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

    作者:李建香;过伟峰;吴勉华;顾锡镇;王永生;王敬卿;赵扬;邵凤扬;陈隐漪;张元兴;邵大飞;马海蓉;何小刚;路楷;钱菊芬;张红新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11、21天共6个时间点进行证候调查,研究证候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后一位.将各证候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瘀热证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火热证、风证为常见证候,呈现出向血瘀、气虚演变的趋势.

  •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作者:毛文晴;严锋;徐重白;刘红权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既往病史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200例,分析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结果 急性脑梗死瘀热证在所有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高,达61.5%,其次为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分别占16.0%、7.5%、6.0%.但4种证型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痛、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瘀热证为急性脑梗死发病高危证型.

  •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瘀热证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譞;蒋卫民;陈建东;朱长乐

    目的:探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瘀热证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检测59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E基因型,所有入选IR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检测及瘀热证候积分,采用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IR患者E3/3型及ε3频率显著低于、E3/4型及ε4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E3/4+E4/4型瘀热证积分显著高于E3/3、E2/3型(p<0.05)、FINS及HOMA-IR指数明显高于E2/3型(p<0.05).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瘀热证与ApoE基因型多态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含ε4等位基因者具有更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瘀热证特点.

  • 2型糖尿病瘀热证与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作者:王旭;徐奚如;赵澜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瘀热证与非瘀热证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中医瘀热证辨证标准,将3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瘀热证组143例和非瘀热证组194例,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瘀热证与非瘀热证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可出现异常,2型糖尿病瘀热证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异常与非瘀热证组比较有差异.结论:瘀热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2型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瘀热证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异常,与非血瘀证组相比,主要表现在HbA1c、FBG、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TC、LDL-C的异常,可作为2型糖尿病瘀热证的评价与参考指标.

  • 妇科瘀热证应用大黄之我见

    作者:衣长喜

    笔者多年来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应用大黄治疗瘀热证有独到见解,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到如下.

  • 凉血化瘀法在治疗肝癌中作用

    作者:梁勇;邓倩倩;叶丽红

    临床中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同时表现出瘀热互结的征象,该文以周仲瑛的“瘀热论”为理论指导,主要阐述肝癌瘀热证的概念、病机、辨证要点、主要临床特点,以凉血化瘀为治则,常用的中药以及方剂在治疗这类证型肝癌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并深挖掘其现代药理作用.

  • 从瘀热证论治脓毒血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作者:熊桂清

    目的:探讨瘀热证治疗脓毒血症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西医治疗的对照组(n=12),以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瘀热证中医理论指导治疗的观察组(n=1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3.3±2.6d)、白细胞恢复时间(4.8±2.1d)、症状缓解时间(5.5±1.7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擎意义(P<0.05).结论:瘀热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凉血通瘀汤对瘀热证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雪梅

    目的 探讨凉血通瘀汤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瘀热证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脑水肿、清醒时间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0例瘀热证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分为常规组行常规综合治疗及研究组行凉血通瘀汤联合常规综合治疗,2组各45例,并对比2组脑水肿、清醒时间及疗效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脑水肿缓解(P<0.05),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清醒时间(9.05±1.04)d,明显较常规组(11.76±1.47)d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常规组(62.22%).结论 凉血通瘀汤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瘀热证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脑水肿情况,明显缩短清醒时间.

  • 凉血化瘀方对瘀热证脑缺血大鼠炎症和凝血功能相关分子物质的影响

    作者:许立;蒋宝平;过伟峰;周玲玲;吴勉华;方泰惠

    .结论:凉血化瘀方治疗瘀热证脑缺血的作用与其调节血液学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有关.

  • 中医瘀热证临床客观评价指标研究概况

    作者:王昀;许立

    瘀热证是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瘀症候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由血瘀和火热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而成.近年来,中医瘀热证临床客观评价指标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体征改变、舌象变化、细胞因子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功能变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从不同层次(系统、器官、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等)研究瘀热证型微观变化的物质基础,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起来,可使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化与客观化,从而更准确精细地揭示其实质.

  • 消渴病瘀热证理论探讨

    作者:王仁和;石岩

    瘀热病邪既是消渴的重要病因,又是影响消渴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消渴发病过程中,瘀热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认为五脏虚损是消渴瘀热证的发病基础,气机失调为发病的重要条件.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在治疗上需瘀与热兼顾,凉血与散瘀配伍使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的中医治疗现状

    作者:陈加军;晁彦娜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原因复杂,目前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从肾瘀论治、从气瘀论治、从瘀热论治、从痰瘀论治、化瘀通腑以及中药周期疗法.另外外治法治疗该病亦有较好的疗效,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药包热熨针灸、耳穴贴敷等.

  • 化瘀清散汤治疗瘀热型高血压病41例

    作者:陈存卫;宋晓燕

    目的:观察化瘀清散汤治疗瘀热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瘀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化瘀清散汤治疗,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连服20 d.结果:41例中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化瘀清散汤治疗瘀热型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 凉血通瘀方对实验性瘀热证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蒋宝平;田磊;李申;许立;方泰惠;程海波

    目的 研究凉血通瘀方对实验性瘀热证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采用插线阻断大鼠中动脉法制备瘀热证脑缺血模型,观察凉血通瘀方对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凉血通瘀方能减轻脑缺血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抑制脑组织中NOS活性,降低NO含量.结论 凉血通瘀方能减轻瘀热证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缺血损伤,同时能改善“瘀”、“热”症状.

  • 从瘀热证论治脓毒血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作者:熊桂清

    目的:探讨瘀热证治疗脓毒血症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西医治疗的对照组(n=12),以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瘀热证中医理论指导治疗的观察组(n=1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3.3±2.6d)、白细胞恢复时间(4.8±2.1d)、症状缓解时间(5.5±1.7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热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瘀热型慢性肾炎疗效观察

    作者:班志勇;李毅琳;卢爱萍

    [目的]观察化瘀清热固肾汤合西药治疗瘀热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药组36例予化瘀清热固肾汤合潘生丁片治疗,西药组33例予潘生丁片治疗.两组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畸形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8.89%,西药组为61.64%,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畸形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中西药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瘀热型慢性肾炎疗效显著.

  • 凉血通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瘀热证)临床观察

    作者:何小刚;蔡秋芳;马海蓉

    目的 观察凉血通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瘀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急性脑梗死昏迷(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P< 0.05);凉血通瘀汤治疗组治疗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颅内水肿状况减轻(P<0.05);临床疗效比较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 0.05).结论 凉血通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昏迷(瘀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从瘀热证论治脓毒血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作者:许国振;许源

    治疗危重性脓毒血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并以两则医案具体说明瘀热证是中医比较特殊的证候之一,虽然由当代学者周仲瑛教授首先提出,但其类似的内容在《内经》中就可以窥见;而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出的太阳蓄血证,阳明蓄血证,肠痈证,阳毒证,瘀热黄疸证都是典型的瘀热证,其中的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皮汤,升麻鳖甲汤均为治疗瘀热证的代表方;明清温病学派的兴起,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确立,使瘀热证的诊断治疗达到高峰;瘀热证为脓毒血症的中医治疗提高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 清热消肿方对上肢闭合性骨折瘀热证影响30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健荣;吴峰;温建强;张宏宁;彭智浩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消肿方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早期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髁间、尺桡骨骨折)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病例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1~50岁,平均(37.8±2.5)岁;其中肱骨外科颈12例、肱骨干9例、肱骨髁上9例、髁间11例、尺桡骨骨折19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3.8±1.7)h.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从入院第1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每天给予清热消肿方、桃红四物汤各1剂.并于入院第1 d(给药前)、第3 d、第5 d、第7 d采集瘀热证临床症状积分,单独采集疼痛、肿胀、便秘积分.结果 2组第1天瘀热证临床症状、疼痛、肿胀、便秘积分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而在第3 d、第5 d、第7 d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肿方能明显改善上肢闭合性骨折瘀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止痛、消肿、通便等方面有明显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