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科;王晶;徐丽南;瞿虎;江春强;柯嘉;俞建东;苏中振;尧冰

    目的:探讨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8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FA组和对照(Control)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TACE,RFA组在TACE治疗3周后行RFA。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及总体疗效。患者接受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和患者存活情况。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及免疫功能检测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和Z检验。结果治疗后RFA组CD4+、CD8+及CD4+/CD8+比值分别为(42±4)%、(13±3)%、2.9±0.9,与Control组的(33±4)%、(17±3)%、2.3±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3,-6.488,9.321;P<0.05)。治疗后RFA组肿瘤直径为(0.9±0.1)cm,明显小于Control组的(1.9±0.2)cm(t=-4.573,P<0.05)。RFA组术后总有效率为62%(21/34),Control组为35%(12/34), RFA组治疗效果优于Control组(Z=4.769,P<0.05)。RFA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38.2%、23.5%,明显高于Control组的14.7%、5.9%(Z=4.836,4.221;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其疗效可能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钇-90微球经动脉放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慕行;张谞丰;程继文;朱迎;王万里;董健;龙志达;吕毅

    目的评价钇-90微球经动脉放疗栓塞(TAR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肝癌)的疗效。方法在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 Register (CENTRAL)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文献,英文检索词主要包括radioembolization、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TARE、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SIRT、Yttrium-90、90Y、chemoembolization、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liver cancer、liver tumor、liver neoplasm。辅以手工检索查找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的数据合并后,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TARE组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提取患者肿瘤治疗反应情况和1、2、3年生存率的数据。采用Q检验进行文献异质性检验,采用绘制漏斗图和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发表偏倚。结果经过筛选纳入的5篇文献质量为中高水平,共计591例患者,TARE 组292例,TACE组299例。采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TARE组患者对肿瘤治疗反应优于TACE组(RR=1.50,P<0.05)。TARE组患者2、3年生存率高于TACE组(RR=1.56,2.04;P<0.05)。结论与TACE 相比,TARE能明显提高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肿瘤治疗反应率和远期生存率。

  •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李玉民;马臻;陈昊

    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肿瘤始于 1990 年, 2001 年 美 国 食 品 药 品 管 理 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 准 应 用 于 临 床,自 此RFA 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尤其在对原发性肝癌(肝癌)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1].本文就肝癌 RFA 治疗相关问题作一概述.

  • 微波消融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吉润;朱卫华;张大方;公磊;甘丽云;李澍;金仲田;王福顺;陈雷;朱继业;冷希圣

    目的 分析微波消融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经皮或经腹)消融治疗,疑有病灶消融不完全或复发者,再次行消融治疗或行TACE治疗.结果 本组63例患者分别接受1~5次消融治疗,共82例次.围手术期死亡2例,手术相关死亡率为3.2%.随访时间为2~54个月.随访患者中22例存活,38例死亡,1例失访.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其1年、2年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3%、42.1%、26.5%.分层分析显示:(1)初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0.0个月.(2)早期患者(Ⅰ期和Ⅱ期)患者的生存期要明显长于晚期(Ⅲ期和Ⅳ期)患者.(3)病灶单发且其直径≤3 cm的小肝癌患者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3%、86.7%和65.0%,均明显高于其他非小肝癌患者.(4)肿瘤复发组患者中,肝内仅有单个复发灶且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9例,其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9%和35.6%,其他14例复发患者的1、2、3年的生存率则分别为21.4%、10.7%和0%(P<0.01).结论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结合TACE是治疗肿瘤直径≤3 cm小肝癌患者的较好选择,其疗效与手术治疗效果接近;肿瘤复发患者中仅有单个复发病灶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其生存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复发组患者.

  • 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与介入治疗的研究

    作者:杨业发;程红岩;徐爱民;陈栋;陈汉;吴孟超

    目的研究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旨在指导介入治疗. 方法 1038例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常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癌灶临近膈肌的102例加作选择性膈下动脉造影,分析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征. 结果 147例肝外动脉供血来源于膈下及右肾上腺动脉54例(36.7%),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50例(34.0%),胃左动脉22例(15.0%),胰十二指肠动脉弓18例(12.2%),结肠右动脉3例(2.1%).其中,97例为肝癌本身固有的寄生性供血(66.0%),37例为TACE后肝动脉闭塞所致的肝外侧枝循环(25.2%),其余为肝切缘网膜粘附供血(8.8%).肝外动脉供血与癌灶的部位和大小密切相关,肝外供血支的插管成功率为82.3%. 结论明确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对临床准确和彻底阻断肝癌多动脉供血,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274例巴塞罗那A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杨浩洁;郭哲;姜经航;杨富权;鲍思扬;黎乐群;赵昌;向邦德

    目的 探讨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A期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经TACE治疗的BCLC 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CLC A期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21.2%、11.8%.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35 g/L(x2=6.736,P=0.009)、天冬氨酸转氨酶≥70 U/L(x2=8.295,P=0.004)、肿瘤直径≥5 cm(x2=6.720,P=0.010)、AFP≥400 ng/ml(x2=12.510,P=0.000)影响BCLC A期肝癌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35 g/L(Wald=9.827,P=0.002)、肿瘤直径≥5 cm(Wald=5.680,P=0.017)、AFP(α-fetoprotein)≥400 ng/ml(Wald=10.359,P=0.001)是影响上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满足白蛋白> 35 g/L、肿瘤直径<5 cm、AFP <400 ng/ml的BCLC A期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3.3%、61.1%、30%.结论 术前白蛋白≤35 g/L、肿瘤直径≥5 cm、AFP≥400 ng/ml是影响BCLC A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满足白蛋白> 35 g/L、肿瘤直径<5 cm、AFP< 400 ng/ml的BCLC A期肝癌患者,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陈勇;赵剑波;曾庆乐;何晓峰;卢伟;朱桥华;张克伟;黄得校;何凡;毛军杰;李彦豪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57例患者中肝细胞癌49例,胆管细胞癌8例.共进行了90例次的治疗,即分90个靶区.术前均已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55例)或化疗灌注术(2例).所有患者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少血供或不能插管人供血动脉者.在透视或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CALE.术后1周内行X线平片或CT和实验室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残留灶复发者,行再次治疗.结果 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90例次治疗.均穿刺和注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靶区大小及CALE的用量为:肿瘤直径<3 cm者40例次,乳剂剂量3.0~7.0 ml;3~5 cm者43例次,乳剂剂量12.0~20 ml;>5 cm者7例次,乳剂剂量为24~40 ml.AFP阳性患者43例,治疗后14例降到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CT显示CALE在靶区沉积良好者54例次(60.0%),欠佳者34例次(37.7%).缺失者2例次.随访2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00 d.术后的主要副作用有:发热22例次(24.4%),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11例次(12.2%),穿刺部位疼痛17例次(18.9%),均自行缓解.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 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可切除性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区金锐;刘臻玉;王慧玲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在可切除性肝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临床地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6月至2002年12月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随访资料的可切除性肝癌有46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手术组、TACE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3个组的累积生存率,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组328例(70.5%),TACE组93例(20%),保守治疗组44例(9.5%),患者1、3、5、7年的累积生存率,手术组分别是87.5%、63.2%、45.1%、32.7%;TACE组分别是74.2%、38.4%、18.5%、8.1%;保守治疗组分别是47.7%、12.6%、3.1%、0.3个组在总体、TNM Ⅰ/Ⅱ期和TNMⅢ期的累积生存曲线比较,结果均为手术组佳、TACE组次之,保守治疗组差.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手术、TACE、TNM分期、静脉浸润、肿瘤大小及数目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和TACE的危险比(hazard ratio HR)分别是2.14和1.58.结论 治疗可切除性肝癌,首选手术;若患者拒绝手术,TACE能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 热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小肝癌

    作者:林继宗;王晨虎;林楠;胡昆鹏;陈署贤;方和平;许瑞云

    目的 评价单纯热消融和与热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采用单纯热消融或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单纯消融组(45例)与联合治疗组(25例)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3,P=0.374).联合治疗组的肝内远处复发率低于单纯消融组(X2=3.845,P=0.046),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020,P =0.030).2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6,P=0.154);联合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642,P=0.042),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16,P=0.183);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比单纯消融组长(t=5.921,P=0.003),住院费用高(t=7.738,P<0.001).结论 热消融联合TACE在近期内可减少小肝癌肝内远处复发的机会,提高无瘤生存率,其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高于单纯消融组,但不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 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韦成益;徐美荣;单国平

    目的 探讨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6例胃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步切除17例,对未切除的肝转移灶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门静脉化疗栓塞等局部治疗19例,并与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条件类似的16例胃癌原发灶切除而对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肝转移灶切除组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9%,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6%,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9%、0,较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胃癌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应积极行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肝脏肿瘤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胆管狭窄

    作者:朱锦辉;刘颖斌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 160例肝血管瘤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解世亮;邵永孚;余宏迢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6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66例行肝部分切除,30例行肝血管瘤缝扎术,37例肝动脉栓塞,27例肝血管瘤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 结果 66例肝血管瘤切除组3年内复发率4%,30例肝血管瘤缝扎组3年内复发率40%,37例肝动脉栓塞3年内肿瘤增大占67%,27例肝血管瘤放射治疗效果不明显. 结论肝部分切除是治疗单一较大肝血管瘤有效的方法.

  • 可切除肝癌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对肝切除手术的影响

    作者:罗运权;王义;陈汉;吴孟超

    目的探讨可切除肝癌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对肝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者,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组(TACE组)62例,术前未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组64例.对比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所见,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1、2、3d腹腔引流量,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变无差异,2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中发现术前TACE组胆囊壁增厚、萎缩、粘连及癌灶与膈肌、侧腹壁和网膜粘连远比非TACE组多.TACE组肝硬化加重,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2、3d腹腔引流量多,2组之间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术前TACE使手术难度及危险性增加,对可切除肝癌术前进行TACE应持慎重态度.

  • 伊立替康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吴杰;宋磊;赵丹懿;刘静;郭冰

    目的 比较化疗药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与表阿霉素传统化疗方案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 83例确诊的患者行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分为CPT-11组和阿霉素组,其中CPT-11组24例,阿霉素类组59例.末次随访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 CPT-11组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阿霉素组,分别为21.7,14.5个月(P =0.042);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但CPT-11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阿霉素组,分别为11.42及9.46个月.BCLC B分期亚组分析中,CPT-11组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期具有优势(P=0.029及P=0.014).2组患者的术后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PT-11应用到TACE中对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 肝癌切除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

    作者:林继宗;涂旭升;凌云彪;吴飞龙;陈署贤;许瑞云

    目的 探讨术前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肝癌切除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切除(A组)和行一次TACE再行肝癌切除(B组)的患者资料.结果 B组患者TACE后肿瘤体积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21),肿瘤周围可见假包膜形成,肿瘤周围卫星灶显示清晰.A组患者肿瘤无包膜,边界难定.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67),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P=0.046).B组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1,P=0.039).2组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6,P=0.183).A组切缘复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31),肝内远处复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P=0.046).从第2年起B组的总生存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P=0.043),2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965).结论 术前TACE能使肿瘤缩小,减少切缘复发及肝内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

  • 寄生性血管供应的43例肝癌化学药物栓塞后的治疗对策与效果

    作者:韦长元;康平;陈建思;袁卫平;张传珉

    目的研究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化学药物栓塞治疗后的效果与对策. 方法造影证实肝癌有寄生性血管供应43例.经栓塞治疗后辅以化学治疗或注射无水酒精,观察其癌灶缩小的情况、生存期,并动态观察SIL-2R、AFP等变化情况. 结果有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以巨块型为主,栓塞后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组癌灶缩小多于50%者3例,占1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55%、12.2%和0,sIL-2R、AFP降低程度慢,且易反弹,注射无水酒精组肝癌缩小多于50%者7例,占30%,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52%、35%和9%. 结论有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化学药物栓塞后效果欠佳,辅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癌灶缩小明显,3、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提高,sIL-2R、AFP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 超选择肝动脉联合选择性门静脉碘油栓塞化学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癌

    作者:李美荣;叶观瑞;陈华栋;李运福;潘思波;黄燕金;陈钦寿;梁永任

    目的探讨超选择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导管选择性门静脉碘油栓塞化学药物(SPV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 方法将中晚期PHC 203例随机分成2组,对比单纯 TACE与TACE加SPVE的治疗效果. 结果 TACE组和 TACE加SPVE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CR+PR)]分别为38%和59%,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1).门静脉癌栓消失或缩小率分别为19%和75%,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1).0.5、1、2年生存率TACE组分别为93.1%、65.4%、36.6%,TACE加SPVE分别为100%、95.1%、59.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 TACE加SPVE治疗中晚期PHC优于单纯TACE.

  • 肝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哲;向邦德;姜经航;杨浩洁;齐亚鹏;杨富权;鲍思扬;黎乐群

    目的 比较大肝癌患者经肝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454例行肝切除或TACE治疗肝功能Child-PughA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切除组221例,TACE组233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对匹配后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计133对患者匹配成功.肝切除组及TACE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4个月和20.7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4.9%、43.5%、31.9%和54.6%、17.1%、11.0%(x2=22.506,P<0.001).采用Cox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TACE治疗(Wald=37.060,P<0.001)、白蛋白<35 g/L(Wald =7.771,P=0.005)、天冬氨酸转氨酶≥80 U/L (Wald=4.775,P=0.029)及甲胎蛋白≥400 ng/ml(Wald=12.861,P<0.001)是影响上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切除较TACE可明显提高肝功能Child-PughA级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 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多发性肝细胞肝癌

    作者:蒋水明;张其顺;卢海明;刘雷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多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手术切除联合RFA及TACE治疗的27例多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本组27例均顺利完成姑息性手术及RFA治疗,行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8例,右半肝切除3例,右肝不规则切除12例.手术时间(223±77) min,术中出血量(435±144) ml.术后无肝内血肿、脓肿及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及TACE,24例射频消融病灶均完全坏死固化,未见碘油沉积,3例患者病灶边缘仍可见碘油沉积.术后1年共有9例患者肝内出现新的病灶,术后随访8 ~39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6.3个月,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60%、1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RFA及TACE治疗多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部分患者手术切除率,近期疗效肯定.

  • 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刘洪洲;杨丙全;李永胜;张利中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手术切除加化疗、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姑息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间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Cox模型)分析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0~50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33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至发生肝转移时间少于24 个月、术前CEA水平>15ng/ml、淋巴转移数、单纯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姑息化疗的患者预后不良,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治疗方法和术前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加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较好.

801 条记录 9/41 页 « 12...6789101112...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