 共采集蜱6 354只,隶属于1科3属4种;1983~1985年共采集成蜱3 539只,接种豚鼠获得立克次体14株;2002年共采集成蜱2 815只,平均密度为31.6只/人工小时,获得莱姆病螺旋体1株.结论 基本查清绥芬河、东宁口岸蜱的种群构成,两口岸密度较高,种群生态特征明显,显示存在急性蜱传斑点热和莱姆病疫源地.

  • 大榭口岸鼠体外寄生虫种类组成调查

    作者:王学典;应林初;刘国文;马勤尔

    目的 调查大榭口岸鼠体染蚤、革螨及蜱的种类组成.方法 笼日法捕鼠,采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 在大榭口岸捕鼠130只,采获鼠体外寄生蚤2匹、革螨463只及蜱36只,计3科6属9种,其中革螨1科3属6种,蜱1科1属1种,蚤1科2属2种.不同鼠体外的寄生虫,主要种群有所不同.结论本次调查为开展大榭口岸鼠及体外寄生虫的防治和种类组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革螨 种类组成
205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