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建省召开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猴)室资源共享暨规范化管理座谈会

    作者:张福弟;李中芳

    2009年4月2日,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在福州市召开福建省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室资源共享暨规范化管理座谈会.会议邀请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省内有关厅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企业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实验室的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福建省人口计生科研所的非人灵长类实

  •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张世琨司长到福建省调研

    作者:叶丽君

    2008年4月12-14日,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司长张世琨到福建省邵武市调研人口计生科技工作.张司长听取了福建省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报,并实地察看了邵武猕猴饲养繁殖基地.张司长指出,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福建省非人灵长类研究上的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高标准、高要求地加强"福建省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多渠道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规范管理,力争建成具有更高水准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研基地,加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 抗体应答研究技术在非人灵长类感染与免疫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一文;罗文新;夏宁邵

    近年来, 随着单个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与深度测序 (Deep Sequencing) 的发展, 相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内抗体应答研究中.但该类技术在非人灵长类 (Non-Human Primates, NHPs) 抗体应答研究中的应用较为有限.而NHPs由于与人类具有较为相似的免疫系统, 二者在感染或免疫后可以激起相似的获得性免疫应答, 尤其是对NHPs产生的针对病原体感染或疫苗的NHP抗体应答谱研究, 可以为人类免疫学研究、疫苗设计及生物药物临床转化提供关键信息.本文对目前常用非人灵长类抗体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者提供较为完备的参考.

  • B病毒感染及防治

    作者:郭秀婵

    B病毒(B virus),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称为猕猴疱疹病毒1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CeHV-1),拉丁文名为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imiae),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在35种非人灵长类疱疹病毒中,只有B病毒对人有致病性.

  • 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猴骨骼肌直接注射后的表达

    作者:王珏;赵澎;郑少鹏;赵春礼;王珂;刘玉军;田竟生;徐群渊

    为了对多途径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研究依据,将带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质粒pRcTH与脂质体混合后直接注射至猴骨骼肌内,100d后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以地高辛标记的hTHRNA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以检测该质粒在非人灵长类活体骨骼肌组织中表达的目的基因的mRNA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猴体内有较高效率的表达.本研究提示,质粒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较理想的表达载体,而骨骼肌细胞则是一种能携带并表达外源基因的良好靶细胞.

  • 更正

    作者:《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本刊2015年第35卷第7期发表的论文《结核杆菌抗原诱导非人灵长类特异性IFN-γ的差异性分析》,基金项目更正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261)。

  • 非人灵长类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及神经功能评价的研究

    作者:王强;张通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机能和脑血管解剖与人类非常相似,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建立的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血管疾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常用的工具.笔者就非人灵长类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方法及其神经、行为功能的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 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非人灵长类卒中慢性期模型的研究

    作者:王强;张通;赵春禹;徐建民;温枚;裴志胜

    目的 建立非人灵长类脑梗死慢性期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成年恒河猴10只,血管内介入栓塞动物利手对侧大脑中动脉.依栓塞节段不同,分为M1段栓塞组(n=3)、上干栓塞组(n=5)和下干栓塞组(n=2).通过标准神经量表和小槽食丸取回任务评定运动功能.结果 M1段栓塞组均在急性期死亡.上干栓塞组均存活,MRI可见梗死灶,急性期一侧肢体瘫痪,其中4只功能障碍在慢性期持续存在,另外1只运动功能恢复.下干栓塞组急性期一侧肢体瘫痪,运动缺陷恢复迅速且完全.结论 大脑中动脉上干栓塞动物模型存活率高,慢性期存在运动功能障碍,适合于慢性期研究.

  • 金丝桃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脑脊液穿透力

    作者:

  •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发育神经毒性评价方法

    作者:秦晓菲;袁芳;潘晓靓;王庆利;常艳

    药物的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DNT)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与生殖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y,DART)研究相结合.由于大分子生物技术药物多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在大鼠和兔体内不能或较少产生药理学应答,因此生物技术药物在评价DART时往往使用与人类更为接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理特征与人类高度类似,行为高度进化,具有高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因此特别适合用于生物技术药物的非临床DNT研究.本文综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发育神经毒性评价方法,为评价非人灵长类的神经行为学提供了概况,以期更好的研究药物的发育神经毒性.

  • 非人灵长类模型在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袁芳;潘晓靓;林海霞;王庆利;常艳

    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增加,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发育和生殖毒性研究已越来越普遍.食蟹猴是发育和生殖毒性研究理想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这一种属在生殖和内分泌方面与人类十分类似.本文介绍了非人灵长类在发育毒性(胚胎-胎仔发育,围产期发育)和生殖毒性(雌性和雄性)研究中的应用,为灵长类发育和生殖毒性实验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

  • 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志;崔岚;黄瑛;张頔;杨艳伟;吕建军;屈哲;霍桂桃;黄芝瑛

    免疫毒性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常见的毒副作用.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多种细胞和多种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与遗传背景、年龄、性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正常的生理变异范围较大,这对于评估药物所致的免疫毒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较常用的实验动物.了解和熟悉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系统的特点,有助于正确、客观地评价药物所致的免疫毒性.本文从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和淋巴结)及免疫细胞(T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形态特征和功能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 影响犬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病理学检测指标的因素

    作者:潘东升;范玉明;李波

    目的 探讨影响犬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病理学检测指标的因素.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对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 影响犬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病理学检测指标的因素,主要有样本处理、检验方法、动物年龄、生理周期、生理学变异、实验动物数量、实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等.

  •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作者:江鹏亮;汤球;余琛琳;崔淑芳

    1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学特点1.1 动物分类学位置猕猴(Macaca mulatta)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猕猴属动物.猕猴实际上是猕猴属猴的总称,共有12个种、4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有5个种,包括恒河猴、熊猴、红面断尾猴、台湾岩猴和平顶猴.

  • 转基因家畜及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岩;张然;马腾;张运海;何祖勇;朱化彬;李宁

    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基础研究的新发现推进到临床应用是一个耗时、低效并且花费巨大的过程;新药开发过程需要优化各种经济和伦理因素,在合理时间范围内为病人提供对症治疗.适当的动物模型,是新药及新治疗策略的研发、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媒介,是研究成功转化的关键[1].转基因小鼠对新药研发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啮齿类与灵长类动物在遗传和生理上的差异(包括器官形态、生理学、免疫学、代谢途径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严重阻碍了小鼠疾病模型的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2].

  •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芳;万玉玲;徐强;饶军华;刘晓明

    自伤行为(self-iniurious behavior,SIB)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一般人群发生率4%,边缘性格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5%,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如幻觉、抑郁、焦虑等症状)有关,患者本意是进行非致死性自伤,但因可能危及重要器官或血管等,导致残疾或死亡.在人工饲养繁殖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Non-human Primates)中,这种类似人自伤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1].

  • 实验动物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杨文静;赵勇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神经科学的各项研究也都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近年来,随着实验动物资源的丰富和生物学特性的挖掘,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可供进行神经科学的研究.结合当前神经科学的研究前沿,我们选取了一些不同层次、各具特点的实验动物作一总结,为实验动物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 非人灵长类抑郁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郑琼飞;尹勇;秦冬冬;姚萍

    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对于抑郁症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非人灵长类在种系发生上较啮齿类更接近于人类,其行为表现也与人类更加接近,因而非人灵长类抑郁症模型更具价值.总结分析常用的非人灵长类抑郁症模型建模方法和各自特点,了解其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将为人类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参考及研究方向.

  •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在食蟹猴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朱华;刘颖;李秦;卢珊;冯铭;肖冲;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使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疗效进行行为学分析评价.方法 成年食蟹猴18只,手术前2个月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动物进行训练并采集本底数据.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造模后4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于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后1 d、3 d、1、2、3、4周及干细胞注射后1d、3 d、1、2、3、4、5、6、8周采集行为学实验数据.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抓取水果块的时间,结合神经功能评分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 18只动物手术后均出现与梗死部位对应的行为学症状.在术后采集数据的各个时间点损伤侧上肢行为学数据与手术前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4 h高,随后出现渐进性恢复.干细胞治疗后3 d到治疗后第8周,模型组动物与高、低剂量组动物间精准上肢运动测试结果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治疗2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动物神经功能,在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建立和药效学评价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非人灵长类评价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李舸;刘晓霖;陈锐;刘书华;李韵峰;关雅伦;李雪娇;裴中;黄韧;张钰

    目的 基于威斯康辛通用测试仪的延迟应答测试是评价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能力的常用方法,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何设定规范的训练和评价参数,对正确评价猴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8~9岁雄性食蟹猴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利用改良的威斯康辛通用测试仪检测,通过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来评价训练次数,评价频率,间隔评价时间,延迟时间和陷阱食盒数量等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当减少训练阶段的训练次数(小于10次)时,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不稳定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获得足够训练的前提下,评价频率对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影响较小;常规训练后3个月进行评价,食蟹猴仍然能够获得65%的获取食物正确率;增加延迟时间后,会导致部分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显著降低;此外,当增加到3个以上陷阱食盒时,导致食蟹猴获取食物正确率普遍低于65%以下.结论 合理的设置训练和评价阶段的实验参数对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