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35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桂红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颌间固定治疗组(对照组)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5例,治疗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优良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上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景艳

    目的 实验研究上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和6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微型钛板内固定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两种治疗上颌骨骨折方法,后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应用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铁华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进行颌间结扎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PI、DI、GI等牙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各类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切开复位及钛板内固定在上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梁曦湖

    目的:观察上颌骨骨折患者通过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研究经过治疗的4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7年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时机以及临床表现等实施有针对性的研究观察,以钛板贴合的方式对患者骨折位置实施固定,同时着重分析手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技术的使用要求、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全部实施骨折Ⅰ期处理,通过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技术实施治疗与处理,全部获得了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上颌骨骨折患者通过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推广.

  • 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上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宁;陈昆达;曹良菊;杨湛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患者实施Le Fort-Ⅰ型截骨术并应用坚固内固定重建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一院门诊收治的陈旧性骨折引起错位愈合而导致开合畸形的患者6例,均为一侧上颌骨骨折,或伴有颧弓骨折,采用术式为Le Fort-Ⅰ型截骨术,术中均采用骨间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外形及咬合关系,术后复查未见异常.结论 对于外伤性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引起的牙、合面畸形,Le Fort-Ⅰ型截骨术配合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既能恢复其良好的解剖外形,又能改善咬合关系,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上颌骨骨折97例分析

    作者:李宏;周秋平

    对我科2001-02~2004-02收治上颌骨骨折9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4例,女13例,男女比例均为7∶1,年龄大70岁,小9岁,平均32岁,以20~50岁发病率高,占85%以上.车祸62例,摔伤23例,钝器伤8例,其他4例.Ⅰ型骨折42例,Ⅱ型骨折27例,Ⅲ型骨折26例.Ⅰ型骨折合并面正中骨折3例,Ⅲ型骨折合并复视2例.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 肠内营养混悬液在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克军;黄洪;储辉;刘峰;李新军;葛晓敏;张海兵

    颌骨骨折常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水肿,加之疼痛等原因,患者张口受限,进食困难。而且上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也常需要经口内切口入路,更增加了患者术后进食的难度,降低了患者进食的意愿[1]。相反地,此类患者经历了创伤和手术的双重打击,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较高。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弥补创伤和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消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 颜面中部骨折所致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附36例报告)

    作者:穆雅林;吴德宏

    颧骨、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三分之一,因结构复杂且邻近眼球,骨折时易出现眼部并发症.现对我科10年来收治的出现眼部并发症的36例面中部骨折进行总结,分析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36例中上颌骨骨折14例,颧骨骨折15例,复合骨折7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其眼部并发症有视力障碍、复视、眼睑及结膜损伤、视网膜震荡及眼眶畸形等(表1).

  • 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的诊治体会

    作者:段宗华;张军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的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的病例,及时行上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对泪道充血、积血、炎症者早期应用抗生素滴眼、冲洗泪道、泪道置管等;对泪小管断裂者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鼻泪管断裂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24例随访半年治愈21例,好转1例,共占91.67%.结论复合性泪道损伤及时进行骨折复位及泪道修复手术,可获比较满意的效果.

  • 226例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清清;李祖兵;周鑫才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20~29岁年龄组患者多,占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占58.0%;Le FortⅡ型骨折为主要的骨折类型,占49.1%;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占53.1%,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Le FortⅡ型骨折,其治疗目前是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它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治疗
  • 上颌骨错位愈合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例

    作者:孟令强;平雅坤;赵东霞;王惠芳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外伤常见的病症,多伴有骨折片的移位,造成错位愈合,导致关系紊乱.如何利用口腔修复的方法恢复病人的关系,进而恢复其因骨折错位愈合所致的面部畸形,在设计和制作上困难较大.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上颌骨骨折错位愈合患者的修复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 对上颌骨骨折LeFort 分类的改良补充方案

    作者:张益;顾晓明;蔡业军;段登辉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LeFort分类的改良原则和方案.方法以193例上颌骨骨折为研究样本.按LeFort 分类的Ⅰ型、Ⅱ型、Ⅲ型骨折,增加Manson分类的矢状骨折和牙槽突骨折,列出诊断条目.根据华特位X线片和CT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骨折线走行,对研究样本进行条目诊断和统计分析,比较LeFort 分类和增加分类条目后的诊断覆盖率与未覆盖率.依据分析要素,提出对LeFort分类的改良补充方案.结果 185例被纳入诊断条目的样本按例统计,符合LeFort分类条目的单处骨折和多处骨折诊断率分别为30.81%和34.06%,增加条目后的单处骨折和多处骨折诊断率分别提高13.51%和21.61%,总体覆盖率达95.86%.193例样本中被纳入诊断条目的344处骨折按骨折处统计,符合LeFort分类条目者279处(81.10%).其中LeFort Ⅲ型骨折65处,98.46%(64处)与LeFort Ⅱ型合并,或与LeFort Ⅰ型和Ⅱ型同时合并发生.结论 LeFort分类的缺陷在于缺少矢状骨折和牙槽突骨折诊断条目,LeFort Ⅲ型骨折很少单独发生.建议上颌骨骨折做如下改良分类:低位水平骨折;高位水平骨折;矢状骨折;牙槽突骨折.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分类法
  • 眶区复杂骨折及相邻颅颌面骨骨折所致畸形的修复

    作者:王玉新;贾广学;杨鸣良;韩思源;邓春富;卢利

    目的不断完善眶区复杂骨折及相邻颅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73例眶区复杂骨折及相邻颅面骨折行CT扫描,部分三维CT重建,对手术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CT 扫描诊断此类骨折阳性率达100 %.手术治疗使患者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CT扫描使爆裂性眶骨骨折及相邻颅面骨骨折诊断定位明确,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手术复位、合理应用固定材料是修复这类复杂骨折的可靠方法.

  • 腭部骨折临床分型和治疗

    作者:王俊文;彭国光;严鑫;任美幸

    目的 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94 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 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 例.结果 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入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上颌骨骨折的非手术牵引治疗

    作者:朱国雄;杨春济;黄迪炎;王昭领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上颌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上颌骨骨折早期和现场救治能力.方法 1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均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然后戴入并固定颌面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根据上颌骨骨折移位情况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牵引力的方向、时间和大小.牵引复位时采用自制的两端有钢丝小钩的输液用乳胶管,对上颌骨进行向前、向上下和向左右的牵引.如果上颌骨骨折发生向下移位,则需在固定器的上颌牙弓上安置口内托盘,利用两侧的上颌弓移动调节器进行弹性牵引.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的短牵引时间为2d,长7d,平均4d,均完全恢复咬合关系和正常面容.结论 上颌骨骨折非手术牵引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作者:

    关键词:
  • 前方牵引器吊颌帽在上颌骨嵌入性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娄志鸿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器、吊颌帽在上颌骨嵌人性骨折复位固定中的疗效及临床实用性.方法 选择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 - 2011年收治的28例嵌入性上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前方牵引器行上颌骨前方牵引,到位后行颌间牵引复位咬合关系,再行吊颌帽颅颌固定.结果 新鲜骨折经过3~5d前方牵引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咬合关系,陈旧性骨折经1~2周牵引亦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咬合关系,再经颌间牵引3~7d,咬合关系进一步改善,吊颌帽颅颌固定3~4周骨折初步愈合,均达到较为理想的咬合关系及面部外形.结论 前方牵引器、吊颌帽应用于上颌骨嵌入性骨折复位固定效果较好,方法简便,无需手术,但需注意牵引的方向及牵引力的调节.

  • 鼻窦球囊造影扩张在鼻窦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谭扬;陈清亮;谭冬冬;李瑛

    目的 通过鼻窦球囊造影扩张,评估鼻窦球囊中被扩张的鼻窦口直径,以及上颌骨骨壁骨折的复位情况.方法 对32例、41例难治鼻窦炎患者,术前拍轴位CT片,重建冠位、矢状位片,在细径鼻窦镜引导下,将球囊送入窦口内,灌注造影剂进行扩张,当即拍DR X线片,了解窦口直径的变化,来调节球囊的位置与压力(每次扩张压力不超过10个大气压,平均扩张2.3次).对5例上颌骨骨壁多发性骨折患者,钛板固定后,将球囊送人上颌窦腔内,并向球囊灌注造影剂扩张,根据骨壁对位情况,调节球囊的压力变化.结果 对31例鼻窦球囊扩张患者进行6个月的跟踪观察,用SNO-20(20项鼻腔鼻窦成果检测)和Lund-keundy内镜评分各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内窥镜检查,窦口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三角形,长径5~7mm.其中3例、有2例上颌窦口缩窄,1例额窦口瘢痕重扩,4例眶周瘢痕肿胀,成功率92.69%.5例上颌骨骨壁骨折,6个月后眼球内陷消失,面部变形改善,SCT骨壁复位大致正常.结论 鼻窦球囊造影扩张,能相对准确掌控球囊的位置,与窦口开放的程度,与术后6个月内镜检查结果一致.对上颌窦骨壁骨折,复位效果甚好.

  • 三维多层面重建技术诊断鼻骨及上颌骨复合骨折

    作者:王全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和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在鼻骨上颌骨复合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例鼻骨及上颌骨复合骨折的MPR及SSD技术重建图像,MPR对骨折显示良好.SSD在显示骨折类型方面不及MPR,但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程度和范围.结果 2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均为鼻骨及上颌骨复合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加多层面重建技术图像显示骨折线清晰,与临近骨的关系显示明确.其中5例单侧鼻骨及上颌骨骨折;4例双侧鼻骨及上颌骨骨折.结论 多层螺旋CT SSD和MPR结合使用对鼻骨及上颌骨复合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和范围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 上颌骨骨折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红权;吕修林;赵淼

    目的:分析30例上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上颌骨骨折患者3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面部对称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29例,1例面部畸表不对称不完全复位。结论一旦诊断骨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应尽早处理。

115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