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作者:邓芙蓉;郭新彪

    目的探讨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以荧光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观察亚砷酸和砷酸对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亚砷酸可显著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荧光黄染料的扩散,在0.005~5.0 μ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砷酸也可明显抑制荧光黄染料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的扩散,但剂量依赖关系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亚砷酸可显著增高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胞膜和胞浆蛋白激酶C的活性,其中对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无机砷可显著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提示它们在癌症发生的促长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无机砷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抑制可能与其引起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异常活化有关。

  • 丙烯腈对中国仓鼠肺细胞细胞活力和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正东;金复生;朱瑞娟;范卫;金锡鹏

    目的探讨丙烯腈(ACN)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活力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荧光染料示踪技术观测ACN对CHL细胞GJIC的影响.结果 ACN染毒12和24 h,细胞生长IC50分别为435.73和251.09 μg/ml.低剂量组(12.5和25.0 μg/ml)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较高剂量组(50.0~200.0 μg/ml)细胞轻度受损(0~Ⅰ级),高剂量组(800.0 μg/ml)细胞明显受损(Ⅲ级).ACN原形在无明显细胞毒性剂量(10.0~50.0 μg/ml)时即可抑制GJIC,并呈持续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ACN经代谢活化后,可加重对细胞GJIC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受损程度,但在染毒12 h后停止接触,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牛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预处理细胞(牛磺酸剂量为10和20 mmol/L)可明显抑制ACN对细胞GJIC的下调作用.结论 ACN在较高剂量时对CHL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但在无明显细胞损伤剂量时即能明显抑制细胞GJIC功能,该抑制作用在停止接触ACN或有抗氧化剂存在时可逆转,提示氧化应激在ACN所致细胞GJIC功能下调中具有重要作用.

  • 双层细胞球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研究结肠癌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对缝隙连接蛋白C x43表达影响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敏;林山力;文欢;邓红

    目的:构建一种更接近于人体肿瘤微环境的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双层细胞球,并运用此模型观察结肠癌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对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验证该模型,分析其优势,同时明确两种细胞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探讨此相互作用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借助小组特制装置,将结肠癌细胞SW620和成纤维细胞HELF共培养成双层细胞球,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x43的表达。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单独培养、结肠癌细胞-成纤维细胞双层共培养及直接混合共培养三组中Cx43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球中细胞形态良好,两种细胞分界明显;在两种细胞分界处发现了Cx43表达明显上调;SW620细胞单独培养时不表达Cx43,双层共培养时仅有微弱表达,直接混合共培养时表达明显增强;结直肠癌组织的肿瘤实体内部Cx43表达较弱,侵袭前缘表达增强。结论双层细胞球是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直观而敏感的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再现结肠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上调Cx43表达的现象。

  • 牙周膜单克隆细胞间成骨异质性及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影响细胞交流的研究

    作者:费栋栋;李蓓;高凡;刘安琪;金岩;王勤涛

    目的 探讨成骨分化能力存在差异的正常牙周膜单克隆细胞之间信息交流对单克隆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以及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取正常牙周膜来源的单克隆细胞,采用间接共培养法在6孔板铺有一定成骨能力的单克隆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成骨弱组及成骨强组,分别对应Transwell小室不加细胞、加成骨能力弱和成骨能力强的细胞,每组设置3个复孔,间接共培养4 d后移除Transwell小室进行成骨诱导,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及茜素红染色检测3组下层细胞成骨诱导后成骨能力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下层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qPCR比较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表达的改变.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牙周膜单克隆细胞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105和CD146,表达率分别为(99.80±0.02)%、(99.36±0.18)%、(99.41±0.05)%和(95.10±2.11)%;阴性表达CD31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29±0.11)%和(0.22±0.13)%.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显示单克隆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同一个体牙周膜来源的不同单克隆细胞间存在成骨差异.间接共培养实验显示成骨强和弱的单克隆细胞成骨相关基因骨钙蛋白(分别为14.24±5.60、4.78±2.90)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表达量(分别为2.75±1.44、1.61±0.44)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骨钙蛋白与RUNX2分别为1.00±0.47和1.00±0.39)(P<0.05);成骨强组骨钙蛋白及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成骨弱组(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成骨强及成骨弱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分别为(0.76±0.09)和(0.54±0.12)]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30±0.04)(P<0.05).qPCR结果显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中KAT6A变化显著,趋势与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趋势相同.结论 正常牙周膜来源的单克隆细胞间成骨分化能力存在差异,成骨能力强的单克隆细胞可能通过促进其他细胞KAT6A上调影响其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促进其成骨分化.

  • 外泌体生成和分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越;王超;陈和忠

    外泌体是由不同细胞主动分泌形成的直径30~100nm的胞外膜性囊泡.外泌体普遍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其内容物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外泌体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外泌体在胞内的生物合成、分泌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控制多种细胞在同一表面有序黏附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勇;田丰;陈世谦;蒋兴宇

    体外进行多种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为不同种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细胞培养的基底表面运用化学修饰,改变其对蛋白质和细胞的吸附特性,可以良好地控制不同细胞的共培养.结合微流控技术,在同一基底上也可以达到多种细胞的共培养.本文综述这一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

  • 单纯疱疹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杀伤前列腺癌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及其调控

    作者:邢毅飞;鲁功成;肖亚军;曾甫清;张齐钧;熊平;冯玮

    目的评价单纯疱疹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杀伤前列腺癌细胞PC-3m的“旁观者效应”,探讨连接蛋白(Cx)介导的细胞间隙连接交流(GJIC)在该系统“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观察apigenin对PC-3m细胞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GJIC状况的调控。方法MTT法评价TK基因系统杀伤PC-3m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比较几种代表细胞系GJIC功能状况,检测HSV-TK/GCV对其“旁观者效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SLDT检测PC-3m细胞Cx43表达和GJIC状况,并观察apigenin对Cx43表达、GJIC状况及“旁观者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HSV-TK/GCV系统杀伤PC-3m细胞时“旁观者效应”程度较弱,TK基因阳性细胞比例约为10%的混合细胞经100 μmol/L GCV处理72 h后,仅23.5%±3.21%细胞被杀灭。该自杀基因系统对GJIC功能强大的NIH-3T3、 Cos-7和L-02细胞“旁观者效应”程度远较GJIC功能低下的ACHN和HeLa细胞者强(P<0.001)。PC-3m细胞Cx43 mRNA表达降低,GJIC功能低下,apigenin不仅可上调PC-3m细胞Cx43表达、促进GJIC功能,还可使其“旁观者效应”明显改观(P<0.001)。结论细胞内在的GJIC功能与HSV-TK/GCV对其“旁观者效应”程度有正向关系,PC-3m细胞Cx43 mRNA表达减弱及GJIC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HSV-TK/GCV系统杀伤该细胞时“旁观者效应”较弱的原因,某些化学物质如apigenin可通过上调PC-3m细胞Cx43表达并促进GJIC功能,增强“旁观者效应”程度及TK基因系统疗效。

  • 卵泡膜细胞与卵巢功能的调控

    作者:谢光斌;朱磊磊

    卵泡膜细胞作为卵巢中组成卵泡的3种主要细胞之一,在卵巢的各项功能如甾体合成、卵泡发育和卵泡闭锁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卵泡膜细胞起源于卵巢中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的基质细胞,其可分泌雄激素,与卵泡刺激素(FSH)相互作用促进颗粒细胞增殖,促进卵泡的发育.有研究认为应当把卵泡膜细胞在基底膜外开始分化作为卵泡生长的起点.某些卵泡膜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促进有丝分裂,阻止颗粒细胞凋亡,在卵泡闭锁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故探讨卵泡膜细胞在卵巢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有临床实际意义.

  • 低温对大鼠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华;只达石;黄慧玲;张文治;苏心;刘锐

    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对大鼠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传代2次后加入10%胎牛血清诱导其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25个培养皿中胶质细胞培养至致密单层细胞,平均分为5组:常温组,培养皿置入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h;低温组,置入30℃,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h;常温轻度缺氧组,使用封口膜封闭培养皿,置入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h;低温轻度缺氧组,使用封口膜封闭培养皿,置于30℃,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h;佛波酯阳性对照组,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2h,加入佛波酯继续培养2h,工作液浓度5ng/ml.各组培养至24h后,利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通过荧光黄扩散距离测定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水平.结果常温组染料5min扩散距离为(160.5±8.6)μm;低温组缝隙连接通讯明显受到抑制,扩散距离为(126.2±10.4)μm,与常温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温轻度缺氧组扩散距离为(154.1±6.9)μm;低温轻度缺氧组扩散距离为(122.8±6.0)μm,与常温轻度缺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常温组与常温轻度缺氧组相比,低温组与低温轻度缺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温能够降低神经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

  • 肿瘤多细胞起源研究进展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人类癌症研究的困惑之一是肿瘤的细胞起源问题.传统的细胞理论认为肿瘤起源于一个单细胞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的累积.一旦初的变化发生,肿瘤启动并经过一系列累积变化终发展为侵袭性表型.

  • 三七总皂甙对人肝癌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调节机制

    作者:李学东;尚西亮;刘锡文;黄长文;傅华群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以及缝隙连接蛋白32 mRN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3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操作:SMMC-7721细胞用含100 mg/L,200 mg/L,400 mg/L三七总皂甙的培养液预处理,对照组SMMC-7721细胞不加三七总皂甙.②实验评估: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缝隙连接蛋白32 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结果:①对照组染料局限于划痕两侧的细胞内,无明显的荧光染料传输,GJIC阴性;三七总皂甙可上调染料传输范围,且随三七总皂甙剂量增高,染料传输范围逐渐增大,远可达三四层细胞.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32 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对照组SMMC-7721细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阳性率较高,伴随三七总皂甙剂量增加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SMMC-7721细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活化减少缝隙连接蛋白32的磷酸化,进而上调SMMC-7721细胞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

  • 微泡的性质及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李建;袁红斌

    炎症反应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广泛存在,过去一直认为,炎症是通过细胞因子及可溶性因子的直接及间接作用来维持,近研究发现,微泡是炎症反应中细胞交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将细胞因子等物质运输到靶细胞,进而激活一系列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微泡是由细胞表面向外增殖脱落而来,它的脱落是一个高度调节的过程,并且微泡的结构和功能取决于它所起源细胞的种类.本文概述了微泡的性质及在炎症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 微泡 炎症 细胞交流
  • 肝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促进剂对小鼠肝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道亮;万隆;曹春华;吴华嵩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探讨肝组织肿瘤发生机制是否与该组织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受阻有关,促进GJIC的药物对肿瘤发生是否具有对抗作用.方法初生雄性ICR小鼠60只.40只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肝肿瘤(肝肿瘤模型),20只注射等体积溶剂(三辛酸甘油)作为对照组.断乳后,肝肿瘤模型20只每日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P)0.75 μg/g+咖啡因(CAF)1.5μg/g(DEN-IP+CAF组),另20只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单纯DEN组).所有动物均喂饲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半精制饲料.采用羧基荧光素(CoF)细胞间转移法在新鲜离体的完整肝叶上测定肝GJIC能力,每组测定8只,其余在13月龄时处死,检测肝肿瘤.结果单纯DEN组从断乳后不到半月开始至半年之后,肝GJIC能力降至正常水平的1/3(P<0.001)并持续低水平,此时正在长大的结节出现在肝表面.DEN-IP+CAF组,至少在断乳后头4.5月内肝GJIC能力呈现正常水平,到13月龄时与单纯DEN组相比,肝结节总体积减小98%(P<0.001),肝细胞腺瘤发生率减少50%(P<0.01).对照组肝脏无异常发现.结论在DEN诱发的小鼠肝肿瘤发生过程中,肝GJIC的早期下降是一关键性病理生理变化;促进GJIC的药物可对抗这种变化,对肝肿瘤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 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癌的相互作用

    作者:夏云红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及正常肝脏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慢性肝损伤时,HSC发生表犁变化转变成肌纤维母细胞,引起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是多因素疾病,基质中有明显星状细胞浸润.探讨肝细胞癌与HSC相互作用关系可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蟾蜍灵通过调节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抑制PDGF-BB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作者:韩瑛;张爱青;张俊;龚晶;李善文;甘卫华

    目的 探讨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在蟾蜍灵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为研究对象,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系膜细胞增殖,蟾蜍灵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Lucifer Yellow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观察GJIC的改变,RT-PCR法测定间隙连接蛋白(Cx) 43、45、40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Fura-3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结果 MTT结果显示蟾蜍灵能够抑制PDGF-BB引起的系膜细胞增殖(P<0.01).与正常组相比,PDGF-BB刺激组GJIC受到抑制,Cx45和Cx40 mRNA显著上调(P<0.01),而Cx43 mRNA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伴有细胞[Ca2+]i浓度升高(P<0.01);蟾蜍灵干预则可改善PDGF-BB引起的GJIC的抑制,下调PDGF-BB引起的Cx45和Cx40 mRNA的表达(P<0 01),同时降低细胞[Ca2+]i浓度(P<0 01).结论 蟾蜍灵可能通过从转录水平调节系膜细胞Cx45和Cx40的表达,降低细胞[Ca2+]i浓度,改善GJIC从而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