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

    作者:李亚雪;王先银;张雪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不适5个月入院.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正常.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吴泽宇;詹文华;何裕隆;汪建平;彭俊生;蔡世荣;马晋平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S)临床上少见,我院1983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RPLS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胜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在临床上虽不常见,但也不是很少见,因其发病部位深在,难以早期发现,即使诊断明确后行手术切除,也经常复发.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1994-2003年收治的16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作初步的探讨.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刚;李华;陈福森

    脂肪肉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10%,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腿及腹膜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cal liposarcoma,PRPLS)约占全部脂肪肉瘤的20%,达全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0%.因位置较深,且常侵犯重要血管,故诊断及治疗有很大的困难.我们收集1988~2005年经手术治疗的16例P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诊治经验

    作者:鲁力;石泓哲;肖泽均;王栋;李长岭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16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53岁.45例为我院初次治疗,28例局部复发后再程治疗.术前均行B超、CT或者核磁共振(M RI)检查,均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大径3~40 cm,中位值18.9 cm.初治的45例患者中,T2期6例,T3期39例.再程治疗的28例患者中,T1期4例,T2期8例,T3期16例.73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7例行术后放疗,3例行术后化疗.73例患者共施行110次手术,110例次手术中,诊断高分化脂肪肉瘤共67例,其中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60例,硬化型脂肪肉瘤7例;诊断去分化脂肪肉瘤9例,黏液样脂肪肉瘤16例,多形性脂肪肉瘤2例;诊断混合型16例.69例随访6个月~13年,平均4年,其中施行完整切除手术的患者66例,全部获得随访,术后复发34例,复发率51.5% (34/66),术后4例出现远处转移.因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死亡14例,其余均健在.4例3个月后失访.无论是在初治组中,还是在再程治疗组中,联合脏器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单纯肿瘤病灶切除手术,且平均复发时间更长.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上较少见,CT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效的诊断方法,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主要方法,完整切除达到肉眼切除干净是手术的目标,对侵犯脏器者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乔弟;程明荣;陈益鸣;马大喜;张智平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是常见的腹膜后肿瘤,常常发病隐蔽,发现时往往累及到周围脏器,给手术切除带来困难,手术后易复发,且对放化疗敏感性较差,给临床带来较大的困难[1]。本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顺利切除,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CT和MRI的表现

    作者:吴志娟;陈克敏;管永靖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m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S)临床少见.其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形成,可发生于无成熟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约占软组织肿瘤的16%~18%[1].其发病率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腹膜后肿瘤中占首位.PRPLS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由于患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且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故预后不佳.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仲发银;夏建国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临床少见,手术复杂,多联合脏器切除,创伤大,且术后易复发[1,2].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22例P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综合治疗方法.

  •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多样性表现

    作者:徐萍萍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发病隐匿,临床发现多数较晚,容易造成术后的复发与转移,预后较差,其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以脂肪肉瘤相对好发[1].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差异颇大,容易造成术前影像诊断的混淆,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28例分析

    作者:闫军;姚晋林

    为进一步提高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治愈率,现总结我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28例复发的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病例资料,借以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该病的再手术率和生存率.

  • Micro RNA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组织中表达差异谱的研究

    作者:董雅楠;邱法波;韩冰;于炳奇;徐常力;宋晓峰;马广涛

    目的:建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micro RNA(mi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RNA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收集4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脂肪组织,利用miRNA芯片技术,将瘤组织miRNA与人的脂肪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进行标记杂交实验后进行数据信号提取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中所表达miRNA中有38个存在明显差异(P<0.05),包含23个高表达miRNA和15个低表达miRNA,其中10个差异显著(P<0.01),包含4个高表达miRNA和6个低表达miRNA.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组织较正常脂肪组织miRNA高表达数多于低表达数,提示可能在肿瘤组织中基因表达量较正常组织低;部分miRNA可能参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恶变的分子机制,这部分miRNA及其下游靶基因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靶点,部分高表达的miRNA可以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1例报告

    作者:安伟;周敬强;刘双;冯宪光;程凤凤

    患者女,32岁。2011年1月26日曾因高分化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PRPLS)在我院行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患者恢复顺利,未放化疗。2014年2月28日,患者查体发现肿瘤复发,逐收入我院。腹部CT检查显示:右侧中下腹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右侧输尿管、腰大肌受累,右肾积水,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甲胎蛋白检测均正常。于2014年3月4日再次行开腹手术。术中见近回盲部的腹膜后见不规则包块,约25 cm ×10 cm,侵及回盲部,尚能推动,靠髂窝处局部破溃,见胶冻样物及血凝块附着;肠系膜根部可见哑铃型肿物,约15 cm ×8 cm,假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切开后腹膜,见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并累及右侧腰大肌,右侧输尿管被肿瘤组织包绕,粘连致密,分离过程中输尿管局部受损破裂,遂将双“J”管自破裂处置入并间断缝合;完整切除肿瘤后先后蒸馏水、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灌注5-Fu 2.5 g,反复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黏液型PRPLS。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3 d出院。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二例外科诊治体会

    作者:谢铭;曾庆良;文坤明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较少见.腹膜后间隙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因其潜在间隙大且部位深,一般难以早期发现,多数是在侵犯周围脏器出现症状时发现.现将我院收治的二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9例报告

    作者:姚青勋;赵丽萍;闫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较为少见.1970~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共收治244例,其中,取得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29例,报告如下.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及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吴益西;刘佳佳;刘军言;余佩武;钱锋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患者预后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51例PRPL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预后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病理学类型、肿瘤危险度、局部复发.(3)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病理学类型、肿瘤危险度.(4)分层分析:对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5)肿瘤危险度与肿瘤直径、侵犯脏器数目的相关性.(6)邻近脏器侵犯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随访情况:5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51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70.6%.22例出现第1次局部复发,复发时间为3 ~60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29个月.(2)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病理学类型、肿瘤危险度、局部复发是影响PRPL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5.926,4.936,17.856,17.279,14.56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病理学类型、肿瘤危险度是影响PRPL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 =0.538,0.645,9.620,95%可信区间:0.238 ~0.997,0.458 ~1.058,1.692 ~18.714,P<0.05).(3)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类型、肿瘤危险度是影响PRPLS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x2=12.375,12.3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危险度是影响PRPLS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OR=6.234,95%可信区间:1.419 ~27.377,P<0.05).(4)分层分析:11例低危险度PRPLS复发患者3年生存率为63.6%,11例高危险度PRPLS复发患者3年生存率为9.1%,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4,P<0.05).(5)肿瘤危险度与肿瘤直径、侵犯脏器数目的相关性:33例低危险度PRPLS患者肿瘤直径为(17 ±8)cm,侵犯脏器数目为(1±1)个;18例高危险度PRPLS患者肿瘤直径为(19 ±5)cm,侵犯脏器数目为(2±1)个.两者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22,P>0.05);两者侵犯脏器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666,P<0.05).(6)邻近脏器侵犯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19例无邻近脏器侵犯PRPLS患者肿瘤直径为(16±8)cm,32例有邻近脏器侵犯PRPLS患者肿瘤直径为(19±7) c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 =0.225,P>0.05).结论 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病理学类型、肿瘤危险度是影响PRPL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危险度是影响PRPLS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低危险度PRPLS复发患者预后优于高危险度PRPLS复发患者.高危险度PRPLS患者更易侵犯脏器.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苏昭杰;李文岗;陈福真;肖林峰;黄军利;黄枢;王博亮;林茜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64岁PRPLS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腹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器官、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及测量肿瘤体积、手术模拟进行术前评估.术前手术方案拟采用分步减瘤逐步完全切除肿瘤的方法.术中沿着脂肪肉瘤的包膜分离粘连,精细操作,依次将肿瘤从右肾、下腔静脉、肝脏剥离,终通过分步减瘤的方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对患者行CT检查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结果 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肿瘤组织、腹腔实质器官、腹腔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术中证实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实际基本一致.患者手术时间为5.5h,术中出血量为1 500 mL,切除的肿瘤质量为7.512 kg.患者术后2周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RPLS切除术前可行精确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订,减少术中的盲目性,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关于"间断咳嗽伴低热1年,发现右上腹肿物3个月"的病案讨论

    作者:姜秀国;吴增安;郭佳

    1 患者入院后本院外科进行了病例讨论,其中争议大的是肠结核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1 肠结核 患者病史为1989年患肺结核,予抗结核药治疗后痊愈,且主诉为间断咳嗽伴低热1年,发现右上腹肿物3个月入院,CRP26.07mg/L,ESR78mm/h.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50u皮试,3.2cm(强阳性),常使人误认为结核.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miRNA表达谱的研究

    作者:董雅楠;邱法波;韩冰;徐常力;宋晓峰;马广涛

    目的:筛选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micro RNA (miRNA)表达谱,为研究miRNA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手术后复发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搜集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4例,收集其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组织,根据术后随访将其分为早期复发组(术后半年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及非早期复发组(术后1年内未出现复发或转移),采用Animal Tissue Kit(LCS, TRK-1002)试剂提取组织Total RNA,利用miRNA芯片技术,将组织miRNA与人的LC Sciences miRNA Microarray-Single (miRBase 21.0)表达谱芯片进行标记杂交实验,扫描仪扫描后进行数据信号提取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较非早期复发组,早期复发组中所表达miRNA中有4个存在明显差异(P<0.05),包含2个高表达miRNA(has-miR-221-3p、hsa-miR-3653-3p)和2个低表达miRNA(hsa-miR-6809-5p、hsa-miR-1224-5p)。结论通过miRNA芯片筛选可初步得到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后早期复发相关的miRNA差异性表达谱,这些差异性表达的miRNA可能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早期复发有密切联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