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洗手检测效果

    作者:张莹

    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显著的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体,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通过对全院所有医护人员开展手卫生培训,以提高手卫生意识,保证洗手效果.1 对象与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的演示,并让其轮流洗手,洗手结束后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手消毒效果监测的采样方法,随机采集标本,并送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判读.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程度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的效果影响

    作者:罗宙红;孙岗;王蕊;刘春玲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程度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效果的影响,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33名参与肺功能检查工作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分为高预防组、一般预防组和低预防组,每组各抽取100例肺功能检查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高预防组患者发生感染率1.00%,低预防组患者发生感染率8.00%;低预防组仪器细菌检出率为37.0%,高于一般预防组(24.0%)和高预防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效果的影响非常突出,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 医务人员的SARS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江捍平;周伯平;陆普选;余卫业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自身预防SARS的措施及防护效果. 方法制定医务人员自身预防的措施,提高每个医务人员对SARS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心理防御体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戴好防护设施;定期服用利巴韦林等预防SARS的药物. 结果 424名医务人员中,有235例与SARS 患者密切接触者;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呈支气管炎改变者8例,陈旧性肺结核改变者3例;随机抽取92名一线医务人员的血清,检测冠状病毒抗体IgG和IgM,无一例阳性. 结论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正确使用防护设施、配合预防性服药,是保持医务人员不被SARS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

  • 品管圈对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石秀菊;陈德花;马芳芳;步利;帅媛媛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1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432例为试验组;2013年1月1日起对所有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2180例患者共68例发生医院感染,试验组2432例患者共25例发生医院感染,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次数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施后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郝静;杨辉;武莹英;栗艳婵;迎春

    目的 探讨与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 ,为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2 0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 -2014年4月的310例患者为对照组 ,2014年5-11月的310例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制定预防措施患者为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进行比较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00例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0例 ,感染率为1 .50% ,以单一部位感染为主 ,共25例占83 .33% ;感染者分泌物检测共检出病原菌36株 ,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共25株占69 .44% ;观察组仅发生1例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0 .32% ,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7例 ,感染率为2 .26% ,组间比较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通过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制定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其感染率 ,提高医疗质量.

  • 细节干预措施对手术室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梁佳敏;程彬;侯亚红

    目的 探讨细节干预措施对手术室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通过改进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4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650例、细节干预组750例,常规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感染的模式指导下实行干预措施,细节干预组则在细节干预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细节干预措施,检测两组手术患者感染率;随机抽取常规干预组患者140例、细节干预组患者160例,调查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提供细节干预措施服务的方式及满意度.结果 细节干预组患者手术感染率为0、常规干预组为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和常规干预组对手术干预预防感染措施的满意率分别为90.00%、77.10%,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率分别为92.50%、82.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手术室患者感染率,提高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患者能够接受细节干预治疗.

  • 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碘伏消毒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黄荣惠;杨茜;李雨昕;朱翠容;丁玉辉

    目的 分析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探讨碘伏消毒对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碘伏消毒处理,对照组采用0.5% ~1.0% 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率为3.73%(5/134),低于对照组的11.19%(15/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体温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碘伏消毒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危重患者置管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王元芝;李燕;梁慧;潘庆华;孔令贵

    目的: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危重患者置管感染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置管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1708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和聚维酮碘对经口气管置管、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消毒,每天消毒3次,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适当增加干预次数;研究组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经口气管置管、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消毒,每天消毒2次;观察并记录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消毒前后平均菌落数目,结果数据采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总感染率研究组为6.0%、对照组患者为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平均菌落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后研究组患者平均菌落数为16 CFU/cm2、杀灭率为80.0%;干预10 min后平均菌落数为2 CFU/cm2、杀灭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后研究组平均菌落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置管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消毒作用明显。

  • 持续质量改进对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肖淑红;袁爱林;高红玉;王身芳;王杨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护理模式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分析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CQI模式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6例,感染率12.0%;对照组患者感染18例,感染率36.0%,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为76.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模式在预防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吴纪萍;陈小玲;岳春迪;王雪影;吴翔

    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200例肺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另抽取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肺癌住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之上,根据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肺癌医院感染率。结果患者年龄、使用抗菌药物、放化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与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P<0.05);干预组患者感染率为4.00%,对照组为26.00%,干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感染因素较为复杂,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有效预防肺癌医院感染的发生。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痊愈妥敷料预防穿刺点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洪俊;王丽红;葛艳红;宋淑然;叶丽云;刘春娟

    目的:研究痊愈妥敷料对血液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患者穿刺点局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局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PICC置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应用痊愈妥敷薄片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置有红霉素软膏的纱布置于穿刺点,外面用无菌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感染部位采样并进行菌种培养鉴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67%;研究组患者自感舒适、非计划性拔管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2株,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株,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痊愈妥敷料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穿刺点感染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吴淑苗;陈丹丹;林淑娜;王琴;林海丽

    目的:研究分析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对IC U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降低IC U肺部感染提供新型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神经内科IC U接受治疗的16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2例,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生活质量评分、巴氏指数。结果肺部感染率观察组患者为4.9%,对照组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巴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巴氏指数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症状,并减少IC U患者的肺部感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肾内科住院患者医护一体化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姚美英;娄玉萍;王宪华;李秀珍;王鸿泰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肾内科的2579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将2012年1-12月1349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1230例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措施,即传统的医师和护士工作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实施新型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即全面优化医师和护士之间协作沟通的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观察医护一体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住院48 h后发生感染共53例,感染率为3.93%;对照组发生感染86例,感染率为6.99%,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感染部位均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肾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了肾内科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促进了医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不同消毒冲洗方法对术后眼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殷秀云;凌希莲;王素佳

    目的:比较不同的消毒冲洗的方法对术后眼内感染的预防效果,以降低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感染风险。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3例,第1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生理盐水清洗和贴眼膜做手术;第2组患者在第1组的基础上再行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生理盐水清洗后做手术;第3组术前采取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0.9%生理盐水冲洗,贴眼贴膜后开始手术,术毕再次对结膜囊无痛碘消毒生理盐水冲洗,直接包眼;采用比较调查3组患者的眼内感染率、细菌培养结果和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分析。结果患者眼内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组为15.15%、第2组为12.12%、第3组为12.12%,3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消毒冲洗的方法对术后眼内感染的预防效果均较好,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约资源,可选取步骤少的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生理盐水清洗,贴眼膜立即进行眼科手术。

  •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李洪波;姜东霞;章瑞云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及控制对策,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4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共1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强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感染率为7.04%,观察组为1.40%,同时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强化护理管理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创造良好环境,消除各项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其预后效果。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作者:吴素华;李芹;吴艳芳;刘敏;孙景仙

    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心内科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患者医院感染率对照组为9.00%、试验组为5.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洗手率为58.20%及正确洗手率为62.89%,明显低于试验组护理人员95.20%及96.43%,两组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围手术期护理对直肠癌Dixon手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刘欢宁;刘晓云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直肠癌Dixon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分别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痊愈时间、生存率、复发率及直肠阴道瘘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直肠阴道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0.6% (5/47),5年生存率为78.7% (37/47);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4.9% (7/47),5年生存率为51.1%(24/47),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直肠癌Dixon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风险,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保证,应予以推广.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与脑电图联合监测的效果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尽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采用多种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已有诸多研究,但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这3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美国学者Alcantara等分析了这3种神经监测技术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下实施的CEA中,报道了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检出率及预防效果。

  • 广西横县2010-2015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作者:蒙秀宁;陆勇;罗其来;罗献东;梁飞立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卫生和社会问题.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均可能将HIV传染给其所娩婴儿.近年来,全国HI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比例为1%左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的工作重点之一.现对横县2010-2015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 HIV暴露后延迟预防用药的原因研究

    作者:李廷荣;李桓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研究资料显示: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明显降低感染HIV的危险性(保护率可达80%),预防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暴露后好在2小时内服药,迟不超过24小时.我院于2004年3月建立了"重庆市艾滋病暴露安全药品储备库".至2004年底因暴露而来我院服药的共计60人.现报告如下.

968 条记录 9/49 页 « 12...6789101112...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