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福玉

    目的:观察中药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凉血通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够取得较满意效果.

  •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孔江;王敬卿;李斌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疗程均为14d,评价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脑出血量和综合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脑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82.4%.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

  •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47例

    作者:高见

    目的 采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94例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明显高出很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73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徐丹;袁园;李建香;马慧敏;张红新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 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40例临床观察

    作者:仓志兰

    目的 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80例慢性每日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凉血通瘀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片口服,每次75 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6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天、治疗60天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伴随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在治疗30天及60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在治疗30天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60天对照组焦虑状态的改善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临床控制率(25.00%)及总有效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0%及92.50%)(P<0.01).对照组共计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 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作者:韩晓巍

    目的 分析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入院登记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西医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加之凉血通瘀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5.76%,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07%,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7.27%,实验组病情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凉血通瘀方进行治疗,安全高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凉血通瘀方凉血活血有效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的HPLC-MS和GC-MS分析

    作者:黄西;李国春;尹莲;张子涵;梁艺馨;程海波

    为阐明凉血通瘀方凉血活血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建立干酵母血热血瘀大鼠模型,以体温、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为指标,评价凉血通瘀方及系统溶剂提取部位凉血活血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凉血通瘀方提取物、挥发油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体温升高(P<0.01),不同程度的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1或P<0.05),初步确定挥发油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该方凉血活血有效部位;采用GC-MS分析凉血通瘀方挥发油部位,用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鉴别得到70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54%,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丹皮酚、α-细辛醚和菖蒲酮等;采用HPLC-MS技术及对照品比对分析凉血通瘀方正丁醇部位成分,推断出42个化合物,主要为芍药苷类、鞣质类和环烯醚萜苷类等.该研究明确了凉血通瘀方凉血活血有效部位及其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凉血通瘀方的凉血活血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凉血通瘀方治疗96例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疗效观察

    作者:马慧敏;过伟峰;袁园;张红新;李建香

    目的 观察中药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均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凉血通瘀方.治疗21 d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中风病证候积分、瘀热阻窍证证候评分、脑出血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组基本恢复率、显效率分别为33%、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5%、39.1%(P<0.05、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 凉血通瘀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168例疗效观察

    作者:过伟峰;张兰坤;吴勉华;李国春;周学平;叶放;袁园;全亚萍;陈顺中;王敬卿;赵扬;邵凤扬;陈隐漪;顾锡镇;王永生;路楷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8例和对照组169例,2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中药,疗程均为21 d.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脑出血吸收情况、脑水肿分级及格拉斯哥预后结果( GOS)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2组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G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结合凉血通瘀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凉血通瘀方对大鼠脑出血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建军;马铁柱;梁晋;孙世中;王震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尾状核内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大鼠分为凉血通瘀方治疗组、脑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凉血通瘀方治疗组采用凉血通瘀方灌胃,其余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观察脑出血后12h、1d、2d、3d、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法及聚合酶链反应监测脑水肿组织AQP-4蛋白、AQP-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治疗组和脑出血组在不同时间段内神经功能缺损均高于对照组,其脑组织含水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较,凉血通瘀方治疗组在脑出血后2、3、5 d时,AQP-4表达显著降低,在3、5 d后,大鼠AQP-4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凉血通瘀方能够降低脑水肿组织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

  • 凉血通瘀方各味药对脑出血作用研究

    作者:陈叶香;李国春;许立;尹莲;王均琴;秦蕾;刘德麟

    脑出血主要由瘀热阻窍而致,治疗时主要以凉血散瘀、通腑泄热为主.凉血通瘀方主要由水牛角、大黄、赤芍、牡丹皮、石菖蒲等八味药组成,其均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散瘀止痛、解毒消炎等作用,通过每味中药对脑出血的作用研究,讨论其整方对脑出血的作用,为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琦

    目的:分析讨论应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疗法治疗 ,而研究组选择凉血通瘀方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3%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 ,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存在明显差异(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 ,其具备着较好临床效果 ,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以及临床效果得到提升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脑出血
  • 凉血通瘀方对脑缺血大鼠血液系统及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蒋宝平;田磊;许立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系统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阻断大鼠脑中动脉法制备脑缺血模型,观察凉血通瘀方低、中、高剂量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β血小板球蛋白( TG)、血小板因子(PF)4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凉血通瘀方中、高剂量能减轻模型大鼠脑损伤;延长血浆 APTT、PT、TT,降低血浆中 FIB 含量;增加血清中 t-PA 含量,降低血清中PAI-1、β-TG、PF4含量。结论凉血通瘀方能改善脑缺血大鼠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损伤。

  •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疗效观察

    作者:赵宝生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凉血通瘀方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凉血通瘀方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TNF-α、HSP70、NO及NOS的影响

    作者:黄艳;周肸;赵凤鸣;吴勉华;周学平;王明艳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热休克蛋白70( HSP70)、NO和NOS的影响,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患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全血,培养加药,检测上清中TNF -α、HSP70的含量及NO浓度和NOS的活性.结果: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TNF -α的含量下降,HSP70的含量升高、上清NO、NOS水平升高.结论:凉血通瘀方作用于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NF -α的表达,升高HSP70的表达、影响NOS的活性和促进NO的分泌.这可能是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之一.

  • 凉血通瘀方结合西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君胜;李中秋;高正伟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中通过凉血通瘀方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6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西医内科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结合凉血通瘀方治疗,21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指标.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在意识恢复率、脑内血肿量和脑水肿变化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即治疗组的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本组研究表明,在治疗脑出血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疗效.

  • 电镜法研究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LPS炎症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昀;许立;王明艳

    目的:研究凉血通瘀方对细菌内毒素致炎症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以细菌内毒素(LPS)造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来研究凉血通瘀方含药血清对LPS致损伤的VECs细胞状态的改善作用.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LPS模型组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异常,细胞丢失特征性的胞质突及微绒毛;线粒体损伤严重,形态模糊;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较多空泡形成;细胞核固缩、内陷,核内染色质部分溶解.凉血通瘀方含药血清3个剂量组的VECs仅有轻度损伤,多数细胞与正常细胞组相似,大部分细胞表面微绒毛和胞质突趋于正常,细胞核未见异常,核膜完好,细胞器状态均在正常范围内,尤以高剂量组细胞器状态接近对照组.结论:凉血通瘀方能明显减少VECs由LPS刺激引起的细胞脱落、碎片状态,显著改善受损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拮抗VECs由LPS引起的直接损伤作用.

  • 凉血通瘀方对细菌内毒素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昀;许立;杨延华;王明艳;方泰惠

    目的:研究凉血通瘀方对细菌内毒素致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以细菌内毒素(LPS)造成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模型,通过MTT法和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的检测,研究凉血通瘀方时细菌内毒素致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给予LPS刺激24h、36h、48h后,HUVECs对MTT的还原能力下降,培养液中的MTT还原产物含量减少,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凉血通瘀方大、中、小剂量组HUVECs对MTT的还原能力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同时,凉血通瘀方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明显降低LPS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h后NO的释放量.结论:凉血通瘀方能明显拮抗血管内皮细胞由于LPS刺激引起的直接损伤作用.

  • 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凤鸣;黄艳;李国春

    目的 通过研究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1 mmol/L过氧化氢(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chst法观察细胞凋亡,化学法检测细胞上清NO、TNOS和iNOS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P53、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H2O2模型组相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的凉血通瘀方能明显提高VEC的增殖活力,显著增加细胞上清液中NO、TNOS和iNOS的表达水平;中剂量组凉血通瘀方能改善细胞形态,减少细胞凋亡,降低NF-κcB、P53、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论 凉血通瘀方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NO的分泌和TNOS、iNOS的活性,降低NF-κB、P53、caspase-3和P2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凉血通瘀方给药大鼠血清中大黄酸的浓度

    作者:傅静娟;邓海山;赵凤鸣;吴勉华;谷晶

    目的 测定大鼠灌服凉血通瘀方后血清中大黄酸的浓度.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含药血清中大黄酸的浓度,血清样品经H2SO4溶液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色谱柱为XTerra RP 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v/v),检测波长为431 nm.结果 大黄酸在血清浓度0.04 ~8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精密度为2.6% ~ 5.2%,日间精密度为2.1% ~ 6.8%,方法回收率为96.6% ~ 98.2%,提取回收率为87.5% ~ 89.2%.0.5、l、2、4g/ml用药组的含药血清中大黄酸浓度分别为0.12、0.38、0.3、0.39 μg/ml.结论 建立的大鼠含药血清中大黄酸浓度的测定方法准确、精密、灵敏,大鼠灌服凉血通瘀方后血清中大黄酸浓度的测定结果可为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