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协同学思考

    作者:禄保平;白娟;张留巧

    “联合培养”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本文基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医药研究生“培养基地”是一个协同系统.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多途径的联合培养,如实行校内跨学科、跨院系联合,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医疗机构联合,从校外聘请专家担任研究生指导组成员等,并及时化解联合培养过程中的矛盾,以实现联合培养所产生协同效应的大化,为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 抓住机遇打造中国一流生物制药企业--访海王英特龙董事长柴向东

    作者:胡佩霞

    在目前内地企业登陆香港创业板难度日增的情况下,海王英特龙经过三年磨砺,新近修成正果.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柴向东是位中法联合培养的化学博士,也曾受训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班.

  • 反油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的影响

    作者:姚昭;胡彩霞;李小平

    目的 通过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与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联合培养模型,探讨反油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用浓度为50μmol/L的油酸和反油酸分别作用48h.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测定细胞粘附因子(VCAM-1、ICAM-1和E-slectin)基因表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果 反油酸促进LDH渗出,且紧密接触模型中内皮细胞LDH渗出率较旁分泌模型显著增加;反油酸抑制内皮细胞NO分泌,两种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紧密接触模型中内皮细胞与旁分泌模型中的内皮细胞相比,VCAM-1、ICAM-1、E-slectin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且反油酸促粘附因子表达作用强于油酸;与平滑肌细胞紧密接触的内皮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反油酸使内皮细胞变形.结论 与平滑肌联合培养可增加反油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 第二军医大学与海军北海舰队合作联合培养实战型军事医学卫勤人才

    作者:肖鑫;郭黎安;张骏

    本刊讯(通讯员肖鑫郭黎安张骏)近日,第二军医大学与海军北海舰队在青岛举行卫生业务合作签约暨教育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双方在联合人才培养、科研协作攻关、遂行保障任务、卫生机构帮带、提供保健服务和应急卫勤支援等方面建立长效、常态合作机制,形成人员互派、信息互通、技术共享、装备共用的协作关系.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邱延鹏少将、副司令员袁誉柏少将、杨骏飞少将、副政委厉江潭少将、后勤部部长濮瑞南少将、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少将等领导出席签约授牌仪式.

  • 探索建立适应校企合作机制下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模式

    作者:洪聿荣;李晶;郭礼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模式则是大势所趋。本文就如何建立适应校企合作机制下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 香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见闻及启迪

    作者:任素桃;朱顺芳;张立颖

    2005年10月31日-11月5日,由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广东省首届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班"医院感染控制专科的7名学员,在香港九龙西区的明爱医院和玛嘉丽医院进行了为期1周的参观学习,收获匪浅.香港明爱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且在香港有一定的代表性.现以香港明爱医院为例,将香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开展工作的情况介绍如下.

  • 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硕士生的思考

    作者:吕运成;李严兵;王瑜;王文军;胡聂;彭田红

    通过制度层面的调整和创新,加强基础课程学习、学位课题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联合指导,密切人体解剖学科与临床外科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出既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又具有优异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兼有深厚的科研能力的新型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 医学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思考

    作者:张琳娜;陶虹;余强;崔建奇;扈启宽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院校对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模式也不断有新的要求。其中联合培养的模式备受青睐,针对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从多角度对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优越性进行了探讨。

  • 地方院校与研究机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讨

    作者:徐林林;谢小连;王晶磊;陈加祥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较大,然而师资力量和科研仪器设备相对薄弱,导致其培养水平整体相对较低;而对国内一些研究机构来说,虽然拥有雄厚的师资和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但往往受限于有限的招生规模而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受阻。因此,地方院校与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显得非常有必要。目前这种联合培养往往只是导师之间的私人合作,在实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国内一些地方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 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联合培养的研究

    作者:张洪艳;郭筠秋;马红梅

    目的 研究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GCT细胞)对脊髓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胎鼠脊髓N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成年雌、雄大鼠GCT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实验分为3组:NSCs和GCT细胞联合培养组;雌、雄大鼠GCT细胞培养上清液与NSCs培养液混合后培养NSCs;NSCs培养液组为对照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MTT法对比各组NSCs增殖活力.结果 NSCs与GCT细胞联合培养7 d后Nestin阳性神经球数多于单独培养,雄性大鼠GCT细胞混合培养液组NSCs增殖活力强,对照组NSC弱,雌性混合培养液组介于两者之间.鉴定细胞球Nestin阳性,各组均有少量贴壁分化细胞.结论 大鼠GCT细胞分泌物促进NSCs增殖,抑制分化,雄性大鼠GCT细胞作用比雌性大鼠显著.

  • 构建组织工程气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式:与常规培养的比较

    作者:王琳;姜威

    目的:构建体外组织工程化气管种子细胞的共培养模式,并与常规培养相比较,为细胞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512007-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个月龄雄性健康新西兰兔3只,体质量(250.00±0.75)g.②实验过程:联合培养模式:分离气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联合培养7~10 d后,根据两种细胞对胰酶浓度耐受性不同的特性,A孔中加入0.5 g/L胰酶消化,用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重悬细胞后移入培养板B孔中(成纤维细胞):A孔中再次加入2.5 g/L胰酶继续消化后,用K-FSM培养液重悬细胞后移入培养板C孔中(气管上皮细胞).常规培养法:分别进行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③实验评估:观察细胞生长曲线与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与常规培养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①细胞生长状态:联合培养的两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A孔加入胰酶消化后,细胞间隙增大;B孔细胞呈现长梭形,未见铺路石状细胞;C孔出现片状生长的铺路石状细胞,未见长梭形细胞.②细胞生长曲线:分离后的细胞与常规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一致.③细胞增殖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联合培养组细胞增殖与常规方法培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培养模式较常规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气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模式得到应用.

  • 联合培养体系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i-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瑞年;刘流;王福科;赵德萍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并为干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基础上,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组,分别于第4,6,8,10天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独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联合培养组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Bmi-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各时间点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相比较,联合培养组中干细胞的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成骨分化明显.联合培养组的细胞数量以及Bmi-1表达量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联合培养相容性良好.提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体外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对细胞衰老和增殖能力有显著影响.

  • 内皮前体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血管:适比例验证

    作者:谢尚喆;刘水;方宁涛;高红阳;王松梅;潘銮凤

    目的:由内皮前体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与成熟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的形成提供更接近天然的条件.实验拟进一步证明两种细胞联合培养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以及两种细胞的适比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新鲜脐带取自国际第一妇婴保健医院,产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及评估:从人脐动脉中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并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内皮前体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表型;无菌条件下制作Ⅰ型胶原凝胶,在其上以3:1~4:1的比例混匀联合培养内皮前体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观察两种细胞联合培养时的形态,分析两种细胞合适的种植比例;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在Ⅰ型胶原凝胶联合培养中CD31、vWF的表达以及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①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呈典型"波峰谷"形态,荧光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阳性.②脐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后,呈现出"铺路石"样形态,表达CD31、vWF,结合荆豆凝集素,提示具备成熟内皮细胞特性.③在Ⅰ型胶原凝胶上两种细胞增殖力均旺盛,与平滑肌细胞以3:1~4:1的比例种植在I型胶原凝胶培养一段时间后,内皮前体细胞可从平滑肌细胞处得到支持,形成血管样网络结构.④共培养1周后,CD31与vWF阳性细胞即内皮前体细胞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互相连接,形成环形结构.结论:内皮前体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3:1~4:1共培养的模式可以促进微血管样结构的形成.

  • 犬内皮与平滑肌细胞的短期静态联合培养

    作者:刘庆阳;谷涌泉;陈亮;吴英锋;王连才;姜明;张建;汪忠镐;陈兵;宋业光;杨松林

    目的:为获得组织工程化自体血管,观察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犬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组织学及形态学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杂种犬,3个月龄,体质量8~12 kg.②实验方法:贴块法及酶解法对犬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及扩增,将第Ⅱ代平滑肌细胞以1×109 L-1的密度种植于胶原膜上培养13 d,再将第Ⅱ代内皮细胞接种于生长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膜上2 d.③实验评估: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胶原载体上联合培养后的形态.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平滑肌细胞较均匀的分布于支架材料表面及内部;扫描电镜下,平滑肌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生长,增殖明显并在短期内形成多层细胞.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2 d就可在平滑肌细胞层表面获得连续的单层内皮细胞层.结论:在短期静态培养条件下犬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动脉血管组织片.

  • 血管内皮细胞对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症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瑞年;刘流;王福科;赵德萍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成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 < 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 体内外联合培养提高组织工程管状软骨构建质量

    作者:罗旭松;周广东;刘伟;张文杰;岑莲;崔磊;曹谊林

    目的 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提高管状软骨的构建质量.方法 PLA/PGA共纺材料均匀地缠绕在硅胶模具上形成管状支架材料.从兔耳郭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于支架材料,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先体外培养2 d.实验动物分为3组:直接植入组(DI组),自体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直接植入兔颈部皮下.联合培养组(CC组),复合物继续用相同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2周后再植入兔颈部皮下.单纯材料组(SO组),在颈部皮下单纯植入材料和硅胶模具.在植入后1,2,4和8周定时取材,行大体观测,组织学染色,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生物力学评定,主要评估炎症反应程度和软骨形成情况.结果 植入1周时,DI和SO组材料纤维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大量白细胞浸润;第4周时,两组炎症明显减退,DI组形成的工程软骨被纤维组织分隔成散在的岛状;第8周时,材料基本降解,炎症消散,但DI组软骨无改善.体外培养2周后,CC组软骨细胞已分泌了许多细胞外基质,将部分降解的材料纤维包裹在内,此时植入体内没有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第4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并形成了相对均质、成熟的软骨组织,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同时间点DI组构建的软骨,接近正常气管软骨.结论 体内外联合培养可以明显减轻软骨细胞-PLA/PGA复合物植入具有免疫功能的实验动物自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提高组织工程管状软骨的构建质量.

  • 鼠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体外联合培养生长特性的研究

    作者:姚素艳;刘卓;金英;郑德宇

    目的探讨鼠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外的联合培养条件,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发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大鼠小脑的神经细胞和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进行联合培养,观察联合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2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MAP-2).结果大鼠小脑的神经细胞和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联合培养后不影响各自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结构,神经细胞的MAP-2免疫组化显示神经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鼠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共生长,这一联合培养的方法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 体外联合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刘之川;简华刚;王丽华;梅英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在体外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BMSCs)成骨分化及Bmi-1和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单独进行hBMSCs的培养组和hUVECs联合培养组,分别在开始培养后的第4、6、8、10天对两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用实时荧光定量法两组培养组在第4、6、8、10天时hBMSCs的Runx2和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hUVECs联合培养组中检测的Bmi-1、Runx2基因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在hBMSCs组中的Bmi-1基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上升,但是 Runx2基因的表达则基本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hBMSCs组和联合培养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MSCs和hUVECs联合培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hUVECs对于体外联合培养体系当中的hBMSCs具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

  • “5+3”临床医学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作者:郁爽;刘杰;李文源

    通过解读国家支持政策,探索如何构建“5+3”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同时实现5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做到招生模式、课程学分、临床及科研能力培养、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的并轨,从而有效提高医学资源的利用率.

  • Collagen与胎脑神经细胞移植入脑缺血大鼠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于宏伟;刘慧雯;田波;张宝东;魏国兴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Collagen)与胎脑神经细胞(FBN)联合培养2天后,神经细胞与胶原蛋白的吸附情况;观察胶原蛋白与胎脑神经细胞(CFBN)移植入脑缺血大鼠后神经细胞的成活情况.方法取孕14天的胎脑神经细胞,体外分离后与胶原蛋白进行联合培养;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验组在脑缺血2小时,再灌流48小时后植入CFBN,对照组同样条件未移植CFBN.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于2、6、10、30天后灌流取材,保证各时相点动物大于或等于 3只.结果 CFBN植入2天后,机体发生轻微排斥反应,部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6天后排斥反应消失.HE和尼氏染色可见实验组植入神经细胞生长良好.结论CFBN在脑缺血大鼠中生长良好,CFBN可用作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

114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