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部肿瘤术后复发再次切除创面修复的探讨

    作者:李德保;田恒进;王志勇;盛辉;张治家

    目的:探讨面部肿瘤术后复发再次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面部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分别采用下列4种方式修复:岛状额部皮瓣、颞浅筋膜瓣复合皮片移植、下颌颈皮瓣、前臂游离皮瓣.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满意.结论:面部肿瘤术后复发再次切除创面应考虑远位皮瓣,包括带血管蒂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

  • 任意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苏永鹏;劳景茂

    目的:探讨任意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面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42例,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深度及组织可利用情况等,分别选择相应形式的任意皮瓣进行修复.结果:对42例患者的创面修复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旋转皮瓣、易位皮瓣、"A-T"皮瓣、"风筝"皮下蒂皮瓣等,型号匹配良好,转移修复后均成活,质地色泽接近周围皮肤,外观满意.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任意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颌面部错构瘤1例分析

    作者:王建达;姚海燕;吴超

    对颌面部错构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岁.2009-03-06因领面部皮赘样物于我院门诊就诊,家长叙述患儿出生时领面部赘生物就存在,随着患儿身体发育而生长.患儿未诉任何不适,因影响美观由家长带其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肿物位于左颊部,呈指状突起,直径约1 cm,高出皮面约1 cm,表面覆盖有皮肤,突起物与皮肤同色,于门诊外科行肿物单纯切除术.肉眼检查:肿物切面呈半球型,灰白色,实性,质地中等,部分区域呈半透明状.

  • 颅颌面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古文珍;林丽婷;唐系甜;钟桂兴;钱晓霞;黄培一;伍美怡;刘燕婷

    总结了1例颅颌面巨大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因肿瘤范围大、出血多、止血困难,手术难度大,术前进行正确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器械、药品、物品准备.对手术中护理工作进行细化,合理分工,及时补充血容量,有效止血.术后与ICU护士进行全面、细致的交接,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历时7.5h,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 面部皮肤肿瘤皮瓣转移手术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程鹏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肿瘤皮瓣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皮片移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皮瓣移植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皮肤恢复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转移手术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面部肿瘤临床治疗方法,且患者术后皮肤恢复情况较好,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局部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庄国健;王炜;闵松林;侯海川;林乐源;李享明;李承宁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肿瘤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30例;其中色素痣8例,各种囊肿12例,脂溢性角化病7例,磷癌2例,日光放射性角病1例.缺损面积在2.0cm×1.5cm~4.0cm×3.0cm之间,均采用临近局部皮瓣修复,其中皮下蒂"风筝"皮瓣9例,旋转皮瓣13例,楔形皮瓣5例,A-T皮瓣3例,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 30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区外形恢复满意,无继发畸形,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面部供区瘢痕隐蔽、细小;结论 对于面部肿瘤术后患者实施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

  • Ⅰ和Ⅱ期头面部中线淋巴瘤与结内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比较

    作者:熊金蓉;管竞贤;曾广仙;黄和平

    为了探讨Ⅰ、Ⅱ期头面部中线淋巴瘤(midline lymphomas,ML)和结内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选择经病理确诊的ML及结内型NHL患者共93例,均采用放射治疗或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67.7%和80.7%,ML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2%和48.4%,结内型NHL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3V0和74.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分期相同的头面部ML与结内型NHL的预后存在着差异,头面部ML远期疗效不如结内型NHL.

  • 颅面部沟通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臧国尧;朱先理;杨树旭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颞部肿块 1年,头痛半个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左颞部不活动肿块.头颅 MRI检查发现左中颅窝底颞骨内外见约4.5 cm×4 cm×4 cm狭颈状哑铃形肿块, T1WI低等信号, T2WI略高信号,局部颅骨破坏,肿块附近脑组织无水肿,颅外呈宽基,边界不清,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52例

    作者:王引顺;张贇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颌面部血管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52例.结果 治愈48例,基本治愈3例,好转1例,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面部血管痣合并脑积水的颅内静脉异常回流三例

    作者:金永健;冯增伟;孙基栋;肖庆;陈国强;左焕琮

    目的 探讨面部血管痣合并脑积水患者的颅内静脉异常回流特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面部血管痣合并先天脑积水患儿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3例患儿均有多处广泛的静脉窦闭塞且影响全脑静脉回流,颅内静脉回流主要经异常扩张的导静脉或代偿形成的侧副路静脉反流至头面部,引起双侧头面部及颈部静脉扩张.结论 广泛的颅内静脉窦闭塞导致颅内异常的静脉回流是面部血管痣患儿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原因,而这种静脉窦闭塞及异常回流静脉的形成很可能源于胎儿胚胎期发育缺陷.

  • 活血生肌综合疗法防治面部肿瘤术后瘢痕92例

    作者:白永晟;周春英

    目的 观察活血生肌综合疗法防治面部肿瘤术后瘢痕的效果.方法 采用外涂生肌活血油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的方法 对面部肿瘤手术后切口进行干预治疗,并对92例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2例中疗效达Ⅰ级59例,占64.13%;疗效达Ⅱ级33例,占35.87%.结论 活血生肌综合疗法可促进切口愈合,抑制瘢痕增生,有助提高面部肿瘤术后的美容效果.

  • 头面部血管肉瘤15例诊治分析

    作者:运新伟;王萍萍;于洋;高明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头面部的血管肉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15例原发于头面部的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肿瘤发生于头皮11例,面部4例.临床症状以局部肿物和血管瘤样改变为主.15例患者肿瘤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5例.本组患者行单纯手术5例,单纯化疗3例,综合治疗5例,未治疗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8例患者行CD31、CD34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3~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无失访病例.1例Ⅰ期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及2例Ⅰ期综合治疗患者无瘤生存,分别为121、209和240个月;1例Ⅰ期综合治疗患者带瘤生存127个月;11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3~7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3年生存率为46.7%,5年生存率为33.3%.免疫组化检查8例患者CD31和CD34均为阳性,6例FⅧRAg阳性.结论 头面部血管肉瘤较少见,恶性程度高,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查有一定意义.血管肉瘤的治疗应采用手术切除加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早期患者可提高其生存率.

  • 摘除面部肿瘤为患者保住面神经的名医--李健东

    作者:李欣

    2005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这位先生姓常,来自湖南,常先生患面瘫已快4年了,一侧面部肌肉完全失去了运动功能,容貌的缺陷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为了能让面部恢复生机,3年来常先生跑遍了国内各大医院,尝试了几十种民间偏方、验方,然而,病情却毫无好转,屡次的治疗失败几乎使他陷入绝望的境地.

  • 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志兴;严颖彬;林辉

    恶性淋巴瘤(M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极易与口腔颌面部的某些肿瘤、炎症性疾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 面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恶变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宇轩;韩小宪;陈书军

    1 病例资料女,84岁.主因左颧部无痛性肿物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发现左颧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及明显不适,入院时已长至蚕豆大小.门诊以左颧肿物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侧颧部皮肤可见一肿物,大小为1.5 cm×0.8 cm×0.5 cm(图1),与皮肤粘连;呈淡红色结节样,界限较清楚,质略硬,无触痛.双侧颌下区及颈部未触及淋巴结.经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颧部肿物切除术+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术中沿肿物周围扩大0.5~1.0 cm切除肿物,见肿块位于皮肤浅层,侵及皮下,界限清楚,有完整包膜,与其他组织无粘连.

  • 颌面部毛细血管瘤中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光;贺占国;成继民;王琪;王永海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瘤自行消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正常皮肤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4例毛细血管瘤组织中Ki-67、C-fos及Bcl-2 3种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毛细血管瘤组织中Ki-67及C-F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见Bcl-2的阳性表达.结论提示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对毛细血管瘤的消退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面部肿物切除后的整形美容修复

    作者:臧立波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肿物切除后的整形美容修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1371例面部肿物患者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处理的经验总结: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肿物(直径<5cm)切除术后创面,按病变组织的形态,大小,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形态较好.结论:用整形美容外科的方法,修复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继发创面,具有术后恢复好,瘢痕不明显的优点.

  •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

    作者:贾秀川;王连庆

    病例女,14岁,因发现头面部肿物14年入院.查体:头部和右侧面部分别可见约20cm×17cm和16cm×13cm大小肿物,表面皮肤色素沉着呈褐色斑,突出表面,质绵软,密度不均,触之不痛,与表面皮肤和基底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可,感觉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全身多处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片,大者约3cm×2.5cm,小者约0.5cm×0.5cm.深浅相间,与周围皮肤相平,界限不清,表面光滑.

  • 面部巨大血管外皮肉瘤1例

    作者:陈光祥;陈洪亮;唐光才;漆军;高礼明

    病例 女,65岁.左面部肿块15年,近3年来肿块迅速长大并间断伴有肿块表面少量出血而入院.左侧面部可见一15cmx12cmx12cm大小肿块,质软、饱满、皮温高,肿块表面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呈蚯蚓状,未扪及波动感.体位移动试验(+).透光试验(一).

  • 面部毛母质瘤2例

    作者:邬玉龙;王生录;张晓洪;李忠海

    例1,女,5岁.患儿4岁时发现其左侧眼睑下方一包块,约米粒大小,无特殊不适,之后渐增大如蚕豆大小,就诊于我院.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为一纤维组织包裹的结石样物.病理报告:钙化上皮瘤,随访1年未复发.

    关键词: 毛母质瘤 面部肿瘤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