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与D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胡华;鞠云飞;徐勇;孟凡敏;迟晶宇;杨燕;李学政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pulmonary 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A、D,SP-A、SP-D)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探讨2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涂阳肺结核50例,涂阴肺结核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例及健康人85名血清及痰液中SP-A、SP-D的表达情况.结果 涂阳肺结核组痰液中SP-A、SP-D的表达与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含菌量有相关性;血清SP-A、SP-D在肺结核组高表达(P<0.05),痰SP-D在肺结核组低表达(P<0.01).结论 SP-A、SP-D的表达与肺结核之间可能有相关性,或可成为协助肺结核诊断的辅助指标.

  • 支气管肺癌黏膜Cath D、SP-A和GLU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慧玲;刘师兵;刘晓冬;薛鹏杰;徐冶;刘丹丹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癌活组织黏膜组织蛋白酶D(Cath D)、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 方法 支气管镜下钳取异常组织黏膜41例,经光镜病理确诊为支气管肺癌38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0例,鳞状细胞癌28例),炎症3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th D、SP-A和GLUT-1的表达. 结果 ①Cath D:小细胞癌-6例(60%),++4例(40%);鳞状细胞癌-4例(14%),+2例(7%),++8例(28%),+++14例(50%).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对Cath D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不同,Cath D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高;②SP-A:+++3例(炎症),++20例(高分化鳞癌15例,中分化鳞癌5例),+6例(中分化鳞癌),-12例(小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痛2例);③GLuT-1:小细胞癌-6例,+2例,+++2例;鳞状细胞痛-5例,+7例,++11例,+++5例;炎症+++3例.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对GLUT-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GLUT-1的表达无差异(P>0.05);炎症与鳞癌GLUT-1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与小细胞癌则无差异(P>0.05). 结论 Cath D有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化程度的评估,SP-A可能有助支气管黏膜炎症与高恶度肿瘤组织的鉴别,GLUT-1在鳞状细胞癌有高表达,有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原体肺炎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许明峰;冯罗华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在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100例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基因分布的频率;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儿100例的+186位点AA、AG、GG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26%、1%,而对照组为61%、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3%、1%,对照组为52%、36%、1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667位点AA、AG、GG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47%、25%,而对照组这3个基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5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 基因+186位点及+65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支原体肺炎易感性有关,但该位点的突变如何影响SP-A的表达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道妙;马新华;艾宇航;明广峰;赵双平

    目的 探讨预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 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的ATⅡ,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血必净5、15、45 g/L+LPS组以及单纯血必净5、15、45 g/L组8组,每组6孔.按相应浓度预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 min后加入LPS,培养24 h检测ATⅡ内SP-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血必净5 g/L+LPS组SP-A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或P<0.01);血必净15 g/L、45 g/L+LPS组与单纯血必净5、15、45 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PS组比较,血必净5、15、45 g/L+LPS组SP-A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5~45 g/L血必净注射液预先给药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ATⅡ中SP-A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

  • 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作者:张雪梅;陈海龙;王朝晖;张利;纪军

    目的:探讨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Dobbs法提取ATⅡ.肺动脉灌洗减少肺内红细胞,气管灌洗除去肺泡腔内的白细胞,将胰蛋白酶、胶原酶灌入肺内消化分离细胞;采用免疫贴附法纯化细胞,将细胞悬液培养于覆被IgG的平皿中,有Fc段受体的细胞被黏附,而无Fc段受体的ATⅡ得以纯化.ATⅡ的鉴定采用电镜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免疫组化染色,其在电镜下有特征性板层小体,免疫组化染色见胞浆有SP-A表达.结果:纯化后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活力为95%以上.通过SP-A免疫组化染色判定,纯化后ATⅡ纯度可达92%.结论:分离、纯化大鼠ATⅡ时,合适的胰蛋白酶浓度及作用时间对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大鼠IgG黏附纯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TⅡ,通过电子镜观察板层小体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SP-A表达可用于鉴定ATⅡ.

  • 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许明峰;冯罗华;潘乐英;吴晔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P)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MP患儿10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MP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rs1059054、rs1136452及rs1136454位点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rs1059054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及C、T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136452位点CC、CG、GG基因型分布及C、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136454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及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基因rs1059054、rs1136454位点的多态性与MP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 秋冬季节对健康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作者:卢志刚;王亚利;张明泉;郭锦桥;师旭亮;高阳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季节气候的变化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及白细胞介素6在肺脏免疫防御功能调节方面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季节气候产生影响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的:观察秋冬季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认识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大鼠肺脏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为呼吸系统季节性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于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节气前14 d购入雄性SD实验大鼠,并分为相应组别.自由摄取水及正常饲料和室温饲养,接受自然光照.到相应节气,于当日下午6时将动物断头处死,取出全肺组织作表面活性蛋白AmRNA和白细胞介素6 mRNA检测.结果与结论:与立秋、秋分、冬至组大鼠相比,立冬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均表达量较低,提示肺部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秋季高冬季低的季节节律,而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正是免疫防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

    作者:

    目的:研究部分液体通气(PLV)对兔急性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中心静脉滴注脂多糖2 mg/kg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PLV治疗后1,2,4 h的动脉血气,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清内SP-A的浓度,并将左肺下叶背段送电镜检查.结果:经PLV治疗1 h后,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相比,PLV组的PaO2明显提高(P<0.01),灌洗液中SP-A的浓度明显增加(P<0.01),而血清中SP-A的浓度则明显降低(P<0.01),电镜检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较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的清晰、完整.结论:PLV提高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后机体的氧合,减少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破坏,增加了支气管灌洗液中SP-A的浓度,同时降低了血清内SP-A的浓度.

  • 血清及痰液CEA、 SA、 SP-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明冲;陆永勇

    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1],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我国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期肺癌,经过以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为主的综合治疗,患者5年以上存活率可达60%~80%.但是早期发现很困难,因为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加之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大部分肺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20%.为此,需要提高公众对肺癌早期发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肺癌的早期确诊率[2].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加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2例健康查体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及痰液癌胚抗原(CEA)、唾液酸(S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3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测定,以探讨血清及痰液CEA、SA、SP-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rh-CCSP对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金正勇;金贞爱;池永学;许春花;元熙哲

    目的 研究rh-CCSP对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探讨高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生后1 d的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气组;Ⅱ组:高氧组;Ⅲ组:空气+ rh-CCSP组;Ⅳ组:高氧+ rh-CCSP组.Ⅱ组和Ⅳ组大鼠持续暴露于85%O2中,Ⅰ组和Ⅲ组大鼠呼吸空气.Ⅲ组和Ⅳ组大鼠从出生第2天始每天雾化吸入rh-CCSP,rh-CCSP用双蒸水稀释,其浓度为1 mg/ml,每次雾化吸入10 min.于高氧暴露后7 d、14 d取肺组织,HE染色后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值)和形态定量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SP-A) 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结果 Ⅱ组RAC值较 I 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Ⅳ组的RAC值与Ⅱ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Ⅱ组肺泡面积比较Ⅰ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Ⅳ组的肺泡面积较Ⅱ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高氧暴露7 d时Ⅱ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 51.22±2.17 明显高于Ⅰ组的 21.3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Ⅳ组的细胞凋亡指数 28.98±3.86 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高氧暴露14 d时空气组和高氧组比较SP-A表达减弱 (U =2.191,P <0.05);高氧+rh-CCSP组和高氧组比较,SP-A表达增强 (U =2.048,P <0.05).结论高氧暴露后肺内CCSP表达下降,阻碍肺泡发育,补充rh-CCSP可有效抑制肺细胞凋亡,还能增加肺内SP-A分泌,减轻肺损伤,可预防和治疗BPD的发生.

  • 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影响

    作者:王立东;张黔;李凯

    目的 观察氨溴索和地塞米松联用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六组,每组7只.空白对照组无处理,阴性对照组自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 mL.其余四组均给予脂多糖5 mg· kg-1,在此基础上氨溴索组予氨溴索100 mg·kg-1,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6 mg· kg-1,联合用药组予氨溴索60 mg·kg-1+地塞米松4 mg· kg-1.检测各组血气分析指标、肺组织湿干重比及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各组肺组织SP-A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脉血pH值和PaO2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增高,SP-A含量及其mRNA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病理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H值和PaO2增高,肺组织湿干重比降低,SP-A含量及其mRNA表达均升高(P<0.05),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联合用药组改善优于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 氨溴索与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提高肺组织SP-A含量对ALI大鼠起保护作用,两药合用效果更佳.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在体外循环后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经俊;李元海

    背景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肺损伤是心脏手术重要的并发症,它与术后死亡率和心脏手术成功率有密切关系,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A)在CPB后肺损伤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关注. 目的 对SP-A在CPB后肺损伤中作用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内容 介绍SP-A的分子结构、基因、受体、调控及生理作用,重点阐述SP-A在CPB后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趋向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克隆或合成人类SP-A、构建载体在体内进行真核细胞表达成为可能,为治疗CPB后肺损伤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 急性肺缺血再灌注引起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变化实验研究

    作者:王海英;倪松石;许文景

    目的:探讨肺急性肺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tion,I/R)时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A)含量的变化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的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单纯缺组(I)、再灌注1 h组(R1组)、再灌注2 h组(R2组)、再灌注6 h组(R3组).根据Eppinger模型建立原位阻断左肺门大鼠温肺I/R模型.术毕测定各组血清丙二醛(MDA)及肺湿/干重比例(W/D)、病理观察、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SP-A.结果:(1)MDA、肺W/D在I组即较S组开始升高,予再灌注后,各组MDA、肺W/D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2)SP-A在S组表达多,在I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随时间的延长表达更少(P<0.05).结论:大鼠肺急性I/R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减少是造成肺一系列损害的重要因素.

  • 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HMGBI、SP-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瑜;黄中伟;沈雁波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I)、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探讨PHCD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将100只SD大鼠分成模型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和PHCD组.两组分别制模后随机再分为6h、12h、24h、36h、48h亚组,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MGB1、SP-A浓度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浓度.结果:PHCD组各时间点血清HMGB-1、SP-A浓度均较ANP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均<0.01),同时PHCD组BALF中SP-A浓度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PHCD通过抑制血清HMGB1、SP-A的表达,增加BALF中SP-A的表达,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疗效.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及其对肺的影响

    作者:戴长宗;王德明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异常改变与许多肺部疾病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指标之一.

  • 结核性和肺腺癌性胸腔积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的检测分析

    作者:崔纪云;田广燕;林殿杰;龙成风;初奎胜

    日的 探讨胸水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联合对原发性肺腺癌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6例原发性肺腺癌性和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胸水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结果 原发性肺腺癌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SP-A光密度值分别为265.1±141.16和180.0±64.1;原发性肺腺癌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SP-D光密度值分别为299.9±140.6和206.8±86.8.36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中有23例胸水中SP-A>250,有16例SP-D>250,而SP-A>250和(或)SP-D>250有29例.2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SP-A、SP-D均未超过250.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对结核性胸膜炎与原发性肺腺癌所致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临床价值,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更有意义.

  • 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因子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

    作者:赵有为;傅万海;覃晓菲;游楚明;梁剑;林云恩

    目的 观察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振荡通气(HFOV)、部分液体通气(PLV)3种机械通气方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新生猪BALF炎性因子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出生1~3 d健康新生猪24只,用9 g/L盐水(38 ℃,35 mL/kg)灌洗制备ALI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只,模型制备成功后不予通气,直接处死)、CMV组(6只)、HFOV组(6只)、PLV组(6只),行机械通气24 h后处死动物,用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IL-8、IL-1及SP-A水平.结果 3种方式机械通气24 h后,BALF中3种炎性因子及SP-A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LV组、HFOV组SP-A水平较CMV组高(P均<0.05),PLV组IL-8、IL-1、TNF-α水平较CMV组低(P均<0.05),PLV组IL-8、TNF-α水平较HFOV组低(P均<0.05),HFOV组IL-8、TNF-α水平较CMV组低(P均<0.05).结论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致肺部炎性反应不同,PLV致肺部炎性反应轻.PLV较CMV、HFOV更能增加SP-A表达,降低SP-A的降解.

  • SP-A及其磷脂代谢的发育性调节研究进展

    作者:兰和魁;黄建生;封志纯

    SP-A的发育性调节及其对磷脂代谢的影响相当复杂,不同胎龄的肺Ⅱ型细胞SP-A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不同,主要受顺式作用元件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蛙皮素样肽(BLP)的调节,且人SP-A与其他动物在基因结构和调节序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随着SP-A受体成熟SP-A发挥多种不同的效应,SP-A受体发育水平不同与SP-A对肺Ⅱ型细胞磷脂代谢调节明显相关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对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彦国;廖贻达;杨帆;李晓;姜冠潮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1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腺癌98例,鳞癌26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1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SP-A表达,依据患者术后化疗与否将样本分组,分析SP-A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合术后随访的生存数据,采用Cox多元回归及Kaplan-Meier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阳性率为67.7% (88/130),其中腺癌阳性率为83.0%,鳞癌阳性率12.5%,SP-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吸烟状态密切相关;SP-A对NSCLC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患者中,SP-A阳性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SP-A阴性组.结论 检测肺癌SP-A表达有助于预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效果.

  • Genistein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SP-A的影响

    作者:周沐旭;白育庭

    目的 观察Genistein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法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药物后处理组(Genistein),每组8只.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实验组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与IR组相比较,药物后处理组W/D、MDA、iNOS/T-NOS比值显著降低(P<0.05),SOD、SP-A显著升高(P<0.05).而药物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可见缺血后处理组和药物后处理组肺泡和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与空白对照组较为接近.结论 Genistein药物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果与缺血后处理相似,可能与灭活氧自由基,减少SP-A的损失有关.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