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浊祛湿汤治疗老年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席丽红;姜云平;王坤

    目的 探讨自拟方清浊祛湿汤对老年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择老年湿疹患者76例,给予自拟清浊祛湿汤加减治疗,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随证加减药物,与此同时,外用院内制剂复方苦参乳膏,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形态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总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6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7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3.95%),显效患者30例(39.47%),有效患者27例(35.53%),无效患者16例(21.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95%;治疗后,形态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皮损面积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浊祛湿汤治疗老年湿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 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吴康君

    目的 探讨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门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 全虫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58例

    作者:杜娟

    目的 探讨全虫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患者58例,中医辨证为血虚风燥型、脾虚湿困型,全部内服全虫方加减治疗,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58例中,临床治愈42例(72.4%),显效11例(19.0%),好转5例(8.6%),无效0例.愈显率为91.4%.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赵炳南经验方之全虫方是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法.

  • 经络辨证针刺法配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云建新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针刺方法配合放血疗法与传统脏腑病因辨证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7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络辨证针刺方法配合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脏腑病因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情况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EASI分数比较存在统计学组间数据对比意义;观察组慢性湿疹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组间数据对比意义.结论 经络辨证针刺方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传统脏腑病因辨证疗法.

  • 滋阴除湿汤联合海普林软膏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研究

    作者:赵廷元;于小峰;谢彦

    目的:观察滋阴除湿法联合海普林软膏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 AD)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给予滋阴除湿汤口服及海普林软膏外涂,对照组50例给予西替利嗪糖浆口服及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6%,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除湿汤联合海普林治疗AD疗效确切。

  • 黄尧洲教授从心论治特应性皮炎经验介绍

    作者:王雄;郎娜;付中学

    特应性皮炎( AD)是皮肤科常见的顽疾,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中医辨证论治疗效确切。中医学将其归为“四弯风”“奶癣”“湿疮”等范畴。黄尧洲教授长期从事皮肤相关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治病思想上,中西医汇通,独具慧眼。黄尧洲教授对本病有着独到的见解,病因病机为胎毒内蕴,邪火扰心所致,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但以心为核心,提出了从心论治特应性皮炎,重用重镇安神的药物治疗该病,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湿疹病名及鉴别

    作者:郑胜;孙丽蕴

    为探讨湿疹在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病名论述,文章根据湿疹典型临床表现,以“浸淫疮”“香瓣疮”“四淫”“湿疮”“火革疮”“绣球风”“奶癣”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相关中医古籍文献.结果发现,《金匮要略》《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篇》等18部中医古籍从病名、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饮食调护等多层次、多角度均对湿疹进行阐释.因此,可以通过对湿疹中医古代文献病名及鉴别诊断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古今病名进行规范化研究,以指导湿疹的临床治疗与应用.

  • 类天疱疮案

    作者:石程;宋靖宜;周亮;岳亚琳;鲍春龄

    患者,女,74岁,于2016年9月12日就诊.主诉:反复周身疱疹伴瘙痒3年余,加重2个月.现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四肢红斑及大水疱,水疱呈张力性,伴瘙痒明显,后皮疹逐渐增多,部分水疱破溃后结痂,于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予查病理活检提示:表皮下大疱,部分疱壁坏死,真皮内细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伴较多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提示:基底膜沉积,滴度1∶40.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予泼尼松(30 mg/d)抗炎、抑制免疫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3年期间,患者病情时有反复,于当地医院皮肤科先后多次调整泼尼松用量,小用量为20 mg,每天1次.近2个月,患者病情再次反复,当地医院予泼尼松早20 mg、晚20 mg口服,效果一般,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经泼尼松(40 mg/d)、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病情不稳定,时有新疱发出,疱疹处痒痛难耐,夜间为明显.建议患者配合针灸治疗.刻下症:四肢、躯干部、腹股沟部散在斑疹、大疱疹,部分疱疹处有破溃,痒痛难耐,尤以夜间为甚,纳可,二便调,夜寐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专科查体:四肢、躯干部、腹股沟部散在疱疹,张力性水疱、大疱,部分疱疹处有破溃,局部皮肤鲜红,皮温升高,尼氏征(-).西医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

  • 基于"课程中心"平台的湿疮教学设计与体会

    作者:赖梅生

    本文介绍了基于"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下的湿疮教学设计.从提高临床思维与技能的教学目的 出发,运用"课程中心"布置湿疮病例分析预习作业,通过图片引导、病例分析、作业批改、临床实际方案展示、概括分析、归纳小结、作业布置的教学设计流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的要求,取的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慢性湿疹辨治杂谈

    作者:陈国勤

    慢性湿疹属"湿疮"、"浸淫疮"范畴,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旋耳疮"、"脐疮"、"阴湿疮"等名.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就本病的辨治略述个人观点.

  • 内外合治湿疹经验

    作者:黄尧洲

    湿疹属中医学"湿疮"、"浸淫疮"范畴,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旋耳疮"、"头面疮"、"乳头疮"、"脐疮"、"阴湿疮"等名.本病符合湿邪为患,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之特点,临床上治疗时需注意病与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治疗.

  • 青黛治疗热痹、卡他性结膜炎、抗精子抗体阳性及脏躁

    作者:刘志军;杨桂芹;陈连如

    青黛,咸寒,入肝经.具有解毒医疮、凉血化斑、消疳清热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湿疮、湿疹流水痛痒,口舌咽喉溃疡、痄腮、热毒发斑、血热吐衄、小儿疳积发热等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偶然发现青黛治疗热痹、卡他性结膜炎、高血压、抗精子体阳性、脏躁具有较好的疗效,举例如下.

  • 中药治疗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王光亚;朱奎

    中医称本病为浸淫疮或湿疮,慢性者中医称顽癣.病因目前尚未明了,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形、瘙痒剧烈,反复发作、易转慢性.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病因之长短,一般可分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 中药经验熏蒸方治疗血虚型湿疮的相关疗效

    作者:段彦娟;刘玮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熏蒸方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及奉贤区中医医院共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联合西药组(咪唑斯汀片+糠酸莫米松组)各35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瘙痒程度﹑苔藓化等相关症状积分的变化.此外对中药组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的先后变化,并与35名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瘙痒程度及症状积分方面中药熏蒸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此外中药熏蒸组痊愈率94.29%,总有效率100.00%,与联合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实验显示,中药熏蒸治疗能够上调CD3+﹑CD4+﹑CD4+/CD8+的相关表达,具有调整免疫的作用.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从湿论治湿疮浅析

    作者:张坤

    本文指出局部渗流滋水是湿疮的主要特点,湿邪内蕴是其主要病因,祛湿化湿是基本治法,内治辨证予以加减,外治根据皮损选择适宜剂型,使湿祛病除.否则事与愿违,并举例论证.

  • 清热燥湿的苦参

    作者:周景春;吴金昱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苦参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 茵陈的传说与炮制

    作者:高宾;肖玲

    历史沿革及传说
      茵陈原名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坂岸上。”陶弘景谓:“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苏颂谓:“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茵陈。”李时珍谓:“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以上所述的特征,与现今应用的茵陈蒿和滨蒿相似,可谓古今用药品种一致。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症。

  • 柴草瓜果篇

    作者:吕选民;姬水英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常生长于山坡、河岸、沙砾等处,主要产于陕西、山西、河北、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春季因陈根而生,故名茵陈或绵茵陈.至夏季其苗则变为蒿,又称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采收后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生用,置阴凉干燥处贮存.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为治疗黄疸要药,常用于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风疹瘾疹、外感湿温和夏季暑湿之邪引起的身热倦怠、胸闷腹胀及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

  •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湿疹96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喆;张颖纯;邓田睿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1],长期患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又将之称为“浸淫疮”、“湿疮”、“粟疮”等。近今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湿疹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我院应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湿疹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湿疹不用慌药食帮您忙

    作者:逸菲

    湿疹,在中医中相当于"湿疮","湿疡",也属于"侵淫疮"、"血风疮"、"粟疮"等病的范畴.又据其发病部位不一而名称各异.如生于小腿者日"臁疮",生于肘窝或胭窝部则称"四弯风",生于阴囊即为"绣球风",其名不下十余种.本病发病大体有三个原因:一是禀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二是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淫侵肌肤而发;三是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依据湿疹的性质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中药处方调理.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