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搏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与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徐应国

    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ETCO2及SPO2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PETCO2及SPO2在临床麻醉、心肺脑复苏、麻醉后恢复室(PACU)、ICU、院前急救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008年2月~2010年10月进行控制性降压全麻插管患者96例监测PETCO2及SPO2波形(因目前还没有可以分析二者波形的设备,只能通过与血压正常时的波形用正常与不正常来定义分析)来观察二者与血压的相关性,麻醉深度加深时,血压下降,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低、时限变窄,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曲线平台下降.现报告如下.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院外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作者:汪业方;张建中

    目的:总结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院外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监测PetCO2数值的变化和其波形形态,分析呼吸支持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结果62例PetCO2监测患者中出现异常情况34例,经及时处理后27例恢复正常(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99%者12例、90%~95%者15例);7例患者未恢复正常(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60%~80%者3例、40%~59%者1例、40%以下者3例)。结论 PetCO2在院外急救中起到定量监测作用,并可指导院外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ICU的应用

    作者:姚玉红;金丁萍

    对急诊监护室48例患者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发现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其大小与不同的原发病有关.同时还对PETCO2监测的观察要点、临床意义及仪器的日常护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这项技术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奚云

    目的 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SP)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行机械通气的SP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26例患儿行持续主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同时做125例次动脉血气分析,分析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结果 PetCO2的平均值为(31.9±5.1)nun Hg,PaCO2的平均值为(37.8±4.3)mm Hg,呈正相关(r=0.72,P<0.05);随着OI值的升高,PaCO2与PetCO2的相关系数越小,OI超过25时,两者无相关性;23例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后3、12、24、48及72 h PaCO2与PetCO2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病情改善,PaCO2与PetCO2相关性系数呈升高趋势,a-PetCO2不断降低.结论 在对SP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无创性主流式PetCO2监测在OI值<25或患儿病情好转时与Pa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手术中不同体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蒋德斌;庾俊雄

    目的:观察不同的腹腔镜手术体位对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妇科手术(B 组)患者各80 例.A 组仰卧位头高足低50°~60°、B 组仰卧位头低足高30°~45°,气腹压力均维持在10~13 mm Hg,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别于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5 min(T2)、10 min(T3)、30 min(T4)及气腹结束后5 min(T5)记录各测量值.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 在T3、T4时较T1时明显升高(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PETCO2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5),两组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头低足高位手术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大.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麻醉应用与价值分析

    作者:李伟

    目的:研究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麻醉应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1月行手术采取临床全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病例,监测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比较稳定,全麻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升高,全麻2 h后上升(P<0.05),术中各时间点监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于疾病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 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在非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寿根;高特生;朱波;张树保;杨亦斌;朱琳

    目的:观察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在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效果。方法该院行单侧乳房肿块切除术女性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面罩,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分钟(T1)、手术切皮后20分钟(T2),患者离开手术室(T3)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观察组还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T1与T2时观察组PaO2、S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T1时R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时除PaO2、SaO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ETCO2先升高后下降。苏醒时间:观察组(5.6±3.2)分钟,对照组(8.1±4.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不良事故发生。结论采用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型吸氧面罩用于非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较常规方法更安全有效,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 呼气末CO2对异丙酚靶控麻醉的影响

    作者:金大龙;成黎明

    目的 通过观察异丙酚血浆靶控麻醉在不同浓度呼气末CO2下的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了解呼气末CO 2对异丙酚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分级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43~87kg;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5ug/ml和2~6ng/ml术中通过调节通气量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依次降低至35、30、25mmHg,各个阶段稳定30min后观察BIS值;并在各时段终期快速静注异丙酚1mg/kg后,再次观察BIS值的变化及变化所需时间.结果 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随着PetCO 2依次降低至35、30、25mmHg,患者BIS值无显著性变化;在各时段快速静注异丙酚1mg/kg后,BIS值均显著降低,但随着PetCO 2的下降,BIS值降低幅度逐渐减小且从用药到BIS发生变化所需时间逐渐延长(P<0.05). 结论随着PetCO2的降低,异丙酚的麻醉作用有所减弱且起效时间逐渐延长,这种影响可能与过度通气降低脑血流量有关.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小儿非插管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鲁会卿;王韬渊;陈宁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p<,ET>(CO<,2>))在小儿非插管全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小儿非插管全麻患者,采用鼻氧管采气方法动态观察静脉全麻前、麻醉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波形变化,同时记录呼吸频率(RR)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变化,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儿麻醉过程中SpO<,2>均维持>95%,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p<,ET>(CO<,2>2)增高有显著意义(P<0.01),高1例达8.7 kPa(65mmHg).结论:小儿非插管全麻中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道不畅而导致CO<,2>蓄积,鼻导管P<,ET>(CO<,2>)监测可提高小儿非插管的安全性,建议将p<,ET>(CO<,2>)作为小儿非插管全麻常规监测项目.

  • Philips监护仪呼气末二氧化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的临床观察

    作者:代金贞;李新华;杨辉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差(值)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的874例患者中,男性410例,年龄范围为14~84岁,女性464例,年龄范围为12~93岁;肝、胆、胰、脾手术342例,胃肠手术249例,甲状腺手术和乳腺手术229例,肺、纵膈、食管手术23例,其他手术31例.麻醉选择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机械通气20 min后,经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美国Nova Biomedical公司StatProfile M血气分析仪),应用Philips MP20监护仪同步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结果:PaCO2显著高于PetCO2(P<0.01),两者之间差值为(4.88±2.13)mmHg(1 mmHg=133.322 Pa).其中40例患者PaCO2和PetCO2差值大于10 mmHg,14例患者PaCO2测量值小于PetCO2.结论:全麻下手术患者,PaCO2通常大于PetCO2.当心输出量降低和通气/血流比异常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往往低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个别情况下高估其变化,应予以注意(应监测PaCO2,以防止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及设备简介

    作者:王亚林;张广;吴太虎

    在对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临床监测的意义及相关应用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相关的监测设备,并分析了未来ETCO2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设备的应用前景,指出了随着ETCO2监测技术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将会更加凸显,此技术研究潜力巨大.

  • 经微流口鼻罩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准确度研究

    作者:张春艳;张昌伟;王儒蓉

    目的 观察经微流口鼻罩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监测的准确度,以及吸氧对P<,ET>(CO<,2>)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意识清醒、拟在局部麻醉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岁.随机分为两组,吸氧组和不吸氧组.吸氧组患者用微流口鼻罩吸氧(氧流速5L/min),并同时监测经微流口鼻罩P<,ET>(CO<,2>);不吸氧组患者只监测经微流口鼻罩P<,ET>(CO<,2>),不吸氧.两组患者均持续监测心率(HR)、收缩压/舒张雎(SBP/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P<,ET>(CO<,2>),在P<,ET>(CO<,2>)稳定并持续5min情况下抽取股动脉血,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同时记录P<,ET>(CO<,2>).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微流口鼻罩P<,ET>(CO<,2>)与P<,a>(CO<,2>)相关性较好,吸氧(氧流速5 L/min)情况下P<,ET>(CO<,2>)与P<,a>(CO<,2>)相关系数r=0.815,不吸氧时P<,ET>(CO<,2>)与P<,a>(CO<,2>)相关系数r=0.694.两组患者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结果相似,吸氧组Pl(C02)与P<,ET>(CO<,2>)的差值[P<,a-ET>(CO<,2>)]为(0.41±0.34)kPa(3.10±2.56)mmHgl,95%一致性界限为-0.256~1.080 kPa(-1.92~8.12mmHg),不吸氧组[P<,a-ET>(CO<,2>)]为(0.25±0.33)kPa[(1.90±2.49)mmHg],95%一致性界限为-0.396~0.902 kPa(-2.98~6.78mmHg).两组[P<,a-ET>(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微流口鼻罩监测[P<,ET>(CO<,2>)]与[P<,a>(CO<,2>)]有强相关性和较好的一致性,经微流口鼻罩[P<,ET>(CO<,2>)]可以准确反映[P<,a>(CO<,2>)].氧流速5 L/min对经微流口鼻罩[P<,ET>(CO<,2>)]监测的准确度没有影响.

  • 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作者:于永群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麻醉、体位及二氧化碳气腹影响,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通气的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30例,行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15min的SpO2、PET CO2、SaO2、PaO2、PaCO2及Paw(气道压)、MAP(平均动脉压)、RH(心率).结果3个时间点MAP、RH、SpO2、SaO2、PaO2无明显变化,气腹后Paw、PaCO2、PETCO2明显升高(P<0.01),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0.816、0.798、0.806(P<0.01),SpO2与SaO2呈正相关,r=0.952、0.936、0.947(P<0.01).结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体位、二氧化碳气腹并不显著影响SpO2、PETCO2监测的可靠性.

  • 生理死腔与潮气量比率测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杰;陈荣昌

    生理死腔与潮气量比率(VD /VT)是反映肺通气效率的重要呼吸生理指标.近年来,通过同步测量气道流量及CO2浓度构成单次呼吸二氧化碳容积曲线图(SBT-CO2:single breath test for CO2)来测量VD /VT及死腔量,方便、快捷、重复性好.本文将近年来VD/VT及死腔量测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动态监测、疗效评价和ICU通气管理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加以综述.

  • 主流和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与动脉二氧化碳一致性研究

    作者:王金荣;高攀;邵立业;郭淑芬;郭伟;刘亚晶;崔朝勃

    目的 评估主流和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PaCO2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28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同时分别采用主流和旁流PETCO2监测仪采集数据并记录,用Bland-Altman方法评估主流和旁流PETCO2与PaCO2的一致性,一致性界限设定在±5 mmHg.结果 患者年龄(60.43±14.28)岁,PaCO2值为(50.64±24.98) mmHg,主流PETCO2为(46.18±24.45) mmHg,旁流PETCO2均值为(44.36±23.36) mmHg.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PaCO2与主流PETCO2均值相差4.5 mmHg(95% CI-1.6~10.5 mmHg),具有一致性.PaCO2与旁流PETCO2均值相差6.3 mmHg(95% CI-0.1~12.7 mmHg),不具有一致性.主流与旁流PETCO2均值相差1.8 mmHg(95% CI-0.4~4.0 mmHg),一致性良好.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主流和旁流PETCO2正常范围截断值分别是31.90~39.20 mmHg和30.68~37.70 mmHg.结论 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主流PETCO2与PaCO2、主流与旁流PETCO2具有一致性,旁流PETCO2与PaCO2不具有一致性.

  • 智能全闭环控制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患者应用的有效性

    作者:张晔;章淬;史克洁;施乾坤;宋晓春;肖继来;孙芳;薛寅莹;穆心苇

    目的:探讨智能全闭环控制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非急诊心脏手术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接受 Intellivent-ASV 和 ASV 通气模式。记录两组入 ICU 时(T0)、1 h 末(T1)、2 h 末(T2)、SBT 前(T3)的呼吸机设置参数,呼吸机监测(潮气量、肺顺应性、通气支持程度等)等指标;观察比较两组 T0,T1,T2,T3、停用呼吸机后1 h (T4)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2例, Intellivent-ASV 组患者43例(52.4%),ASV 组患者39例(47.6%)。①呼吸机参数设置:两组在吸氧浓度(FiO 2)、呼气末正压(PEEP)、MinVol 后期设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Intellivent-ASV 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血气分析指标:两组 T1点 PaCO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tellivent-ASV 组组内 PaO 2/FiO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Intellivent-ASV 组内 PetCO 2与PaCO 2之间呈正相关(R2=0.607,P <0.05)。结论 Intellivent-ASV 通气模式在成人择期心脏术后患者中使用具有安全性。应用 PetCO 2可以连续、及时的监测呼吸指标变化,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

  • 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O2气腹对呼吸的影响

    作者:毛常青;曹清勇;曾志民;吕培标;周志涛;李俊;钟国英

    目的 研究小儿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O2气腹对呼吸的影响.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52例,观察气腹前以及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peak)、血氧饱和度(SpO2)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 行CO2气腹后5、15 min SpO2值较气腹前降低,而PETCO2、Ppeak较术前上升(P<0.05).放气5 min后、拔管前,各项数值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52例患儿中1例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结论 在行腹腔镜治疗时,CO2气腹对小儿呼吸有一定影响,术中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合理用药,使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

  • 颅脑外伤病人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增高1例报告

    作者:鲁素红;李铁建;金国光

    患者,男,37岁,因从高处坠下致颅脑外伤、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大面积肺挫伤、右股骨干骨折,拟行右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1:30人手术室,患者昏迷状态,舌后坠,血压(Bp):169/98mmHg、心率(HR):67次/分、呼吸(RR)23次/份、氧饱和度(SpO2):90%.双肺底听诊有湿罗音,右侧瞳孔直径5 mm,对光反射无,左侧瞳孔直径6 mm,对光反射无,口鼻腔及外耳道有陈旧性血迹.用咪唑安定1 mg、芬太尼0.1 mg、万可松8 mg、依托咪酯20 mg、静安50 mg静脉诱导,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刘荆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急诊气管插管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内对照方法,将68例急诊气管插管病人按插管中导管的位置及插管后导管机械故障分成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比较两组PetCO2数值及PetCO2波形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异常组23例所监测的PetCO2波形及PetCO2值均有改变,插管后异常组24例所监测的PetCO2波形及PetCO2值也有改变.[结论]PetCO2监测技术直观性好,能指导急诊气管插管,减少插管失误,并及时发现气管导管的机械故障,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 急诊心肺复苏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及乳酸值价值探讨

    作者:范海鹏;闫红;黄国亮;吴世浪

    目的:探讨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O2)、血乳酸值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急诊抢救室行心肺复苏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7例,入院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有效的心肺复苏( CPR),自气管插管开始即持续监测患者的PET CO2,并分别监测患者复苏后5、10、20、30 min动脉血乳酸值。分析PETCO2波形变化,比较复苏成功组(15例)与失败组(32例)患者各时间段乳酸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乳酸值在5、10 min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20、3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监测PETCO2,可即时反映心肺复苏时气管插管的位置,及时反应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同时动态乳酸值测定对判断心肺复苏成功与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