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烯腈对中国仓鼠肺细胞细胞活力和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正东;金复生;朱瑞娟;范卫;金锡鹏

    目的探讨丙烯腈(ACN)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活力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荧光染料示踪技术观测ACN对CHL细胞GJIC的影响.结果 ACN染毒12和24 h,细胞生长IC50分别为435.73和251.09 μg/ml.低剂量组(12.5和25.0 μg/ml)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较高剂量组(50.0~200.0 μg/ml)细胞轻度受损(0~Ⅰ级),高剂量组(800.0 μg/ml)细胞明显受损(Ⅲ级).ACN原形在无明显细胞毒性剂量(10.0~50.0 μg/ml)时即可抑制GJIC,并呈持续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ACN经代谢活化后,可加重对细胞GJIC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受损程度,但在染毒12 h后停止接触,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牛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预处理细胞(牛磺酸剂量为10和20 mmol/L)可明显抑制ACN对细胞GJIC的下调作用.结论 ACN在较高剂量时对CHL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但在无明显细胞损伤剂量时即能明显抑制细胞GJIC功能,该抑制作用在停止接触ACN或有抗氧化剂存在时可逆转,提示氧化应激在ACN所致细胞GJIC功能下调中具有重要作用.

  • 细胞连接对组织冷冻损伤的作用

    作者:贾晓明;纪晓峰;YANG Hongyou;Ebertz Stacey;McGann Locksley

    目的了解在无保护剂条件下细胞连接在组织冷冻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细胞单层中可形成细胞连接的犬上皮细胞系(MDCK)细胞和不形成细胞连接的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系(V79)细胞,分为细胞悬液组、贴壁组和单层细胞组分别进行0~40 ℃之间的梯度冷冻实验,然后采用新型的四氮唑盐法和脂溶性细胞活化剂法测定细胞的活力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均显示两种细胞的细胞悬液冷冻后活力高于贴壁组和单层细胞组;MDCK细胞贴壁组活力高于单层细胞组,V79细胞则无明显差异;MDCK单层细胞组活力却明显低于V79单层细胞组. 结论组织细胞间的连接以及细胞与细胞基质的连接对组织冷冻的损伤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活力,其原因可能与构成细胞连接的细胞骨架系统有关.

  • 低温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

    作者:闫华;只达石;刘睽;黄慧玲;张文治;苏心;刘锐

    目的 探讨凝血块混合物对血管平滑肌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阐明低温治疗具有抑制此种GJIC的作用.方法 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至致密单层,分别加凝血块混合物在常温、低温下培养组,以及无凝血块混合物的常温培养组,利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测定GJIC水平.结果 加凝血块混合物常温组(组①)染料5min扩散距离较无凝血块混合物的常温培养组(组②)远;加凝血块混合物低温组(组③)扩散距离较组①染料5min扩散距离明显缩短.①与②、①与③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块混合物具有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GJIC的功能;低温具有降低此种GJIC功能的作用,可能是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理之一.

  • 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的研究

    作者:张学渊;魏运军

    目的建立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方法采用活体组织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获取培养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单层融合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及其纯度,小池技术构建通透模型,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为阳性对照、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为阴性对照和无内皮细胞的小池为空白对照,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本模型的通透性特点.结果①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2 d,边缘即有细胞生长,之后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左右细胞增殖成数个细胞集落;纯化后,单个培养细胞一般呈梭形,传代细胞培养8 d后,细胞增殖形成片状单层,紧密排列,显微镜下呈现培养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 样外观.免疫组化检查,95%以上的培养细胞胞浆有桔黄色着色,呈阳性反应,而对照组无此着色.②实验组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适合于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研究,为今后研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大鼠视神经筛板胶质异构的研究

    作者:戴超;李大庆;李英;Geoffrey Raisman;阴正勤

    目的 探讨大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将8 ~ 12周大鼠的视神经筛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0只健康大鼠的右眼为组1、左眼为组2,13只右眼高眼压大鼠的对侧眼为组3.所有大鼠均经电镜固定液灌注、固定并常规电镜包埋制片,做1.5 μm连续半薄切片;组1和组2各10根视神经及组3的11根视神经做横向,组3的2根做纵向切片.在筛板区中部行超薄切片,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视神经筛板区的形态和结构.3个组大鼠视神经筛板区间隙为(-)、(+)、(++)的眼数经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分别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组1、组2及组3大鼠视神经筛板区的主要支撑结构均为牢固型星形胶质细胞(AC)及其突起形成的网状胶质筛板,横切面如“肾形”,牢固型AC从腹侧粗大根部向背侧逐渐分支变细,在结构上划分为根部、放射状分支部、终端前部和终端部;突起具有独特的高电子密度,富含微丝和微管,特别是大量微丝集结成束状微丝芯构成牢固型AC的支架;在胶质筛板的背侧存在青光眼易损区,该区存在的间隙分为(-)、(+)、(++)3级,组1的10只眼中间隙为(-)、(+)和(++)的分别有1、6、3只眼;组2的10只眼中间隙为(-)、(+)和(++)的分别有1、5、4只眼;组3的11只眼中间隙为(-)、(+)和(++)的分别有1、7、3只眼.(-)、(+)、(++)在组1、组2及组3所占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35,P=0.187;组1与组2相比,Z=-1.048,P=0.294;组1与组3相比Z=-1.691,P=0.091;组2与组3相比,Z=-1.343,P =0.179).各组中约10%筛板结构致密间隙为(-),其与间隙为(+)和(++)的眼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88,P<0.05;(-)与(+)相比,Z=-2.821,P=0.005;(-)与(++)相比,Z=-2.726,P=0.006),各组中间隙为(+)与间隙为(++)的眼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0,P<0.05).结论 筛板胶质异构可能是大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

  • 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作者:邓芙蓉;金昱;王慧;李新华;郭新彪

    目的:研究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检测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01~1.0 mmol·L-1的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较强,出现较多的DNA断裂.1.0 mmol·L-1的二甲胂酸还可明显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提示二甲胂酸可能有促癌活性.结论: 二甲胂酸的遗传毒性较强,同时二甲胂酸可能有促癌活性.

  • 隧道纳米管形成的促进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晴;于晓雯;刘明媛;管阳太

    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其形成伴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但TNT的形成条件、促进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细胞状态(炎症条件和应激反应)、分子层面(Fas配体、细胞黏附分子和受-配体交互作用、M-Sec/TNFaip2/B94及脂质分子)、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其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TNT形成促进机制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