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76例环孢素A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国宁;祁峰

    目的:分析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记录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我院676例检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血液病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诊断、环孢素药物(厂家剂型)、用法用量、合并用药、肝功能(ALT,AST)及饮食情况等,根据异常因素评价标准,分析各种因素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变化、饮食变化、服药依从性、肝功能、体重变化对CsA血药浓度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其中服药依从性是所有观察影响因素中差异显著性大的(x2=99.144;P<0.001).结论: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众多,我们不能仅简单根据血药浓度结果更改用药方案,临床药师应该深入临床,开展血药浓度的解释、利用工作,帮助医师调整个体化用药剂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我院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敖曼;汪立;卢蕾;马路;杨欣

    目的: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TDM)的结果进行调查,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2017年度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20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8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有99例,仅占总监测人数的47.60%.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可指导临床为制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开展TDM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较好的意义.

  • 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力;文爱东;罗晓星

    目的:综述近年来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果: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多数抗癫痫药其唾液和血液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目前阻碍以唾液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关键问题在于Cs/Cp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及离散性(Cs为唾药浓度,Cp为血药浓度),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很少有研究报道.结论:唾液具备获得上的无创伤性、方便性、价廉及能反映靶器官游离血药浓度等优点.深入量化研究对Cs/Cp值的影响因素,唾液有望尽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治疗药物监测现状及进展

    作者:盛长城

    查阅相关书籍和近年文献资料,熟悉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历史和发展,介绍TDM的临床应用原则和目前进行TDM的药物种类,展望TDM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的治疗药物监测模式.

  • 新型LC/LC-UV系统建立血浆中葛根素测定方法

    作者:邹文光;杨杰;肖轶雯;赵绪元;王峰

    建立用新型LC/LC-UV系统测定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方法,用于葛根素人体或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LC1色谱柱FRO-XB C18(4.6 mm×30 mm,20 μm,ANAX),流动相20 mmol·L -醋酸铵水溶液-乙腈( 75:25),流速为1.0mL·min-1;中央处理体系温度为40℃,LC2系统中分析色谱柱为AC-XB C18(4.6 mm×300 mm i.d,5 μm,ANAX),流动相为2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用甲酸凋pH到3.8)-乙腈(86:14),流速为1.2 mL· min-1,检测波长为248 nm.目标物从LC1转移到LC2聚焦流速为1.0 mL·min-1,目标物转移窗口为1.66~2.20 min;定量环为200 μL,样品用15%三氯醋酸预处理.结果 葛根素在0.020~4.50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相关系数为0.9994,低定量浓度为0.015 mg·L-1.日内RSD <3%(n=6),日间RSD均<5%(n=18),准确度在100.3%~102.6%之间.结论 基于新型LC/LC-UV系统的葛根素测定方法操作步骤少、准确性与精密度良好、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葛根素血药浓度测定及动力学研究.

  • 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霉素血药浓度

    作者:崔峰;任炜;薛建江

    建立发光酶免疫分析(LEIA)方法进行环孢霉素(Cyclosporine)治疗药物监测(TOM).用定标、质控、回收率、精密度、抗干扰等对LEIA进行评价,并对用药达稳态浓度后肾移植患者的肝素抗凝全血中的环孢霉素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定标、质控均符合实验要求,平均回收率为99.6%,CV为2.1%,高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以及高、低总蛋白等对LEIA的干扰误差均<10%.肾移植患者无药物中毒反应和排斥反应,环孢霉素血药浓度平均值为190.3μg/L.LEIA法测定环孢霉素血药浓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 中国成人肝移植受体服用微乳化环孢素A两小时后浓度监测

    作者:陈耿;何宇;王槐志;卢倩;杨世忠;杨占宇;董家鸿

    目的评估微乳化环孢素A(CsA-ME)服用2 h后药物浓度(C2)监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初步确定适合中国成人肝移植受体的C2目标浓度.方法将53例肝移植术后1~2个月的中国成人肝移植受体随机分为C0组(n=17)、高浓度C2组(n=18)、低浓度C2组(n=18),每组均设定了相应的目标浓度,随访期间定期监测CsA浓度、心、肝、肾功能、机体免疫状态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低浓度C2组口服CsA的剂量低,仅为2.51±0.37 mg·kg-1·d-1,与C0组和高浓度C2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浓度C2组心、肝、肾功能受损程度小,高浓度C2组受损伤程度重.低浓度C2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为1.04±0.68,与C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C2组的临床获益率高(72.22%),高浓度C2组低(11.11%).结论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浓度,C2监测可以提供更合理的CsA口服剂量,在明显降低毒副作用的同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适合中国成人肝移植受体的术后CsA-ME C2目标浓度初步确定为:术后1~6个月 600~800 ng/ml,术后7~12个月 400~600 ng/ml.

  • 治疗药物监测在晚期食管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海娟;朱冬梅;倪静怡;谢国栋;梅丹;倪美鑫

    目的 多西他赛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治疗,但由于其个体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和治疗窗狭窄,个体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较大.本研究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4-07-01-2015-12-3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晚期食管癌患者72例,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入d1;奈达铂80 mg/m2,静脉滴入d1,21d为1个周期.多西他赛静脉滴入结束前10 min和静脉滴入结束后30~60 min各采集静脉2 mL,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药浓度,对血药浓度结果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得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根据多西他赛AUC值,分为高AUC组、正常范围AUC组和低AUC组.比较3组近期疗效,每2个周期结束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AUC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1.76%,低于正常范围AUC组的42.86%,P=0.033;高AUC组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1.54%,明显高于正常范围AUC组23.81%,P=0.020.较正常范围AUC组贫血发生率52.27%,高AUC组贫血发生率(92.31%)明显升高,P=0.015.而恶心呕吐、口腔炎和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晚期食管癌患者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所致血液学毒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抗肿瘤药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艳;戴助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针对一些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进行浓度监测,以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用药.TDM已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方面,但在抗肿瘤药物领域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值范围存在较大争议、检测技术滞后.此外,抗肿瘤药物往往存在联合用药情况,难以对单个药物进行单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这也限制了TDM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但抗肿瘤药物治疗窗窄、药代动力学差异大,仍有应用TDM的较大潜力.本文对近年来抗肿瘤药物TDM进行综述,重点详述抗肿瘤药TDM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

  • 蛋白酶抑制剂的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缪海均;刘皋林

    大量临床试验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Is)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毒性及耐药密切相关;其药代动力学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又初步表明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因此,PIs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对PIs在HIV感染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对分析方法、合适的目标浓度和治疗范围、能预示药理效应的参数、血药浓度的精确解释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需随机、有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估TDM的临床实用性.

  •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两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研究

    作者:刘旭华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监测两种免疫抑制剂他可莫司和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比较CMIA与微粒子酶免疫(MEIA)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检测对象按测定项目分别用MEIA和CMIA同时进行检测,以MEIA法为准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他可莫司两种方法相关性r=0.982(P<0.05),检测结果偏差为-0.71 ng/ml(95%可信区间:-0.91~-0.5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两种方法相关性r=0.976(P<0.05),检测结果偏差为0.57ng/ml(95%可信区间:0.37~-0.77ng/ml),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 CMIA可以替代MEIA进行该两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二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但要建立各自新的治疗窗范围。

  •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作者:郑春玲;黄圣明;王明科;李森

    目的 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 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 HPLC法测定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琰;陈颖;瞿发林;金婷;谭兴起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 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 (150mm×4.6mm, 5μm) 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 (pH 5.0)-甲醇 (45∶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乙醚为提取剂.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 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在10.0~2000.0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在102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 相同剂量下个体间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去甲氯氮平与氯氮平比值为0.23~0.88, 氯氮平、去甲氯氮平比值与氯氮平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性别与氯氮平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但与去甲氯氮平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适用于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 HPLC-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

    作者:杜晓琳;雍小兰;黄娟;代小娇

    目的 本文建立了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方法 人血浆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多重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质谱监测,监测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37.0→194.0(卡马西平),m/z 285.1→154.0(内标地西泮).结果 血浆中卡马西平的线性范围为4~4000 ng ·ml-1,定量下限为4 ng ·ml-1.血浆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6% ~ 6.88%,6.02% ~ 12.97%.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人血浆卡马西平浓度的测定.

  • 多西紫杉醇个体化用药研究进展

    作者:陈泉金;谢小云;宋洪涛

    目的 探讨实现多西紫杉醇个体化给药的3大技术手段.方法 查阅近几年的英文文献,总结分析通过基因检测、酶探针以及治疗药物监测3种技术手段如何实施多西紫杉醇的个体化给药.结果 影响多西紫杉醇个体间疗效差异的因素很多,3种技术手段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指导多西紫杉醇个体化给药方面各有其优势.结论 基因检测、酶探针以及治疗药物监测3种技术能够弥补基于体表面积给药方式的不足,对指导多西紫杉醇个体化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多西紫杉醇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HPLC-DAD法同时测定孢子菌肺炎患者血浆中的磺胺甲(口恶)唑与甲氧苄啶浓度

    作者:罗雪梅;徐媛;何雄雄;葛卫红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磺胺甲(口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浓度,用于临床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治疗药物监测.方法:200μL血浆样本经60μLl0%高氯酸蛋白沉淀,离心后取上清液30μL进样.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8 (4.6×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oL-1乙酸铵(35∶65),流速为0.9 mL·min-1,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40 nm.采集20名经口服复方新诺明(0.48 g/次,3次/d)的PCP患者不同时间点共51份血浆样本,测定浓度.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与各杂质分离良好,单次分析时间为6 min/样本.两待测物线性范围均为1~300μg·mL-1,低检测限为1μg·mL-1.通过10名PCP患者(取血点n≥3)浓度测定结果确定lh时间点为峰浓度取血点,统计所有患者lh时间点血药浓度结果,磺胺甲(口恶)唑峰浓度均值为(131.9±41.3) μg·mL-1,甲氧苄啶峰浓度均值为(6.3±2.0)μg·mL-1、参照目标范围浓度,仅55.0%的患者达标,其余需剂量调整.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PCP患者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治疗药物监测.

  • 抗结核药物利福平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对比分析

    作者:陈明;吴首蓉;赵冠人

    目的:分析结核病人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后C2h和C4h血药浓度与利福平预期血药浓度(8~24 μg·mL-1)对比的达标率差异,为临床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提供指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结核患者采集服用利福平5~7 d后服药4h的静脉血,对照组60例C2h血药浓度数据从我院药理研究室数据库收集.其中,血药浓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采用卡方或f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两组性别、年龄和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做统计学分析.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6±14.1)岁,C2h为(7.19-±2.76)μg·mL-1,达标率45%;试验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4±11.9)岁,C4h为(10.4±2.79)μg·mL-1,达标率76.7%.两组间性别比例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药浓度及达标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利福平,服药4h后的血药浓度C4h更接近预期血药浓度值.因此,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时采用C4h浓度对临床合理用药更具有指导意义.

  • 联用丙戊酸对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威;陈文伟;褚燕琦;沈芊;姜德春;闫素英

    目的:探讨联合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者581例,根据儿童、成人患者LTG单用或合并用药的情况分成儿童单用LTG组(A)、儿童LTG+ VPA组(B)、成人单用LTG组(C)、成人LTG+ VPA组(D).RP-HPLC法测定LTG血药浓度,分析各组之间LTG的日剂量、血药浓度、浓度剂量比值的差异.考察年龄对4组患者LTG的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影响,鉴定LTG日剂量对4组患者的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根据控制癫痫发作的LTG治疗浓度范围3~14 mg·L-1分成3组,<3 mg·L-1组、3~ 14 mg·L-1组及>14 mg·L-1组,探讨LTG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对于儿童或成人患者,合用VAP使LTG的日剂量显著降低(P <0.001,P<0.05),使LTG的血药浓度及LTG浓度剂量比值显著升高(P <0.001).儿童患者的LTG日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成人患者的年龄与LTG剂量不相关.所有组患者LTG浓度与年龄都不相关,但都随着LTG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LTG浓度<3 mg·L-1组、3 ~14 mg·L-1组及>14 mg·L-1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VPA与LTG治疗时,VPA可增加LTG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推荐进行LTG的治疗药物监测,以调整达到佳的LTG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HPLC-MS/MS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浆甲氨蝶呤浓度

    作者:王磊;张阳;刘红星;赵建超;陶蓓蓓

    目的:建立测定白血病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血浆中甲氨蝶呤浓度的HPLC-MS/MS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多索茶碱作内标,血浆样品经含内标甲醇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40℃,流速0.75 mL·min-1,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电喷雾离子阱正离子模式,MRM扫描,监测甲氨蝶呤m/z 455.200→308.200,多索茶碱m/z 267.100→181.100。结果:甲氨蝶呤浓度在0.022~2.200μmol·L-1内线性关系良好,Y=4.56x +0.081(r=0.996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检测的特异性及灵敏度高,适用于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测定。

  • 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影响因素——1050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邹羽真;梅丹;韩潇;段明辉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血药浓度与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的关系,发现影响药物体内消除的因素,为甲氨蝶呤群体药动学研究提供线索.并统计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共1050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全面收集病例信息,分析血药浓度与年龄、体重指数、给药剂量、输注时间、肝肾功能、尿量、尿pH、白蛋白等因素的关系,并汇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50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检测结果中,停药后20h血药浓度651例(占62.00%)<1.0μmol?L-1,312例(占29.71%)在1~5μmol?L-1,87例(占8.29%)≥5.0μmol?L-1.结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给药剂量、输注时间、尿量、总胆红素水平、肌酐清除率以及白蛋白水平对血药浓度分布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尿pH值对于血药浓度分布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显著性.

502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