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蒙古奇乾地区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调查

    作者:周磊;汤芳;栾进;刘玮

    目的 了解内蒙古奇乾地区媒介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在内蒙古奇乾地区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用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媒介蜱样本中SFGR的感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 共采集媒介蜱320只,其中全沟硬蜱293只(91.56%)、森林革蜱22只(6.88%)、嗜群血蜱5只(1.56%).媒介蜱SFGR总阳性率为47.50%,其中全沟硬蜱阳性率为46.42%,携带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CRT)、拉欧蒂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R.raoultii)和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ii,R.hei)3种基因型;森林革蜱阳性率为59.09%,携带CRT和R.raoultii 2种基因型,嗜群血蜱阳性率60.00%,携带R.hei基因型.结论 内蒙古奇乾地区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媒介蜱中携带SFGR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应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蜱传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作者:李静;杨宇;尹小平;刘丽娟;王建成;张晓龙;韩雪清;王静

    目的 了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蜱携带立克次体的种类及其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2015年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采集蜱,形态学鉴定后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属gltA基因,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利用Mega 5.05、Lasergene软件进行DNA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到100只蜱,均为亚洲璃眼蜱.从1只蜱中检测到立克次体核酸,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劳氏立克次体.经基因序列和氯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内蒙古株MD0202同源性高.结论 阿拉山口口岸存在立克次体病传播风险.

  • 东北部分地区蜱携带几种病原立克次体的分子检测

    作者:吴琼;冯立;王洪军;吴益民;付学奇;王卓;张志强

    目的 为了解东北地区蜱中携带立克次体的情况.方法 应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东北部分地区不同生境的游离蜱,采用PCR作斑点热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DNA检测.结果 从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检出查菲埃立克体DNA,全沟硬蜱平均阳性率为3.29%,森林革蜱为1.88%;从全沟硬蜱检出人粒细胞无形体DNA,平均阳性率为2.98%;从嗜群血蜱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DNA,其平均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全沟硬蜱(1.69%)和森林革蜱(2.36%).结论 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可能是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的主要携带媒介,嗜群血蜱主要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提示东北地区存在三种蜱媒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 金华地区部分蜱媒传染病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郑寿贵;叶晓东;郑海鸥;黄礼兰;王琴

    目的 为了解金华地区蜱与部分蜱媒传染病的种类、分布以及危害状况,建立适合于当地的蜱媒病预警和防制技术体系.方法 采用夹线法,在金华某地区林区采集鼠形动物和体外寄生蜱,采用 PCR 和序列测定方法对该地区的蜱媒病原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在体外寄生的中华硬蜱中检出艾氏螺旋体 Borrelia afzelii 和普氏立克次体 Rickettsia prowazekii,并发现这两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现象.结论 金华地区有莱姆病和普氏立克次体存在,可能引起一些蜱媒传染病的发生,应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 新疆和硕地区荒漠景观中无形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桂林;孙响;赵焱;刘晓明;郑重;孙毅;刘然

    目的 明确无形体病在新疆南部和硕地区人群、山羊与媒介蜱种群中流行状况,探明该地区无形体种属多样性.方法 采集当地健康人和山羊的血液样本,捕捉蜱样本;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无形体特异性IgG抗体;通过巢式PCR方法检测无形体16S rDNA基因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确定无形体种属特征.结果 和硕地区农牧民、山羊血清中无形体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31%(55/127)和27.50%(55/200);采集获得蜱共367只,包括3属4种,其中主要为亚洲璃眼蜱(47.41%)和短小扇头蜱(37.60%);蜱、羊血样本无形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00%(18/360)和4.49%(7/156),人血中未检出无形体;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表明,阳性扩增序列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GU046565、GU064897、AB 196721)同源性高,分别为99.2%、99.5%和99.5%,与中央无形体16S rDNA(GU064903)序列一致,同源性为99.2%.结论 新疆和硕地区荒漠景观中存在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中央无形体的流行,并可能通过亚洲璃眼蜱与短小扇头蜱传播.

  • 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褚宸一;何静;王剑波;哈森高娃;张泮河;吴晓明;赵秋敏;蒋宝贵;高燕;曹务春

    目的 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PCR扩增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RFLP分析显示特殊带型的样本测序分析.结果 检测全沟硬蜱1336只,293只阳性,阳性率为21.93%;森林革蜱144只,6只阳性,阳性率为4.17%;嗜群血蜱144只,未发现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检测鼠9种145只,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4种5只,感染率为3.45%;其中检测8只棕背(鼠平),2只阳性.RFLP分析及序列分析显示蜱中有B.garinii 20047亚型、B.garinii NT29亚型、B.afzelii基因型以及不同基因型或亚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混合感染;鼠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包括B.garinii 20047亚型和B.garinii NT29亚型.SSCP分析结果显示带型多于36种.结论 大兴安岭林区蜱及鼠中均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其中全沟硬蜱的感染率较高;B.garinii型为主要基因型,且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存在遗传多态性.单只蜱中存在同时感染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人和宿主动物是否存在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尚待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和棕背(鼠平)分别是该林区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媒介和主要储存宿主.

  • 武汉市61例淮阳山出血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余滨;王文勇;田俊华;孔德广;全永霞;代永安;王启发;刘潇潇;李伟;张艳;彭劲松;周国强;罗同勇;胡权;贺永文

    淮阳山出血热(Huaiyangshan hemorrhagic fever)是近年在我国中部地区淮阳山一带发现的由蜱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淮阳山病毒,Huaiyangshan virus)引起的出血热[1].武汉市地处中原,位于淮阳山边缘,且有医疗资源优势,近年收治了许多淮阳山出血热病例,现对其中确诊的61例进行分析.

  • 甘肃省甘南部分地区家畜中蜱传疾病复合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宫占威;张芳;张继军;刘增加

    蜱作为媒介昆虫可以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特点~([1]);土拉弗菌、Q热立克次体、莱姆病螺旋体感染是重要蜱传疾病~([2-4]).为了解上述3种疾病在家畜中的感染状况及人群感染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什肃省甘南地区进行了调查.

  • 湖北省随州市蜱携带埃立克体的核酸检测

    作者:金晓舟;郭芳;刘晓辉;张守印;黄希平

    埃立克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属无形体科(richettsiaceae),埃立克体属[1].主要寄生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引起人或动物感染埃立克体病[2],蜱是其传播媒介[1].

    关键词: 埃立克体
  • 中国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作者:吕志;梁国栋

    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经蜱传播的由蜱传脑炎病毒(TBEV)引起的急性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我国于1943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蜱传脑炎病毒[1],并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陆续发现多个自然疫源地[2].该病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后遗症,病死率高,曾为我国法定职业传染病之一[3].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使该病疫源地传播媒介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进而使蜱传脑炎有扩大流行的趋势[4].本文是对我国近年来开展蜱传脑炎相关工作的综述.

    关键词: 蜱传脑炎
  • 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莱姆病生物媒介调查及病原分型研究

    作者:何浩;郝琴;呼满霞;侯学霞;范东晖;耿震;张健;张少华;郑超;吴永生;王传松;崔文富;万康林;杨丽炜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分布、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及病原基因型.方法 捕蜱采用布旗法;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采用直接荧光法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BSKⅡ培养基,对分离到的螺旋体用单克隆抗体(H5332、H6831、H9724)、SDS-PAGE蛋白图谱分析、PCR-RFLP分析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表型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黑龙江省东部7个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为1科3属4种,即硬蜱科硬蜱属全沟硬蜱,革蜱属森林革蜱,血蜱属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不同生态环境中蜱的分布不同,各口岸优势蜱种不同.全沟硬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较高,平均为31.4%,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的带菌率较低,平均为2 2%和3 8%,日本血蜱中未检出阳性者.首次在中俄边境口岸--东宁、同江采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并鉴定为B.garinii基因型.结论 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 广东省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作者:何剑峰;郑夔;黎薇;罗会明;李灵辉;毕德增;张远富;常炳功

    目的了解广东省是否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广东省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反应初筛,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用血清学试验、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检测860份自然人群及321份鼠类血清标本,发现健康人群平均阳性率为3.84%,各调查点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02.39,df=8,P<0.01),山区和平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2,df=1,P>0.05);鼠类阳性率为4.67%,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的阳性率分别为11.59%、12.90%和3.13%;在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发现斑点热自然感染抗体是国内首次报道;采集鼠脾标本321份,未分离出菌株;自鼠体表采集到蜱394匹,从2只针毛鼠体表采集的蜱中分离到2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命名为GDFK58-2000株、GDFK59-200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西伯利亚种,对GDFK58-2000和GDFK59-2000的OmpA基因起始部位533 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相应基因片段的核苷酸进行比较,GDFK58-2000、GDFK59-2000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推断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结论从宿主动物、媒介及病原学上证实广东省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自然疫源地.

  • 吉林省长白山区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作者:郝永建;曹务春;高淑萍;张泮河;赵秋敏;杨红;张习坦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利用立氏立克次体[相对分子质量(Mr)190×103]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683只蜱类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从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阳性率分别为53.81%和7.41%;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nS 14株的同源性为100.00%,与DnS 28和RpA 4的同源性均为99.00%;而与国内所检测的BJ-90、HⅡJ-054的同源性分别为88.00%和86.00%.结论长白山区存在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与DnS 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在中国系首次发现.

  • 我国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

    作者:张文丽;陈志海

    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是由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感染引起.查菲埃立克体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埃立克体属(Ehrlichia),为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阴性菌.HME在美国、巴西、印度及欧洲等地均有报道,我国也存在HME的流行.

  • 山东省蓬莱与莱州市优势蜱种及蜱中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邢玉芳;刘靖宇;牛国宇;丁淑军;宫连凤;刘娟

    目的 分析山东省蓬莱与莱州市优势蜱种及蜱中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的感染现状.方法 于2011年4-11月,根据烟台市往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疫情发生情况,选取蓬莱和莱州市为研究场所,每个市选取2个高发乡镇,采用随机数字法在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于每月开展调查,共12个村.采用宿主体表捕捉法采集寄生蜱以及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共收集蜱3 145只.按蜱来源、种类、发育期分类,研磨后合成样品2 044份,对其提取RNA,检测病毒核酸,巢式PCR扩增S片段,并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邻位相连法绘制系统发育树,采用小感染率(MIR)以表示蜱中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现状.结果 3 145只蜱按种类共分为5类,其中长角血蜱3 048只(96.92%),血红扇头蜱73只(2.32%),微小牛蜱10只(0.32%),铃头血蜱9只(0.29%)和中华革蜱5只(0.16%).2044份样品中,核酸阳性样品为126份(6.16%),MIR为4.01%,其中长角血蜱为122份(96.83%),血红扇头蜱为3份(2.38%),微小牛蜱为1份(0.79%),MIR分别为4.00%、4.11%和10.00%,铃头血蜱和中华革蜱均无核酸阳性样品.126份核酸阳性样品共扩增出11份S片段全序列,与3株动物来源、2010年烟台市及其他地区分离到的各11株病毒的S片段同源性为95.6%~99.9%,各毒株间无明显的地域特征,且不同动物来源、种类、发育期的病毒间序列非常接近.结论 长角血蜱是山东省蓬莱与莱州市绝对优势蜱种,其与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均可能作为SFTSV的传播媒介,蜱SFTSV的S片段序列与病例血清分离的病毒和动物来源S片段高度同源.

  • 河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类分布及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调查

    作者:刘洋;黄学勇;杜燕华;王海峰;许汴利

    目的 调查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和有关吸血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情况.方法 2011年3-12月,在信阳和济源市,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以及采用宿主体表捕捉法采集寄生蜱,并进行分类鉴定,分析蜱的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采集牛虻(16组38只)、牛虱(16组224只)、蚊子(17组238只)、蜱(77组825只)等吸血媒介,用RT-PCR方法进行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在信阳、济源两个地区共采集蜱12 388只,隶属于2个科5个属6个种.在信阳市获蜱622只,分为2个科3个属3个种,分别为拉哈尔钝缘蜱2只(0.32%),长角血蜱451只(72.51%),微小牛蜱117只(18.81%);在济源市获蜱11 766只,分为1个科4个属5个种,长角血蜱7718只(65.60%),小亚璃眼蜱164只(1.39%),其他蜱种(如残缘璃眼蜱、微小牛蜱、血红扇头蜱等)共710只(6.03%),其中长角血蜱在两个地区均有分布,为河南省绝对优势种.3-10月份均为蜱的活动期,平均密度为160只/人工小时,其中5-7月份分别为278、209、542只/人工小时,为活动高峰期.在11组蜱和3组牛虻中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其余吸血虫媒均为阴性.结论 拉哈尔钝缘蜱、长角血蜱、微小牛蜱、小亚璃眼蜱、血红扇头蜱、残缘璃眼蜱等在河南省均有存在,长角血蜱为优势种,蜱的密度随季节变化;部分蜱、牛虻中新布尼亚病毒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 家养动物体表蜱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分离及鉴定

    作者:姜晓林;王显军;李建东;丁淑军;张全福;曲靖;张硕;李川;芜为;姜梅;梁米芳;毕振强;李德新

    为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的传播机制,采集了山东疫区家养牛、羊和狗等动物体表蜱,分类鉴定后,通过Real-time PCR筛查、病毒分离培养和基因组序列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蜱中的病毒.所采集的蜱,以长角血蜱为主,占91.4%.其中3头SFTSV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14%,并在其中一份羊体表蜱标本中分离到SFTSV病毒,命名为SDLZTick12.序列分析显示与我国在不同省份患者标本中分离的病毒全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且病毒的抗原性和生长特性与人源病毒相同.本研究首次在山东疫区蜱中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并与人源病毒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提示蜱可能为该新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对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内蒙古口岸蜱类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监测

    作者:韩辉;杨宇;赵欣;宋亚京;徐宝梁

    2012~ 2014年在内蒙古4个口岸采用人工布旗法监测游离蜱,并对其自然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共获得3 502只蜱,随机抽检其中的836只,共检出9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立克次体196只(44.2%)、嗜吞噬细胞无形体73只(16.5%)、新疆出血热病毒57只(12.9%)、贝纳柯克斯体43只(9.7%)、土拉菌33 (7.4)、伯氏疏螺旋体20只(4.5%),另外还有巴尔通体10只、森林脑炎病毒9只和新布尼亚病毒2只.此外,抽检蜱种首次在内蒙古口岸发现巴尔通体自然感染,因而,巴尔通体病的监测和控制值得关注,并持续开展多种蜱传疾病的防治工作.

  • 首次从金华地区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

    作者:叶晓东;郑寿贵;郑海鸥;黄礼兰;王琴

    为了解金华的蜱类及蜱类宿主动物中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用PCR法检测鼠体寄生蜱类和宿主动物脏器中莱姆病DNA片段.共采集鼠体寄生蜱41只,从寄生于1只黑线姬鼠和2只小林姬鼠(2只)的3只中华硬蜱雌性若蜱中检测到阳性莱姆病感染.后以引物VS461扩增,此3只中华硬蜱均为阳性.后经克隆测序为B.afzeli(Vs461同源株).初步认为金华地区存在莱姆病病原,尚需进一步调查和病原分离加以证实.

  • 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从西藏的微小牛蜱中检出的埃立克体

    作者:温博海;蹇锐;张有植

    用埃立克体属特异性套式PCR和DNA序列测定从西藏微小牛蜱检出边缘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用半套式PCR扩得该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并测定了它的序列;将该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其它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它的16S rRNA基因与埃立克体属的犬埃立克体群16S rRNA基因相似水平高(97%~98%);用16S rRNA基因序列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采自西藏的微小牛蜱的埃立克体可能是与查菲埃立克体密切相关的一种新埃立克体.

205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