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RCP并发症防治现状

    作者:缪林;范志宁

    自从1968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1974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

  • ERCP在胆总管壶腹部病变中的诊疗价值

    作者:王绍胜;刘卫东;董杰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虽然B超、CT、MRCP等诊断手段提供了较多的影像学依据,但仍存在无法提供病理依据的缺陷.

  • 胃大部切除毕II式吻合术后胆管疾病的侧视内镜下治疗

    作者:殷泙;马恩伟;包文敏;姚忆蓉;章学林;张玉金;黄傲霜;张静喆

    目的介绍和探讨应用侧视十二指肠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毕Ⅱ式)合并胆管疾病病人的内镜治疗.方法 25例毕II式合并胆管疾病病人常规选择侧视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插管成功者行ERCP诊断和ENBD、ERBD、EST等治疗.结果 20例毕Ⅱ式无空肠-空肠侧侧吻合中,插管成功19例(95.0%),1例(5.0%)因肠道狭窄致插管失败;5例毕Ⅱ式伴空肠-空肠侧侧吻合中,插管成功2例(40.0%),3例(60.0%)因空肠输入袢过长导致插镜失败.在21例成功插管中,17例总胆管结石分别行EST+ENBD(9例)、ENBD(6例)和ERBD(2例);3例胆管癌和1例胆道手术后总胆管下段狭窄行ERBD.有2例置入ERBD后发生一过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在内镜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结论毕Ⅱ式后合并胆管疾病病人行ERCP和内镜下治疗,这种治疗是微创和安全的,内镜治疗的成功率与原外科手术方式有关.

  •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培培;杨枋;滕浩鹏;许国宝;张健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院行ERCP及相关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PLBD组(A组,n=54)和EST+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B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总结石取尽率、一次性结石取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6.2%比93.5%,92.6%比92%,均P>0.05).A组使用机械碎石的可能性较B组小(16.6%比2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比25.8%,P>0.05).两组患者出血(7.4%比11.3%,P>0.05)、急性胰腺炎(9.3%比6.6%,P>0.05)、胆管炎(5.6%比8.1%,P>0.05)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L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式.尤其在患者不适合行EST治疗时,EPLBD可以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替代方式.EPLBD在减少机械碎石的应用上可能优于EST联合EPBD.

  • 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移位的处理

    作者:张诚;杨玉龙;吴萍;马跃峰;张洪威;林美举;史力军;李婧伊;赵沐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移位的处理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245例内镜下胰管支架置人术后发生支架内移位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移位发生率2.9%.其中支架移位至十二指肠乳头壶腹2例、移位至胰头部4例、移位至胰体部1例.7例内移位支架均成功取出,使用取石球囊取出5例,2例未取出的胰管支架使用取石网篮取出.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药物治疗2~3d恢复正常.结论 胰管支架内移位是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罕见并发症,应用取石球囊及网篮取出内移位胰管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作者:肖竣;陈海川;俞海波;金小丹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胆囊结石伴ABP 122例的临床资料。先保守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104例未发现结石者急性胰腺炎恢复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18例MRCP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成功,再行LC。结果轻型10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7~14天;重型1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15~30天。无中转开腹、胆管损伤及死亡。其中107例随访5~8个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ABP应常规M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行LC;有胆总管结石伴梗阻者72小时内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并ENBD,待胰腺炎恢复后再行LC;无梗阻者保守治疗胰腺炎恢复后,先行ERCP并取石,再行LC。手术时机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轻型胰腺炎可在发病1~2周内手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胆囊结石伴ABP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 作者:

    关键词:
  •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回顾

    作者:党彤;钟容德;崔莹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8例胆总管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术后肝功及一般临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ercP术后一周总胆红素平均(19.4±3.8)μmol/l,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胆总管壶腹区病变中的诊疗价值

    作者:李政义;毕泗长;姚丙乾;张裕华;董杰;于洪存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在胆总管壶腹区病变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总管病变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超声波检查、ERCP检查;其中9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5例行MRCP检查.结果:ERCP术能较好的显示胆总管及其病变,且能对胆总管结石、慢性炎症狭窄进行微创治疗.结论:ERCP对胆总管病变的检查优于CT、MRCP, 特别对十二指肠壁壶腹区的占位病变较CT、MRCP检查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诊断价值.

  • 经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策略和技巧

    作者:潘亚敏;胡冰

    肝移植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常发生胆道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疗效.经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已成为临床一线的治疗手段,但操作较为困难且繁复.近年来我科采用内镜技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千余例次,取得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肝移植术后各型胆道并发症的内镜治疗策略、处理方法和技巧,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 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技术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访著名消化内镜专家胡冰教授

    作者:

    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是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由N.Soehendra于1979年率先应用于临床,并很快为世界各地的医生所采纳;由于具有微创、可靠、舒适等优点而广受临床患者的欢迎.近年来,经内镜胆道支架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胆道恶性梗阻的姑息性引流,到良性胆管狭窄的"根治性"治疗,以及胆漏等临床棘手问题的处理,支架治疗均有涉猎,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胆道支架也应运而生,新材料、新方法层出不穷.针对这一领域里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专门邀请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胡冰教授对其进行剖析.问题一: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是否已经取代了姑息性胆道短路手术或传统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回答是肯定的.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无需体外切口、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此术式将胆汁引流到十二指肠,恢复肝胆系统的正常生理通路和功能,能有效缓解梗阻性黄疸,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广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已有许多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相对于姑息性胆道短路手术而言,采用内镜支架引流具有相似的减黄效果,而且还具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虽然长期随访发现黄疸复发率及再次干预率略高(这与支架发生阻塞有关),相信随着支架设计的不断提高,其通畅期限也将进一步提高.姑息性胆道短路手术已为多数学者所反对.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作者:张景涛;鲁科翔;鲁星燧;孙伟;范跃祖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患者540例,记录检查指征及诊断.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比较胰腺炎与非胰腺炎合并JPD的差异.结果 JPD发生率为23.15%;JPD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憩室组(t=4.53,P<0.0001);高龄(≥61岁)患者JPD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60岁)患者(P<0.05);排除胆总管结石,以急性胰腺炎为ERCP检查指征患者JPD发生率为24%(20/84),显著高于非胰腺炎组JPD发生率9% (39/456)(P=0.0001).结论 JPD更常见于高龄患者,其发生与年龄相关;JPD的存在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是急性胰腺炎发作的重要因素.

  •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支架治疗分析

    作者:汪祺;张焰平;汪文生;汪胡根;李敏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或金属支架,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胆红素变化.结果 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内镜下植入支架成功23次,2例未能成功,3例2次更换支架,操作成功率为91.3%,消除黄疸总有效率为86.9%,并发症发生率为8.7%,平均存活期约为6.9个月.结论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可解决恶性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内镜逆行胆系双重造影术

    作者:郭琪;林斌;樊民义;乔新安;黄范丽

    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的基础上开展了内镜逆行胆管双重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grahy with double contrast,ERCDC)51例.对于显示胆系结构及病变,尤其是胆囊的结构及病变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这种检查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 老年患者日间ERCP模式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作者:袁志青;王贵阳;辛诚;杨林华;朱宏毅;李可为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日间ERCP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胆胰外科日间ERCP中心实施的228例治疗性ERCP操作的患者资料,其中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A组)159例,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患者(B组)69例,评估两组的疾病分布、ERCP操作类型、住院时间、总费用、疾病转归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疾病分布、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总费用、疾病转归及并发症等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日间ERCP模式治疗老年患者胆胰疾病安全有效,该模式可作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模式被推广.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胆胰疾病的ERCP诊治

    作者:陈相波;费洪江;林淑莹;宋玉琼

    目的 介绍和探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胰疾病患者的ERCP内镜治疗经验.方法 24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者行EST和(或)EPBD、ENBD、ERBD及EMBE等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插管造影成功,19例使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其中1例(5.26%)进镜困难改用胃镜操作;5例使用透明帽辅助胃镜,均插管成功(100%).其中22例胆总管结石,行EST 16例、EPBD 6例,胆总管结石取净率100%;1例胆管癌行EMBE和1例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行ERBD,均顺利完成.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EPBD后一过性胰腺炎1例,未发生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ERCP诊治是安全、有效的;使用透明帽辅助前视镜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视野,便于胆管插管及结石的清除;预置塑料内支架则有助于安全的乳头肌切开,提高ERCP的成功率.

  • 不同时期使用生长抑素预防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比较

    作者:王俊;叶冠雄;吴成军;王世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使用生长抑素预防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PEHA)的差异.方法 选取180例胆胰疾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于术前6 h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共6 h,B组于术后12 h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共12 h,C组为术前6 h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加术后12 h再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共18 h.观察各组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PEHA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24 h淀粉酶水平、ERCP术后胰腺炎及PEH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45,χ2分别=6.76、8.87,P均<0.05),其中C组淀粉酶水平、术后胰腺炎和PEHA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02、31.80,χ2分别=6.98、4.82、8.02、6.98,P均<0.05),A、B两组淀粉酶水平、术后胰腺炎及PEH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χ2分别=0.29、0.04,P均>0.05).结论 ERCP术前6 h加术后12 h持续用药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及PEHA效果佳.

  • ERCP术后胰腺炎的药物预防

    作者:胡琼舸;蔡建庭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是当前诊断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近3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ERCP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等.尤其是急性胰腺炎,为ERCP的严重并发症.如何经济、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的急性胰腺炎是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近年来亦有大量各类药物预防的报道.本文将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药物预防作一综述.

  • 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钱宁;李可为;袁志青;王贵阳;辛诚;杨林华;朱宏毅

    目的 探讨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模式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操作的2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其中日间病人129例,择期病人100例.评估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总费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日间组和择期组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和结石清除率有统计学差异,总费用、并发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日间ERCP模式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开展日间ERCP手术,将部分病人按日间模式管理,能减少总体病人的住院时间,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

  • 导丝引导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影响

    作者:李媛媛;李国华;陈幼祥;周小江;吕农华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导丝进入胰管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置放胰管支架对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1 217例次ERCP术[均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资料,比较导丝进入胰管组(74例)、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64例)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1 079例)3组间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分析导丝进入胰管对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支架对预防PEP的作用.结果 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PEP发生率分别为6.76%、6.25%、2.13%.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显著高于导丝未进入胰管组(均P<0.05);导丝进入胰管组与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丝进入胰管是诱发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素,而导丝进入胰管后放置胰管支架不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