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作者:印小荣;李蓬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肱动脉扩张性、循环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选择4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后符合入选本研究的293例.根据动态血压(ABPM)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心脏结构,肱动脉内皮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血浆NO,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ET均增高,而E/A有下降趋势,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FMD)及药物依赖性扩张(GTN-ID)均减弱.NO,NO/ET明显下降,夜间血压下降率与FMD、GTN-ID、NO、NO/ET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T、IVSd、左室后壁厚度、LVM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促进或加重LVH、削弱血管扩张性及NO和ET合成释放失衡.

  • 内皮素含量检测在人工血管预衬基质筛选中的意义

    作者:王忱;王娟;杨光照;何三光;董雨亭;张平

    目的研究不同预衬基质对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量的影响,探讨内皮素含量检测在预衬基质筛选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放免GAMMA计数测定等技术,对预衬基质明胶、纤维结合素、血浆和止血灵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过程中产生内皮素量的关系进行研究,评价内皮素作为反映内皮细胞功能及受损程度指标的可行性. 结果不同的预衬基质对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的量影响不同,内皮素产生量由低到高为2%明胶、血浆、纤维结合素、1%止血灵.内皮素在人工血管预衬基质的筛选中,可表达预衬基质对内皮细胞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的影响. 结论内皮素产生量在细胞培养过程与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及功能状态有关,结合细胞计数可完善预衬基质的筛选指标.

  • 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血浆sICAM-1及ET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俊;刘昌慧;张黎军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3例轻至中度老年EH患者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和正常老年对照组血浆sICAM-1、ET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老年EH患者血浆sICAM-1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培哚普利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1). 结论老年EH病人中的sICAM-1和ET水平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升高.培哚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降低老年EH患者血sICAM-1和ET浓度,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皮活性物质水平的意义

    作者:曹剑;李小鹰;张越;聂步军;董晓军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OD)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33例确诊老年PAOD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P选择素(PS)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种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及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PAOD患者相比较. 结果老年PAOD组的NO[(28.88±8.54)μmol·L-1]和6-K-PGF1α[(83.47±13.67)ng·L-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组,而ET[(95.09±49.18)ng·L-1]和TXB2[(664.4±331.8)ng·L-1]、PS[(14.06±2.18)μg·L-1]及vWF[(104.42±31.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 结论老年PAOD患者内皮功能失调;积极的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内科治疗PAOD的核心.

  • 内皮素对黑素细胞的调控作用

    作者:郑锦芬;李建军;江智茂

    内皮素系统包括内皮素及其受体.该系统能够单独或者协同α-黑素细胞刺激素、干细胞因子和编码性别相关转录因子等信号分子调节黑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黑素合成、黏附和移行,并在色素沉着过度、白癜风和黑素瘤等皮肤色素障碍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内皮素系统与色素障碍性疾病的关系,以及研发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素受体的新型药物将为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内皮素对黑素瘤A375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磷酸化Smad 3蛋白表达的调节

    作者:黄巍;方险峰;杨凌云;陶娟;林能兴;陈宏翔;刘业强;李延;杨井;李艳秋;涂亚庭;黄长征

    目的 探讨内皮索家族(ET)对恶性黑素瘤(MM)A375细胞转化生长因子betal(TGF-β1)表达的差异性调节及对TGF-β信号通路蛋白smad 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ELISA、RT-PCR技术测定不同浓度ET-1、ET-3(0、0.1、1、10、100 nmol/L)及其与内皮索受体阻断剂BQ123、BQ788联合干预下MM细胞TGF-β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联合干预下A375细胞Smad 3蛋白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ET-1对A375细胞(105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上调,100 nmol/L浓度下达1289.38±89.42 ng/L(P<0.05);ET-3的作用与此相反,100 nmol/L浓度下表达仅为85.09±9.37 ng/L(P<0.05).BQ123明显阻断ET-1上调TGF-β1的效应(P<0.05),BQ788对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下,在TGF-β1 mRNA水平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smad 3蛋白(P-smad 3)表达显示,ET-1显著上调P-Smad 3的表达(P<0.05),BQ123干预下其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BQ788不能阻断其对P-Smad 3表达的上调(P>0.05);ET-3则明显抑制P-Smad 3的表达(P<0.05).结论 ET-1可诱导MM A375细胞TGF-β1的高表达,ET-3有相反的作用.ET受体-A介导ET-1诱导的TGF-β通路信号蛋白Smad 3的磷酸化.

  • 内皮素拮抗剂对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品茹;陈向东;徐慧;汪蓓青;刘健航

    目的 研究天然提取的内皮素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比较观察了内皮素拮抗剂和甘草黄酮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及内皮素拮抗剂对内皮素(ET-1)引起的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变化的作用.结果 在实验浓度下,甘草黄酮具有浓度依赖性黑素合成抑制作用,内皮素拮抗剂对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但能特异性抑制内皮素对黑素瘤细胞分化和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200μg/mL该拮抗剂即可显著拮抗0.5μg/mL ET-1对黑素瘤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与甘草黄酮相比,细胞毒性较小.结论 内皮素拮抗剂是一种安全的皮肤美白物质,在UVB照射后内皮素增加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TNFα、ET及NO与妊高征胎盘和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作者:陈辉霖;徐望明;陈婉茜;谢梅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17例正常孕妇和41例妊高征孕妇在产前产后分别测定血TNFα、ET及NO水平;用电镜观察胎盘和脐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妊高征患者产前血TNFα和ET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下降,随病情加重而更明显;产后72 h TNFα和ET水平下降,NO水平增高.②妊高征患者胎盘和脐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损伤性表现,且与产前血TNFα变化相一致.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和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性变化与血TNFα水平增高有关,TNFα可能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一种免疫因子引发妊高征.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及抑肽酶对其的影响

    作者:束余声;朱秉智;秦建伟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抑肽酶对其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与实验组(1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抑肽酶.手术前后分7个时点采桡动脉血供放射免疫检测.结果:对照组血浆ET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手术前后实验组血浆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肽酶可显著降低血浆ET的含量,减少CPB心脏直视手术所致心肺损伤.

  • 预处理对肝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及血浆NO/ET-1水平的影响

    作者:高峰;宋萍

    目的研究肝缺血预处理(IPC)对肝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和NO/ET-1水平的影响及IPC适时间.方法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40min/R60 min组)、预处理1组(IPC 5 min/10 min+I 40 min/R 60 min组)、预处理2组(IPC 10 min/10 min+I 40 min/ R 60 min组)、预处理3组(IPC 15 min/10 min+I 40 min/R 60 min组)的NO/ET-1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iNOS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O/ET-1水平显著降低,而iNOSmRNA高表达;预处理各组NO/ET-1水平均上升,iNOSmRNA均下调,尤以预处理3组明显.结论 IPC对I/R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NO/ET-1水平的升高及iNOS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有关,IPC适时间为15 min/10 min.

  • 脚空镜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内皮素、IL-6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奚庆华;叶青;徐云钊;张玉泉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机体应急反应的影响.[方法]2007年9月~2008年9月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手术组3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5d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术后第1d ET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3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手术前后ET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术后IL-6、CRP水平均增高(P<0.01),且开腹组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1),术后第5d腹腔镜组IL-6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5d两组CRP水平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开腹组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开腹手术应急反应轻,强度小,持续时间短.

  •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国彬;胡申江;孙坚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19),在常规抗凝、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苯那普利(10 mg/d×3 d)口服,治疗组服卡维地洛(40 mg/d×3 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测定ET及vWF值,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ET(101.8±28.9、110.6±43.5)ng/L,vWF(162.6±55.6、172.9±37.8)%较正常组ET( 81.2±34.0)ng/L 、vWF(142.0±49.4)%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用药后ET(106.3±38.2)ng/L和vWF(155.4±54.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ET(89.2±45.5)ng/L及vWF(129.2±48.8)%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ET和vWF水平.

  • 重视动脉粥样硬化"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胡申江

    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近年来,许多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炎症、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脂蛋白等被不断发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宁燕;刘学源;陈玉娟;陈子清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急性脑梗死组60例,急性脑出血组4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的血浆E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急性脑出血组、冠心病组血浆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血浆ET水平较冠心病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血浆ET水平升高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损伤密切相关.

  •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作者:韩晓芳;刘克梅;叶军;刘玲;曹永红;戴武;陈燕;叶山东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FDRs)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情况及血浆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61例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及39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管内皮功能、ET-1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等.结果 FDRs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肱动脉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血管舒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由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程度和基础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梁延杰;李国红;陆江阳;王晓虹;杨毅;佟欣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缺氧组(H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T-1在肺组织内的表达及分布,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ET-1的含量.结果:C组大鼠肺组织仅大血管及支气管有少量ET-1阳性物质表达,H组ET-1阳性表达不仅可见于大血管内皮、平滑肌,而且存在于小血管内皮、平滑肌及支气管平滑肌中;血浆ET-1含量在H组较C组明显升高(P<0.05),但各H组之间ET-1含量无明显差异性(P>0.05);H组大鼠右心室较C组明显肥大.结论:缺氧可促进肺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合成释放ET-1量增加,并导致血浆内ET-1含量的升高,由此影响HPH的发生和发展.

  • 光动力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血浆内皮素-1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存丽;王润生

    目的 观察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rAION)与正常鼠的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变化,探讨不同时间段血浆ET-1水平及与rAION水肿的关系,观察血浆ET-1的浓度变化与临床表现是否有同一性.方法 依据光动力方法诱导rAION模型,应用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再按照不同时间段分组各4只,造模后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按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等时间段处死大鼠,心脏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浆,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ET-1的浓度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血浆ET-1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时间段血浆ET-1值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D大鼠造模后血浆ET-l水平短期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有所下降,但持续在一个高水平.血浆ET-1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水肿增加的一个原因.血浆ET-1的浓度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同一性.

  • 内皮素在火药爆炸烧伤大鼠心肌损害中作用

    作者:余又新;胡德林;王春华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大鼠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爆炸伤组和复合伤组,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 h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及心肌组织ET含量变化.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血浆CK-MB升高明显,心肌组织ET含量呈类似变化,ET与CK-MB有相关性.结论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心肌的损害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心肌ET含量的异常升高参与了复合伤后心肌损伤过程.

  • 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斌;许戈良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肝硬化无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浆NO、ET水平与门静脉直径(PVD)、食管静脉直径(EVD)和食管黏膜红色征("R-C"征)的关系,探讨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15例肝硬化无出血患者,并选择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用比色法分别测取血浆NO水平,用放免法测取血浆ET水平,并对3组人员用彩色多普勒测取PVD,用胃镜测量两组肝硬化患者EVD并观察记录食管黏膜"R-C"征,比较各组间血浆NO、ET水平的变化,分析 NO、ET水平和PVD、EVD、"R-C"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SPSS V 10.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血浆NO、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出血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P<0.01); PVD>1.3 c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PVD≤1.3 cm组(P<0.01);EVD>5 m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EVD≤5 mm组(P<0.01),"R-C"征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R-C"征组.结论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价值的二项指标.

  • 中药川芎嗪对烫伤动物豚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红;韩之勋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烫伤动物(豚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30% TBSA Ⅲ度烫伤动物(豚鼠)模型,并随机分成复苏组和治疗组,每组均在烫伤后2、4、8、12、24、48 h 6个时相点,分别抽腹腔静脉血2~3 ml,用放免法测血浆ADM、ET数值;同时在伤后4、12、24、48 h 4个时相点切取肾脏标本,用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①血浆ADM:伤后两组各时相点均显著升高(P<0.05),8 h达峰值,两组比较复苏组低于治疗组,在4、8、12、48 h各时相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浆ET两组各时相点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升高明显低于复苏组,在12 h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③ADM与ET具有剂量相关性。④肾脏电镜观察:两组伤后4 h即出现明显病理改变,12 h严重,48 h后减轻。治疗组损害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 ADM与ET含量变化,参与了烧伤休克的发病过程,中药川芎嗪可减轻严重烫伤后肾脏的损害,提高ADM与ET的比值,对烫伤动物豚鼠肾脏有保护作用,ADM有协同作用。

374 条记录 12/19 页 « 12...9101112131415...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