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候规律研究

    作者:钟秋生;韩临晓;陆向然;钟翠琼;柳先廉;邵洁琦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属中医学“骨痿”、“骨痹”、“腰痛”范畴.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指主要由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疏松症,属原发性骨质疏松,为探讨PMO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我们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对369例PMO患者进行了证候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 以聚类分析法研究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作者:卢焯明;钱新华

    目的:探讨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106例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检测相关血液学指标,建立SPSS 13.0统计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分别为气血两虚证(42.5%)、肝肾阴虚证(36.8%)、脾肾阳虚证(15.1%)、阴阳两虚证(5.7%).肝肾阴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的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为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 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作者:程伟;邓悦;陈少军;陈艳俏

    目的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探讨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更利于阐释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首先通过清华大学CNKI医学知识数据库查阅21年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运用描述分析方法统计各变量的频度和构成百分比,总结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 文献研究显示:心脏神经症7个基本证候为: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阳虚,其中气虚证为多见,其次为血虚与阴虚;心脏神经症的证侯要素组合主要有四类:单因素证,双因素证,三因素证及四因素证.其中以四因素证的气虚+阴虚+痰浊+血瘀和气虚+血虚+痰浊+血瘀为多见;气虚在证候要素组合中分布广.结论 结合文献研究,气滞、气虚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证素,气滞、气虚、痰浊、血瘀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心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位,肝、脾与之密切相关.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康复期证候分布规律与辨证论治初探

    作者:杨志敏;张忠德;冯维斌;林琳;唐光华;老膺荣;林浩

    目的:初步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的证侯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SARS康复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广东省中医院78例康复期患者在纳入研究时,肺脾气虚型占33.3%,气阴两伤型占25.6%,气虚血瘀型占25.6%,气血两虚型占15.5%.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的证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初步整理出SARS康复期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案和体会.

  • 158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

    作者:张晓林;王斌胜;赵岩;孙喜灵;林海燕;吕红;王醊恩;杨毅;刘琳;刘孟安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确诊的158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完整的四诊症状和体征的收集和整理,脏腑分类后,再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除心系证候外,还伴随其他各脏腑的复杂证候群,尤其是脾、肾、肝系的证候例数与心系证候的例数相当.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气阴两虚、心阴阳两虚、心气血两虚、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实证主要表现为心络脉瘀阻、心热(火);其中心气阴两虚和心络脉瘀阻分别是临证中两个较突出的单一证候.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同时见有1~13个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6~9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证候表现复杂,除心系外还兼有其他脏腑证候,且多存在3个以上的证候分型.

  •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

    作者:李建香;过伟峰;吴勉华;顾锡镇;王永生;王敬卿;赵扬;邵凤扬;陈隐漪;张元兴;邵大飞;马海蓉;何小刚;路楷;钱菊芬;张红新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11、21天共6个时间点进行证候调查,研究证候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后一位.将各证候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瘀热证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火热证、风证为常见证候,呈现出向血瘀、气虚演变的趋势.

  •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现状与思考

    作者:苏泽琦;陈润花;李培彩;张寅;刘福生;刘婷;朱辰辰;王晓迪;丁霞

    目的 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该病的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有益指导.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3年12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相关研究,纳入相关文献31篇进行分析.结果 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流行病学资料、主要症状、常见证候类型及不同证候间微观辨证相关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存在病例采集纳入排除标准不统一、病例来源地局限、样本量偏小、缺少相应的专家调研以及数据挖掘方法较单一的问题.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当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以大课题为支撑的研究,多学会联合形成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更是该病中医规范化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 基于聚类分析的月经过少中医证候研究

    作者:林晓华;金哲;于妍妍;徐彩

    目的 探讨月经过少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月经过少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建立SPSS13.0统计数据库,将159例月经过少患者的调查资料输入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聚为5类,分别为肾虚血瘀证(30.2%)、肾虚肝郁证(28.3%)、气滞血瘀证(17%)、肝郁脾虚证(13.2%)、脾肾阳虚证(11.3%),初步确定了各证型的特点.结论 月经过少患者中证候分布特点为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病性以虚实夹杂为多见,本研究为月经过少的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概况

    作者:陈晓玉

    中医文献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对类似此病证的论述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证候分型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为高血压病中医现代研究带来了困扰,限制了临床疗效的提高.以中医证候学研究为切入点,查阅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探讨高血压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以期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

    作者:贺大强;孙喜灵;王斌胜;丁宝刚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10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症状和体征进行完整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四特征五阶段”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然后运用统计学定性资料的统计表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证候复杂,除脾胃系证候外还伴有肝系、心系、肾系、肺系、大肠系等诸多脏腑病证,其中肝系、心系、肾系病证与脾胃系证候比重相当;脾胃系证候中虚证主要表现为脾阳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脾胃虚弱证或脾胃虚寒证;实证主要表现为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脾胃湿热证.其中脾阳虚证、胃阴虚证及脾胃虚弱证是虚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胃热证、胃火旺证、胃有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是实证中较为突出的单一证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同时见有1 ~10个中医证候分型,其中同时存在4~8个证候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候.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以复杂证候群的形式存在,除脾胃系证候外还兼有肝、心、肾等其他脏腑病证,且多存在3个或3个以上证候分型.

  • 79例2型糖尿病病例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

    作者:陆源源;陆岚;吴学苏

    糖尿病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疾病,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并发症多,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普通人群生活质量,占用大量医疗成本.从本病的临床表现看,糖尿病可归属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气候、地域特点等因素的的变化,其发病形式呈现多样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诊断糖尿病患者的问卷调查,在未经诊治状态下,了解其症状分布特点,探析其发病的病因病机.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王东梅;赵珂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方法:对1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参照国家标准归纳证候,并观察患者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经统计后,肾系证占68.0%,肝系证占19.8%,脾系证占6.1%,血瘀证占6.1%.结论:PCOS中医病机以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为本,血瘀、痰湿阻滞为标,其中肾阳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的病机.

  •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作者:李媛;黄古叶;莫春梅;黄晶晶;官志杰;张衎;彭云鹤

    目的:探索慢性丙型肝炎(CHC)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的证型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0例CHC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中医证候学资料并做统计分析,同时对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60例CHC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3例(38.3%),肝郁脾虚型17例(28.3%),瘀血阻络型10例(16.7%),肝肾阴虚型7例(11.7%),脾肾阳虚型3例(5.0%);乏力者占80.0%,面色晦暗者占46.7%,口苦者占63.3%,食欲不振者占58.3%;舌质红者占55.0%,苔薄白者占46.7%;脉弦者占61.7%.肝郁脾虚型患者ALT水平高于其他4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的中医证侯与其症状、体征、肝功能相关指标、B超结果等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 59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研究

    作者:沈晓红;朱晓骏;孙学华;高月求

    目的: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规范化治疗CHB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中医证候量表对594例轻度CHB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聚类,并结合变量频数分析对证型归属进行判定.结果:收集的轻度CHB病例均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合并有6个兼证,分别为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62.80%)、肝郁脾虚兼肝肾阴虚证型(24.24%)、肝郁脾虚兼肝郁化火证型(5.05%)、肝郁脾虚兼肝胃不和证型(3.70%)、肝郁脾虚兼中气亏虚证型(2.53%)和肝郁脾虚兼瘀血阻络证型(1.68%).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又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分别为脾虚为主型(45.30%)、普通型(22.52%)、气滞为主型(17.70%)、湿热为主型(10.46%)、肾虚为主型(4.02%).结论:肝都脾虚证型为轻度CHB的基本证型.

  • 高月求教授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作者:李曼;周振华;张鑫;孙学华;高月求

    中医药治疗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辨证论治的个体化与CHB极具个体化的免疫发病机制非常契合.高月求教授应用补肾健脾为主要治则的治疗方法,将CHB的免疫机制同中医病机、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CHB的治则治法.现从4个方面介绍高月求教授治疗CHB的见解与经验.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吴耀文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虚、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虚、气阴两虚;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虚、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现状研究与展望

    作者:程晶晶;王斌胜;刘孟安;孙喜灵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中医证侯分布规律的研究现状,汲取经验,找到佳的研究方法,为慢性胃炎的诊疗标准提供指导.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10年关于慢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在主要症状、主要证候等方面研究结果较为统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现阶段的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少、辨证单一,运用预设标准进行辨证、脏腑辨证混杂、四诊信息缺失等问题.结论 慢性胃炎的证候分布规律的需以大样本为前提,运用可以全面联络患者四诊信息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可以将脏腑辨证、入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的辨证理论体系,对慢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