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及展望

    作者:平佳宜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方法.方法: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报道,介绍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评价方法的新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提出展望.结果与结论: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评价方法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晶晶;徐雅轲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胶囊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在16~112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r=0.9999;回收率为99.82%,RSD=0.77%;本品含量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 冬凌草甲素结肠定位柱塞型脉冲释药胶囊的制备

    作者:李菲;王建筑;毕研平;郝吉福;朱文哲;田景振

    目的 制备时间控制型冬凌草甲素结肠定位柱塞型脉冲释药胶囊.方法 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囊体,粉末直接压片法压制柱塞片.以PEG6000和PEG4000为基质,制备冬凌草甲素滴丸.用柱塞片将滴丸密封于非渗透性囊体内,制备脉冲释药胶囊.结果 冬凌草甲素结肠定位柱塞型脉冲释药胶囊在体外呈明显的脉冲释放,当缓释骨架材料HPMC K15M和乳糖的比例为1∶8时,可达到结肠定位所需的5~6h释药时滞.结论 调节柱塞片HPMC K15M和乳糖的比例可获得具有适当释药时滞的冬凌草甲素脉冲释药胶囊.

  • 肠溃宁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成型工艺的研究

    作者:段晓颖;范苏玉;平佳宜;牛梦霞

    目的 研究肠溃宁(苦参,吴茱萸,乌梅,椿皮)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黏附时间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释放度为指标,以CP934P和HPC两种黏合剂的比例、含药量和填充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优选片芯的成型处方.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释放度为指标,对包衣材料Eudragit S100与增塑剂DEP的比例、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结果 片芯的佳成型处方为CP934P和HPC的比例为1:3,药粉的比例为35%,Eudragit S100与DEP的比例为85:15,喷入质量分数为5%的包衣液以使药片增重8%.结论 该成型工艺可使肠溃宁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显示出良好的结肠定位和释放作用.

  • 黄连素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包衣组成及工艺的研究

    作者:王建明;薛红梅;刘欣;高月娟

    目的:制备pH依赖和时间双重控制的黄连素片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和EudragitL30D55的混合液作为内层肠溶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RL与EudragitRS的混合液作为外层缓释层,使用可调速的包衣锅包衣,并研究包衣片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系统在0.1 mol/L盐酸中2 h不释药,在pH6.8的磷酸缓冲液中3 h几乎无释药行为,在pH7.8的磷酸缓冲液中10h药物释药完全.结论:用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S100和EudragitL30D55的混合液作为肠溶层,用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RL与EudragitRS的混合液作为缓释层,可制备黄连素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妍;李宏建;宋琳琳

    目的:介绍近年来口服结肠定位给药方法药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对结肠的生理特点,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原理和常用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有多种药剂学方法可实现结肠给药的目的,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时间依赖型、pH依赖型、酶解型等系统.结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作为现代药物剂型的高新技术之一,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市场前景.

  • 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大鼠体内评价

    作者:陈炯良;刘力;徐德生;张建伟;周扬

    目的:考察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靶向片剂与普通片剂体内药物组织分布的不同,评价该制剂的结肠定位性.方法:选择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剂及普通片剂,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HPLC法测定大鼠胃、小肠上段、小肠中段、小肠下段、盲肠及结肠内容物中迷迭香酸的浓度,即采用测定药物组织分布浓度的方法比较结肠定位片剂与普通片剂在大鼠胃肠道各段分布.结果: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组大鼠口服给药后在大鼠胃和近端小肠不释放,进入小肠后,肠溶衣膜逐渐溶解,4h左右于大鼠远端小肠开始释放药物,4~6 h在盲肠和结肠内大量释药,结肠组织中迷迭香酸的Cmax是普通组的3.6倍.结论: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组迷迭香酸在大鼠结肠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量,具有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

  • 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定位微丸体外释放度HPLC测定方法

    作者:张建伟;徐德生;刘力;陈炯良

    目的:建立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定位微丸体外释放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模拟人体胃肠道pH梯度变化,以迷迭香酸为指标,HPLC测定迷迭香酸在pH 1.0 HCl、pH 6.8 PBS、pH 7.6 PBS三种溶液中的含量.结果:迷迭香酸在pH 1.0 HCl、pH 6.8 PBS、pH 7.6 PBS三种溶液中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325 nm、326 nm;迷迭香酸三种溶液在3.11~124.48 μg/r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精密度RSD均<2%;迷迭香酸在pH 1.0 HCl,pH 6.8 PBS中48 h内较稳定,pH 7.6PBS迷迭香酸对照品溶液不宜长时间放置;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范围内(RSD<2%).结论:HPLC方法专属、灵敏、准确,可用于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定位微丸体外释放度测定.

  • 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给药时控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摘要)

    作者:傅崇东

    目的用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低黏度HPMC为内层溶胀材料,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Aquacoat为外层控释包衣材料,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时间控制的微丸,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微丸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度。结果溶胀层的加入对制备时控微丸是必要的,药物是通过外膜破裂释放的,溶胀层厚度增加,释药时滞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外层厚度增加以及增塑剂用量增加,可显著延长释药时滞。微丸释药随介质pH增加而加快,在模拟胃肠道pH情况下延迟5 h释药,之后10 h内释药完全。结论通过调整内外层的包衣厚度可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给药微丸。[全文刊登于药学学报 2000,35(5):389]

  • 羟基喜树碱固体自微乳和速释微球结肠定位胶囊的大鼠体内药动学

    作者:郑晓清;张钧寿;周建平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固体自微乳和速释微球的结肠定位胶囊在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和结肠组织的药物浓度,以提高靶位药浓,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方法:分别制备羟基喜树碱固体自微乳(SSMEDDS)及速释微球(microsphere),将它们和HCPT原药分别灌装于大鼠结肠定位胶囊中;分别以6 mg·kg-1的剂量对大鼠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进行眼眶静脉丛取血,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HCPT含量,并用3P9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进行处理;后测定给药大鼠结肠组织的血药浓度.结果:HCPT对照液和结肠给药的HCPT、HCPT-SSMEDDS、HCPT-microsphere的AUC分别为(329.8±5.6) ng·h·mL-1、(134.9±3.4)ng·h·mL-1、(221.3±6.9)ng·h·mL-1和(207.6±4.8)ng·h·mL-1;MRT分别为(2.9±0.2)h、(4.8±0.4)h、(6.2±1.4)h和(5.7±1.2)h;结肠组织中内酯浓度分别为:(1.7±0.2) μg·g-1、(4.3±0.4) μg·g-1、(13.7±1.4) μg·g-1和(8.9±0.7)μg·g-1.结论:HCPTK-SSMEDDS结肠给药后可以显著降低大鼠全身血药浓度,提高结肠组织的血药浓度,并且相对于HCPT-microsphere,内酯型HCPT的稳定性提高,为HCPT治疗结肠癌提供了新的选择.

  • 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外释药机理

    作者:罗昕;平其能;柯学;佘佐彦

    目的:研究自制的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外释药机理.方法:用电镜观察微丸在释药前后的变化,通过替换包衣材料来考察微丸的释药行为,通过改变释放介质的渗透压来考察微丸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乳糖代替HPMC包衣的微丸释药后衣膜也出现破裂;释放介质渗透压升高后微丸释药速率减慢,释药速率与膜内外渗透压差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微丸的释药机制是介质通过外层EC膜向内渗透,内层的HPMC吸水缓慢水合、溶解,药物及丸心中的水溶性物质也随后溶解,外层EC膜在渗透压作用下发生破裂,药物在渗透压驱动作用下通过EC衣膜裂口向外扩散,从而达到延时释药的效果.

  • 布地奈德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及释药特性研究

    作者:刘云;张钧寿;胡林森

    目的:制备pH-时滞型布地奈德微丸并对其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锅包衣法制备载药微丸,并进行乙基纤维素有机溶液包衣及Eudragit FS 30D水分散体包衣.用转篮法进行释放度实验,采用多种pH模式筛选和评价处方.结果与结论:包衣厚度及材料比和pH对释药速率均有影响.优选处方微丸在高低2种pH模式下,其释药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 泼尼松龙葡聚糖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转释机制研究

    作者:周瑾;梅其柄;李平;周四元;程建峰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葡聚糖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释放机制.方法将前体药物分别与不同pH值缓冲液、含葡聚糖酶的缓冲液及含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于37℃水浴中一起孵育,采用HPLC法测定前体药物释放泼尼松龙的情况.结果前体药物在接近胃肠道下部pH值的缓冲液中,活性药物释放量多;葡聚糖酶及大肠杆菌均能明显促进活性药物的释放.结论泼尼松龙葡聚糖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转释作用可能是前体药物到达结肠时,在其特殊pH环境、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共同作用下释放出活性药物.

  • 吲哚美辛结肠定位凝胶微丸的研究

    作者:钦富华;朱玉竹;许娇娇

    目的 制备吲哚美辛凝胶微丸实现结肠定位给药.方法 采用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钙微丸,以微球圆整度、包封率、载药量为质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优化处方,并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进行包衣.结果 凝胶微丸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6 h累积释放率小于15%,而在人工结肠液中2 h达80%以上.结论 所制得的吲哚美辛凝胶微丸符合结肠定位的基本要求.

  • 解毒止泻结肠缓释微丸释放度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武小赟;马静;王俊涛;夏成夫;赵小鹏

    目的:建立解毒止泻结肠缓释微丸释放度的检查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槲皮素的含量,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研究本制剂的释放度检查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依次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人工结肠液中对微丸进行释放度考察,人工胃液2h不释放,人工肠液3h内释放在15%以内,人工结肠液5 h释放完全。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准确,可有效监控本品的质量。

  • 肠溃宁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段晓颖;牛梦霞;平佳宜;范苏玉

    目的:建立肠溃宁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乌梅、吴茱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乌梅、吴茱萸,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测定苦参碱进样量在0.075~0.67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1.49%;氧化苦参碱进样量在1.08 ~5.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为1.34%.肠溃宁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指标性成分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均未释放,而在人工结肠液中2h后大部分释放,4h后累计释放率达到88%.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能够有效控制肠溃宁生物黏附结肠定位微片的质量.体外结肠释放性较好,能够满足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 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体外释药探讨

    作者:张瑜;侯世祥

    目的:对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体外释药进行探讨,评价其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小丸,测定其在不同释放介质(pH、离子强度和β-甘露聚糖酶浓度)条件下的药物释放、丸粒溶胀和溶蚀情况.结果:随释放介质pH、β-甘露聚糖酶浓度增加及离子强度降低,丸粒的溶胀度和溶蚀度增加,小丸释药加快;与不含酶的介质相比,小丸在舍酶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和丸粒溶蚀明显加快,释药数据符合Peppas方程,释药机制为酶降解溶蚀释放(释药指数n>1).小丸在模拟胃、肠道上段的介质中,5h累积释药15%左右,在模拟结肠部位的含酶介质中14 h累积释药达90%左右.结论: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体外释药与介质pH、离子强度和酶浓度有关,释药过程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 果胶钙骨架型结肠定位小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

    作者:郭建鹏;宫国华;郑玲玲;王新刚

    目的:制备以果胶钙为我体材料,芦丁为模型药物的骨架型结肠定位小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采用液中固化法制备果胶钙骨架型小丸并优化其工艺参数,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制备芦丁果胶钙小丸的佳工艺参数: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0%,钙化时间为2 h,低甲氧基果胶质量分数为5%.所得小丸初步具备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特征.结论:以果胶钙为栽体材料采用液中固化法制备结肠定位小丸工艺可行.

  • 肠溶包衣压力控制结肠定位给药胶囊的体内外评价

    作者:崔京浩;唐丽华;岩田雅树;高间雅志;村上正裕

    目的:研究肠溶衣对压力控制结肠定位释放胶囊(Ent-PCDCs)的稳定性及其体内外释放特征.方法:压制法制备含咖啡因半合成脂肪酸脂囊芯,高效包衣机进行乙基纤维素(EC)和肠溶性包衣.测定PCDCs的体外崩解压力后,进行Ent-PC-DCs稳定性、体外释放及恒河猴的口服药动学研究.结果:Ent-PCDCs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其崩解压力与EC厚度呈线性关系;Ent-PCDCs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6 h的累计释放量低于25%.药动学试验结果,EC厚度为32 μm时咖啡因的T_(max)和MRT分别为(5.67±1.21)h和(16.80±1.74)h,初步表明药物主要在结肠部位释放和吸收.结论:Ent-PCDC的稳定性符合要求,EC厚度对药物结肠定位释放具有重要影响.

  • pH敏感型壳聚糖结肠定位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释放性能

    作者:熊艳;吴学文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制备壳聚糖pH敏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N-磷酸化壳聚糖衍生物(NPCP)作为药物载体,利用戊二醛交联制备了固载模型药物的凝胶,并研究该载药凝胶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情况.结果:在人工胃液中药物释放较少,在pH 6.8和pH 7.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缓慢释放,且pH越高,释药速度越快,无交联pH 7.8,g7 h内释药完全,交联的载药凝胶86 h释放完毕.结论:NPCP有望作为药物载体用于开发具有pH敏感性的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49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