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骨脂素光化学法在血液消毒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饶林;王全立

    补骨脂素又称呋喃香豆素,主要存在于各种天然植物和人类的食物中,曾用于化妆品及与紫外线合用治疗牛皮癣.近年随着光化学法在血液消毒中的应用,补骨脂素逐渐受到关注. 它不仅能灭活血液中的已知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还可去除单一血液成分如血浆、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和细胞因子,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现将其在血液消毒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 参芪脑保治疗大鼠局灶性脑梗死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卫;尹岭;武晓玲;宋春杰;朱克

    目的:探讨参芪脑保3个不同剂量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成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芪脑保大、中、小3个剂量组,分别于光照后3、24、48、72、96h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鼠的体重、神经功能评分.于第5天处死,用TTC及HE染色观察梗死灶大小及病理改变.结果:参芪脑保治疗组体重恢复较对照组快,大、中剂量组的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大剂量组的梗死灶体积小于小剂量组(P<0.05),参芪脑保治疗组大鼠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比对照组轻.结论:中药参芪脑保对光化学诱导的局灶缺血性脑梗死有治疗作用,用药量与治疗作用呈正相关.

  • 山茱萸提取物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与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春阳;李林;李宇航;艾厚喜;张丽

    目的:观察光化学法诱导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的变化,以及中药山茱萸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预先灌胃给药7 d后,制作光化学致脑梗死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梗死灶,脑皮层NO含量与NOS活性增加,NF-κB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山茱萸提取物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性,并显著减少NF-κB阳性细胞数量.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通过影响脑内NO,NF-κB的水平发挥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 CQM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影响

    作者:王晔;王丹巧;崔悦;张莹;孙丹丹;赵小亮;刘洋;张美玉;焦玥

    目的:观察自拟处方CQM对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及其对脑内兴奋性递质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痛手术组,后者再分为模型组、加巴喷丁组(100mg·kg-1),CQM低、高剂量组(35,70 mg·kg-1).采用机械痛敏测试的方法评价大鼠的疼痛行为,以机械痛阈反映药效.脑内微透析方法采集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其中Glu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敏感行为明显增强(P<0.01),脑内Glu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机械痛阈均有上升,其中CQM高剂量组在3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高达到(23±7.3)g,加巴喷丁组在2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高达到(20.5±9.2)g.而反映大鼠脑内Glu浓度的指标各用药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CQM能减轻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疼痛敏感行为,其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纹状体细胞外液中Glu水平有关.

  • 藏药诃子提取物HZ4对脑梗死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刘庆山;张伟伟;尹小英;李旭

    为研究藏药诃子提取物HZ4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作用和分子网络机制.将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诃子提取物HZ4高、中、低剂量(80,40,20 mg·kg-1·d-1,ig)组和阳性对照组(三七总皂苷,30 mg·kg-1·d-1,ig).采用光化学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连续给药7d,对各组大鼠进行Beam balance,Foot-fault神经行为学评价,采用HE染色法研究脑梗死灶半暗带细胞形态学病变,利用TTC染色法研究脑梗死体积,利用RT-PCR技术检测病灶半暗带组织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节点基因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发现,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脑梗死体积减小,脑梗半暗带病理指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节点基因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明显上调(P<0.01).该研究首次在整体水平证明了诃子HZ4具有减少脑梗死体积、提高运动能力评分、促进模型动物康复的作用,同时证明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比模型组大鼠明显上调,其分子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聚乙烯亚胺对小鼠组织器官氧化损伤的研究

    作者:姚元虎;冯永;冯霞;王秀英;刘永彪;徐冬梅;姚思德

    目的 光化学法制备一系列不同粒径的聚乙烯亚胺纳米凝胶(polyethylenimine,PEI),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对组织器官的氧化损伤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PEI单体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聚合,生成粒径分布较窄且粒径可控的高分子纳米凝胶,并表征.腹腔给予不同剂量的PEI,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肝脏、肾脏和肺脏组织内GSH和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 光相干光谱仪检测,PEI纳米凝胶粒径为38nm~200n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下多为球形.大剂量时肝脏、肾脏和肺脏组织的GSH和MDA含量及SOD活力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MDA随PEI的粒径增大而增高,GSH、SOD含量则有相反的趋势;小剂量时各组织器官的GSH和MDA含量及SOD活力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 大剂量时PEI对小鼠组织器官可造成氧化损伤,PEI的粒径增大其损伤也增加;小剂量分次给予时不明显.MDA的测定和GSH、SOD的测定相互配合,可反映PEI对机体组织器官产生的氧化损伤.

  • 双重免疫组化技术在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应用

    作者:陈慧;徐琳瑜;钟晓怡;郜恒骏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实践中,经常需要检测两种不同物质是否在同一样品或同一种细胞中共存,好使用双重染色法在同一个组织样本上进行杂交.双重染色的方法有两种类型,免疫酶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目前,在实体肿瘤中,由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过高的荧光信号,免疫荧光法更适合用于冰冻保存的组织[1].双重免疫酶组织化学需要选择不同显色底物、不同的抗体、不同修复方法进行搭配,操作繁琐,在科研使用比较广泛,但临床操作要求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所以在临床不常规使用.

  • 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单侧海马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惠娟;李玲;刘卫;易南;杨华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虎红联合冷光源诱导的大鼠单侧海马梗死模型,了解梗死后学习记忆功能及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8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及6组不同光敏剂浓度(30、40、50、60、70、80mg/kg)的模型组,不同光敏剂浓度的模型组给予静脉注射虎红,冷光源照射左侧海马CA1区,3d后观察其梗死面积、神经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结果:50mg/kg以上的虎红经冷光源照射,可诱导大鼠海马梗死,且面积恒定,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但大鼠单侧海马梗死后的神经行为学改变不明显.结论:虎红结合冷光源诱导的大鼠单侧海马梗死模型稳定性、重复性好,动物存活率高.

  • 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成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飞峰;李竹兰;杨莹

    目的:探讨利用亚甲蓝(M B )光化学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过程后血浆中主要成分的变化,为临床上制备安全可靠的血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将随机采集的30份6 h内的新鲜血浆100 m l称重后留样,试验部分血浆加入MB ,并进行病毒灭活光照和过滤,病毒灭活过程完成后,比较实验血浆病毒灭活过程前后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凝血因子Ⅷ(FⅧ)、C级纤维蛋白原(Fib)、VWF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病毒灭活前凝血因子(FⅧ:C)为(113.44±22.43)%、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为(225.67±48.32)mg/dl、凝血因子(FV :C)为(75.34±15.68)%、MB浓度为(1.14±0.22)μmol/L ,在经过病毒灭活过程后FⅧ:C为(92.01±15.83)%、Fib(183.62±37.48)mg/dl、FV :C(58.99±14.43)%、MB浓度(0.27±0.14)μmol/L ,均较灭活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虽然也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 FⅧ:C、VWF、Fib、FV :C、血浆容量均有所影响,但还是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临床用血标准,所以采用病毒灭活可以在保留血浆基本成分的情况下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 参芪脑保颗粒对光化学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卫;尹岭;武晓玲;宋春杰;朱克

    目的 研究中药参芪脑保颗粒对大鼠局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成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参芪脑保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溶栓胶囊治疗组、金纳多片治疗组,分别于光照后3h、1、2、3、4d给予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第5d处死,用TTC及HE染色观察梗死灶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参芪脑保颗粒治疗组的体重恢复较对照组及金纳多组快,大、中剂量组的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及金纳多治疗组(P<0.05),大剂量组的梗死灶体积小于小剂量组(P<0.05),与溶栓胶囊治疗组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参芪脑保颗粒治疗组神经元缺血性损伤较对照组及金纳多组轻.结论参芪脑保颗粒对大鼠局灶脑梗死有治疗作用.

  • 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影响

    作者:汪茜;高玉红;郑一;王明新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大、中、小剂量(2,1,0.5g·kg-1·d-1,ig)组和阳性对照步长脑心通组(1 g·kg-1·d-1,ig),每组10只.治疗组于术后3 h,1 d,2 d,3 d和4 d给药,bid.用光化学诱导方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评定;以及造模后5 d时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功能评定各组大鼠间无统计学差异,脑缺血5 d后,黄芪多糖大、中剂量组与步长脑心通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及黄芪多糖小剂量组,梗死灶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黄芪多糖作为单药成分在大剂量给药时疗效可与步长脑心通复方制剂疗效相当.结论:黄芪多糖对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 异亚丙基莽草酸对光化学损伤诱导的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晶;张硕峰;周宁家;李振;甄诚;高文秀;孙建宁;郭亚健

    目的 研究异亚丙基莽草酸(ISA)对光化学损伤诱导的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玫瑰红与冷光源照射感觉运动皮层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大鼠脑缺血,连续灌胃给予大鼠ISA 30 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对其进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搜索测试.结果 光化学 损伤诱导的脑缺血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定位航行实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在空间搜索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游泳初始角度显著大于假手术组.ISA连续给药30 d可不同程度地缩短逃避潜伏期,并减小初始角度.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ISA大剂量(1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可提高光化学损伤诱导的脑缺血大鼠对水迷宫学习记忆的获取能力及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保持能力.

  • 核黄素结合紫外线照射病原体灭活实验条件的建立

    作者:孔令魁;赵乙洁;陈祖伟;邬旭群

    目的 设计核黄素(维生素B2)结合紫外线照射灭活病原体的实验条件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采用麦康凯琼脂平板涂布计数法以大肠杆菌为指示病原体,观察核黄素浓度、紫外线剂量、磷酸盐介质和pH值等多种因素对光化学灭菌的影响.结果 大肠杆菌在PBS介质中,12.5μm/L核黄素和在254nm波长的3.0mJ/ml剂量紫外线辐照的下降达3.87Log数.结论 PBS介质中,大肠杆菌对低浓度的核黄素和低剂量紫外线辐照剂量具有敏感性.

  •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在食蟹猴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朱华;刘颖;李秦;卢珊;冯铭;肖冲;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使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疗效进行行为学分析评价.方法 成年食蟹猴18只,手术前2个月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动物进行训练并采集本底数据.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造模后4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于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后1 d、3 d、1、2、3、4周及干细胞注射后1d、3 d、1、2、3、4、5、6、8周采集行为学实验数据.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抓取水果块的时间,结合神经功能评分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 18只动物手术后均出现与梗死部位对应的行为学症状.在术后采集数据的各个时间点损伤侧上肢行为学数据与手术前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4 h高,随后出现渐进性恢复.干细胞治疗后3 d到治疗后第8周,模型组动物与高、低剂量组动物间精准上肢运动测试结果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治疗2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动物神经功能,在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建立和药效学评价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光化学法制作食蟹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作者:朱华;李秦;徐艳峰;冯铭;李昊;孙井江;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使用光化学法构建食蟹猴局部脑缺血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必要的条件.方法 选择8只健康成年食蟹猴,静脉注射35 ms/kg体重的玫瑰红B 5 min后用冷光源照射大脑皮层中央前回10 min.第一次注射后10 min钟注射第二次玫瑰红B,浓度与第一次相同.照射完毕后,向颞侧移动光源发光口,在第二点照射10min.利用影像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动物清醒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的坏死灶.坏死灶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成功的将光化学法首次应用于灵长类动物,为进行与临床有重要意义的神经细胞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光化学法啮齿类动物脑缺血模型分析

    作者:孙居仙;张申

    根据啮齿类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光化学模型制作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将该模型分为4种,并对常用光敏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该模型对动物的创伤小、制作相对简便、重复性好,将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 应用手持激光器建立光化学法脑梗死动物模型

    作者:卢宝全;尚小明;杨峰;韩德昌;李相春;洪军

    目的 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光源建立光化学法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开骨窗至硬脑膜,不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 min;B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 min;C组:保留颅骨内板,注射玫瑰红,手持激光器照射5 min;D组:开骨窗至硬脑膜,注射玫瑰红,冷光源照射40 min.于术后24、48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进行MR扫描,术后48 h处死动物,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比较各组的模型制作成功率.结果 不同方法进行动物模型制作时,24h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48 h后差异消失.头部MR扫描显示,A组未见脑梗死形成,B组、C组全部有脑梗死灶形成,D组仅部分大鼠形成梗死灶,但体积明显较B、C组小,另外C组有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TTC染色A组未见梗死灶形成,B组、C组可见恒定的梗死灶,D组仅部分形成梗死灶.B、C、D组模型制作成功率分别为100%、80%、50%,将B组、C组合并为手持激光器组,与冷光源组(D组)比较,两种方法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26).结论 应用手持激光器作为照射光源与冷光源相比,有更高的模型制作成功率.

  • 光化学法诱导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的效果评价

    作者:杨峰;赵雅宁;李建民

    ①目的 评价光化学法诱导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的效果.②方法 雄性we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取4h、12h、1d、3d、5d为观察时间点.通过行为学评分、HE染色、MRI扫描及伊文思蓝渗出量评价大鼠脑皮质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的效果.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P<0.05);HE染色可见大脑皮质脑梗死改变; MRI可见皮质脑梗死的信号改变;伊文思蓝染色可见梗死区血脑屏障破坏,伊文思蓝渗出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且以4h渗出量增多,1d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④结论 光化学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梗死效果肯定、简便、可重复性高,动物病死率低,接近人类局灶性脑梗死类型.

  • 亚甲蓝/光化学法在血浆病毒灭活中应用

    作者:庄培芬;桑列勇;蒋国瑾;曹福栋;孙飚;鲍红英

    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存在可感染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目前的血液检测由于受检测项目、检测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阻断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技术作为阻断经血传播病毒的有效手段而受到关注,本文探索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方法的病毒灭活技术用于临床单袋血浆的病毒灭活.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 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 TNF-α含量的影响

    作者:高红莉;刘昭纯;高允生;齐永秀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放免法观察活血熄风方对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活血熄风方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有关.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