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同时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p24抗原

    作者:颜瑾;曾常红;霍雪霞;唐炜如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工作在我国发展很快,各地已先后建立了上百个检测实验室,HIV检测的管理和质控也在逐渐加强.自1985年以来,检测HIV的初筛试剂不断发展.第三代试剂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从感染到检出抗体的时间[1].近研制出了第四代试剂,它能同时检测抗原和抗体.法国某公司生产的同时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抗原的荧光酶联免疫(VIDAS HIV DUO)试剂,是一种能同时检测HIV 1+2型抗体和HIV-1 p24抗原的第四代试剂,用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VIDAS)仪进行检测.资料显示,VIDAS HIV DUO试剂比第三代试剂缩短了检出的时间,窗口期缩短为两个星期左右[2].2000年我们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对部分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 ELISA法检测中国中山市正常人及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

    作者:程敏婷;程伟民;季明芳;梁锦胜

    目的观察EB病毒抗体EBNA1/IgA、ZEBRA/IgG、EBNA1/IgG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并与鼻咽癌患者进行比较.方法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上检测468例正常人和16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正常人血清各抗体的水平[rD(λ)值]分别为:EBNA1/IgA男性0.726±0.541,女性0.563±0.340,男性高于女性(f<0.001);ZEBRA/IgG男性0.709±0.480,女性0.829±0.480,女性高于男性(P<0.01);EBNA1/IgG男性0.781±0.285,女性0.784±0.302,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ZEBRA/IgG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相关系数为0.766(P<0.05).鼻咽癌患者上述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分别为3.265±1.76、1.408±0.672、1.249±0.317,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正常人群中EBNA1/IgA、ZEBRA/IgG、EBNA1/IgG 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但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中有必要根据具体的人群界定不同的阳性临界值;鼻咽癌患者此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 男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胡宏波;冯金;李晓明

    [目的]以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比较超高倍显微镜(MDI)分析、液体培养法、血清学方法以及荧光定量PCR(FQ-PCR)在解脲脲原体(Uu)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留取207份患者标本,采用MDI进行活体分析;液体培养法观察生化反应;固体培养法观察菌落形态特征;ELISA检测IgM;FQ-PCR检测DNA含量,比较这些方法结果与固体培养法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MDI分析、液体培养法、ELISA检测IgM以及FQ-PCR同固体培养法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高倍显微分析仅适合用于Uu的初筛,液体培养法、ELISA检测IgM和FQ-PCR同金标准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确诊Uu感染时,以液体培养法和FQ-PCR联合检测为佳,并可作为固体培养的替代方法.

  • 微板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研究

    作者:高朝贤;朱玉兰;陈钰婷;李丽梅;张文;刘征宇;杨学琴;惠长野

    目的:探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微板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的方法评价和临床应用。方法参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 )的推荐方法,结合分析系统建立微板速率法,通过方法学试验,评价其线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比较823例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微板速率法与常规生化分析仪法检测A L T的结果,并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结果微板速率法检测ALT ,在活性303 U/L以下具有良好的线性;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TEa ,其检测结果与常规生化分析仪的相关性良好。结论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微板速率法检测ALT ,为大批量标本同时检测 ALT和ELISA项目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578例患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妮妮;赵权;刘婧

    目的:调查578例患者 EB 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78例患者的4种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和 EB 病毒核心抗原 IgG 抗体)。结果4种抗体联合检测共出现9种模式,根据临床意义可分为5组。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全自动酶免法同时检测 EB 病毒4种抗体,可以反映患者 EB 病毒感染后各个时间段的抗体水平。对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可靠的辅助指标。

  • 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献血员HBsAg假阳性1例

    作者:蔡小月;张运洪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情况较少见,现将本血站用ELISA检出HBsAg假阳性的案例作以下报道.

  • 他克莫司治疗的监测方法

    作者:徐新军;刘皋林;张正行

    他克莫司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它的药物动力学受多种因素影响,显示广泛的变异性,毒副作用在大多数病人中呈现剂量相关性,因此对他克莫司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很有必要.本文就他克莫司治疗中与药物监测有关的问题如:样本的选择;样品的纯化及预处理;血样贮存的稳定性;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推荐治疗剂量、血药浓度范围、监测频率等进行了综述.

  •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质量保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王智斌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应用于临床,不仅减少了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同时又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全程检测的时间[1].ELISA试验的影响因素多,包括试剂、仪器、加样、孵育温度、洗板、显色、读值等,我们主要探讨加样针的携带污染、洗板方式的选择、反应板的进板等待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 慢性肾功衰肾性贫血患者Pro-hepcidin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熔;李丰益;高举;廖清奎;刘先蓉;王莉

    目的:探讨铁稳态调节信号分子hepcidin在慢性肾功衰(CRF)肾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铁紊乱相关的肾性贫血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比色法等分别测定30例初治CRF贫血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同时检测尿液pro-hepcidin水平)、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epcidin的前体肽pro-hepcidi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相关铁和血液学参数水平.结果:初治CRF贫血组血清pro-hepcidin水平(242.13±96.65n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19.68±388.31 ng/mL)水平(P<0.001).初治CRF贫血组内尿毒症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氮质血症者(P<0.05).初治CRF贫血患者血清Pro-hepcidin与铁蛋白、Urea、Crea、MCH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O的自然对数、Hct呈负相关(P<0.05);尿pro-hepcidin和血Urea呈负相关(P<0.05),血尿pro-hepcidin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 结论:慢性肾功衰肾性贫血时,贫血和缺氧等对hepcidin的下调作用较强,这可能是机体代偿保护性机制的一种反映,但此时相对缺乏的EPO、肾功能损害和炎症等因素削弱了对hepcidin的下调作用,推测hepcidin 水平仍是相对升高的,并参与了慢性肾功衰肾性贫血的发病.

  • 肾移植前后血清Pro-Hep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丰益;张熔;高举;廖清奎;卢一平

    目的:Hepc是参与体内铁稳态调控的一种重要分子,本文通过检测CRF贫血患者血清中pro-Hepc及多项相关血液学指标在肾移植前后的变化,了解肾移植术对Hepc的影响,并探讨Hepc与肾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放射免疫法等测定6例CRF贫血的同一患者肾移植前后,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pro-Hepc、EPO、铁代谢指标和相关血液学参数水平.结果:肾移植前CRF患者血清pro-Hepc水平(352.75±109.51ng/ml)明显低于移植后水平(806.88±438.73ng/ml)(P<0.05);肾移植前Hb、HCT显著低于移植后水平(P<0.01),肾移植前Urea、Crea显著高于移植后水平(P<0.05,P<0.01);在所观测时点移植前后铁代谢指标尚无显著差异(P>0.05),肾移植前血清pro-Hepc、SI、TIBC均低于对照组水平,肾移植后SI、TS也低于对照组水平;肾移植前后血清EPO、sF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果提示贫血和缺氧等因素对Hepc的下调作用可能更强于肾功障碍、炎症等使Hepc升高的作用.

  • 磁分离酶联免疫荧光法(MEIF)检测人血清中胰岛素

    作者:谢晶;刘振世;胡珊;蔡汝秀;杨海;杨祥良

    目的:采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荧光(MEIF)分析技术建立一种简便、高敏感性、定量检测人血清胰岛素(insulin)的新方法.方法:选用2株识别人胰岛素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一株mAb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 另一株用碱性磷酸酶(AP)标记;偶联羊抗FITC抗体的磁珠用作固相分离载体, 4-甲基磷酸伞型酮用作荧光底物.结果: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人血清胰岛素的MEIF, 灵敏度2.0 μIu/mL, 线形范围0~188.52 μIu/mL, 批内变异系数(CV)为4.3%~5.2%, 批间CV为2.6%~9.5%, 稀释回收率为93%~117%, 加标回收率为94%~113%.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倍爱康公司商品化人insulin磁分离发光系统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MEIF定量测定人insulin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在临床免疫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TGF-β1,VEGF抗体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凯;陈永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明质酸(HA)、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Ⅱ型前胶原(PCⅡ)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4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时TGF-β1,VEGF抗体,TNF-α进行检测,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HA,FN,LN,CⅣ,PCⅡ进行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雏化患者的TGF-β1,VEGF,VEGF抗体,TNF-α,FN,LN,CⅣ,PCⅡ表达显著上调(P<0.01),校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HA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负相关.结论 生长因子(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TGF-β1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雏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争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肾间质纤维化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肾间质纤维化惠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治疗有指导意义.

  • 脂肪肝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永生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1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PEDF,VEGF,CTGF进行检测.结果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CTGF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PEDF与VEGF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结论 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CTGF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和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脂肪肝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脂肪肝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HCV核心抗原检测用于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价值评估

    作者:黄锦江;杨静;刘小琦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 Ag)检测用于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门诊体检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CV抗体初检、复检,筛选HCV阳性血清标本(HCV抗体初检、复检均为阳性)、HCV可疑血清标本(初检或复检HCV抗体单项结果阳性)检测HCV核心抗原;同时对单项ALT增高的标本、血液筛查合格标本进行HCV核心抗原的检测.对HCV核心抗原阳性标本做HCV RT-PCR检测.结果 56例HCV阳性血清标本检测出HCV-c Ag阳性15例,49例HCV可疑血清标本检测出HCV-c Ag阳性11例,47例单项ALT增高的标本检测出HCV-c Ag阳性1例,112例合格标本未检出HCV-c Ag阳性.HCV-c Ag阳性标本经PCR测定HCV-RNA阳性23例.结论 HCV-c Ag检出时间早于抗体,缩短了检测"窗口期",可用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 3(NS3)Ⅰ、Ⅱ型血清反应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坤;张贺秋;宋晓国;王国华;凌世淦;刘荷中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3(NS3)Ⅰ型、Ⅱ型血清反应性.方法利用表达载体PBVIL1对HCV全长NS3区Ⅰ型、Ⅱ型抗原表位进行克隆表达,经纯化获得电泳纯的抗原.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丙型肝炎179份总抗体可疑阳性血清,再用NS3区Ⅰ、Ⅱ型抗原进行相应抗体检测.结果通过测定HCV-NS3区Ⅰ型、Ⅱ型抗体,179份HCV-NS3区1型阳性检出105份,HCV-NS3区Ⅱ型阳性检出95例.结论重组表达的HCV-NS3 Ⅰ型、Ⅱ型抗原对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反应略有不同.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visfatin和SAA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永生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35例,背景期DR组33例,增殖期DR组3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DR患者血液中visfatin,SAA和TNF-α进行检测.结果:2型DR患者的visfatin,SAA和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视网膜受损程度与visfatin,SA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的浓度成负相关.结论:DR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能反映患者眼底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情况和微动脉硬化严重程度,提示血浆visfatin水平可能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SAA能刺激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表达,促进血栓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visfatin和SAA都能促进TNF-α分泌并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到媒介作用,三者的异常表达具有促进眼内动脉重塑和新生内膜的生长作用,促进了2型DR患者病变的进展.

  • PEDF,TNF-α及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永生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脂联素等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35例;背景期DR组33例;增殖期DR组3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PEDF,TNF-α及脂联素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PEDF,TNF-α及脂联素表达显著下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结论:PEDF是眼内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眼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TNF-α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到了媒体作用,而脂联素具有促进眼内动脉重塑和新生内膜的生长作用.三者同时表达降低,可能提示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免疫病理机制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治疗有指导意义.

  • 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作者:彭林峰;袁皓加;席仲兴;张正雷;罗广;潘宪云;路东;金红燕;陈国怀

    目的:利用抗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单抗,研制定量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的ELISA试剂盒。方法使用基因重组H-FABP免疫小鼠,以杂交瘤技术制备特异性抗H-FABP单抗,用这些单抗研制定量检测H-FABP的ELISA 试剂盒。结果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H-FAB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研制了定量检测H-FABP的ELISA试剂盒,灵敏度达到0.2 ng/mL,线性范围0.4~25 ng/mL,r2=0.9967,回收率在97.2%~104.5%,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6.72%;应用此试剂盒检测健康人血浆H-FABP,含量为1.87~8.50 ng/mL。结论所研制的ELISA试剂盒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可用于人血浆中H-FABP含量的检测。

  • 电化学发光分析与酶联免疫分析用于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的评价

    作者:冯琴;杨骏;朱善军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血清FT3、FT4、和TSH的方法学特征.方法 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标准品、质控品和46份患者血清,进行线性、相关性、精密度、回收率等试验结果分析评价.结果 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FT3,FT4和TSH线性和相关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优于酶联免疫法,且具有快速稳定的特点.

  • 人源化抗叶酸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测定

    作者:范文红;毕华;王兰;饶春明

    目的:采用直接ELISA法检测人源化抗叶酸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方法:以固定量的重组人叶酸受体α做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人IgG(H+L)为二抗,直接测定不同浓度参比品和供试品与抗原的结合活性,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结果绘图,根据供试品及参比品EC<,50>值计算供试品的相对结合力.结果:同一批次的3支供试品分别经3次测定,相对结合活性分别为参比品的(80.61±12.19)%,(88.82±12.70)%,(103.57±6.07)%,平均值(91.0±13.72)%.3次试验的RSD分别为15.12%,14.30%,5.86%.结论:直接ELISA法精密性良好,结果客观,影响因素少,可用于人源化叶酸受体抗体抗原结合活性的常规检测.

88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