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羊口疮病毒研究进展

    作者:李威;罗树红;郝文波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ecthyma),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ORFV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也可感染人和其它动物.由于ORFV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具有典型的动物传染性,因此成为动物痘病毒里仅次于牛痘病毒的研究为广泛的病毒.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ORFV的病原学和羊口疮典型临床特点,ORFV基因组分析,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及其免疫逃避机制,对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ORFV疫苗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对ORFV未来研究的展望.

  • 紫薯花青素减轻高脂饲料联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脂肪性肝炎

    作者:宓伟;韩富磊;梁洁;梁亚楠;关百初;徐昊

    目的 探讨紫薯花青素通过核因子κB(NF-κB)通路减轻高脂饲料联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脂肪性肝炎机制.方法 将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饲料组(60只),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饲高脂饲料同时每周2次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制剂(50:50)2 mL/kg,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共10周,每周称体重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浓度.从造模成功的58只大鼠中随机选取50只再分为模型组,紫薯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 mg/kg)和阳性药物组(水飞蓟素150 mg/kg),每组10只,每天1次等体积(20 mL)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1β)和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大鼠肝脏内TNF-α、IL-1β、IL-4、IL-1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程度及PPAR-γ和HMGB-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体重增加(P<0.05),血清AST、ALT、TG、TC和LD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HDL浓度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NF-α、IL-1 β和HMGB-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IL-4、IL-13和PPAR-γ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磷酸化IκB(p-IκB)和NF-κB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紫薯花青素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κB磷酸化程度下降(P<0.05),肝组织内TNF-α、IL-1β和HMGB-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4、IL-13和PPAR-γ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紫薯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高剂量组作用优于低、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效果接近.结论 紫薯花青素可通过NF-κB通路起到减轻高脂饲料联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 参附注射液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吕燕妮;付龙生;彭洪薇;孙晓春;钟海利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2O2(100μmol/L)刺激PC12细胞1 h制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泄漏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 p65(p65)、NF-κBα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83.11±2.59)%、(87.99±0.59)%、(85.26±1.07)%比(73.82±1.82)%]升高(P<0.01或P<0.05),细胞 LDH 泄漏率[(32.75±4.10)%、(28.52±1.14)%、(35.79±1.62)%比(64.34±3.18)%]降低(P<0.01或P<0.05), p-p65/p65蛋白[(1.30±0.10)、(1.17±0.06)、(1.37±0.15)比(1.70±0.10)]、p-IκBα/IκBα蛋白[(1.07±0.12)、(1.00±0.10)、(1.03±0.06)比(1.17±0.06)]表达下调(P<0.01或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对拟神经PC12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 牛蒡子苷元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若男;刘文静;邱建阁;罗穗豫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ARG)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HEC-1B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终浓度为10、20、30、40、60、100 μmol/L的ARG干预,对照组用0.5%二甲基亚砜(DMSO)干预. 48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0、20、30、40、60、100 μmol/L ARG干预48 h,HEC-1B细胞的相对生存率分别为(92.36 ±0.52)%、(89.59 ±0.74)%、(78.49 ±0.68)%、(56.47 ±0.59)%、(40.12 ±0.69)%、(37.52 ±0.58)%,且随着ARG作用浓度的升高,HEC-1B细胞的相对生存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 h HEC-1B细胞50%抑制浓度(IC50)为50 μmol/L.对照组和观察组(50 μmol/L ARG)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9 ± 0.56)%、(26.58 ±3.26)%,观察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细胞周期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 μmol/L ARG)细胞p65、p-IκB-α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IκB-α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G可抑制HEC-1B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降低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F-κB通路活化有关.

  • 体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损伤及参元丹干预的影响

    作者:杨志海;佟彤;刘红旭;尚菊菊;邢文龙;李享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益气逐瘀组方参元丹(SYD)对模型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改善冠心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并予分组处理,CCK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波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存活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CPK、LDH释放量高于正常组(P<0.05);SYD含药血清组、PDTC+ SYD组以及PDTC+空白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P<0.05),细胞酶释放量均低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P<0.05),此3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元丹能够提高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及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降低细胞损伤;提示参元丹可能具有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毛蕊花糖苷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作者:宋小敏;廖理曦;董馨;李军;曾克武;屠鹏飞

    探究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该实验以LPS诱导BV-2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将BV-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ACT按指定浓度(12.5,25,50 μmol·L-1)作用于细胞.采用NO试剂盒检测NO炎症因子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iNOS,COX-2,p-IKKβ,IKKβ,p-IκB,IκB)的表达.此外,通过检测细胞核/浆中NF-κBp65的表达以及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阐明ACT对炎症转录因子NF-κB p65核转位的作用.结果显示,ACT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且呈剂量依赖性.具体表现在:显著降低炎症因子NO,IL-6和TNF-α的释放量,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同时,ACT可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IKKβ和IκB的磷酸化,且明显抑制NF-κBp65的细胞核转位.以上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潜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 IL-1β预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NF-κB通路调节其成骨分化潜能

    作者:叶炜;费小明;汤郁;徐欣欣;朱彦

    目的:研究不同作用时间的IL-1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骨潜能的影响以及NF-κB等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正常人BMMSC在体外给予IL-1β处理1或7d,再予成骨诱导分化后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ARS)方法检测BMMSC成骨分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BMMSC中IGF-1、EphB4和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MMSC的BMP-2和p-Smad1/5/8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MMSC中iκBα和p-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IL-1β处理组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IL-1β处理组BMMSC的成骨分化潜能明显增强,但这一差异可被NF-κB抑制剂减弱;另外,处理组的iκBα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P<0.05),p-iκBα蛋白水平的表达增高(P<0.05);与此同时,处理组BMMSC的BMP-2表达水平增高,但p-Smad1/5/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IL-1β处理组BMMSC的IGF-1、EphB4、OPG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成骨结果比较显示,IL-1β处理1d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如IL-1β处理7d组明显.结论:骨髓微环境中高水平IL-1β长期作用于BMMSC,可以通过NF-κB通路而不是BMP-2/Smad通路对其成骨分化产生影响.

  • 刺槐素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化减少TNF-α诱导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分泌MCP-1

    作者:钱艳;查王建;沈奕;李娟;黄茂

    目的 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分泌、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CCK-8法测HASMCs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HASMCs上清液中MCP-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CP-1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ASMCs中磷酸化P65(P-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Acacetin及NF-κB抑制剂JSH-23均能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HASMCs MCP-1生成,且Acacetin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②同时,Acacetin及JSH-23均能显著减少TNF-α诱导的MCP-1mRNA的表达(P<0.05);③Acacetin 能显著降低TNF-α引起的HASMCs P65蛋白磷酸化(P<0.05).结论 降低NF-κB通路的活化水平可能是Acacetin抑制TNF-α诱导HASMCs合成、分泌MCP-1及其mRNA,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糖基化终产物对P38MAPK/NF-κB通路诱导的肠道L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周文君;张振;许宁宁;李双喜;陈宏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其下游信号通路诱导的肠道L细胞(GLUTag)致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肠道L细胞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BSA对照组、100μg/ml AGEs干预组、200μg/ml AGEs干预组、300μg/ml AGEs干预组、apocynin(NADPH氧化酶阻断剂)+AGEs(200μg/ml)共培养干预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采用ELISA检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水平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p38MAPK及NF-κB p65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干预肠道L细胞后,AGEs浓度越高,GLP-1分泌水平下降越明显,呈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p38MAPK及NF-κB p65 mRNA水平明显升高,亦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炎症因子TNF-α、IL-1、IL-6分泌水平也随着AGE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AGEs干预组相比,在apocynin干预后,NADPH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GLP-1分泌水平明显升高(P<0.05).此外,p-p38MAP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上述mRNA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AGEs与AGEs受体(RAGE)结合后激活NADPH/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肠道L细胞早期炎症损伤并终导致GLP-1分泌减少的作用机制之一.

  • 硼替佐米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恳;彭康宁;刘维;翟所迪;克晓燕

    :硼替佐米是一种26S蛋白酶体的可逆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NF-KB通路等机制产生杀肿瘤作用,于2003年在美国上市,并于2006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除了针对套细胞淋巴瘤,亦有研究报道硼替佐米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可治疗多种生发中心和非生发中心来源的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硼替佐米的给药频次为1周1次或1周2次.本文综述了硼替佐米治疗各类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两种给药方案进行汇总比较,为临床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淋巴瘤提供依据.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龚建娥;方云斌;汤维新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NF-κB炎性反应通路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 2014年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每组34例.另取笔者医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P65、IL-6、TNF-α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65、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65、IL-6、TNF-α表达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减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6±1.64、3.34±0.93和9.38±2.56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2±2.52、4.43±1.21和12.64±3.61天(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4%.观察组并发性发生率为3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9%(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 基于细胞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

    作者:朱福兵;刘健;方利;谈冰;章平衡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 SS)患者凝血参数及外周血细胞因子、NF-κB信号通路蛋白、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SS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0例SS患者及2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两组凝血参数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 P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原时间( TT)、D-二聚体(D-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p65、p50、IκBα)的表达量;魏氏法测定血沉( ES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免疫蛋白( IgG、IgA、IgM、GLO)、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结果:60例SS患者中凝血参数指标至少有一项异常者为46例,占全部患者的76.7%。其中参数异常率高的为D-D,其次依次为FIB、APTT、PT、TT。与正常组比较,SS组凝血指标FIB、D-D,血清IL-1β、TNF-α、P50、P65表达量和实验室指标hs-CRP、ESR、IGg、GLO、ESSDAI、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显著升高,唾液流率、泪膜破裂时间、血清IL-10表达量明显降低( 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指标FIB与唾液流率、TNF-α、P50、P65、ESR、hs-CRP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TT与TNF-α呈负相关;D-D与TNF-α、IL-1β、P65、ESR、hs-CRP、ESSDAI、角膜染色评分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SS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NF-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从而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凝血/纤溶系统紊乱有关。

  • 香叶木素通过NF-κB通路缓解IL-1β诱导的新生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免疫反应

    作者:鲁宏;宋俊;孟京红;李俊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香叶木素对IL-1β诱导的新生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及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软骨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香叶木素(20μmol/L)组;IL-1β(50 ng/ml)组;Diosm(20μmol/L)+IL-1β(50 ng/m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分析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聚糖、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水平.ELISA检测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 P65细胞定位.结果:香叶木素可改善IL-1β诱导的新生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变形及细胞数目的下降.IL-1β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IL-1β组相比,Diosm+IL-1β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水平下降,MMP-13蛋白水平上升(P<0.05).与IL-1β组相比,Diosm+IL-1β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水平升高,MMP-13蛋白水平降低(P<0.05).而且,IL-1β组NO、PGE2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iosm+IL-1β组NO、PGE2和TNF-α水平低于IL-1β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p-P65/P65上升(P<0.05).Diosm+IL-1β组p-P65/P65低于IL-1β组(P<0.05).另外,香叶木素会降低IL-1β诱导的新生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NF-κB P65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运.结论:香叶木素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化缓解IL-1β诱导的新生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免疫反应.

  • NF-κB通路对MPTP慢性帕金森病模型早期多巴胺神经元Bcl-xL表达的双重调节

    作者:张江伟;李志伟;彭国光

    目的 研究NF-κB通路依赖的Bcl-xL表达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MPTP) 慢性帕金森病 (PD) 模型早期DA神经元中的表达过程,探讨NF-κB通路在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及干预组,而每组于末次MPTP注射时间点算起,分为12、24 h、1及2 w 4个亚组(n=5).动态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和黑质Bcl-xL表达及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及NF-κB抑制剂PDTC对上述结果的影响.结果 NF-κB通路的效应呈时间依赖性,模型组在12~24 h时,Bcl-xL蛋白和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在1~2 w时,Bcl-xL表达较前者及对照组减少(P<0.05);在2 w时,模型组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干预组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增多(P<0.05).结论 NF-κB通路对慢性PD模型早期多巴胺神经元Bcl-xL表达具有双重调节作用.

  • 夏桑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于思明;李艳华;姜义;王磊

    目的 探讨夏桑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夏桑菊对MDCK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TC50)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选择指数(selection index,SI);Reed-Muench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半数感染量(TCID50);空斑减少试验检测夏桑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夏桑菊对流感病毒NP蛋白的核定位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夏桑菊作用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C50为4.98 mg/mL,IC50为2.063 mg/mL,SI为2.414,TCID50为0.044668;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夏桑菊作用后,抑制了病毒株的空斑形成、病毒NP蛋白的核输出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Iκα、Iκβ、NF-κBp50、NF-κBp65的磷酸化.结论 夏桑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实现的.

  • 黄连素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曹雪明;朱娜

    目的:研究黄连素(BBR)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并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建立冠心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以正常SD大鼠设立空白组,实验组予以高、中、低剂量BBR灌胃,对照组和空白组予以等BBR体积的双蒸水灌胃,治疗周期为12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硝酸酶还原法检测NO含量;RT-qPCR法检测iNOS含量;蛋白印记实验分析各组Caspase-3、Bcl-2、Bax、p65、IKB、IκB、p-p65蛋白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TNF-α、IL-1β、IL-6均显著上升,NO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TNF-α、IL-1β、IL-6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O含量上升(P<0.05).(2)在VEC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iNOS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iNOS 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VEC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Cleaved-caspase 3和Bax表达显著上调,Bcl-2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Cleaved-caspase 3和Bax出现下调,Bcl-2显著上调(P<0.05).(4)在VEC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p-IκB和p-p65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p-IκB和p-p65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BBR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下调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增加NO水平有关.

  • 核因子-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芯;邢露茗;杨建飞;陈松柏;周亚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S的慢性炎症性特征已被广泛认可,从早期内皮功能紊乱到终的斑块破裂,炎性进程伴随于AS形成的各个阶段.核因子-κB(NF-κB)作为调控炎症信号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免疫受体、氧化应激相关酶等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AS形成及防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靶点.本文通过概述近年来关于NF-κB通路的信号传导在AS形成中的作用,回顾本通路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NF-κB为靶点的抗AS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降浊化瘀合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NF-κB通路的作用

    作者:彭继升;杨晋翔;安静;魏玥;邱岳

    目的 观察降浊化瘀合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及大血管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分别予降浊化瘀合剂、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和蒸馏水灌胃,并设正常组对照.给药8周后,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和腹主动脉NF-κB(P65)及IκB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8周后,中药组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下降(P<0.05),并低于西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肝及腹主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下降(P<0.01),西药组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大鼠腹主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脏IκB蛋白表达增强(P<0.05),而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腹主动脉IκB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浊化瘀合剂可明显抑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和腹主动脉NF-κB通路.

  • 基于NF-κB通路探讨疏肝健脾含药血清对LPS刺激下大鼠肝细胞、Kupffer细胞炎症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韩莉;龚享文;杨钦河;闫海震;张玉佩;李媛媛;徐拥建;张金文;林春梅

    目的 基于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ndes,LPS)刺激大鼠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炎症损伤以及疏肝健脾含药血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以及免疫荧光鉴定SD大鼠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利用LPS刺激大鼠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产生炎症反应,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人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A,SS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每只大鼠通过纯化后获得肝细胞数量1.5×108 ~2.0×108个,Kupffer细胞数量0.5×107~1.0×107个,Typan blue染色测定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活力均可达到95%以上.LPS组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较空白血清组IL-1、SS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而与LPS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可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Kupffer细胞的蛋白表明,与空白血清组比较,LPS组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NF-κB、IκB及磷酸化IKKβ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疏肝健脾方药含药血清能显著下调肝细胞IκB及p-IKKβ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但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疏肝健脾含药血清能下调Kupffer细胞NF-κB、IκB及p-IKKβ蛋白表达(P<0.01).结论 疏肝健脾含药血清能够对LPS刺激大鼠肝细胞、Kupffer细胞炎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 番石榴叶总三萜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叶开和;王小康;吕艳青;魏崧丞;李秀存;张晓琦;叶春玲

    目的 观察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6组,石榴叶总三萜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d)],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并对组织HE染色;利用RT-PCR检测坐骨神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量;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激酶抑制因子IKKα、p65及其各自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石榴叶总三萜(120 mg/kg)组显著地改善了坐骨神经的神经病变(P<0.05);石榴叶总三萜显著性抑制各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P<0.05),并显著下调p-AKT/AKT、p-IKKα/IKKα、p-p65/p65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 石榴叶总三萜具有显著改善DPN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介质产生.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